1999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从全心全意到人民满意
  井君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执政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说,认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党执政五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经验。
  为人民服务必须讲“全心全意”。“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绝做不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也绝不能成为合格的执政者。近年来,有的人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人民”的信条,有的人鼓吹“半公半私,公私兼顾”的“理论”,还有的人甚至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招牌,实际上是在一心一意地谋取私利。这些都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本对立的。那么,是不是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和态度,就一定能够做好工作,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呢?五十年来的经验明确告诉我们:未必。回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当时领导者的主观动机看,不能不说是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然而,其实际效果却恰恰与领导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给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可见,仅有“全心全意”的主观动机是不够的。
  我们共产党人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而且更注重人民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实际效果。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得怎么样,最终看的就是人民满意与否。
  从全心全意到人民满意,必须牢牢抓住一些关键性环节。首先,要了解民心,正确判断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想使自己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得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要求。这就不能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也不能对群众摆架子,打官腔,而必须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拥护。当然,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每个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为人民服务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为某一个人服务。因此,还必须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对来自人民群众的各种反映、要求做一番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辩证分析,找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真正的民心民意所在。其次,要正确决策,确保办的是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好事。让人民满意,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为人民办好事上。这些年,有些地方办了“好事”而群众并不满意,原因就在于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好事办成了损害群众利益的坏事。为此,领导者必须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努力建立一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确保决定要办的事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要依靠群众,切实把好事办好。建国以来我们有“好心办坏事”的教训,也有“好事没办好”的教训。为了把好事办好,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把好事办好的知识和本领;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问计于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目的。


第9版(理论)
专栏: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专论③

  伟大的旗帜光辉的理论
  ——新中国五十年理论探索的历史篇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内容提要:●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自新中国成立起党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的理论问题。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前无古人的艰辛复杂的探索。
  ●邓小平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重大的理论突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发展,是我们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
  ●五十年来,党在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艰辛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必须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伟大理论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过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创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又领导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党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最伟大的科学成果,是我们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同时,这一理论的产生、丰富和发展凝聚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巨大心血和全党的智慧。
  五十年的理论探索波澜壮阔、艰难曲折,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和创新能力。
  五十年理论探索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五十年。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自新中国成立起党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的理论问题。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艰辛复杂而又伟大辉煌的探索历程。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创造历史奇迹的思想巨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源头。毛泽东创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前,毛泽东就及时向全党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等著述,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新方针。随后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在执政党的建设、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正确思想,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八大以后,毛泽东写下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了在曲折中发展的复杂情况。一方面,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偏差,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了严重失误。另一方面,在不断纠正自身失误和突破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党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前进。这期间,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正确思想理论观点。比如:在纠正“大跃进”错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在总结违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教训时,毛泽东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实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他还提出,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等。他还明确地把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还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这些论断,都是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来源。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场灾难。“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和实践上把“左”的一套推向了极端,但也促使党从根本上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起了很好的“反面教员的作用”。
  历史的重任落在邓小平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身上。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一个新的光辉起点。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全会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思想束缚,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拨乱反正中,进行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他提出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中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坚决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干扰。他领导和主持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提出世世代代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大会向全党发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的动员令。十二大后,全面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地。邓小平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并阐发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的理论观点。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有关思想,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三大还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十二个科学理论观点,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迹。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谈话,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在开辟新道路中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从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到1992年他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我们党通过十四年的艰辛探索,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进入九十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竞争愈益激烈,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局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研究和总结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特点、新经验,学习、运用并且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党的十四大集中全党智慧,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十四大以后,党在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先后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新鲜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十五大是党的理论探索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行了科学论述,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作出了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地向全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五十年理论探索的重大突破与成果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五十年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光辉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不断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马恩列斯毛都没有用过“本质”这个词来概括社会主义。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精辟地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进一步阐发了邓小平的这一理论,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宁意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超越阶段的错误。邓小平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作出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要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等问题进一步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确定了党在这一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纲领,并把这一科学概念写入党纲。
  关于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和总设计师。他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一场革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还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确定了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深化改革的任务,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提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破除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江泽民根据这一思想,在作了各种提法的比较之后,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邓小平在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动乱错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正确论述,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他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江泽民进一步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出: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党的十五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重申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理论。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他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强调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确定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的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当前世界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同时指出: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关于“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怎样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是马恩列斯都没有遇到过的。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尊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取得的突破和成果是多方面的,它贯通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统一战线、民族、军事、外交、党建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党五十年理论探索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十年理论探索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党在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艰辛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坚持不懈地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理论上的成熟是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不重视理论建设的党,是无所作为、毫无希望的。五十年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要作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他指出:“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理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号召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当前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构筑中华民族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精神支柱。
  第二,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这是五十年理论探索最宝贵的经验。毛泽东以透彻的洞察力,用“实事求是”这一凝聚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立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开创新道路的立足点,在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视为党的理论建设的生命线,明确指出,这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五十年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遭受挫折。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1.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学风,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对立起来。2.正确认识与把握国情和时代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3.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原则,又必须在新的实践中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破除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社会主义名下的错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
  理论探索的过程,就是对以往的先进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的科学流程。没有继承的理论是无源之水,没有发展的理论就没有活力。五十年来,我们党的理论首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上的。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来源于马列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更是直接来源于毛泽东思想。老祖宗不能丢。五十年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就曾向全党提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又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做出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全党同志都要为履行这一神圣的历史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十年理论探索的经验表明,党的理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提高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脱离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理论就失去了生机。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世纪之交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把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是党和国家政治的大局。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党的十五大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我们的理论建设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新规律,并作出新的理论说明。当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正在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三讲”教育的核心是“讲政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是“讲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理论建设任重而道远。
  五十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社会主义在我们面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经过五十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中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发展壮大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国际竞争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五十年探索的历程充分说明: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更加壮丽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