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在泰国发表演讲
  受到泰国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本报曼谷9月3日电 记者赵章云、成元生报道:应泰国外交部国际研究中心的邀请,江泽民主席今天下午在泰国国家文化中心发表了题为《增进睦邻友好共创光辉未来》的重要演讲,就当前世界和地区形势、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泰关系等问题阐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受到泰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3时30分,泰国国家文化中心大厅里座无虚席。1300名泰国各界人士来到这里,听取江泽民主席的重要演讲。泰国六大电视台在会场架起了各种型号的摄像机,许多媒体的记者都挤在走廊上,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当江泽民主席在诗琳通公主的陪同下来到国家文化中心大厅时,全场起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江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在演讲中,他回顾了亚洲20世纪的百年历程,赞扬了亚洲人民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贡献,展望了21世纪亚洲的光辉前景,介绍了中国百年沧桑巨变,重申了中国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一贯政策。他最后希望在座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与亚洲各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勇敢地承担起建设国家和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光荣使命,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了演讲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进睦邻友好共创光辉未来
  ——在泰国国家文化中心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日)
  诗琳通公主,
  披猜副总理,
  主任先生,
  女士们,
  先生们:
  今天,泰国外交部国际研究中心邀请我到这里发表演讲,我感到很荣幸。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泰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在座的以及一切为增进中泰人民友谊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本世纪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源远流长的中泰关系取得了新的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中泰一家亲”成为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和王室成员为推进中泰友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值此国王陛下七十二岁寿辰之际,我谨表示诚挚的祝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泰关系,把泰国当作中国在本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我祝愿泰国繁荣昌盛,祝愿中泰关系如两国古代工匠曾合作烧制的“宋加洛”瓷器一样,愈久弥珍。
  中国、泰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都是亚洲文明的创造者和发展者。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来新的千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回顾亚洲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展望亚洲充满希望的未来,不禁感慨万千。
  亚洲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是亚洲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一部宏伟史诗,也是亚洲人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逐步摆脱贫穷落后,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幅雄浑画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以独立和平等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二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亚洲的巨变和兴起,是亚洲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政府1997年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今年12月20日澳门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标志着西方对亚洲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彻底结束。我们为亚洲在二十世纪赢得的历史光荣感到无比自豪!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亚洲各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重要前提。亚洲人民有过备受列强侵略欺凌和国破家亡的经历,因而十分珍视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内政,是亚洲各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也是亚洲各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
  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是亚洲人民激励自己变革创新,排除万难的重要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亚洲人民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建设各自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泰国人民喊出“泰人助泰”的响亮口号,齐心协力渡过难关,稳定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在去年那场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面前,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些都是亚洲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过去都有过共同的苦难遭遇,现在都有着共同的发展要求。大家都深知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和睦相处之珍贵。正因为如此,在亚洲的土地上诞生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洲各国遵循这些既符合亚洲人民根本利益、又适应时代要求的国际关系准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树立了良好的范例,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的历史经验,对人们规划新世纪的蓝图不乏启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给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希望,也带来新的挑战。面对即将来临的新世纪,亚洲人民在思考亚洲的未来,也在思考世界的未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把一个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的新亚洲和新世界带入二十一世纪,是包括中泰两国在内的亚洲及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人民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各国人民要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天下仍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大国奉行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使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遭到严重损害,使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受到威胁。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有的国家都必须严格遵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来所形成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无法无天、肆意违背和践踏这些准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这是一切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开展国际经济交往,应该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制定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新规则,应该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注意保障它们的正当权益,发达国家应该也有能力承担更多的义务。任何国家都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谋求特权和损害别国的利益。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历来不受欢迎,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既危害别人、最终也会损害自己。这种历史的教训不应忘记。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恶性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否则,穷国愈穷,富国愈富,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发达国家也难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维护国际安全,必须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努力把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建立在促进各国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新安全观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对话增进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导者。作为山水相连的邻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双方的战略共识正在不断增强。睦邻友好,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需要。只要坚持友好协商,相互之间没有不能解决的分歧。中国和东盟国家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感同身受,风雨同舟。中国为受到这场金融危机冲击的东盟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愿意与东盟有关国家深入探讨维护本地区以及南海和平稳定的原则和方式,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存在的分歧。中国尊重东盟建设和平、自由、中立区的努力,尊重和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中国欢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高度重视东盟2020年发展宏图和河内行动计划,希望深化同东盟在经贸、科技和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始终认为,一个团结和繁荣的东盟,是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和深入的发展。1997年,我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确定建立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为双方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构筑了框架。中国还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签署或发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作计划,并希望与所有东盟国家都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已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可以坚信,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
  女士们,先生们:
  二十世纪,是中国沧桑巨变的世纪。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艰苦创业,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阔步前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人民愿意同泰国、东盟、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推进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与稳定,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以及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和维护地区安全新秩序,是亚洲各国的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中国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只会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将矢志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华文明绵绵几千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极其珍视的崇高目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香港回归祖国的实践证明,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进程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繁荣。中国政府高度评价泰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政府立场的支持。
  最后,我想对在座的年轻人说几句话。二十一世纪终究是属于你们的。相信你们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与亚洲各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勇敢地承担起建设国家和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光荣使命,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谢谢各位。(本报曼谷9月3日电)(附图片)
  江泽民主席在演讲。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泰国总理川·立派
  指出中泰关系已成为世界上国与国睦邻友好的典范
  本报曼谷九月三日电 记者赵章云、成元生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九月三日上午在泰国蓬披曼宫会见了泰国总理川·立派。川·立派对江主席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也是泰国国王陛下七十二岁寿辰。江主席在这时作为国王今年的唯一贵宾来泰访问,对泰国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他预祝江主席访泰取得圆满成功。江主席说:“今年春天总理阁下出席昆明世博会开幕式期间,我们见过面。今天再次在泰国相见,感到很高兴。我此次应国王陛下邀请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泰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谨表示衷心感谢。”
  江泽民说,泰国是中国在本地区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之一。建交二十四年来,双方以诚相待,彼此信赖,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中泰关系已成为世界上国与国睦邻友好的典范。
  川·立派说,泰中两国已签署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双边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说,两国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希望双方能落实好一些合作项目。
  江泽民说,中泰经贸合作在双方共同推动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一些有助于提高双方合作水平的大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中。
  现在两国关系十分友好,相信两国的经贸合作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他说,中泰间已经建立起一种全方位的健康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泽民说,两年前发生的那场金融危机,席卷亚洲,波及全球。泰国和其他受灾国的经济都陷入极度的困难之中。这次来到贵国,我高兴地看到,泰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为克服金融危机付出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泰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良好势头。
  川·立派对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给予泰国的无私帮助表示感谢。他认为,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正确而坚定的立场和政策,是对受危机影响的国家的最好的支持。
  江泽民指出,我们抵御住了这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只要各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会见是在十分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泰国副总理披猜、素帕猜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国际检察官联合会执委
  本报北京9月3日讯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前来北京出席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第四届年会暨会员大会的国际检察官联合会执委会委员。
  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向即将召开的大会表示祝贺,对执委会各位委员来华表示欢迎。
  朱镕基指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打击腐败和欺诈犯罪的有效方法,以促进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次会议以“腐败犯罪和欺诈犯罪”作为主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强调,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惩治和防范腐败与欺诈犯罪,以此作为加强廉政建设和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他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使中国检察机关加强与各国同行的交流,增进了解,互相借鉴。
  国际检察官联合会主席、爱尔兰检察长巴恩斯代表执委会成员对朱镕基会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的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副检察长梁国庆、张穹等参加了会见。
  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第四届年会暨会员大会将于9月5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颂(1)

  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
  本报记者朱思雄 曹宏亮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满面喜悦而又稍显紧张的新村委会主任余世奇,从乡长手中接过当选证书,随即向村民发表当选演说。参加选举大会的农民们顿时报之以雷鸣般的掌声,庆祝的鞭炮声回荡在大别山群峰之间。
  这是河南商城观庙乡邬庙村村民直选村民委员会的一个镜头,也是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一幕,又是共和国诞生50年来人民政权建立、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缩影。外电评论:“这种基层政权选举为人们客观地衡量中国民主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是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创建并完善了一系列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参政议政的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这是真正属于人民自己的政权呀。”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言简意赅地说。
  的确,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全可以说,共和国的政权正是一个人民选举、人民参与又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旷古未有的政权。历经50年的风风雨雨,这个政权为人民的本质及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可以骄傲地向世人昭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雄伟大厦已经奠定千秋基业,由保障享有最广泛、最切实民主权利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践。
  50年前,当胜利的炮声还在即将新生的中国大地上隆隆作响的时候,在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的共产党的召唤下,一批代表各个阶层、来自各个党派的精英云集北京,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正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制定了新中国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崭新的政权机构协调运作的开始。
  1954年9月,第一次由全国人民选出的代表亲手投票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以国务院为最高行政机关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
  从1954年到1957年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年轻的共和国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先后制定法律、法令和有关法律问题的规定80多个,及时解决了国家和人民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卓有成效地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立宪宗旨。
  对于这一伟大创举,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说:“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这一政权组织形式,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的光辉范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1982年11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光辉照耀下,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时,郑重宣布恢复国家元首制度,确定设立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政权建设围绕“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专政制度”全面展开。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政府的组成、运转和分工日益规范,日益健全。与此同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成为各个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论坛和组织形式,并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在北京组织经贸活动的湖北省洪湖市副市长、无党派人士吴锦华已连任两届,他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与决定,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接着又开始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将这一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与人民意志的政权组织形式拓展到最基层。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恢复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乡政府———向阳乡人民政府。1985年,全国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了9.2万多个乡(包括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同时建立村民委员会82万多个。从1989年开始,全国的村民委员会都实行了直接选举制。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使我国的基层政权得到加强。
  去年7月经直选当选为山西省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的胡建堂,对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今年1月,美国卡特中心代表团观摩中国乡镇人大选举后,该团负责人科斯特洛评价说:“中国乡镇人大代表行使自由选举的权利,将对世界民主进程作出贡献。”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各级政府于1983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4次进行机构改革。1999年3月,朱镕基总理满意地宣布,一年之中,国务院组成部门已从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人员编制总数减少一半。并且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这项改革将逐步深入到省、市、县和乡。
  从1993年开始,全国行政机关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这是共和国政权建设迈向现代化的又一重大步骤。6年来,全国530万名公务员中,有6000多人被辞退。从中央到地方,不少政府都面向社会、面向全国公开招收公务员。1995年,吉林省县级机关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打开了农民担任国家公务员的大门。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和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各级政权机关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更加勤政、廉政、务实和高效。实践证明,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才能有效地履行政府对社会和人民承担的职责。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在接受采访时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新整合国家权力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这是我国政权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政权建设的脚步,适应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需要,作为政权建设的重要一环,共和国的廉政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经验证明,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障人民政权不被侵蚀所不可或缺的。
  早在1945年,当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一个政权“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及“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毛泽东当即满怀信心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这就是民主,就是靠人民监督政府的工作。我们不仅找到了民主监督的道路,而且在实践中使它日益丰富和发展。
  50年的建设,50年的发展,共和国政权建设和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第1版(要闻)
专栏:与共和国同行

  “第一渡”的变迁
  李声仁口述 李忠生 何院生整理
  江西于都县素有“红军长征第一渡”之称。83岁的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后于都河两岸的巨变。
  1934年10月,8万多名红军集结于都,从8个渡口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我当时是一名船工,送红军过河时想,要是有一座大桥该多好啊!
  新中国成立后,上级十分关心老区的建设,决定以拨款、以工代赈等形式,在当年红军过渡的渡口上建大桥。1967年秋,东门渡口擂响了建桥的鼓声。我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大家吃住在船上。经过两年多奋战,长300多米、宽7米多的东河大桥建成了。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于都建起了澄江大桥。1995年,于都又投资2500多万元在当年红三军团渡河的县城西门渡口上建设一座新大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于都长征大桥”桥名。随后几年,于都河上又陆续建起了寒信大桥、新澄江大桥。
  于都河上一座座大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群众过河难问题,也为于都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2年,一台商有意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厂,但因交通不便而踌躇。长征大桥建成后,他马上追加投资400万美元,并与农户签订了种植生姜、青梅的合同。今年上半年,于都已往外销售两亿多元的农产品。
  前不久,我又参加了三门大桥动工典礼。这桥建成后,可以解决6个乡镇15万人的过渡难问题,于都的经济也将有更快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