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辉煌的成就 灿烂的未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 曹伯纯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 李兆焯
广西,是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上下一心,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经济建设成就辉煌,壮乡面貌焕然一新。50年的不懈奋斗,广西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从山高路远到交通四通八达,从穷乡僻壤到开放前沿,从贫困落后逐步走向文明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八桂大地生机勃勃!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长33倍、4.9倍,财政收入分别比1950年和1978年增长270倍、7.4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大幅增长,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以能源、化学、医药、有色金属、机械、制糖、建材、林化、食品为主的具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工业门类,1998年工业增加值分别比1952年和1978年增长了115倍、9.9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南出海通道基本形成。特别是1992年中央作出“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的战略决策后,全区上下加倍努力,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遍及城乡的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网络。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的新格局,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民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目前,广西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比1950年和1978年增长近700倍、10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70多亿美元,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彻底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经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正实现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1957年和1978年实际增长2.9倍、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56年和1978年实际增长5.1倍、3.3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1984年的41.9%下降到6%,“贫困广西”的概念已被时代改写。人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1998年全区普通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数比1957年增长10.3倍。科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也有较大发展。
在广西所有发展变化中,最为重要、最可宝贵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封闭意识、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意识逐步被打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正日益树立起来,呈现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回首广西50年的发展,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我们信心百倍。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八桂各族儿女决心在50年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大扶贫攻坚力度,1999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绝对贫困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充分展示广西“改革开放、文明礼貌、办事认真、奋勇争先”的新形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奋发努力,到2010年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在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广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任重道远,前程似锦。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昂扬奋发,励精图治,广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广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驻桂“老记”侃变化
编者按:总在与信息打交道的新闻记者,最能识察和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里刊发的,就是几名中央驻桂资深记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讲述广西的新变化。
胡平(中国青年报驻广西记者):在广西从事记者工作20年,最大的感受是路越走越宽广了。过去出差一坐车就得颠一整天。桂西北的南丹县更被视为畏途。“河池南丹,有钱难返”,指的是这里的路难行。那时我在这里采访瑶胞,靠蹬自行车,也骑过马,更多的是走路爬山。现在这一切都成了历史。壮乡交通建设今非昔比,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我们在壮乡采访也不再为乘车发愁了。
余显伦(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记者):当记者经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发稿。过去外出采访发稿,令人烦恼不堪。常常找不到电话,找到电话也很难打得通,急死人,气死人!如今,随着广西现代城乡通讯网络的普及,就是到边远的民族山乡采访,也可以很便利地用当地程控电话发稿了。当记者,跑新闻,传送稿件不再难。
韦福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广西记者):当电台记者,过去在农村采访,最尴尬的莫过于农民们说听不到广播。这种状况如今在广西已大大改变。广西广播人口覆盖率已由1978年的32.5%提高到目前的78.6%,电视人口覆盖率由20%提高到85.3%。全区近3000个乡镇(村)架设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农民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我这个电台老记者也越干越来劲了。
陆汉魁(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要问我在广西当记者感受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仫佬山乡的读书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考进全国重点大学的人数名列全地区第一。仫佬族中,已有了留美女博士。一位姓潘的仫佬家庭,先后出了14名大学生。从仫佬族乡亲热爱读书、多出人才这个侧面,可以看到壮乡人民渴望发展、追求知识与文明的时代缩影。
郑盛丰(本报驻广西记者):谈起广西今昔,最深刻最令人高兴的变化是人。现在,广西的党政领导谈起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者谈起社会发展,大都了然于胸。就是在贫困地区,人们也由以往消极地诉困难讨救济,变为今天积极地谈发展要项目。过去连卖个鸡蛋也脸红的山区妇女,好些已成为长途贩销的好手。今日壮乡人,正告别传统而大步走向现代。(附图片)
压题照片 上:新近建成通车长达650公里的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一段。
下:广西三大海港之一的防城港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工业纤腿壮起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广西工业这条腿,长期以来很纤弱。
把历史的时钟倒拨到1950年,当年广西工业总产值仅2.2亿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之前的1957年,广西工业的同一指标也只达13亿元。时光又越40载,到1997年,广西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849.99亿元,纵向比较,这是巨大的飞越!然而,横向比较,工业这条腿仍不强健,表现在:1997年广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75%,工业总产值却只占全国的1.6%;国有企业应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但又都普遍缺少活力且亏损严重。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国有企业必须搞活——1998年春,广西区党委和区政府下定了这个决心。
同年5月,广西断然推出企业改革整顿总体方案和12个配套文件。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为此深入调查研究后,亲自起草总体方案提纲,与李兆焯主席一道就此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并要求全区各地要视此为“天大的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细、抓实、抓具体,务求抓出成效来。
这样,以转换国企机制和贯彻三项制度为主体的国企改革,以抓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国企整顿,两个“拳头”同时打出。去年9月的柳州会议、去年底的贵港会议和今年7月的南宁会议,成为广西深化企业改革的群英会和誓师会。广西上下同心,各方协力,共同奏响了一曲国企攻坚的雄浑交响乐。
改革整顿的效果,逐步显现出来。1998年广西国有骨干企业的综合指标增幅,在全国的排位前移了10位;16年来国有企业的增幅首次超过了非国有企业。今年头7个月,大中型企业从总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而大型企业的利润额同比增长几近7倍!
壮乡工业这条腿,正由纤弱逐渐强壮起来!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广西建成大通道
今日广西不再闭塞,不再偏远了!激动人心的“大通道”建设,改写了广西交通落后的历史。
在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这个词汇,出现在80年代后期。而这个愿望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实践,是1992年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的战略决策之后。渴望走出封闭、走向文明的壮乡开始行动,如火如荼的“大通道”建设全面展开。
“八五”以来,广西共筹措并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29.5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七五”时期的18.2倍。这种前所未有的大思路、大投入、大建设,既改变着广西交通的落后,也改变着广西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胸襟和视野。
今日壮乡大通道,齐头并进海陆空。铁路:1997年末新通车的南昆铁路与湘桂、黔桂、黎湛、枝柳等构成5条“出境”铁路干线;而去年通车的黎塘至钦州铁路及广西境内前些年建成的南防、钦北、钦防等多条地方铁路,成为广西出海的“铁动脉”。公路:从桂林经柳州穿南宁达北海的650公里高速公路,今年国庆全线基本贯通;由西部百色经南宁往东部梧州的高等级公路也已全线建成。水运:广西沿海已形成以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大港口为主的沿海港口群;西江航运建设一期和二期枢纽工程也己先后建成,千吨级货船由南宁经广州可直达港澳以至海外。航空:新建和扩建的南宁、桂林、北海、柳州、梧州五大机场,构成壮乡今日蓝天新航道。
几度春秋,一个以新建的南宁至昆明铁路线和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由相关高等级公路及河运、海运、航运等配套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网,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给广西新版地图增添了无限春色,也为广西和西南诸省借此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大便利。(附图片)

广西的沿海,曾经长期沉寂,如今已充满热烈和喧哗。图为已闻名于世的旅游热点北海银滩。

广西城镇,50年间都已“旧貌换新颜”。图为壮乡首府南宁市新区一角。

广西的1000多公里边境线,已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图为东兴市海关前热闹非凡的交易会。

正向旅游强省进军的广西,从山水名城到沿海景观,从桂西北浓郁的民族风情村屯到千里边境线上的新景点,都成了中外游客喜爱的地方。图为桂林山水一景。

今日广西人,精神面貌新。图为壮族姑娘正兴奋地抓拍生活新景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两沿今昔大变迁
站在全国版图看广西,可看到两道美丽的“风景线”:既沿海,又沿边。
同时兼具这种“双沿”区位的省区,我国只有两个,广西是引人注目的其中一个。
这种“双沿”区位,在计划经济时代意义不大。在边境烽火连天的非常时期,也无美丽可言。但在改革开放而世界一体化进程又在加快的这些年,广西的“双沿”便成为独有而令人钦羡的双重优势了。
广西所沿的海,岸长1595公里,这是北部湾畔的“黄金海岸”。这里天然港湾众多,可开发的沿海港口年吞吐能力达2亿吨。这片海与西南地区又近在咫尺。据此发展现代海运、养殖、旅游和临海工业,正成为诱人的新篇章。直接临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和近海的首府南宁,也正作为广西五大经济区域中极富潜力又被高速公路相连接的“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抓紧筹划和运作。
广西所沿的边,是连接越南10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中越两国关系经历曲折之后复归正常,双边都亟需互通有无。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久盛不衰的通商互市,便成为广西边境的一件盛事。边境线上从布雷到排雷、从战场到商场的今昔大变迁,是广西也是中国当代走向和平与发展的鲜明缩影。
快速变化着的数字注释着这种历史变迁的美丽。1989年,广西边贸进出口额仅4.5亿元人民币。到1997年,这个记录猛增到33.5亿元。边贸的发展,使边区面貌迅速改观。著名的边境重镇凭祥市在开展边贸以来,人均GDP在广西各县市中的排序由名列末尾到名列前茅。集沿海沿边于一体的东兴市,也迅速由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明珠边城。
独特的“两沿”区位优势,给广西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随着沿海开发和边贸往来的深度发展,处于世纪之交的广西,越来越呈现出无限的魅力。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无边田园秀起来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发生在八桂大地的诸多变化中,让人们感受最直接最广泛的是农业的变化。
作为农业大区的广西,农业发展的步伐紧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经过50年的努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初步实现了质的跨越。199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1700多万吨,比1978年增长57.7%。甘蔗、油料、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比1978年分别增长8.5倍、2倍、19.5倍、8.3倍和17.6倍。自1995年以来,粮食总产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提前3年实现“九五”计划粮食生产目标。
广西农业的新变化,还表现在“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网上农业”已成为引人瞩目的新亮点。就在百色老区,农民借助网上信息卖果卖菜也已不是稀罕事。农业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型转变。广西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35%,比“八五”时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
从去年初开始,广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提出了建设“吨粮田”、“吨糖田”和“万元田”,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总体方案,一经实施,当年见效。去年底,已建成“吨粮田”620多万亩,“吨糖田”37万亩,“万元田”42万亩。在“三田”建设过程中,农民越来越注重面向市场、关心流通,干部为农民服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广西还围绕市场需求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效益好就发展什么。总的趋势是,发挥地处亚热带的优势,着眼于农民增收和取胜市场,大力发展名、特、优、珍、稀经济作物。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懂得这样做的重要并尝到这样做的甜头。广西现代农业开发方兴未艾,这里的无边田园正变得越来越秀美。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奋进的50年 广西专版

今日壮乡新图表 升降之中显辉煌
壮乡三幅图表,表中所示有“升”有“降”: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年收入的图示快速上升,贫困人口和贫困人口发生率急剧下降。升降之中看变化,变化之大振奋人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元)
■贫困人口(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