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专页)
专栏:

  辉煌五十年 浓墨写春秋
  ——写在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年之际
  本报记者 袁建达 陈晓钟
  1949年9月21日至1999年9月21日。人民政协从诞生到这天,正好50年。
  在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一个瞬间。
  在共和国的编年史上,人民政协无愧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凡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知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居于首位。1939年7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批准备到抗日敌后根据地去的学生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三样法宝: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现在你们要到敌后、前线去了,我也送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同年9月,“三大法宝”的提法正式见诸《〈共产党人〉发刊词》。
  1949年9月21日,经过前期认真、紧张的工作,600多位各阶层人民代表齐集北平,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那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歌和国旗,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次日的人民日报以《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为题发表社论,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这次会议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形式。
  谈起那次历史性盛会,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田富达至今仍激动不已。“我记得,当时我们台盟与民进和致公党分在一个小组讨论。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是《共同纲领》中关于‘奋斗目标’的那一段。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建议把‘社会主义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写进纲领,后来中共的代表解释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现在办不到的事情先不要写,但是不写不等于不要。这让我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后来大家也就想通了。第二个是关于所有制问题,我们在纲领中说国家要实行公有制,同时还要保护私人资本,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应该限制资本家,提高工人的地位和生活。中共出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考虑,在会内外广泛做工作,最后达成了共识。”
  全国政协九届常委李慈君教授,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的孙女。她深情地回忆起祖父当年参加新政协筹备期间的经历:“1948年12月26日,祖父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北平。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国民党以开除党籍相威胁,特务跟踪伺机暗杀,但祖父义无反顾。他说:‘我相信,中国的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必然会成功的,民主的中国是必然会实现的!’”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在接到毛泽东“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的亲笔信后,被共产党的真情所深深感动,也为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而兴奋不已。1949年8月28日,她在邓颖超陪伴下,欣然离沪北上。在北平火车站,她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毛泽东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担任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主席。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经历了十年浩劫和磨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协同共和国一起迈进了一个新时期。
  人们怎能忘记,1979年6月15日,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时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同志郑重宣告:“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30周年。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被确定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距“文革”前召开的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十三年之后,人民政协终于拨乱反正,沿着正确的轨道蓬勃发展,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新时期人民政协为适应新形势,在邓小平主席的领导下,修订了政协章程,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在这个基础上,人民政协在第六届、第七届主席邓颖超、李先念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积极落实政策,大力协商监督,努力维护稳定,推动统一大业,争取有利国际环境……每一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这段难忘的岁月,至今仍使许多党外人士追怀不已。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冯梯云回忆,有一天,邓颖超主席邀请几位党外政协副秘书长,到她在中南海的家里叙谈。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人民政协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一再叮嘱,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她希望党外同志立足本党派的实际,根据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意见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谈话结束后,邓大姐还热情地邀请各位朋友到西花厅参观,深情缅怀了她和周恩来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的岁月。
  1982年5月,全国政协组团赴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作了一次专题调查。参加调查的委员们以大量事实披露了当时知识分子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呼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调查报告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同志的重视。他在报告上作了明确批示。在党中央的关心、人民政协的监督下,这个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是1978年第一次到北京出席五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在那一次会议上,台盟组讨论的重点是落实台胞政策和和平统一祖国问题。委员们提出的提案,后来件件得到了落实。这给张克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台盟组讨论重点就转移到‘建设祖国,统一祖国’上,爱国统一战线新的发展阶段来临了。”
  渠道畅通活水长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政治协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载入宪法,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各民主党派章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一切,都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进社会进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真正有效地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特别是八届全国政协修改了政协章程,把“参政议政”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并列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八届政协的组成也体现了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思想,新增加了经济界,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了政协。港澳委员增加较多,并分别组成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两个界别。人民政协经过探索和改革,使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政协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论证,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对宁夏扬黄扶贫灌区工程的立项,对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等等,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仅从1992年到1998年,就通过政协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重要建议100多项,其中不少建议已被中央采纳。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使命,也是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工作的一个重点。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全国政协坚决予以支持,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台工作;全国政协曾多次发表声明,支持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谴责台湾岛内分裂祖国的言论和行动;热情接待来自台湾的团组,以各种方式向台湾同胞介绍祖国大陆的建设成就,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同伴情谊,促进两岸“三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今年年底澳门回归,港澳两地的政协委员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从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开始列席政协会议,1954年正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到成为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政协的联系已有50年了。他对李瑞环1993年当选全国政协主席后说的“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印象很深。他认为,政协工作以此为指导,在履行职能方面作出了新的重要的贡献,人民政协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方荣欣,也是一位与政协有着50年联系的“老政协”了。他说:“江山代有人才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一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走向21世纪的英明决策。我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躬逢其盛,实为人生之大幸。”
  再过几天,共和国就要庆贺她的50年庆典;再过90来天,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接着,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在新的岁月里,人民政协必将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浓墨重彩,写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历史新篇章!(附图片)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毛泽东等21人组成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并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图为常务委员合影。第一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第二排左起: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第三排左起: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
  1983年4月,邓小平和邓颖超、廖承志共商统一祖国大计。同年6月,邓小平发表关于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著名谈话。
  今年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本报记者杨文道摄


第10版(专页)
专栏:

  国旗国歌在中南海诞生
  王仲方
  在举国欢欣迎接新中国成立50华诞的时候,我的眼前又闪耀着当年中南海怀仁堂和勤政殿辉煌的灯火,那些为筹备新中国成立昼夜勤奋工作的情景,是那样动人,以至5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故事,在我的记忆中浮现。
  首先难忘的是政协一次会议开幕时,在怀仁堂签到处激动人心的场面。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和宋庆龄的签到。这时毛泽东已从香山双清别墅迁入中南海丰泽园。他步行到怀仁堂,在签到处用毛笔在宣纸簿上工整地签下“毛泽东”。宋庆龄也由罗淑章陪同到达怀仁堂,宋庆龄穿着灰色旗袍,含笑同大家打招呼,在签到簿上亲笔写上“宋庆龄”三个大字。不少人在签到处等候,就是为了等待观看毛泽东、宋庆龄的风采,看着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留下庄严的签名,场面十分感人。我负责签到,站在旁边,亲身经历的历史瞬间,永远留存在心里。
  大会开幕时,迟到的新疆代表赛福鼎·艾则孜,为毛主席献上新疆人民的心意,给毛泽东当场戴上新疆帽子,披上新疆少数民族大花袍,全场起立热烈鼓掌。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暖流荡漾全场。特别要说到的是,当时新疆来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因飞机失事而全体遇难,赛福鼎是随后赶来的,全体代表更加为之激动不已。
  会议充分发扬民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字斟句酌,极其认真。毛泽东、周恩来主持会议,虚怀若谷,尽量采纳每个发言人的合理意见,有不同意见也同大家一起商量,求得一致。在确定新中国国旗、国歌讨论中,发言十分热烈。代表们赞成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但有人提出,现在革命胜利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已经过去了,是否要改一改?在讨论中有人主张改,有人不主张改。毛泽东发言认为我们虽然胜利了,但还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这句不改有好处,可以永远警惕,令国人不要松懈我们斗志。将来局势和平稳定了,再改不迟。大家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在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的讨论中,记得邵力子先生发言,主张修改国旗说明词,把五星红旗由一个大星带五个小星组成中的“小星”改用别的词,因为中国人对“小星”理解不雅。毛泽东、周恩来会意地笑了,接受了邵力子的意见,对国旗的说明作了修改。在通过国旗、国歌后,会议工作人员在会上把第一面五星红旗展示在代表面前,全场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经久不息。
  现在50年过去了,回想当时场面,还是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眼泪。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通过国歌,全场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在战火中无数次唱过的救亡歌曲,如今竟然在新中国首都北京怀仁堂作为国歌高唱,不用说大家有多么激动,许多人是含着激动的泪花大声歌唱的。大家看到这面国旗不是一般的红,而是无数烈士鲜血染成的红。这首歌不是一般的歌,而是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时唱过的歌。这面国旗,这首国歌,代表中国全体人民的光荣,是理所当然,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为全国政协第七、八两届委员)(附图片)
  图为全国政协礼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