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旅欧华人华侨举行各种活动
  欢庆新中国五十华诞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综合本社驻伦敦、罗马、波恩分社记者的报道:连日来,欧洲一些国家的华人华侨社团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旅居英国的华人华侨19日在伦敦举行盛大文艺晚会,庆祝新中国50华诞。中国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在晚会上致辞,感谢旅英侨胞对祖国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侨胞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华人华侨代表陈俊在发言中说:“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侨胞扬眉吐气,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渴望家国团圆,和祥安乐。我们祝愿早日实现中国统一。”在近千名华人华侨参加的晚会上,华人艺术家表演了舞龙、杂技、独唱、合唱和民乐等节目,英国友人则表演了京剧《霸王别姬》选段为晚会助兴。
  旅居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区的华人华侨19日在海滨城市圣雷莫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在由当地华侨团体“中意文艺协会”发起组织的集会上,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事朱启桂介绍了新中国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会后,全体来宾一起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成就展》。由中国留法学生组成的舞龙队应邀专程从法国赶来,在圣雷莫市的街头广场进行了舞龙表演,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来自德国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600多人,近日汇聚德国波恩市区莱茵河畔的“论坛”大礼堂,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欧华联会主席、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旅德浙江华人总会主席孙焕然在集会上讲话,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繁荣强盛的祖国的自豪感。庆祝集会从午夜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两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杭州歌舞团的艺术家们在会上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与普京讨论俄局势
  官方否认总统辞职传言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20日电 (记者李德平)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0日会见总理普京,讨论了北高加索局势、俄国内经济和政府工作等问题。
  普京在会见后表示,他向叶利钦汇报了北高加索局势及打击恐怖活动的进展情况。叶利钦要求政府充分、及时保障驻北高加索联邦军队的燃油和给养,解决好士兵的生活问题。
  普京说,尽管最近在莫斯科和俄其他一些城市连续发生爆炸案件和俄对车臣采取果断措施,但政府必须照常运转,“不允许在经济领域出现差错”。普京还表示,有关他将可能被撤消总理职务的传闻不会影响他的工作,他将全力以赴工作直至“总统另做决定”。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19日电(记者韦政强)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19日晚对俄罗斯电视台发表谈话,否认叶利钦近日可能辞职的传言。
  亚库什金强调,对叶利钦来说,最重要的是到2000年时合法地把权力移交给新当选的总统。他指出,散布总统可能辞职的流言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其目的是破坏当局的威信。
  近半个月来,莫斯科政界和舆论界盛传叶利钦可能在近日辞职,以便在年底同时举行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以打乱政治对手的竞选部署。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从《纽约时报》纠偏说起
  张祝基
  曾在相当长时间里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和案”,终因缺乏事实根据而闹不下去了。继该案始作俑者、美国能源部反情报部门代理副主任特鲁洛克被赶下台后,李文和工作时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所的两名反谍报官员和所长也因对此案处理不当而受到停薪、书面申斥等处分。另一方面,美主流传媒也开始对铺天盖地诬蔑中国窃取美核机密的报道进行澄清和纠正。
  9月14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间谍丑闻该收场了》的文章,说“事实证明中国核间谍恐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整个事件看起来就像40年代一部蹩脚电影的情节”,“现在该宣布‘中国核武器间谍案’是一个骗局了”。
  比《洛杉矶时报》早一周,《纽约时报》用3个版刊登长篇专稿,题为《有关中国核进步的辩论》。作者写道,几个月的采访、研究表明,在“李文和案”中“插进不少个人、党派或机构的偏见”,“没有证据”证明中国是因为窃取了美国的核机密才取得核技术的突破的。
  “谎言腿短难行远”。这个法则再次得到了验证。与此同时,美国传媒不顾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以数量惊人的不实报道煽情生事,现也不得不做些自我反省。
  3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能源部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所,一名“中国间谍”涉嫌把美国W—88微型核弹头机密泄露给中国,美国其他传媒遂大炒这条“新闻”,把“李文和案”搅得昏天黑地。在这种氛围下,美国国会两院召开一连串听证会,并抛出蓄谋已久的《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盗窃美国核机密,使美国内这次反华逆流达到高潮。
  美国新闻界喜欢标榜自己“客观”、“真实”、“公正”,美国今年的新闻大奖“普利策奖”也颁给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案”的报道,真相现已表明,上述那些漂亮字眼对若干美国传媒来说,并不是自律的标准,而是包装。
  美国传媒之所以如此行事,据说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李文和案”的报道证明,它们这种报道不仅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无益,而且也使媒体自身信誉扫地。现在,它们为了挽救自己的形象,开始对所谓中国盗窃美国核机密谎言进行澄清。这对恢复事实的本来面目是有益的。但是真正的反省必须是真诚而深入的,美国某些传媒应该把自己为什么这样歇斯底里地攻击中国的幕后新闻披露出来,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否有这个勇气。


第6版(国际)
专栏:

  首批维和部队进驻东帝汶
  据新华社雅加达9月20日电 (记者麦棠源、赵金川)由联合国授权的首批多国维和部队20日陆续进驻东帝汶,开始履行恢复和平与安全的使命。
  据报道,今天抵达的维和部队是从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飞抵东帝汶首府帝力的。第一批75名澳大利亚官兵于当地时间6时45分乘坐“大力神”运输机抵达帝力,并控制了机场。在武装直升机护送下,总共2500名士兵相继飞抵帝力和东部城市包考,按计划顺利地进入了各指定位置,没有发生不测事件。几艘载有装甲运兵车和后勤装备的澳大利亚军舰也于20日中午抵达帝力。
  多国维和部队司令、澳大利亚人科斯格罗夫少将20日中午抵达帝力后,立即同印度尼西亚驻东帝汶军方代表基基少将讨论双方合作等有关事宜。印尼军方发言人20日在雅加达表示,印尼军方与多国维和部队完成东帝汶治安工作的交接后,印尼将取消在东帝汶实行的紧急状态,并逐步撤出大部分军队,只留下少量军队帮助多国部队实施维和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不得已而为之
  ——析美国放宽对朝鲜制裁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9月17日,克林顿总统宣布部分取消对朝鲜长达近50年的经济制裁。放宽制裁的范围涉及贸易、交通和金融等领域。按照新规定,美商可以向朝鲜出售大部分消费用品,从朝鲜进口大部分原料;允许个人和企业向朝鲜汇钱和投资;两国的飞机和轮船可以进出对方的机场和海港。然而,美国将继续禁止对朝鲜出口军用产品和敏感的军民两用产品,包括先进的个人电脑;对朝鲜实施制裁的多边协定将继续存在,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不能向朝鲜贷款。
  在这个时候宣布放宽对朝制裁,美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近期目标是,用放宽制裁来换取朝鲜不试射远程导弹。1994年,美国曾经以每年供应4000万美元的石油以及日韩提供两个轻水反应堆换取朝鲜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美国说,据卫星侦察,朝鲜可能在几周内试射“大浦洞2号”导弹,夏威夷、阿拉斯加以及美国西海岸都在其射程之内。美国一直害怕朝鲜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制止朝鲜拥有此类武器被列为美国对外政策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9月7日至12日,美朝在柏林举行会谈。此间媒体说,美方对朝鲜放宽制裁,朝方表示愿意暂不试射远程导弹,是“双方在会谈中作成的一笔交易”。
  美国这样做也有其长远打算。朝鲜战争后,美国一直在韩国驻军,目前约有3.7万人。美国认为,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局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关系紧张,随时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针对这种情况,克林顿让前国防部长佩里牵头,研究和提出现实可行的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在经过8个月写成的报告中,佩里向克林顿进言:“遏制朝鲜”,谈判比对抗更有效。看来克林顿采纳了佩里的建议,美朝柏林会谈和放宽对朝制裁就是其具体结果。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朝正开始“走上一条有助于保持长期稳定,甚至最终达成朝鲜半岛和解的道路”。这些话不完全是外交辞令。
  此间舆论认为,美放宽对朝制裁是朝鲜战争以来美对朝采取的“最重要姿态”,“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人们希望以此为起点,美朝关系能逐步改善。但事实表明,放宽制裁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道路荆棘丛生。美国宣布允许企业到朝鲜投资,但同时又说朝鲜对外国企业没有法律保护,不会有几家公司敢去冒险;美国宣布允许向朝鲜出口商品,但同时又说朝鲜缺少硬通货,很难成为买主。特别是,美国至今仍把朝鲜看作“最后一个斯大林主义国家”,把它列入“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白宫在放宽制裁的声明中也不忘记加上这样的话:“放松制裁将不会有损美国的反恐怖和不扩散努力。”美国法律规定,政府有权决定放宽禁运,但取消禁运则必须经国会批准。把持国会的共和党议员强烈批评和反对这项决定,认为政府“作出了太多太轻易的让步”,“又陷入了朝鲜讹诈的恶性循环”。这预示着,执行放宽制裁的决定不会一帆风顺,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困难重重。
  实际上,美国政府采取这一行动是不得已而为之。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始于1950年,制裁时间之长,制裁之严厉广泛,为世所罕见。美国的制裁给朝鲜造成了困难,但其目的并未完全达到。现在,美国的决定等于宣布制裁朝鲜政策的破产。
  (本报华盛顿9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20日,由联合国授权的多国维和部队首批部队抵达东帝汶。图为多国维和部队司令、澳大利亚少将科斯格罗夫(中)在机场向记者介绍他的副手。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去世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20日晨因白血病久治不愈,在德国曼斯特市大学医院逝世,享年67岁。赖莎是今年7月21日在莫斯科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的。据悉,赖莎的遗体将运回俄罗斯安葬。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社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再失败
  在19日举行的德国萨克森州议会选举中,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社民党再告失败。在萨克森执政的基民盟获得56.5%的选票,保持在该州执政党的地位。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呼吁捐助国履行承诺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计划与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19日在加沙呼吁捐助国履行诺言,如期向巴提供财政援助。他说,捐助国答应今年提供7.5亿美元财政援助,但迄今到位资金只有1.74亿美元。(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