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国企改革发展攻坚话题发展篇

  首先要攻这个坚
  ——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本报记者 王彦田
  包袱沉重、步履蹒跚。这是许多国有企业的形象。
  负债率过高、人员负担重、企业办社会,就是压在国有企业身上的三个“大包袱”,是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不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就不能轻装前进。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在地方调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进而继续向前发展,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首先要攻这个坚。
  我们欣喜地看到,为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地方和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
  人员负担重:一是企业在职职工中冗员多,二是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多。
  有资料介绍,到1997年底,国有企业7000多万职工中,约有2000万富余人员,这些人员一年工资大约是1500亿元,而近几年国有企业一年的利润才400多亿元。过去,我们常常说,我国有劳动力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并不体现在国有企业中。原因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承担了沉重的就业安置任务,即使拿我国装备最好的石油化工企业与国外企业比,也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同志介绍,国外石油化工企业人工成本一般只占到产品总成本的3%左右,高的不超过5%,而国内企业要占到9%左右,是人家的2—3倍。
  1998年底,国有企业在岗职工降到5200万人,离退休职工有1985万人,平均两个半职工养一个离退休职工。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越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老企业,人员负担越重。记者在哈尔滨量具厂了解到,这个有上万职工的大企业,离退休人员比在岗人员还多一半。
  国有企业在人员上的负担,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减轻。为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国家采取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措施。为减轻离退休人员负担,国家采取了养老保险扩大覆盖范围、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提高社会统筹等级等加快社会保险改革的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抓了这两项工作。199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即“两个确保”,并把它作为“头等大事”,要求各地一把手负责,抓紧抓好。今年,国家制定了养老保险条例,确定养老保险的范围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人员负担已开始逐渐减轻,一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国有企业已经分流了1000多万人。在国有企业就业的职工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国有企业的养老负担出现减轻的趋势。哈尔滨市市长介绍,到去年底,全市国有企业下岗分流职工35万人,占到全市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35%。这是个相当高的比例。
  应该看到,我们在减轻国有企业人员负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并不能说,这项改革已经完成。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分流人员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负责人分析,改革从放权让利转到制度创新的阶段之后,改革的推进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既得利益的调整,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推进需要很大的推动力,仅仅靠企业或某一个政府部门都是不够的。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增资减债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天津有个无缝钢管厂,1996年才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投资90亿元,全部是贷款,现在企业的负债率已超过100%。虽然企业产品市场不错,设备先进,管理过硬,但每年五六亿元的利息负担,始终让“大无缝”喘不过气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拨改贷,企业新建和技术改造资金大部分依靠贷款,造成了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负债率平均在78%左右,一些企业甚至更高,超过了100%。在企业走向市场后,企业普遍觉得偿债付息负担过重。
  如何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和负债结构?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六条途径。
  一是国家增加银行核销坏账准备金,主要用于大中型企业的兼并破产和资产重组。二是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形式,对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三是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适当提高社会流通股的比重。四是对一些非上市企业,经批准后可以把国家划拨给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变现后用于企业增资减债或结构调整。五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六是对有还债能力的国有大企业,经过权威机构的评估,可以发行企业债券,有的可以到境外发债。
  改善国有企业的债务结构,降低债务负担,必须改革投融资体制。曾培炎说,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的思路是:以实现企业职责分开为突破口,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投资主体和融资机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责任机制。其近期目标是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框架,即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发展资本市场,规范建设管理,健全服务体系。投融资体制改革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今后政府不再直接干涉企业的投资行为,而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即运用经济杠杆、完善立法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近几年国家用于企业兼并破产的银行呆坏账冲销准备金已有1000多亿元。国有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总额超过4000亿元。现在,企业已被允许发行可转换债券。近几年七次银行降息,国有企业大约减少了利息支出2000多亿元。今年下半年,国家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债转股,将进一步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剥离办社会职能让企业成为经济组织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还有一个沉重的负担,就是承担社会职能。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把国有企业看成是社会组织,让国有企业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办学校,办医院,办幼儿园,城市有的功能,国有企业都有。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国有180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是企业办的。按病床数算,全社会医院病床数的1/3是国有企业的。
  许多企业就是城市的一个小区。太原钢铁公司,这个30年代建设的老企业,位于太原市北城区,14平方公里内都是太钢的产业。企业内除了没有法院,什么都有:30所学校、7所医院、12所幼儿园以及房产、公安、服务业……其公安还是国家正式编制,所不同的是在企业领工资。
  国有企业要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必须分离办社会职能。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改革。多数地方在推进这项改革时,都采取了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如太钢要分离20所学校,制定的方案是分5年逐步到位。
  我们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紧迫感普遍增强,“分离”的步伐逐步加快。如福建省近两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分离企业办学校、医院职能的通知》、《关于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通知》等文件,在全省加快推进这一改革。目前全省已分离企业办学校119所,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5000万元。
  企业办社会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党的十五大以后,这一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但我们仍要看到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太原市教育部门向记者反映,太钢一家所办学校的费用,就占了全市教育经费的1/5,要求市里一下全部接管学校,财政难以承受。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最难的地方,是在那些企业大城市小的地方和三线企业,社会没有能力或没有城镇接受企业的后勤保障单位。这些地方的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短期内还难以启动或有大的成效。应该探索国有企业、财政、教育部门几方面分摊费用的办法。各级政府要给予积极支持。
  既然是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其解决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坚冰已经开始打破,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搏击市场风浪已为时不远!


第2版(要闻)
专栏:

  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阳光集团成为同行业排头兵
  本报讯 江苏阳光集团靠先进设备、前沿技术开发前沿产品,开拓前沿市场,有效地避免了国内重复建设和同行业低水平竞争,走出了一条用现代化方式进行传统产业生产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头兵。今年,在毛纺呢绒市场一片“叫冷”声中,生产和销售却非同凡响。上半年,集团呢绒产量、销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和26%,下半年订单也全部订满。专家认为,阳光的道路对我国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的各类企业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毛纺和其他纺织品一样,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竞争激烈,企业发展普遍遇到困难。但另一方面,服装行业每年却又不得不进口大量高档面料。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进口替代品,显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正是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阳光集团进行不间断的技术改造,目前,90年代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已占到全部设备的70%以上,其装备足以与国际上最先进的毛纺行业媲美,实现了用现代方式进行传统产业生产的大跨越。集团投巨资建起了我国毛纺行业唯一的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997年以来,投入4500万元用于技术开发。仅产品开发室平均每天就推出10个以上新品种。集团每年要推出几大类新产品、数千个新品种上市。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通过新品尤其是前沿的尖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阳光”有效地避开了国内市场的低水平竞争。去年秋,开发出50多个具有意大利风格的高支超薄型呢绒,在南京定货会上一天就成交35万米,成了高档西服厂家首选的进口替代面料。
  90年代以来,“阳光”已刮了三场旋风:1991年推出彩色呢绒;1998年推出高支新风格呢绒;目前正推出防蛀、防缩、防静电等功能性产品。这使得他们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