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沧桑巨变
解放碑:昔日大巨人 如今变矮了
朝天门:昔日烂河滩 今朝新气象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商机无限看重庆
就在人们把惊奇的目光投向重庆200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投向为抢救三峡文物而发掘出的“长江三峡文物文化长廊”时,人们也欣喜地发现,这里正新生出一个经济腾飞的大市场。
重庆像是一块200万年的化石,古老而厚重,然而她又是一个两岁的婴儿,稚嫩而新潮。当新世纪敞开大门的时候,重庆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重点、中国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热点、长江产业带发展的支点。新的直辖机遇最终让她穿透厚重的历史,焕发出生命迸射、活力张扬、朝气蓬勃的无限生机。
生机即是商机。构建以库区建设为重点的三峡经济圈,促进这一地区跳跃式发展,正是重庆直辖的内核。也许,重庆曾与历史上三次建都、两次直辖的机遇擦肩而过,但是集科技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人才荟萃以及资源丰富的优势于一身的重庆,总是受到历史的青睐而机遇不断。随着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中新的增长点,重庆迎来了又一次历史的机遇:直辖市提高了重庆行政管理、经济调控的层位,一个本世纪最大的发展空间从天而降;人类前无古人的最大工程:三峡建设和库区开发使西部资源开发的欲望与东部扩张市场和技术产业转移的冲动扣起手来;“长江沿江经济开发带”使长江上游产业群成为龙尾,与已成龙头的上海经济区遥相呼应,首尾联动,这条巨龙的腾飞为世人展现了无限商机;“开发中西部战略”又使拥有较好基础的重庆成为全国进军西部的桥梁、枢纽和前沿阵地;国家支持和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政策,又将使重庆工业面临大规模的战略结构调整,而这又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些巨大的史无前例的机遇将使重庆既轰轰烈烈又蒸蒸日上。
重庆本身是一座金山,首先是市场资源令人馋。三峡库区建设、三峡移民、直辖市建设,3000万人口及周围被辐射地区的广大消费市场十分诱人。其次,训练有素的百万产业工人相对劳动力成本较低,25所高等院校,近千家科研机构,58万专业技术人才构成人才优势。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服务功能加强,“1+6”整治软环境工程的出台改善了投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铺设了一条宽阔的跑道。服务行业、执法部门实行“110”联动承诺服务……这无疑是重庆生机焕发、蓬勃向上的可靠保障。
直辖的种种机遇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进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更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引来龙翔凤翥,四海瞩目。诺基亚、爱立信、美孚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抢占先机;荣事达、康佳、白猫等一大批国内企业集团乘直辖的东风抢滩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也纷纷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引见下走出库区,赶赴沿海,请发达地区的优势名牌企业来库区与迁建企业合作,联手建立三峡库区“优势产品名牌库”。与此同时直辖市本身也催生、孵化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科研院所将目光转向市场,一大批高新科技项目转化成商品走进市场,全市仅民营科技企业一项就达到了4600家。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49年的不足14亿元,上升到1998年的142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47年的90元,增加到1998年的4684元,在这个坚实、稳定的基础平台上,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日渐形成,重庆这艘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新型巨舰,正以赶超世界的速度驶向远方。(附图片)
繁华的解放碑购物广场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妙手创奇迹 名医荟山城
家住重庆市白市驿镇的一位9岁小姑娘,右腿突然肿大,1998年到重庆医科大学检查,诊断为右腿骨癌,按过去的方法治疗只能高位截肢。但是奇迹发生了,6个月后,小姑娘不仅没动手术,连癌肿也消失了,体重还增加了10公斤。原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世界上第一台治疗骨肿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和巨块型肝癌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一超声聚焦刀已在重庆医科大学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无创性肿瘤治疗技术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解放军战士梁强舍身救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85%,并发多种疾病,生命垂危。这样的重症烧伤生还的希望很小,但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救治,18天内就全部切除焦痂。该院的烧伤研究所在著名烧伤外科专家黎鳌教授的率领下,历经41个春秋,创立了多种烧伤医疗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烧伤医疗器械,把我国烧伤医学带入国际领先行列。
家住四川省广安市的魏全应因患肝门区大肿瘤,瘤体紧邻、压迫、侵及主要出入肝血管,采取常规方法切除极为困难。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主任董家鸿等专家教授经过探索,成功地为魏全应施行了我国首例全肝血液转流及冷灌注下半离体肝肿瘤切除术,攀上了肝胆外科医疗科技的巅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教授,从70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创伤弹道学的系列研究,率先建立了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生物激波管实验室,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冲击波致伤的机理和防治理论,为我军野战外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重庆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医学精英,当我们越过世纪的门槛,翻开历史新的一章时,重庆将成为一个多专业、高层次、集团式的医学中心。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三峡奇景游不完
重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市域范围内巴山绵延,渝水纵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构成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奇异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熔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和移民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旅游文化氛围。
多年来,重庆市已形成“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特色旅游区”的旅游新格局。一个中心:依托重庆主城区,以典型的山城都市风貌、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丰富的抗战文化和巴人文化遗址,以及城市园林景观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天然风光为特色,形成以观光、游乐、购物、美食、休闲度假为主的重庆山城都市旅游中心。一条主线:依托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奇异的自然景观,灿烂的三国文化、三峡文化及名胜古迹,形成以游船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建筑考察、民俗采风、猎奇探险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特色旅游区包括:大足石刻、缙云山、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仙女山、乌江峡谷、芙蓉洞、巫山小三峡、奉节天坑地缝、红池坝及近郊温泉湖泊度假旅游区等。重庆市近期重点推出了“巫山小三峡漂流之旅”、“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寻根之旅”、“乌江画廊”、“永川箕山茶山竹海”等一批养在“深闺”的旅游精品,也使游客流连忘返。
在奉节西南部的小寨,天井峡,有近年来闻名中外堪称世界奇观的天坑和地缝。小寨天坑,世界第一大喀斯特漏斗,上口直径622米,下口522米,深达666米。天坑地缝自1994年中英联合探险队第一次对其进行了大型探险考察以来,已陆续接待过多批中外探险家的到来,如今游客也可以探游部分地段。三峡工程竣工后,人们可以坐船直接到达天坑和地缝处。到那时,将形成一个长达600公里的“高峡平湖”,一个世界级的巨型水库将出现在重庆,同时库区也将出现众多可供旅游开发的湖泊及千岛争奇的靓丽画面。目前,重庆已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构成了以重庆母城为依托,以三峡及长江干流旅游走廊为主干,沿支流向两侧辐射渗透的线状及板块旅游格局。1998年,旅游总收入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3%。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重庆直辖后作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重庆市旅游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
到2005年使重庆成为中国的旅游大市,到2010年成为旅游强市,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附图片)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立体交通绕山城
重庆自古以来南来北往都要靠轮渡过江,解放前国民政府虽把重庆作为陪都,但在两江上不曾修过一座桥。1965年重庆修建了第一座嘉陵江大桥,1981年又修建了长江大桥,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加大了交通设施的建设,继两座大桥后又修建了嘉陵江二桥、长江二桥,现在已有9座大桥横卧江上,未来的几年内重庆城区将有15座桥梁相连,且座座不同,桥桥生辉。
重庆人开门是山,出门是坎,数不尽的梯坎早就累酸了人们的两条腿。改革开放后,重庆最大的客运电梯和亚洲第一的自动扶梯先后投入营运,112米长的扶梯,站立2分半钟便把你送往相当于17层楼高的高度。市区还建起了嘉陵江、长江空中客运索道,人们不必乘坐车船,就可以腾云驾雾似的飘过江去。
长江上出现了数不清的水翼船,每天劈波斩浪往来穿梭于重庆、宜昌之间,真正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梦想。壮观的新港已取代了破烂不堪的旧码头,24个现代化客货运输码头环抱着重庆半岛。
让重庆人足以自豪的要算是重庆的滨江路了,嘉陵江滨江路桥梁结构工程占了全路段的70%以上,长江滨江路串起珊瑚公园、滨江公园、朝天门广场三颗璀璨的明珠。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继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渝长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内通车,出海通道渝黔高速公路可望2001年建成通车,此外渝合、万梁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均已开工在建。至2005年,重庆将建成西连四川、东出湖北、南下贵州、北上陕西,辐射周边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50年来,重庆的铁路和民航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万达、渝怀铁路建成通车后,山城周围将形成四通八达的快速铁路网。重庆民航目前开通国内航线70多条,国际航线11条,年运送旅客2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6万吨,重庆江北机场成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附图片)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巴渝 美食香天下
如果说巴渝美食是一支在全国餐饮业界冲锋陷阵的大军,那么重庆火锅更把军旗染得火红。
大山大水,空气湿润造就了重庆人豪爽、直率的性格,饮食偏麻辣、好威猛的习尚。千人围炉,共烹生猛则更把重庆的饮食文化变成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重庆的火锅才能够由原来码头苦力借以驱寒祛湿的麻辣大杂烩,演变成高、中、低档兼顾的食中美味。如今,重庆火锅不仅香飘国内大中城市、边陲小镇,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远渡重洋,落户海外。
巴渝美食可谓丰富多彩,无论是火锅,正宗川菜还是各种名特小吃及地方风味,其“麻、辣、鲜”的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如今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一道民间特色菜品就会变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歌乐山辣子鸡让人在辣椒堆里寻找刺激,渝北麻辣鱼使人荡气回肠;八一路小吃一条街、五里店烧公鸡一条街、四公里啤酒鸭一条街、南山泉水鸡一条街,正在形成重庆特有的旅游、饮食文化的新景观。这些地方风味的出现,不仅深受百姓喜爱,而且大大丰富了巴渝菜的内容。每到周末,人们常常举家前往,一饱口福。他们当中有许多外地人,还有不少追香逐辣的“老外”。现在,重庆地方风味已形成了一股“农村包围城市”的旋风,有眼光的商家趁机跟进,推波助澜,在政府的支持下,重庆美食声名大振,独树一帜。仅1998年,重庆市餐饮业就创造产值约30亿元。
巴渝美食已经成为重庆拉动内需的一支杠杆,经济起飞的一条跑道,旅游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附图片)
重庆火锅美味共享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三千万人享受世界最大本地电信网
1998年11月28日,重庆建成世界最大的本地电信网,8万平方公里辖区内全部实现电话号码升8位,即使最偏远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地的农村也用上了程控电话。
1949年11月,当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时发现,这个西南重镇的通讯又“聋”又“瞎”,国民党撤离时把这个1886年就建立电话局的城市通信完全破坏,唯有的几条与外地相连的有线电话线也被土匪们切割得干干净净。1954年,重庆才建成交换机载波电话电路网络,但电话普及率之低,令重庆人汗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重庆通信史上的新篇章,电信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实施“高起点、高技术、大规模、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电话用户达17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77%。主城区达到36.22%,电信业务收入今年上半年已达25亿元,世界最大的本地电信网络仍在发展。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

山城不只是“夜美人”
几十年来,山城夜景一直是重庆市标志性的景观,旅游界流行了多年的名言是:到重庆,看夜景。其实这句话里面,也包含了许多无奈。作过陪都,重庆应该有像样的底子,然而山城却以拥挤、破旧而出名。一位市领导曾说,满山的吊脚楼,哪里敢让人欣赏白天的景观呢。因而“夜美人”、“雾美人”也就成了重庆的代称。
现在到重庆,不仅看夜景的地点已由五六十年代的枇杷山、七八十年代的鹅岭两江亭变换到如今的南山观景台,越看越远,越看越美,而且许多人不仅晚上看,还要白天看,说是有香港和纽约的感觉。下面的一组镜头,也许最能说明重庆市容市貌的变化:
1997年重庆直辖的前几天,重庆市政府向市民宣布:人民广场正式开放。没想到每天晚上拖家带口看广场的市民川流不息地持续了近一个月,弄得市政府门前一带交通经常拥塞,有人粗算大概不下六七百万人次。然而才隔了一年多,宽阔的解放碑购物广场、花团锦簇的珊瑚公园、春意盎然的沙坪坝绿色艺术广场、渝北绿梦广场和朝天门广场等就相继落成。从此市民们在拥挤的山城也有了自由活动、休闲散步的绿地和空间,直辖效应和大都市的感觉一下全找到了。
漫步抗战时赫赫有名的“精神堡垒”解放碑旁,人们发现一度气势宏伟的解放碑变“小”了,周围迅速崛起的高楼大厦使这座“中国第一碑”悄然失去了往日“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汽车驶上环渝中半岛依山面水而建的滨江路,目睹用高架桥搭建于悬崖峭壁上和奔腾的江水边宽敞的城市干道,游客们对重庆城建宏大的气魄和巧妙的设计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市民们陆续告别了几十年来居住的夹壁墙、竹捆绑、吊脚楼建筑,住进了一幢幢高楼新居,并且天天都可对“锦绣山庄”、“龙湖花园”、“时代天骄”等极具现代化色彩的住宅小区评头品足。
解放初,重庆市城区仅限于两江交汇的半岛,面积仅10余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后,城区范围迅速扩大,到1998年底面积达239平方公里,扩展速度相当于每不到一年就新造出一个老重庆城。
50年前,重庆市居民出门靠抬轿,全市仅11辆破旧的客车。而如今,一辆辆造型别致的空调巴士、无人售票车、观光车穿梭街头,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城市“绿色”愈来愈浓,在人民广场,在滨江公园,在各具特色的街头小公园内,随时可见三五成群的市民徜徉在芳草如茵、翠绿欲滴的如画美景之中。
未来的重庆定会更加美丽。当你漫步江边,领略两江交汇的壮观场景;当你登高远眺,欣赏山城万家灯火的壮丽画面时,你一定会为置身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而备感自豪。


第8版(国庆专版)
专栏:形象宣传

重庆小档案
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于1189年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便由此得名。历史上的三都之地:
1.巴国时期(前11世纪~前316年),曾长期以江州(今重庆市区)为都城。
2.明夏政权时期,元末西系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建大夏国(1361年~1371年),定都重庆。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渝,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三次直辖:
1.国民政府迁渝后,于1939年5月5日升重庆市为特别市,由行政院直辖,直到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2.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驻重庆,1950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重庆市为直辖市,由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6月19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议》重庆市等11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7月1日:重庆市正式并入四川省建制。
3.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国务院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第三次直辖。三次计划单列:
1.重庆改为四川省辖市后,1954年~1958年第一次计划单列。
2.60年代根据全国一、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重庆于1964年~1967年第二次计划单列。
3.1983年,重庆被定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84年至1997年重庆直辖前第三次计划单列。新重庆位置:东经105° 17'~110° 1'北纬28° 10' ~32° 13'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靠贵州省,西连四川省,北接四川省、陕西省。幅员:82403平方公里辖区: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人口:1998年末为3059.69万人。民族:汉族为主体,共有土家族、苗族等5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5万人。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占大多数,多居住在东南部五个民族自治县。重庆解放后的全国第一:
1.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1952年7月1日)
2.重钢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重轨(1950年5月)
3.在长寿化工厂建成中国第一套氯丁橡胶生产装置(1958年11月)
4.建成新中国第一座梯级水力发电厂—龙溪河梯级电站(1959年5月)。
5.长安机器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1958年5月)
6.嘉陵机器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50型摩托车(1979年)
7.建成中国第一条大型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重庆嘉陵江客运索道(1983年1月)
8.重庆被中央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83年)
9.第一家中日汽车合资企业—庆铃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85年)
10.中国及亚洲长度第一的公共客运电扶梯—两路口电扶梯建成(1996年2月)(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