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15日晚,新西兰总督迈克尔·博伊斯和夫人在克赖斯特彻奇举行宴会,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送行。 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美积极评价两国首脑会晤
  美前总统布什等希望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14日电(记者刘江、胡晓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14日在此间举行“21世纪前夕的美中关系”研讨会,中美官员和国际问题专家在会上发言时积极评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日前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会晤。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说,这次美中首脑会晤是“成功的、也是负责任的”。双方没有作出不现实的承诺。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谈,向两国在重要问题上开展实质性谈判迈出了重要一步。
  共和党众议员戴维·德赖尔强调,两国首脑的这次会晤是两国关系积极改善的一个标志。他希望两国尽快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一致,并表示相信美国国会将会对此给予积极支持。
  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说,美中两国元首的这次会晤为双方关系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发言说,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的会谈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有益的和非常重要的”。
  李肇星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中美关系再次面临挑战。克林顿总统在与江泽民主席的通话中重申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表示美国将恪守两国关系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这是一个积极的进展。他说:“我们希望美国恪守自己的承诺,只有在这一原则立场的基础上,中美两国关系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14日电(记者刘江、袁炳忠)美国前总统布什14日在此间表示,他将继续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美中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原则,希望两国关系得到稳定发展。布什是在会见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时作上述表示的。
  同一天,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在此间举行的“21世纪前夕的美中关系”大型研讨会上批评了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贬低中国用意何在
  古平
  近日出版的美国《外交》杂志9—10月号发表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西格尔写的长篇文章,标题是《中国重要吗?》。此文洋洋数千言,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三个角度说中国是一个“被夸大了的国家”。用作者的话说,“这个居住着人类1/5人口的国家被过高地看作一个市场、一个强国和一个思想之源”。西格尔是西方有名的保守派国际问题学者,经常炮制极端观点无端攻击中国。可以认为,继“中国威胁论”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另一种对中国的极端看法:“中国无足轻重论”。
  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开始盛行“中国威胁论”,其间也有一些对中国经济的夸大之词,如说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乃至第一大经济实体,等等。如果有人希望对此进行一些客观的分析,当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学术行为。然而,阅读了西格尔的文章之后,作为中国人,心里是很不愉快的。文章虽然列举了不少数字,但从学术上讲,文章从材料到结论的主观导向极为明显,材料的选择颇多偏颇,导向结论的过程是跳跃性的,缺少历史感和周延性。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全篇贯穿着一种西方至上的价值偏见,充溢着一种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的傲慢。
  在谈到中国经济时,西格尔认为,1997年,中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3.5%,在世界排名第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第八十一位。“以最受欢迎但颇为可疑的购买力平均法计算”,中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1.8%,人均排名第六十五位。在列举了另外一些统计数字以后,西格尔抛出自己的结论:“中国至多是全球经济中一个较次要的部分(有别于微不足道)”。西格尔还借用别人的话语对中国的未来做暗淡的预言:“它(中国)具有伟大的潜力,并将永远只是潜力。”
  字里行间,西格尔已流露出自己的用意。在全世界工商业界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他希望通过贬低中国,使国际资金对中国望而却步。在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采取了人民币不贬值的负责态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关国家的肯定。中国的举措在阻遏亚洲金融危机的扩延和加深上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亚洲经济今天已开始显现恢复的迹象。然而,西格尔对此也大加贬否。看来,如果中国在世界上有一种好的和重要的形象,西格尔便受了心理刺伤,便想方设法寻求心理平衡,其方法之一就是大肆贬低中国。坦率地说,在西方一些人的内心里,恐怕一直有拿破仑式的“中国睡狮永不醒”的潜意识希冀,西格尔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将会让他们失望。
  中国的经济究竟有没有前途?恐怕只举一个例子即可说明问题:著名的《财富》全球论坛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第五次年会。西格尔有关中国经济的种种论断恐怕不仅是在贬低中国的经济能力,而且是在嘲弄世界著名工商企业家的智商。
  在军事上,西格尔认为,中国防务开支仅占全球防务开支的4.5%,中国“在军事上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但“中国的重要性在于其恶作剧的能力———因为这反映了中国在反对或阻挠西方利益上的影响力”。中国的防务开支很低,这是事实。中国不对其他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为中国坚守的是自卫和不称霸的准则,这也是事实。然而,西格尔并不想得出应有的结论。他颇怀恶意地说,“中国是唯一把核武器对准美国的国家”,“像90年代的伊拉克”,等等。西格尔的论断是:第一,中国“不会强大到不能约束的地步”,第二,中国是西方利益的捣乱者。由此,西格尔的意图已不言自明,即再造成一个针对中国的冷战时代,“不要羞于钳制它令人不满意的行动”,“这种‘强制’战略将导致一种与中国交往的全新的西方方式”。
  在政治上,西格尔称,“亚洲价值观”或儒家文化的作用已被亚洲金融危机的大火“燃烧殆尽”,中国“处于另一个震荡和自我怀疑的时期”,文化影响力、权威性等“微不足道”,等等。
  对于西格尔后两部分的言论,似乎也无须多费笔墨与之计较,因为这类出自傲慢与偏见的思维方式往往带有不可理喻的性质。西格尔的言论从反面来说,对中国人民应有某种警醒作用,使其了解西方某些人是如何看中国,而深思自己今后应如何去做。
  中国在过去50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社会进步,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着人口、环境等种种严峻制约,我们必须很清醒地选择发展道路,以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来,即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也决不会学西方某些人的自大和蛮横,而将努力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面对西方某些人的恶意贬低和中伤,中国人将牢记“知耻近乎勇”、“哀兵必胜”的古训,努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包括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加沉潜奋发,用自己的行动和实力赢得尊严。
  诗人但丁在其《神曲》中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在这里引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话或许更为恰当:“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江主席造访艾黎母校
  本报记者 赵章云
  路易·艾黎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的家乡就在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克赖斯特彻奇。这两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正在这里进行国事访问。今天,江主席要参观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的母校———克赖斯特彻奇男子中学。
  艾黎对中国和新西兰来说,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70年前,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华工作生活了60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为增进中新两国人民友谊发挥过独特作用。邓小平同志赞扬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今天,克赖斯特彻奇男子中学显得格外美观整洁,春天的花朵将校园打扮得花团锦簇。主楼里的大厅布置得古朴庄重,红地毯一直铺到了门口。大厅中央的展柜里摆着艾黎的著作和文稿,走廊和两旁的房间里挂满了介绍艾黎生平的图片。主楼外的空地上,欢迎的师生们已经围成了一个大半圆,校园里到处是欢声和微笑,让人深深地感到艾黎传播的新中友谊之花依然散发着芳香。
  这是一所古老的国立中学,已有118年历史。艾黎1912至1915年期间在这里就读过,学校因此变得更为有名。也是由于艾黎的原因,该校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它与北京四中是姊妹学校,不久前建立的路易·艾黎奖学金,每年资助一名中国学生来新西兰学习一年。现在,该校现有1245名学生,其中27名来自中国。另外,该校在第9、10、11三个年级里教授汉语,约有40名新西兰学生正在这里攻读汉语。
  上午9时15分,江主席的车队来到了学校。当江主席走下汽车时,学校的乐队奏起了欢迎乐曲,欢迎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长、学校董事会主席以及7名中国学生迎上前去,欢迎江主席一行。江主席朝人群走去,向师生们挥手致意,并不时地与他们握手。
  在校方领导的陪同下,江主席在主楼大厅里观看了展柜里展出的艾黎的著作、文稿和走廊墙上的图片。艾黎生前撰写了60部介绍中国的著作,它们已经成为新西兰人民了解中国的必读之书。
  最后,江主席走到了汉语教学室。这里有20多名学生在学汉语,他们用汉语向江主席问好,江主席同他们用汉英两种语言交谈了20来分钟。离开大厅时,楼梯口上响起了一组优美的男声四重唱。江主席饶有兴味地听完这首动人的乐曲,然后与校领导一一告别。
  江主席的车队要走了,主楼前的人群中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几个中国的留学生非常激动,他们一边挥舞两国国旗,一边高喊“江主席,你好”。江主席走过去同他们亲切握手,并与他们作简短的交谈。这时,校园里的欢呼声和掌声融成了一片。热情的师生们似乎想用这一行动向江主席一行表明,艾黎的精神不朽,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已经成为现实。
  正如希普利总理昨天在欢迎江主席的晚宴上所讲的,如果艾黎“能够看到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他的故乡,他将会十分高兴”。(本报克赖斯特彻奇9月1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五十四届联大开幕
  本报联合国9月14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第五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今天下午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大会选举纳米比亚外交部长西奥本·古里拉布为本届联大主席。
  古里拉布表示,将忠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联合国,使其更民主,工作更透明,更具爱心,更加公正,帮助世界各地所有弱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者。
  在谈到他任期内的主要任务时,古里拉布表示将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争威胁、难民危机、艾滋病防治等挑战。
  随后,在古里拉布主持下,联大通过了接纳大洋洲的基里巴斯共和国、瑙鲁共和国和汤加王国为联合国新会员国。至此,联合国会员国增加到188个。
  本届联大将于20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的一般性辩论,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将在辩论中发言,就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安理会的改革等重大国际问题阐述各自立场。
  又讯 第五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于13日在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后宣布闭幕。
  该届联大主席、乌拉圭外长奥佩蒂在闭幕式和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联大一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巴安全通道谈判获进展
  约黎呼吁以尽快与黎叙恢复和谈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5日电(记者戚德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安全通道联合委员会14日晚在特拉维夫结束自《沙姆沙伊赫备忘录》签署以来的首轮会谈,就开通加沙至约旦河西岸希伯伦的“南部安全通道”基本达成一致。以方表示,根据《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的时间开通这一通道不成问题。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包括被以方禁止入境和未持有安全通行证的巴勒斯坦人均可使用这一通道,但所有使用这一通道的巴勒斯坦人须经以方安全检查,巴勒斯坦人离开和抵达两地的时间予以登记,途中行车时间为90分钟。有关汽车保险和交过路费等问题将由联合委员会进一步协商解决。
  双方还就开通加沙至约旦河西岸另一城市拉马拉的“北部安全通道”进行了协商,但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据新华社贝鲁特9月14日电(记者王波、符卫建)来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黎巴嫩总统拉胡德14日在此间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为恢复以色列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和谈提供帮助。阿卜杜拉率领由首相、参众两院议长和外交部长组成的高级代表团于13日抵黎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在美举行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14日电(记者汤水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14日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和美国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等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一些国会议员共5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这次展览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美国国家美术馆和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展品都是新中国考古出土文物的精品,包括史前彩陶艺术和玉雕品,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西汉诸侯王玉衣,北朝时期的贴金彩绘造像,唐代佛教文物与王室供养品中的金银器,以及唐末五代的高浮雕彩绘艺术品等,总共234件(组)。这些展品是历次境外中国考古文物展中等级最高的。
  中美两国政府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向展览会发来贺词。展览将于明年1月2日结束,然后到美国休斯敦和旧金山市展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撒哈拉以南非洲选举年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廖先旺
  撒哈拉以南非洲本世纪最后一个年度普遍被人称做是一个选举年:尼日尔、中非、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五个国家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举行总统选举。从9月开始,这些国家的选举为媒体所关注,各种政治派别纷纷登场,制造声势。
  总的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目前的总统选举虽然因不同国情而异彩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特点:
  选举前奏是各政治派别在政治经济纲领以及与候选人有关的各个问题上的争论日益明朗化和公开化。媒体上不断有各种经济和其它丑闻、领导人传闻。几天前,科特迪瓦政府宣布提高燃料价格的计划就引起出租汽车司机的罢工和抗议,这个在平常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也令执政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以出口初级原料为主的非洲国家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选举需要经费,经济困难和财政拮据令一些国家甚至在选举活动经费上出现困难。9月11日,中非共和国总统选举混合委员会宣布,原定9月12日举行第一轮投票的中非共和国选举,由于预先印刷的“选票不足”而被迫推迟。
  非洲各国部族众多,部族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各政治派别和部族的矛盾在竞选的背景下开始激化,各派别开始分化,给选举、政党组织本身和未来的政府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和不稳定因素。如仅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一地,表示要参加总统选举角逐的候选人就不下10人。在此情况下,第一轮选举结果很难确定谁是最后胜利者,而最后的胜利者也很难保持执政的稳定。
  西方国家在冷战后极力向非洲推行多党体制,但在具体候选人和具体利益上,美国、法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存在着矛盾与利益冲突。这些背景令这些国家的选举气氛更加扑朔迷离,充满了变数。
  然而,非洲经历过90年代初的民主化浪潮,许多国家饱受战乱之苦。和平、安宁地生活是当前非洲人心所向,这在当今多极化的背景下对非洲的政治形势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望令非洲这些国家平安度过选举动荡期。从科特迪瓦来看,人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人心向背的作用。9月10日下午,记者参加科特迪瓦内政部部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会上,内政部长再次重申了政府根据1993年法律,认为反对党领袖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候选人资格。他同时宣布,政府将不惜动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禁止反对党于9月11日在首都附近的达布市举行群众集会。对科政府内政部长表示坚决禁止反对党集会,一直态度强硬的反对党领导层召开紧急会议,并立即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反应:决定推迟集会。这一决定虽然不能说从此未来选举就会平安无事,但它毕竟令达布避免了一场可能酿成混乱的政治对峙。
  另外,非洲许多国家经济结构对外高度依赖,外部援助对政府财政的支持作用和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受制于人的现实,以及解决非洲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令任何一个明智的政治派别在采取实质行动前都要瞻前顾后,不敢轻举妄动。科特迪瓦内政部长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之前一天曾专门邀请各国使节,向他们解释科特迪瓦目前的政治形势。同一天,欧盟4月份中止的援助项目在经过审查后又与科政府达成重新启动的协议。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非洲目前许多国家的现有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显露出承前启后、新一代跨世纪政治领导人和公务员的个性风格。
  (本报阿比让9月12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