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世纪之交,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这些举措汇成奔腾不息的潮流,猛烈冲击着世界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世界技术创新大潮迭起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研究员 李喜先
  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产生现实尚不存在的新事物的人类活动,它最能充分地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主观能动作用。创新活动十分广泛,如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它们既有不同的又有共同的特性和规律,彼此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技术创新最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与技术创新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是科学创新,它主要表现为科学发现,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揭示,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自19世纪中叶以来,技术创新往往得益于科学创新。现代技术显然不同于靠经验、技巧的古代技术或工匠技术,也不同于近代技术。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主要是基于现代科学的技术,因而高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最新的科学成就、最多的科学知识含量。
  技术创新是一种高度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其结果是创造出自然界和社会中原不存在的事物,主要表现为发明。每一发明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一般地也要经过准备期(含计划、方案等)、顿悟期(含直觉、灵感的显现)和验证期(含实验检验等)。
  先进的体制和机制能促进技术创新,持续地增强创新的能力,并转化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最终增强综合国力。技术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核心或主体是企业,还涉及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国家各种大型计划的实施,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完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能最直接地增强综合国力。
  世界各类国家技术创新特征
  当代世界各类国家技术创新各有其特征,现仅以美国、日本、韩国和以色列为典型代表阐明其不同的特征。
  美国技术创新系统直接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部分。美国富有创新的文化传统,适应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治体制,宪法所规范的各种法规、科技政策的保证,以总统为首的科技领导机构,R&D(研究与开发)和教育的高投入,以及能包容多元文化、鼓励自由思考、独自创新的社会环境系统,使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全面的国家创新体系。
  美国的创新具有全方位的特征。雄厚的基础科学,持续地支撑着技术创新和发明。技术创新产生的效果,表现在尖端武器、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持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日本正在实施跨世纪的“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战后40年间,日本通过走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再改良—创新的道路,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面对新世纪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上的竞争态势,日本又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战略。这表明,在继续发扬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增添了科学创新。为了使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有效地持续下去,又强调了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体制创新,并制定了《科技基本法》等,以从法律和政策上提供保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特别强调技术预测、项目选择、开发、成果转化、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相关环节上的高效、快捷。
  韩国从“引进、模仿”战略演变为“创造性、自主性”创新战略。战后,韩国提出“科技立国”战略,近来又提出“世界化”战略,以跻身世界科技七强。为此,科技从支持工业发展转变为领导工业发展;依法建立宏观调控为主要职能的科技管理和决策;决定科技问题已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主要权力。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颁布了《科技创新特别法》,增强政府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强调: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中发挥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培养国内人才,积极延揽国际人才,特别是开发和发挥创造性人才的龙头作用;以基础研究为根本,增大其在R&D总投资中的比例;建立全国性基础科学研究网络等,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以色列一直是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1948年建国以来,在仅有约500万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很差的条件下,以色列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实现了创新立国。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人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成为世界之最。在犹太社会里,世代相传:书是甜的、智慧是抢不走的、学者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富有创新性的才能。学习应以思考为基础,思考必须有怀疑精神,最终寻求解答,智慧和创新迭起。由此,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卓越的科学家、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之多占其人口的比例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以色列按人均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技术创新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为此,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全面的创新。
  自近代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全面落后,这主要归咎于长期的封建文化及其相应的封建制度。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在21世纪里,中国必定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特别是元创新——引导和规范各类创新行为的准则,指导如何创新的创新——将成为一切创新之本。(附图片)
  压题照片:最近,在日本北部的北桧山,一架由20个风车组成的20米高的新型发电机开始发电。20个风车在2.5米/秒的微小风速下亦能运转发电。(美联社照片)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放眼全球

  永不熄灭的明灯
  张友新
  二三百万年前,猿群中的一部分为了在险恶环境中求生存,打破“传统”的生活习性,开始有意识地制造工具,用一块石头撞击另一块石头的方式制造成了第一把石刀,这在当时可谓是个伟大的“技术创新”。而那些仍按老办法生存的猿群,正如恩格斯描述的那样,“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结果猿依然是猿。可以说,没有人类最初原始的技术创新,就没有从猿到人的飞跃,也就没有从青铜器、指南针、蒸汽机到核电站、计算机、克隆羊、人造卫星等令人目不暇接的发明创造。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发生一场新技术革命,其广度深度为前所未有。日趋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为各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高科技方面如何占领制高点,在商战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如何发挥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如何昂首挺立?对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已经或正在调整战略,作出部署,其中,技术创新被各国视为迎接下世纪新挑战的法宝。从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巴西、韩国等国近年科技政策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加强技术创新的图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创新则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技术创新的主旋律是发展高技术——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海洋、生命等领域的高技术,并实现其产业化。美国的新兴企业,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信息、微电子产业无一不是靠高技术创新起家,进而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公司。
  广义上的创新关乎你我他。创新具有诸如“创造”、“开拓”、“新颖”、“独到”等特征,可应用于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创新是人类社会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推动社会走向文明。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自主创新 迎接挑战
  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志华
  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技术壁垒取代了贸易壁垒。在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际技术转移却极不平衡。据统计,技术贸易的80%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引进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对于摆脱技术对外依赖,迎接国际竞争的新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50年间,巴西依靠国家财政投资和国外融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八经济大国。然而,巴西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直接从国外大量引进设备和相关技术,企业自身科研开发投入低,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创新基本依靠国家投资等。据统计,1990年前巴西科技投资每年不足60亿美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其中国家的科技投资比例占到90%以上,企业和私人部门的科技投资不到10%。
  80年代,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巴西的国家主导型科技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90年代,巴西在开放经济的同时,也从法律和政策上开始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重点是鼓励生产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实现研究与开发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鼓励科研院所、大学和生产企业牵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鼓励知识创新。
  巴西政府先后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和计划,以减免所得税、工业产品税、免除科研设备和技术进口关税等手段来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如新的信息产业法规定,凡是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达到当年产值5%的信息企业,可减免50%所得税和免缴工业产品税。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需要购买的科研设备,政府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PATME计划”利用全国340个科研院所组成的服务网络,支持了全国2万多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上的投资,保障了科技投资年年增长。1992年至1997年,巴西研究与开发经费平均每年递增14%,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5.1%,1997年科技研究开发经费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企业科技投资比重占全国的32%。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是巴西改革科技创新机制的又一重要内容。1996年设立的“OMEGA计划”规定,由科研机构领头、至少有两家企业参与的联合开发项目可得到国家50%经费的扶持。巴西还通过“PADCT计划”,鼓励科研机构向生产部门转让新技术。到1998年止,巴西为这项计划投入4.7亿美元,支持了3200个项目。巴西计划再用6年时间投入6.8亿美元,继续扶持科研成果向企业转让。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去年8月开始对科研院所在生物、新材料和信息技术三个领域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登记列册,向全国生产部门推荐,以便企业了解、利用这些新技术。
  在农业科技领域,巴西以共同开发、共享专利、免缴种子生产税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者投资参与科研机构的良种开发项目。目前,巴西优质新种的培育周期大大缩短,一大批新种子的问世对巴西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发挥了作用。此外,巴西还重点扶持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领先水平,并能发挥核心作用的高级科研人员所主持的开发项目。
  改革为巴西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90年代期间,巴西技术进出口以年均增长27.5%的高速度发展,特别是最近3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7%。尽管技术进口仍然是技术出口的2倍,但是巴西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出口已从1990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1997年的5亿美元。正如巴西全国工农业联合会主席费雷拉所说,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最大限度地关注本国的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本民族的知识资源,这是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风云百年

风云百年
  1960年 这一年被联合国大会称为“非洲年”,有17个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他们依次为: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利)(现为刚果(金))、索马里、达荷美(后改名为贝宁)、尼日尔、上沃尔特(后改名为布基纳法索)、象牙海岸(后改名为科特迪瓦)、乍得、中非、刚果(布)、加蓬、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殖民体系最后崩溃成为历史趋势。
  1959年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处于冷战中的苏美关系升温。但好景不长,5月1日,苏联击落一架入境的美国U—2侦察机,致使苏美首脑会议流产,苏美关系再次降温。
  5月3日,英国、瑞典、挪威、丹麦、瑞士、奥地利、葡萄牙7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9月5日,日本池田内阁提出“高速经济增长,收入倍增”政策,促成了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
  9月10日,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委内瑞拉在巴格达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
  6月下旬,中共代表团出席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大会,接到苏共代表团一份对中共进行全面攻击的《苏共致中共通知书》,中共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斗争。7月16日,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中苏签订的合同和协议,决定一个月内撤走全部1万多名在华专家。
  1961年 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实现太空飞行,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变成现实。
  4月14日夜,美国军队入侵古巴,很快被击退,美国策动的古巴国内叛乱也未实现。
  7月2日,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自杀身亡,终年62岁。他的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8月13日夜,东德政府关闭了东、西柏林间的边界,开始建造把这个城市分开的柏林墙。
  9月1日至6日,有25个国家参加的首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诞生。
  9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因飞机失事遇难。11月3日,缅甸人吴丹当选为代理秘书长。一年后正式当选为秘书长。
  1962年 7月10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
  10月16日,美国以苏联在古巴安装导弹为由宣布对古巴实行武装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回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11月,苏联撤走导弹,美国宣布解除封锁,并保证不入侵古巴。
  由于印度军队侵入我国境内,我边防军奋起自卫反击。10月22日,我边防部队全面停火。12月1日,我边防部队从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11月18日,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去世,终年77岁。他为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3年 5月25日,31个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宣布成立非洲统一组织。
  8月5日,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0月10日条约生效。此后约有100个国家加入该条约。
  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遭暗杀,副总统约翰逊就任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二十一)
  (薛飞)(附图片)
  图为加加林在“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人才企业创新之本
  ——访美国IBM公司高级副总裁比尔·艾瑟林顿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能保持世界电脑业界的“龙头”地位,一是因为尽可能地接近客户,了解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因为不断创新,生产出客户满意的“多功能”产品。IBM公司高级副总裁比尔·艾瑟林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艾瑟林顿先生至今为IBM服务了35年,几乎在每个部门都摸爬滚打过,是IBM的“元老”之一,对公司各个环节了如指掌。目前,他主管IBM的全球营销业务,是IBM的二号人物。
  说起IBM的创新机制,艾瑟林顿指出,对企业而言,创新不仅包括实验室里的技术发明或是产品新设计,而且还包括如何同伙伴合作,如何分配、推销产品,甚至包括如何同客户交流。IBM格外重视创新,有具体的奖励措施。IBM每年都要在风景秀丽的佛罗里达州举行一次“公司技术认证大会”,IBM总裁郭世纳每次都要到会,亲自向获奖者祝贺。1998年,幸运的获奖者们得到了5万美元以上的奖金,他们中有些人还荣升为IBM研究员。这些研究员可不是“空有其名”,得此殊荣的人不仅地位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此有权自由选择技术研究领域,集中精力搞攻关,对其他工作可以一概不管。IBM还奖励新的创意以及其他非技术方面的创新。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有一笔资金,用以奖励本部门中非技术领域的发明者。
  招揽人才和培训职员是IBM十分重视的环节。近年来,IBM增加了招收从各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的数量,其他公司的许多顶尖技术人员也加盟IBM。为了留住这些人才,IBM在工资和福利方面给以优厚待遇。比如,IBM今年就给非经理层技术人员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公司股票份额。“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和我们长期一道工作下去”。IBM对公司职员有严格的培训计划,不只包括技术培训,还包括非技术培训。
  谈到IBM的发展历程,艾瑟林顿也不讳言。他说,IBM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IBM已有70年的历史,至今保持着世界电脑业界的领导地位。IBM有两大优势,一是产品涉足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现在的客户需要具有“全面解决方案”的多功能的产品,许多电脑公司为了达到这一点,不得不联合起来,生产成品。而IBM自己就可以做到。二是IBM有一个很大的研究机构,这使公司能够生产出客户想买到的大量基础技术和产品。
  采访中,艾瑟林顿多次提到了因特网。他说,因特网发展飞速,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它正在改变世界。因特网为所有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每个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IBM很幸运,网上业务正是它的用武之地。“我们的战略就是向客户提供利用这种机遇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IBM网上业务增长很快,1999年网上业务额可望达到150亿美元。
  说到与中国的合作,艾瑟林顿高兴地表示,IBM对在中国的业务与合作十分满意。他诚恳地指出,中国电脑工业的飞速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没有历史包袱,正好可以利用当前世界最先进、成本最低的技术。另外,世界上许多高技术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都想向中国提供产品和服务。只要中国很好地利用这两点,保持本国电脑业的活力,中国电脑业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巨大进步。他还说,“我愿向中国同行提一个忠告,这也是我们IBM目前遵循的原则: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寻求能使自己的产品增值的伙伴”。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科技投资差距大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新华社发(1999年6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