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三晋大地换新颜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田成平 山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刘振华
  山西是一块神奇的黄土地。东挟太行之巍峨,西携黄河之磅礴,山川纵横,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华夏文化摇篮之美誉。
  历史给这块土地刻下辉煌的印记,自然赋予了她独具魅力的资源优势。然而解放前的山西,百业凋敝,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黄土地焕发了青春,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了壮丽的新篇:能源基地形成规模,支柱产业生机勃发;农村经济春意盎然,小康建设迈开步伐;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对外开放势头强劲;科教兴晋成绩斐然,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到1998年达到1601.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52年的27.1倍,平均可比递增7.4%。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山西经济进入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9.8%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5.6倍。199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08.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是1949年的4.17倍。
  经过50年的大规模建设,基本建成了以能源重化工工业为特色的山西工业体系,形成以煤炭、机械、冶金、化工为支柱,电力、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等工业相互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山西的原煤、洗精煤、焦炭、生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发电量、化肥、钢材、水泥等产量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全省交通状况发生根本改观。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560公里,比1949年增长36.7倍。目前,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道相辐射的公路网络,日益便捷的铁路运输和四通八达的国内外航线所构成的交通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山西愈益走向世界,世界也愈益迈进山西。
  50年来,山西农业稳步发展,传统的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单一型格局正逐步走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格局,乡镇企业方兴未艾,农业产业化势头良好,72%的贫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个农村经济生机勃勃。
  山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有人称“绝塞名山”的北岳恒山,有位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有闻名于世的云岗石窟,有雄浑奔放的壶口瀑布。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和“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三晋大地,仅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就有400多处,再加上晋中的晋商大院文化,晋南的关公文化等等,旅游景点从南到北,珠串全省。山西已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开发,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预料,未来的山西,必定是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
  50年的风风雨雨,50年的艰难跋涉,山西人民用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撰写了一部社会主义的创业史;50年的奋斗岁月,50年的光辉历程,山西也向世人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山西在发展,在前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山西经济的腾飞刚刚起步。面对全国千帆竞过、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党和国家关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树立和强化赶超意识,竭尽全力把山西的事情办好。我们坚信,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3100万山西人民的辛勤耕耘,山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富饶,灿烂辉煌。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奋进的50年
山西专版
  科教兴晋
  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科教兴晋是山西人民的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科技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极大地激发了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和活力。他们以报国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百折不挠,锐意进取。20年来,全省共有4600余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近10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其中“863”计划中15项关键项目之一的双辉离子渗金属技术以及光电子技术等属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批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并创造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回顾50年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令人欢欣鼓舞。到1998年底,全省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97个,人口覆盖率已达87.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全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逐渐趋于合理,高等教育硕果累累。目前全省普通高校有23所,并建立重点学科33个,中试基地30个,仅1998年就新增博士点13个,硕士点41个。科教事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能源”。
  托起太阳
  煤炭,又称太阳石,是山西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工业是山西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国经济的发展源头。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人民以大局为重,承担了生态环境和结构调整的种种困难和损失,大规模地展开了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为全国经济的腾飞,挺直了脊梁,托起了太阳。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生产基地和露天煤矿。原煤产量于1979年突破亿吨大关,成为当时世界上年产原煤亿吨以上的六大产地之一。从1993年起,原煤产量长期稳定在3亿吨以上。50年来,山西共生产原煤近60亿吨。
  晋煤的贡献有多大?以下两组数字就能掂出它沉甸甸的分量:在全国的煤炭总产量中,每4吨中有1吨是山西煤;在全国的煤炭外调量中,每10吨就有8吨是山西的贡献。
  依托煤炭,50年来山西电力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输煤输电并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方针后,山西电力工业的发展势如破竹。目前,山西是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大电厂最多的省份。1998年全省发电量达554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1258倍。其中外输电量171.35亿千瓦时,是全国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
  支柱擎天
  历史赋予了山西一个偏重型的产业结构。虽然在50年代山西作为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过重要贡献,但它同时又使山西腾飞的翅膀显得格外沉重。山西不挖煤不行,山西只挖煤也不行。为此,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坚持了资源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方针,并初见成效。
  以太原钢铁公司、太原重型机器厂为代表的一批老企业,资产重组,大胆改革,加强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青春焕发,雄风重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目前,太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重的巨型顶门式起重机、火箭卫星发射装置等产品饮誉全国。以我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山西铝厂、亚洲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山西化肥厂为代表的一批新建大企业,科技含量高、工艺设备先进、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的新型建材工业如日方升,旅游资源开发蓬勃兴起,轻纺食品名优荟萃,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格局初露端倪。1998年全省生铁产量1488万吨,钢产量420万吨,化肥产量136万吨,水泥产量1395万吨,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为1、9、10和15位。
  春色满园
  山西农业的发展源远流长。1951年全国第一批农业合作社在山西武乡县窑上沟村等地诞生。1952年在全国颁发的4枚金星奖章中,有3枚为山西农民荣获。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郭凤莲以及大寨人早已闻名遐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春潮迅速从农村涌起,山西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转折。1979年我省离石、闻喜等县率先学习安徽凤阳经验,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1981年柳林农民李马才买下本村15.7亩“四荒”地的使用权,开创了全国拍卖“四荒”的先河。
  改革推动了山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以汾河滩涂开发和旱薄地改造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改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崛起;改革加速了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改革也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渐入小康。
  199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08.1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乡镇企业总产值达亿元,比1978年增长80多倍。
  城乡新貌
  50年前的山西,百业凋敝,满目疮痍;如今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解放后,山西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走上了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轨道,城市的辐射功能和中心作用显著增强。随着一大批供水、燃气、供热、桥梁和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山西城市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今天,你无论在省会太原还是其它城市,都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气息。到1998年,全省设市已达22个,其中地级市6个,比1978年增长两倍多,城市化水平已达25.5%。
  与此同时,腰包鼓起来的农民,在发展经济、建设家园方面逐渐加大投资力度,这大大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敢与大都市媲美的小康村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电话、煤气、高档家用电器和现代交通工具已不再是往日的奢望。广大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显露出不同寻常的热情。随着衣食住行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上夜校、学科技、时装表演、跳交谊舞等等为农民所钟爱。所有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对外开放
  地域封闭,观念保守,一直是困扰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西人民立足省情,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煤炭出口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创汇能力,取得显著效益。199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亿美元。与此同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先后有美国卡特彼勒、法国西德福等多家跨国公司“着陆”山西。1998年全省利用外资总额达5.92亿美元。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近20年来,山西围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打响了基础设施的攻坚战。山西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是高起点、超常规。20年中,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如太旧高速公路、原太高速公路、晋焦高速公路以及大秦电气化铁路、石太电气化复线工程、朔黄铁路、太原机场等项目相继开工,其中多数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1998年山西公路通车里程48560公里,新开辟空中航线20余条。山西的邮电通讯事业更是呈跳跃式发展态势,仅1998年投资就高达37.1亿元,全省长途电信光缆累计达6655公里,电信传输实现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并已初步形成地下电缆、空中微波的立体通信网。(附图片)
  压题照片:山西威风锣鼓
  图一: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洗煤厂
  图二:大同二电厂
  图三:太旧高速公路
  图四:科技扶贫
  图五: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图六:太原一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