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跨越世纪谱新篇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贾庆林 北京市市长 刘淇
在国庆50周年的大喜日子即将来临之际,回顾北京50年来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展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并定都北京,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由此掀开了北京历史发展的新篇章。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发奋图强,使古都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胜利完成了8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建立起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经历了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从建设现代工业基地到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再到大力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这样几个重要阶段。到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2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水平总体上进入小康。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微观领域改革到宏观领域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社会各个方面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市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成就斐然,全市进出口总额已由五十年代的240多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28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55亿多美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水、电、气、热、交通、通讯等重点骨干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城市水、电、气、热和邮电通讯等方面的供应能力。城市布局和城镇建设日趋合理,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如今的北京,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体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的重要设施日益完备,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城镇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步伐加快,村务、厂务、政务公开稳步推行,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广泛开展了普法教育,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力地促进了首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首都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保护、卫生、体育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天的北京,已从50年前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缩影,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成为展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天的北京,已从一个畸形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实力居于全国前列的综合型特大城市;今天的北京,已由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旧貌换新颜,正向文明、民主、进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首善之区”大踏步地迈进。
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首都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首都的水平;到下世纪中叶,努力把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民主法制和道德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党中央对北京市的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北京市要“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水平、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努力使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一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实现首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实现远大目标的雄心壮志,锤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首都特点的发展路子。
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知识经济为方向,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经济实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解决好大气污染、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为中央机关、全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清新、有序、舒适的环境。
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市民文明素质新的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新的发展,城市文明程度新的进步。正确处理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确保首都稳定,努力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培育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硬的跨世纪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首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国庆50周年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就要来到了。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举行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北京市承担了筹备50周年大庆的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环境,确保大庆活动万无一失、圆满成功。我们要以迎接国庆50周年为新的契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开创首都北京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大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
京城文化风景更绚丽
城市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文化的灿烂。北京历来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新世纪临近之际,北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以大踏步的姿态向前迈进。一大批重量级的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各处拔节而起,像首都图书大厦、首都图书馆新馆、中山公园音乐堂、中国评剧大剧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期工程、北京戏曲学校排演场综合楼、西单文化广场、中华世纪坛、湖广会馆、正乙祠、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北京海洋馆等等。(附图片)
图为中山公园音乐堂。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北京的房
每年增加一个老北京
50年前,人们熟悉的北京住宅,是老舍先生笔下《四世同堂》中的四合院,是《龙须沟》中的大杂院与臭水沟。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北京人度过了持续二三十年的“房荒时代”,那时的北京人只求“住得下”。一批批简易楼建了起来,一套居室里,可以合住几家。“合居”使邻里关系亲密,但隐私不再有。
到了1977年,北京的前三门地带建起第一批12层的高层住宅楼群,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住宅的一个新鲜独特的景观。那时候,经常会有刚刚从北京火车站走出的外地人,兴奋地站在这些高楼前一层层地数层数,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飞速的发展出现在最近的20年。人们发现古老的北京城变成了一个个大工地,古老的大杂院变成了一幢幢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城市住宅群刚从内城发展到三环路,就又从三环路发展到四环、郊区县。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北京兴建住房3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又建了两个半老北京城;从1979年至今的20年,北京市新建住宅达1.1亿平方米,仅1998年各类房屋竣工面积就达1600万平方米,相当于十年就平地建起一座老北京城。一大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住宅小区出现在京城的东西南北,其中望京小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
住房大了,人们开始讲究“功能分区”、“干湿分离”,开始讲究“私密性”,开始挑剔水和空气的质量、交通的方便……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北京的网
百万市民网上行
今年9月3日,一项旨在考验网民素质的72小时网上生存实验将开始。报名者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还不到10岁。有报道说,在已报名的网民中北京网民的网龄大多较长,且素质较高,这一结果同北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密不可分。
Internet(因特网)业务于1994年进入北京,至今已发展了5个年头。据互联网中心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北京网民目前已有100多万,占内地上网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目前北京市政府的85个委办局相继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也把自己的信息搬上了互联网。
伴随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一批网络公司在北京也脱颖而出,它们当中涌现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搜狐、新浪网、首都在线、瀛海威、东方网景等。而远在南方的网易也极为看好在北京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公司迁到北京。上网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连北京红桥市场的卖鱼商贩都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商机,做鲜花的商贩通过互联网做起了跨国生意。今年3月9日,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开业,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成为网上书店的第一位顾客,通过互联网购买了三册图书。(附图片)
50年代:电话是个稀罕物
90年代:网民遍京城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北京的会
国际会议天天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日益成为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关注的会议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后,在北京召开的有外宾超过千人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就有数十次之多。
进入今年以来,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更是数量可观。在最近召开的万国邮联大会之前,另一次同等重要的著名国际会议——世界建筑师大会已于6月份在京成功召开。今年11月底,同样著名的另一个国际会议——联合国关于保护大气臭氧层(蒙特利尔)签约国第十一次会议也将在京召开。仅以地处亚运村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为例,今年在该中心举办和将要举办的外宾超过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就达到12个以上,而已经召开和将要召开的外宾人数超过三四百人的中型以上国际会议还有30余次之多。
按照国际会议组织关于“国际会议”的定义,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即为国际会议。照此标准,北京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召开。
北京日益完善的设施条件为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先决条件,促进了北京会议产业的形成。北京正在成为世界著名的会议之都。(附图片)
50年代:世界青年联盟理事会
90年代:万国邮政联盟大会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百年王府井 现代商业街
8月28日,装修一新的百货大楼邀请12名老顾客为重张剪彩,在这些老顾客中,有6人的生日是1949年10月1日,和新中国同龄,另外6位是1955年9月25日百货大楼开业当天出生的。这不仅仅是为大楼添彩,更是对北京商业历史发展改革的见证。
百货大楼重张,是改造后王府井开街的前奏,9月11日才是王府井的大日子,虽然距离那天还远,但是从南到北,整条街已经弥漫着团团喜气。
徜徉于这条人们曾经多么熟悉的老街,人们惊叹:王府井变了。
——王府井变得是这样年轻。沿街走来,东方广场、工艺美术世界、新东安市场,一个个建筑群鳞次栉比,勾勒出全新的街貌店容。视觉所至,淡雅的墙体、透亮的橱窗,加上魁伟高大的身型,使得一家家商场显得神采飞扬,到处弥漫着现代商业的气息。人们只有凭着记忆,去想象那些昔日房檐低矮、门脸破旧的店铺,想象那令人心浮气燥的购物场景。
百年老街王府井,几经沧桑——由晚清时的浮摊、定店悄然兴起,到东安市场勃兴带动商埠云集名扬四九城;由百货大楼建成“新中国第一店”,到今天东方广场、新东安等华厦林立群起争雄,王府井重又回到时代潮头。
——王府井变得是这样恢弘。南起长安街、北至五四大街,东到东单东四、西到南河沿,到处是新建改建的商业建筑。王府井开发办的同志兴奋地说,今天的王府井远不是原来的老街一条,而是在毗邻地区方圆1.6平方公里内,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心商业区。区内新建改建的各类商贸楼、汽车楼和其他商业公用设施300多万平方米,形成店大路阔、人车分行、主路辅路相联、地下车库相通的立体商业交通新格局,它把人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开阔畅快的行进与购物空间。
——王府井变得是这样美丽。驻足街头,便道、车站,到处点缀着设计精巧的花坛、花车、花桶、花钵,在晴朗的秋日里,那些绽放的万寿菊、矮牵牛、三角梅、映射着鲜艳的黄色、紫色、红色,让人的视觉倍感愉悦。而街道两侧一字排开的近百株银杏,更是抖动着闪亮的叶片,以它特有的舒展身姿描绘出王府井的新鲜感受。
——王府井变得是这样亲切。漫步其间,宽阔的路面,一水儿是平坦坚实的粉红色花岗岩。没有了路牙子、没有了围栏石墩,浑然一体的步行街让人走的更加舒畅随意。再看街道两旁增设的造型别致的座椅上,人们悠然地休憩停留,全没有了以前那种购物如同拉练的感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百货大楼和好友商场前的两个广场,绿莹莹草坪铺地,中央更有大型间歇喷泉,时涌时停,动静相宜。涌动时上千个喷头喷出的水柱,变换出不同造型,蔚为壮观。这一切,都使得人与街、人与店,变得更加亲切友善。
王府井是变了,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了。然而,王府井还是王府井。飞檐、斗拱、琉璃瓦,重新勾勒出老店东安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清晰轮廓,而张秉贵的铜像,依然屹立在百货大楼门前,他那永远的微笑,将留在每一位走进王府井的顾客心间。(附图片)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知识经济
崛起中关村
8月,四通集团宣布完成产权改造,联想集团告别国有民营,日前方正集团前核心人物王选又对外披露,方正产权改造工程也正在进行。在诸多企业纷纷调整步伐的同时,IT业(信息科技产业)一派沸腾之际,而推动这一切的诸多利好因素中,最大的利好是:一个“村庄”要成长为一座城市的“心脏”——今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地区发展,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
改革开放之初,在大墙内封闭了几十年的诸多科研院所及研究人员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成果,由于远离市场、缺泛转化机制,往往转化不成生产力。
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几位科技人员,率先走出“象牙塔”,在中关村创办“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服务部”。中关村的街道上破天荒地出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小亮点。1984年3月中科院五位学者首次提出了“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发展高技术密集区”的建议。此后,中关村一带的科技企业就如雨后春笋,尤其“两通两海”的成立与发展,标志着后来享誉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
近20年间,中关村不但涌现出了一批联想、四通、方正等资产达数十亿元的高科技“巨无霸”企业,有了紫光、希望、用友、连邦、金山、四通利方、搜狐等诸多“新强人”,还突破了单一以计算机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企业团队。微软、英特尔、思科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进驻,国内实达、同创、海信、网易等企业也纷纷倾力于此。一批由科研人员锻炼成长出来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趋于成熟。
时至今日,中关村已成为全国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区,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数十所高等院校,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集结了近5000家专门经营高科技业务的企业,1998年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451亿元,软件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
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今年上半年已近六成。
从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到中关村科技园区,1979、1989、1999,三个10年,三次选择。三个关键园区,三个经济亮点。它们分别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决策基础与发展诉求,处于中国版图上南、中、北三个不同的地理位置。正如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所说:“中关村不仅是北京的中关村,而且是全国的中关村。”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关村将成为21世纪中国迈向信息经济,提高国家创新与竞争能力的强劲引擎。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水清岸绿 灯影桨声
京城也能走船了
在投资11亿元对城市水系进行了彻底治理之后,今年7月28日,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和长河两条河道正式通航。北京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城市观光水道。水的润泽,让京畿风光又平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北京第一”的今昔
●1951年,全国第一部传呼公用电话在北京出现。
到1998年底,全市公用电话数达5.4万部。与此同时,全市市话用户总数达到313万户,话机总数达到522万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8部,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9部。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6.7万户。
●1979年,全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在北京成立。
到1998年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4063家,利用外资156.7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151家在京投资。“三资企业”已分布在本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房地产等14类产业部门79个行业中。
●1984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
到1999年7月,全市已有股份制企业81934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