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首次使用自主研制的公用平台
  “实践五号”卫星圆满完成任务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陈祖甲报道:装有我国自主研制公用平台的小型卫星“实践五号”,自今年5月10日升空以来,正常运行90天,圆满完成任务,获得大量数据以及许多成果。
  发射小卫星是80年代以来国际卫星的发展趋势。据介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实践五号”,重300公斤,体积为1.2立方米,在距地面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实践五号”首次装有我国自主研制的CAST968型公用平台。这种平台为由卫星带入太空的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使我国研制的卫星进入国际卫星的模块化、小型化、集成化基本趋势的行列。我国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设计、研制“实践五号”。
  据“实践五号”用户的中国科学院介绍,“实践五号”小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单粒子测量及其对策研究和空间带电粒子环境与剂量的测量;对航天器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及大容量固态存储器进行在轨试验;进行流体科学实验。
  当前,利用空间环境,生产地面所无法生产的材料,给人类新材料的生产带来了曙光。用浮区法生长晶体材料是在空间材料制备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实践五号”首次进行空间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观察到低重力条件下的大量未知现象。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在卫星上实行如此复杂的实验。据了解,“实践五号”在主要任务完成之后,仍将继续留轨,进行其他科学实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通信卫星在轨管理技术先进
  “鑫诺一号”卫星运行状态良好
  本报北京8月8日讯新华社记者奚启新、本报记者杨健报道:从最近召开的鑫诺卫星通信公司用户研讨会上获悉,于去年7月18日用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鑫诺1号”通信卫星,在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鑫诺卫星地面测控站管理下,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这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自主控制国外制造的通信卫星,我国通信卫星在轨管理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鑫诺1号”卫星是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为主研制的大功率通信卫星,归中国鑫诺卫星通信公司所有,由设在北京的鑫诺卫星地面测控站负责在轨管理。这个测控站的卫星测控软件全部依靠我国航天技术力量自主开发编制,这在我国管理外国制造的通信卫星中尚属首次。鑫诺卫星地面测控站开展工作一年来,先后对“鑫诺1号”通信卫星成功地进行了46次卫星轨道控制,完成了卫星运行中的各种测控操作,使卫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据了解,目前已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清算系统、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国家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石油天然气卫星通信系统、国家气象局数据传输系统、上海卫视和国家广电总局“村村通”等项目在“鑫诺1号”卫星上运行。鑫诺卫星通信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鑫诺1号”通信卫星不仅为国内用户提供了良好服务,更重要的是由于地面测控站采用的是国产测控设备和自主开发的测控软件,可以独立自主地管理卫星,保证用户在使用卫星过程中的通信和信息传输安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科学角度揭批“法轮功”
  江苏大力开展科普教育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本报南京8月8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江苏各地针对李洪志“法轮大法”歪理邪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揭露和批驳,使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科普教育。
  江苏省科委在南京、无锡、淮阴进行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试点,并于近日提供《科普教育读本》,对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唯物论的教育。省科协组织科普报告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以天文、地质、生命科学、医学、自然辩证法、心理学等学科专家为主,深入广大农村、街道、学校、工厂,举行专场报告会,重点针对李洪志“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驳。
  省妇联组织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代表向全省广大家庭发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倡议书,号召广大家庭成员弘扬科学精神,认清“法轮大法”的真面目,建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编印下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宣传提纲,并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地区重点宣讲。泰州市编印下发了3000多份崇尚科学的宣传材料,无偿发到各乡镇、街道和居委会。镇江市京口区印发《致全体流动党员的一封信》,把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到全体党员中,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留死角。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荧屏医生”斗败李洪志
  蒋明
  8月5日,湖北医科大学副教授廖皓磊讲述了6年前他与李洪志江城“斗法”的往事——
  1993年,廖皓磊应武汉电视台的邀请,客串主持科技部《荧屏医生》节目。这年10月的一天,正在武汉“弘法”的李洪志托人找到《荧屏医生》廖皓磊,希望在《荧屏医生》节目里介绍“法轮功”。
  由于对“法轮功”不了解,廖皓磊在武汉电视台接待了李洪志及其随员。通过交谈,廖皓磊了解到“法轮功”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吃药,不需要打针;“法轮功”练习者的腹部会出现一个不停旋转的法轮;“法轮功”可以使人体内肿瘤变小,甚至消失。
  听到这些歪理邪说,廖皓磊心中有些反感。为了戳穿“法轮功”骗人伎俩,他找来一位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导致上腹部肿胀的病友,请李洪志帮忙治疗。李洪志为了显示其“法力”,站到那位病友的身后,十分认真而有力地用手掌从其头部向腰部快速地向下运动,同时手掌还不停地颤抖。不一会儿,李洪志宣布:“他现在没有病了。”此举令从医10多年的廖皓磊极为震惊:这“法轮功”完全是地道的骗人巫术,慢性糜烂性胃炎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治愈,因为胃壁上的糜烂性病灶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彻底消失,胃腔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不可能因李洪志的“法力”而自杀。
  看穿了李洪志的虚伪表演后,廖皓磊明确表示:《荧屏医生》节目不能为李洪志录制宣传“法轮功”的节目,不能宣传伪科学的东西。李洪志尴尬之余,悻悻而去。从那以后,李洪志再也没有找过廖皓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随着社会各界深入揭批“法轮功”,人们日益重视科学、摒弃迷信。在石家庄市东大街上的书报摊吸引了众多读者。新华社记者周文广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法轮功”何以成势》出版
  本报讯由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任继愈教授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专家、中国无神论学会副会长钟科文撰著的《“法轮功”何以成势——气功与特异功能解析》一书,近日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练“法轮功”的通知、民政部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等文件,中央重要报刊社论和评论,以及《李洪志其人其事》、《李洪志歪理邪说述评》、《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等专文,深刻解剖了“法轮功”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思了坚持科学、反对伪科学,坚持无神论、反对愚昧迷信工作中的失误,指出绝不能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成精华加以宣扬。(吴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少年读书计划推荐反对迷信读物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信念、反对封建迷信,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日前向青少年推荐20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读物。
  这批读物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艺术类图书,其中有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编著的《唯物论与无神论教育读本》、谢希德著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还有《新世纪科技知识读本》、《宇宙之谜》丛书、《“法轮功”欺世害人》(漫画册)、《中外无神论名著名篇选》等。
  图书推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担任,中宣部、团中央、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科协等单位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新闻媒体负责人、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召开
  本报北京8月7日讯记者赵永新报道:今天参加海峡两岸三地和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的100多位华人地质科学家汇聚北京,围绕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与会科学家们的共识。
  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在大会开幕式上说,作为世界上矿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物原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国土资源部正在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这些宏伟计划和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地质科学的贡献和广大地质科学家的参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护母亲河行动”获捐款1600余万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今天上午,全国31个省级团委负责人将1140万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行动”。至此,这项以社会公众为主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已获得了1600多万元的社会捐款。一套管理严格的基金管理规定和科学可行的工程实施办法也在今天“保护母亲河行动”情况通报会暨捐款仪式上同时颁布。
  “保护母亲河行动”自今年1月18日启动以来,各地各级团组织和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募集基金和工程项目建设等实践活动,数百万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加入了这一活动的行列。
  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出席捐款仪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减少出生人群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启动
  本报北京8月8日讯新华社记者于长洪、本报记者丁伟报道:旨在大幅度降低出生人群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福施福’引入性试验项目”,日前由国家计生委在京启动。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杨魁孚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欢迎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事业上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并基本稳定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殖保健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先天残疾者约占4%至6%。而神经管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和脊柱裂)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据专家介绍,神经管畸形也是仅有的几种可以通过一级预防即针对病因事先防止胎儿畸形发生显著降低发生率的出生缺陷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孕妇体内叶酸和其它营养素的缺乏,是造成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重要原因。妇女如果从怀孕前至怀孕早期服用叶酸或叶酸联合其它维生素可显著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病率。
  英国优尔格药业有限公司和香港福施福药业保健品有限公司决定捐助国家计生委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福施福”复合营养素软胶囊,这是一种含有400微克叶酸和其他22种孕妇需要的营养素的胶囊,可用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
  确保中小学师生暑假安全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针对今年暑假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交通、食物中毒等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的状况,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各类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目前中小学生外出活动较多,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靠当地政府,主动与公安、交通、医疗卫生和园林管理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各种集会和校内外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或到校外参加劳动、社会实践、参观、夏令营等活动时,一定要精心安排,确定专人负责。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加强食堂及学生午餐、营养配餐、课间加餐的管理,注意学生饮食和饮水卫生。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在秋季开学之前,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力量对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大检查,对玩忽职守、酿成严重事故的,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秸秆稻壳巧变餐盒
  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本报讯记者孟宪励报道:当人们面对江海湖泊上以及铁路边时时可见的快餐盒、塑料袋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啧有烦言时,一种从根本上可消除此类污染的一次性全生物可降解绿色餐盒已由中科院化学所等共同研制成功。
  该产品以淀粉、植物纤维粉及稻壳为原料,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解,比目前我国市场上可降解塑料和以纸代塑两大类餐盒有很大的改进。该产品材料来自玉米秸、麦秸等各类秸秆,迅速降解性不仅使“白色污染”得以根本消除,还可减少农村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降解后餐盒还可作为牲畜饲料,使资源得到二次利用。据了解,我国第一个一次性全生物可降解绿色包装基地已在浙江诸暨市建成,年产餐盒近20亿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世界邮展纪念邮资封发行
  本报讯国家邮政局决定于8月21日发行《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纪念邮资信封1套。
  这套邮资信封共10枚,分别以世界邮展的10个主题日为内容,依次为:邮展日、青少年集邮日、邮政日、集邮研究日、奥林匹克日、ACPF日、集邮报告日、FIP日、颁奖日、FIAP日。此套邮资信封采用漫画手法设计,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这套邮资信封发行量为550万套。(玛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陆空”立体作战
  我国北极考察手段多样
  本报雪龙号8月6日(北京时间8月7日)电记者任建民报道: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考察作业手段多样化,“海陆空”全面出动,显示出我国日渐增强的科学实力。
  冰边缘带是北冰洋热交换活动最敏感的区域,也是科学家揭示海冰和海洋、大气交换过程的关键区。水域和大片固定冰上的研究比较容易做,浮冰区的观测则是北极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进入北冰洋以后,科考队首先动用小型机动船只进行海洋、大气和海冰的观测研究,这就减少了大船等外界因素对交换过程的干扰。
  近日来,科考队又动用直升机支持考察。昨天船出现故障,队里用直升机先把队员送上冰,等船修好后再开到作业点,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今天早上,直升机跨越两个纬度,把两个小组的5名科学家送到北纬75度28分的冰上考察,这是考察队员目前到达的最北点。
  短短几天来,直升机已飞行8个架次。中国极地考察史上,这是首次利用小艇和直升机等多种手段进行科考。第一批踏上冰面的队员之一孙波博士说,直升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十届人民日报奖学金颁发
  本报上海8月8日电记者温红彦报道:一年一度的人民日报奖学金评奖近日在复旦大学揭晓。复旦新闻学院10名学生荣获人民日报颁发的奖金和证书。
  人民日报奖学金是人民日报社于1989年在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每年在两校各奖励10名学生,今年是第十届。已先后有200名学生获此殊荣。今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奖的学生是:应中迪、章平、苏冬、董咚、江潇、夏进、柳剑能、王迪、陆铁琳、顾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