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我和我的家献给共和国五十华诞

  李老汉的心事
  本报记者杜海涛
  开栏的话
  在迎接伟大的新中国五十华诞的时刻,凡是亲身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人,从小家看国家,无不感受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都是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的,无不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是伟大的党领导着我们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特别是近20年来,改革开放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带来了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社会成员家庭的变化,正是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缩影。从今天起,本报开辟《我和我的家——献给共和国五十华诞》专栏,让我们从这些共和国公民及其家庭的变化回顾共和国走过的50年历程,分享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喜悦。
  李好元老汉,68岁,山东平度大田镇大后寨村人。大后寨村原本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李好元夫妇含辛茹苦拉扯着五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李老汉的儿子一个比一个争气,除大儿子外,其余四子先后考进大学。穷山沟里一家出了四个大学生,轰动了全镇。儿子都顺利大学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从1994年开始,李家四子又先后辞掉公职,在家乡办起了玩具厂。李氏四兄弟齐心协力,把玩具厂办得红红火火,不仅富裕了全家,还带动了家乡的百姓致富。如今的好日子,李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
  当记者赶到大后寨村李老汉家采访时,在他宽敞开阔的院子里,这位敦厚质朴的老汉没有谈四个儿子考上大学给他带来的欣悦和宽慰,也没有谈去年随儿子周游欧洲八国的经历,而是谈起了自己的心事。李老汉有什么心事呢?
  李老汉受了大半辈子穷。在生活最艰苦的日子里,他的愿望就是将来儿子能弄个城市户口,离开大山深处这片贫瘠的土地
  李好元夫妇生了五个儿子,可真是个大家庭。为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李好元夫妇费尽了心思。
  在农村实行“大包干”之前,李好元家孩子小,只有李好元夫妇两个在生产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家里没有其他劳力。如何使五个儿子填饱肚子成了李好元日日发愁的难事。但那时候不许个人搞生意,除了参加集体生产,等待生产队分给口粮外,没有别的办法。
  生活是艰苦的。但李家的儿子就是争气,上学后他们的成绩都出类拔萃。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李好元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当时在村里当干部,知道村里贫穷落后的根源,就在于世世代代守着几亩薄地过日子,老两口下决心供孩子上学。李老汉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让儿子考上大学,弄个城市户口,离开大山深处这片贫瘠的土地。
  1981年村里开始“大包干”,李老汉承包了村里的一块果园。他精心管理,辛勤劳作,一年下来,竟破天荒挣了1000多块钱。李好元和妻子在果园里干得更起劲了。他们细粮换成粗粮吃,把全部收入都花在孩子上学上。
  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1984年8月20日,三儿李德良被武汉大学录取了。李好元用颤抖的手捧着这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老汉仍然激动不已。他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退回几辈子,我们家连个能读通文章的也没有,现在一下子出了名牌大学生!”
  李家的喜事还在后头。从1985年8月开始,老二德顺、老四德新、老五德科紧随其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至此,除老大因有残疾外,李家其余四子全部考上了大学。这一下子轰动了全镇,李老汉一下子风光起来。
  此时,李好元觉得仅凭果园的收入已不足以供应孩子读书,就退掉果园,盖了三间小屋,办了个磨房,搞粮食加工。那时候磨0.5公斤小麦1分5,磨0.5公斤玉米8厘。李老汉夫妇没日没夜地在磨房里干,一分一分地攒,一分一分地省。盼望着自己的儿子早一天毕业,盼望着早日安享晚年。
  在李好元夫妇“咯吱——咯吱——”的磨面声中,儿子陆续毕业了。1992年春节,是李老汉最感轻松的春节。那时,老三、老二、老四已经相继毕业,分别被江苏省公安厅、平度水利机械厂、山东省外贸进出口公司录用,当上了国家干部。老五也再有半年就毕业了,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已经准备就绪。看着儿子学有所获,事业有成,李老汉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夫妇商量,把干了整整8年的磨房以2500块钱卖掉了。李老汉彻底松了一口气,盼望已久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了。
  1992年夏天,老五德科大学毕业,被青岛一家公司录用。
  李老汉想安享晚年。不料永不满足的四兄弟竟陆续丢掉“铁饭碗”,回到穷山沟办起了玩具厂。李老汉顾虑重重,四兄弟的玩具厂却越办越红火
  1992—1994年,是李老汉最平静的几年。从来没有走出穷山沟的他,竟走南闯北起来。他先是在青岛老四、老五那里住了一年,又在南京老三那里住了两个月。村里人无不羡慕他的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年底的一天,二子李德顺突然提着行李回家了。他把行李往地上一放,说:“爹,机械厂的活我不干了,我想回家办个厂……”这犹如晴天里响起了炸雷,李老汉大吃一惊。
  原来,德顺在机械厂干了5年,觉得自己不适合在国有企业干,就琢磨能不能回家办个厂。当时改革的春风正荡起一股新的浪潮。国家充分肯定了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个人下海搞企业,并给以政策上的支持。但在平度这个地方,真正下海的人还很少,下海后搞出点名堂的更是没有。李德顺自己拿不准,就找几个弟弟商量,没想到弟弟们都非常赞成。他们商量在家乡搞个玩具厂。老四李德新毕业后一直在外贸公司做玩具外贸出口生意,信息比较灵通,认为玩具市场前景广阔。再加上生产玩具成本小,投资少,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李德顺决心已定。
  兄弟们东挪西借凑了十几万块钱,租了两间平房,1995年2月25日,在村民疑惑的眼光中,大山里的第一个企业——时新玩具厂成立了。李德顺精心经营,精心管理,工厂当年就赢利十几万。
  李德顺的成功实践激发了几个弟弟的信心。1996年,老四李德新、老五李德科、老三李德良先后辞掉公职,回到了家乡。他们准备和二哥一起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展宏图。和当初李老汉家连续考上四个大学生一样,几个儿子的相继辞职又轰动了全镇,流言蜚语也四处传来。李老汉气得发颤,他一遍又一遍地对儿子说:“我好不容易把你们送进城市,可你们放着好好的公家活不干。你们可以对不起父母,可是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多少钱!你们对得起国家吗?”兄弟几个向李老汉解释:“爹,个体经济依法纳税,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个体经济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国家政策不会说变就变。再说,如果厂子办得好,还能帮助村里的乡亲致富。”四兄弟坚决地走到了一起。
  1997年,四兄弟成功引进瑞士资金,“中外合资青岛新世纪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1998年初,他们又引进62万美元德国资金,成立外商独资企业“青岛新世界工艺品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里,他们的产品已发展到棉布、毛绒、毛巾等3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成为西欧、美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抢手货。
  如今的好日子,李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然而李老汉的内心还是不平静。其实,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他心里是乐的
  如今,四兄弟已累计创汇1000多万美元,年上缴利税200多万元人民币。他们在当地设立50多个社会加工点,由此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多人,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50多户贫困户由此脱贫。去年,李德新被评为“青岛市十佳青年兴业领导人”,今年又获得“青岛市非公有制经济界优秀青年开拓者标兵”荣誉称号。
  但是,李老汉心里仍有顾虑,他说:“现在我心里还觉得有负担,觉得对不起国家。虽然很多人这么对我说:‘他们下海也会为国家做贡献。’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
  其实,想想当年,再看看儿子们的出息,这位敦厚朴实的老汉叹气归叹气,内心深处的幸福感还是不由地流露出来。


第2版(经济)
专栏:新中国50年成就辉煌(5)

  50年工业高速增长规模壮大
  ●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
  ●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首位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工业高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到199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26353亿元,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工业在50年中保持了高速增长,1949—1998年间,按可比价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3.6%。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从1952年到1998年,工业增加值由119.8亿元增加到335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8倍;固定资产原值由149亿元增加到74211亿元,增长498倍;从业人员由1246万人增加到13934万人,增长11.2倍;企业数由1957年的17万个增加到1998年的797万个,增长46.8倍。主要产品产量比建国初期几十倍上百倍地增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自1996年以来,钢、煤、水泥、农用化肥、电视机的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52年我国GDP中工业只占17.6%,1959年超过农业,占37.4%,1978年达到44.3%,此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在GDP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到1998年仍占42.2%。从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看,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中工业占30.2%,1983年达到86%,此后有所回落,但1991年—1995年,年平均比重仍为46.2%,高于其他部门。
  随着规模的壮大,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国产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占37.3%,80年代出厂的占53.2%。进口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占27.9%,80年代出厂的占67.8%。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1%,比1985年增加13.2个百分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7.7%,增加5.9个百分点。重点工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98年新产品产值达536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新产品产值比例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达43.4%,日用电器制造业33.7%,通信设备制造业21.1%。
  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978年,我国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2.4%。到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集体工业总产值、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个体和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分别为28.2%、38.4%、14.9%和18.9%,从业人员分别占26.9%、42.4%、7.2%和22.4%,上交税金分别占55.9%、25.1%、12.9%和7.6%。在产业结构方面,基础工业比重上升,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所改善,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足进步。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平均年创产值由1957年的46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149万元,一大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涌现出来,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对输美陶瓷作出新规定
  本报讯记者龚雯报道:我国陶瓷近年来出口屡屡受阻。从去年起,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美国有关方面进行谈判,最终达成谅解。该局近日就输美陶瓷作出了新规定。
  规定称,凡向美国出口陶瓷的工厂,必须符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输美日用陶瓷工厂认证条件》,并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获得认证。其次,输美陶瓷器皿除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尤其铅、镉等微量元素必须在允许范围内。不同器皿按每毫升4%醋酸溶液中含元素量计算,铅最高允许3.0微克,最低须在0.5微克以下;镉最高允许0.5微克,最低应在0.25微克之下。
  另外,输美陶瓷工厂获得认证、产品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后,可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在产品上加贴认证标志。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部署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
  本报深圳8月28日电记者王楚报道:今天,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向全省发出动员令: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现在起,要鲜明地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总任务和总目标统揽工作全局,到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总量占广东省80%以上的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何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加快经济体制创新,增创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今天结束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卢瑞华与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各市以及省直有关单位的决策者们,共商大计: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为动力,在增创“体制创新、扩大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四大优势上下功夫。
  据了解,动员令把建立文明法治环境,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为建立“富裕、文明、民主、法治”环境,必须规范市场秩序;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有效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控制人口;整治保护环境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设管理齐抓绿化治污并重
  重庆“北大门”亮起来
  本报重庆8月29日电当你乘飞机飞临重庆机场时,首先进入视野的是素有重庆北大门之称的渝北区。机翼下塔吊林立,加州花园、锦绣山庄、电信枢纽大楼等现代建筑群拔地而起,机场高速公路、渝长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花卉园、碧津公园、民族文化村像镶嵌的绿色珍珠,使渝北区变得更加美丽。人们感叹:重庆北大门亮起来了!
  随着渝北区的区划调整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该区成为新直辖市规划建设的窗口和交通、通讯枢纽。渝北区以创造文明城镇为契机,走出了一条整旧创新相结合,治污、绿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1996年以来,渝北区共投入资金4.8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避免重走开发建设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渝北区所有引进项目中,凡带有污染的项目一律免谈。在渝北城区建成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他们舍得为绿化留足土地。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6.3%,人均占有绿地达8平方米。在重庆评定的十佳小区中,仅渝北区就占了5个。今年又经重庆市专家组评定达到了山水园林城区标准。
  优美的环境为渝北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今年台湾理正集团投资2.5亿元在渝北区采用高新技术生产汽摩关键部件,理由很简单:“我们之所以在渝北区投资,就是冲着这里的环境好。”仅去年,渝北区就引进大中型项目15个,总投资20亿元。
  (李维平刘瑞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