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杂交水稻世界领先
  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8年,全省农业总产值1262.46亿元。粮食、棉花、油料分别增长3.4、26.5和15.7倍;生猪出栏5969.54万头,增长31.4倍;水果产量109.07万吨,增长52.9倍;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1998年来实现产值3755亿元,比1978年增长19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81.2元增加到2065元,增长24.43倍。
  湖南农业在全国占有一定位置。常年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烟叶、柑桔以及猪、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前十位,其中苎麻居全国第一位,猪、牛、羊肉、柑桔居第二位,烟叶居第四位,粮食居第五位,稻谷产量多年位居全国之首。
  湖南的水稻生产,经过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常规稻改杂交稻三次革命,特别是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专家,经过多年努力和潜心研究,培育出了一系列杂交水稻组合,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两年,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发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国际水稻所制定的超级育种计划提前6年达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专家新近培育出的中熟亚种间杂交稻——徐选S/长粒爪,1998年冬季在海南三亚试种,表现非常突出,通过测产,其产量潜力每亩可达900公斤以上。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储波
  湖南和平解放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湖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50年,是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50年,是湖南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的50年,是湖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50年,是湖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50年。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211.4亿元,比1952年增长20.9倍;全省财政总收入283.93亿元,是1952年的69.8倍;全省工业总产值4236.9亿元,是1949年的663倍;全省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5.8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262.46亿元,以占全国3.4%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总产量5.8%的粮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贡献率达到40%,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尤其是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和世界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银河Ⅲ型”百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两足步行机器人、异体试管婴儿,先后在湖南诞生。
  湖南5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光辉的50年,湖南人民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把湖南的事情办得更好。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探索,继续保持和发扬那种敢于突破陈规的勇气和锐意开拓创新的胆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我们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抓经济、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决不可因为经济工作困难大、矛盾多,就远离经济工作;决不可因为其它工作多,就削弱抓经济工作的力量;决不可因为部门工作业务性强,就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全党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和突出这一指导思想,真正把经济发展速度建立在有市场、有效益、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基础上。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使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机遇。从改革来看,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这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对外开放来看,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速,我省已开始成为国际大公司、大财团投资所看好的地区之一,这有利于我省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当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是要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招商引资,把我省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倡导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称赞。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各级干部身先士卒,舍生忘死,舍己为公,塑造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抗洪斗争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使我们党的威信大大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大大改善。在推进湖南各项事业、实现本世纪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省委决定在全省干部中普遍开展增强政治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勤政廉政观念教育活动,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做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和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确保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高度,从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理直气壮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
  “芙蓉国里尽朝晖”,是毛主席早就提出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湖南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0年来,湖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全省各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的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验收;103个县市区和12个国营农场通过了“普九”验收。1998年,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60多倍。湖南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反映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爱国卫生运动卓有成效,全省先后创建了7个全国卫生城市。1998年,国内第一个人类冷冻胚胎库、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在湖南医科大学建成和降生;国际上首例克隆神经性耳聋基因也在该院试验成功,实现了我国克隆遗传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新闻出版事业繁荣。目前全省出版业从以纸为媒体向纸、磁、光、电多媒体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门类齐全的立体出版产业体系。“八五”以来出版的9000余种图书,有20%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其中有7种图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2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28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当代中国》丛书电子版被江泽民总书记誉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广播电视事业出现崭新局面。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79.1%,电视覆盖率88.16%,有线电视用户超过292万户。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湖南广播电视事业按照办“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思路,整体推进,分期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湖南电视台卫视频道《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强档节目,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大开放大经贸大发展
  湖南省外经贸委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作为“沿海内地,内地前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省大开放、大经贸的格局初步形成。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199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由1951年的914万美元增加到30.77亿美元,其中出口22.02亿美元。目前我省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关系,参与对外贸易的获权企业已有580多家。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拳头产品已达47种。有色金属、活猪、鞭炮烟花等传统产品和资源优势产品的出口,促进了我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1983年我省直接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到1998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283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7.12亿美元,合同外资87.39亿美元,近年来,我省利用外资一直稳居中西部省区前列。1997—1998年度有6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扩大。目前全省已有获外经经营权企业20家,1998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营业额1.06亿美元,外派劳务1868人。湖南交通国际工程合作公司、水电八局、湖南路桥公司等一批大型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站稳了脚跟。(附图片)
  压题照片:岳阳城陵矶外贸码头。胡清明摄
  右图:高新技术企业曙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外景。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工业在调整和改革中发展
  湖南省经贸委
  湖南国有工业一直是全省工业的顶梁柱。1998年,湖南国有工业在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中的产值比重为66%,实现利税比重为78.4%。今年上半年,全省国有工业取得产值增长7.9%、实现利税增长31.3%的好成绩。
  湖南国有工业乃至整个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重”到“轻”、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从1994年开始,湖南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先后选择重点行业1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试点。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众多国有小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引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实现放开搞活。
  一是初步形成了冶金、机电、建材、石化、食品五大支柱产业。1998年,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合计已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3.1%。二是初步培育了华菱钢铁、南方动力、华升工贸等32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企业集团。1998年,32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额698.7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25.5亿元,实现利税102.5亿元,分别占全省国有工业的39.4%、56.3%和89.0%。三是初步形成了几十种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如钻石牌硬质合金、火炬牌电锌电铅、白沙及芙蓉牌高档卷烟、韶山牌电力机车等,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精品。此外,在列入国家统计的51类(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湖南有近1/4的产品产量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其中,卷烟、农药居第二位,铁合金、水力发电量居第四位,平板玻璃居第五位,原煤、水泥、硫酸、化肥、交流电动机、烧碱、电石等均居前10位。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湖南国有工业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和调整步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实现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未来,湖南国有企业将在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示范、领先和骨干作用,在传统产业的支柱行业中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湖南省计划委员会
  50年来,我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重点进行水、电、路、通讯、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1950年的1.03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849亿元,年均增长14.7%。累计完成投资5084亿元,建成各类大中型项目300多个。
  水利:针对南旱北涝的省情,在南部相继建成了欧阳海、韶山等12处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3.5万公顷;建成各类水库1.3万多座,蓄、引、提水总量323亿立方米,213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在北部重点实施洞庭湖治理。湘资沅澧四水治理、江垭水利枢纽、长江整治和干堤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也在抓紧建设。
  交通:铁路,新建和改造了湘赣、湘黔、湘桂、枝柳、石长和京广等主要干线,营运里程由946公里增加到3362公里;公路,加快了国道建设和整修,营运里程由3142公里增加到6万多公里。民航,相继建成了长沙、张家界和常德等机场,开通了40多条国内外航线。水运,新建了城陵矶外贸码头,完成了湘江航道一期整治。
  电力:先后新建了柘溪、凤滩、东江、五强溪、石门、湘潭、华能岳阳等一大批电厂,总装机由1949年的1.59万千瓦增加到1998年的1000万千瓦,供电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通信:到1998年,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近500万门,所有市州县及97%的乡镇都开通了程控电话。目前,我省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程控化、移动化、光纤化的新时期,邮电通讯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城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省城镇化水平26%,比1949年提高18个百分点;10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9个,小城镇由104个增加到1001个。目前,正在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构筑长、株、潭特大城市群,加快三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城市体系一体化进程。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高新产业突飞猛进
  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现拥有两院院士16人,居全国第六位;有高等学校48所,各类科研机构335个,专业技术人员116万人,平均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52人,排全国第十一位。形成了一支由院士挂帅,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萌芽于50年代初,起步于80年代末。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1953年诞生在湖南株洲。1988年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创办“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并开始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1998年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9亿元,在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中居第十二位。1998年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湖南迈向21世纪的首选战略,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新的政策,大力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省极具生机的新经济增长点。全省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705家,199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04.6亿元,比1992年翻了两番多。
  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及软件综合开发能力居全国第一位,其巨型计算机银河Ⅰ、Ⅱ、Ⅲ型相继问世,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巨型机大国的行列。湖南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终端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其终端产品占领了全国1/3以上的市场。
  中南工业大学的粉末冶金、磨擦材料、长沙矿冶研究院的超硬材料、株洲硬质合金厂的硬质合金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地位。湖南海利集团的氨基甲酸脂新农药,其工艺路线的安全性优于美国公司,该公司已成为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将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
  以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中联集团的建筑工程机械,郴州公路工程机械总厂的桥梁、筑路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械,江麓—浩利的塔吊、震动压路机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民营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200多家,从业人员2.8万人,产值80多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