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共和国之庆征文

  祖国母亲的守护神
  魏巍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整整五十年了。她像一艘巨轮乘风破浪行驶在充满风涛的大洋上。五十年来,从我们身边滚过了多少惊涛骇浪呵!
  我在一遍又一遍地寻思:在这半个世纪的转战中,谁是置身在第一线最忠实最艰苦的实践者?当我们的国家面临危境时,谁又是不惜付出任何牺牲的最勇敢的捍卫者?一句话,对于我们民族的安危,国运的兴衰,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是谁?或者说,谁才是我们祖国母亲的保护神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在我国东部边境的朝鲜战争,是我们共和国面临第一个也是最险恶的惊涛骇浪。它对这个刚刚诞生一岁的婴儿,无疑是个最严峻的考验。即使对久经战阵的毛泽东来说,恐怕也是一个最艰难抉择的问题。因为敌我双方的巨大反差是至为明显的。一个刚刚站起来的满身战伤的新中国,并没有完全站定脚根。大陆还未完全解放,全国尚有百万土匪没有肃清,土改还未在全国实行,尤其是经济还未恢复,困难重重。至于敌我装备的悬殊,就更不用说了。以这样的力量出国作战,来对抗世界上头号的帝国主义和十六个仆从国的军队,究竟是否能够顶得住呢?如果顶不住了又怎么办?不能不使人担心。不仅中国人担心,世界上一切进步的人士也无不为我们担心。但是毛泽东这个东方巨人,却在万分危急的历史关头毅然决然下定了决心:出国作战。结果如何?结果是不仅顶住了敌人,而且打退了敌人。尤其第二次战役,我军一举歼敌三万六千余人,活捉美、英俘虏数千人。正如我在一首短诗中所述:“中华好儿女,何惧风雪狂,一战惊天下,大败兽中王。”此后,战争的进程表明:新中国的建设不仅未受到阻滞,反而更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前方和后方,国内和国外,反而像是两个互相激励、互相竞赛的战场一般,热火朝天地奔腾前进。新中国的航船终于驶过惊涛骇浪,中国人民胜利了!
  今天我回首这段往事,并不在复述史实本身,而在着重探寻:毛泽东本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异于常人的胆略呢?其实,历史揭示的事实并不神秘。毛泽东的胆略和慧目正在于,他不仅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且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不仅看到了事物的现在而且看到了事物的未来。不错,从表面来看,敌人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都是很强大的,气势汹汹很可怕的,然而它毕竟还有虚弱的一面;我军的装备是很落后、很简陋的,然而我军的士气却是敌军无法比拟的,作战技巧是相当娴熟的(敌人曾称我方为“打仗专家”),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艺术更是第一流的。至于整体国力和经济实力也是可以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果然,随着轰轰烈烈抗美援朝运动的广泛展开,又展开了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项革命运动,人民身上的封建枷锁被砸碎了,骑在人民头上的什么南霸天、北霸天被打倒了,农民手里有了土地腰板挺起来了,开始扬眉吐气了,很自然的,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极大地张扬起来了。不妨说,抗美援朝中出现的奇迹,不过是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初次展示罢了。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他是四川省一个普通贫农的儿子,在上甘岭英勇献身时才二十岁,入伍不过刚刚一年。他正是在减租反霸的高潮中入伍的。当上甘岭鏖战打得难解难分之际,祖国人民慰问团的亲人到来了。正是在这个重要时刻,黄继光拎起爆破筒,向后方说了一句:“请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几分钟之后,他就伏在敌人的枪口上牺牲了。……我们的人民就是这样对待新生的祖国的。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愈战愈强,祖国的实力也愈来愈雄厚,以至最后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也不得不在板门店低头签字,这都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可是这种可以预见的后果,为什么只有毛泽东和其他少数人能够看出来,而更多的人却看不出来呢?
  1991年我发现了一个颇有启示性的例子。这年秋季,我到了云南一个叫龙陵的地方。那地方有不少温泉,被称为温泉之乡。有些温泉,很远就望见有白汽蒸腾,近看有如热汤滚沸,冒着很大的气泡。当地人介绍说,这里地下有很大的热海,一直连着腾冲和芒市,相当大呢!我哦了一声,顿时触发了一点灵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那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沸腾热情不就是一座地下的热海吗?应该说,毛泽东正是最早看到这个热海的人。因为他有一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的慧目,所以他能穿透地层发现这座热海。而别人却不能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能有足够的胆略和勇气在重重困难下作出像出国作战那样的英雄式的决定。也正因此,使他敢于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把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作纸老虎。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是毛泽东的名言,也是屡试不爽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哪一项成就不是这些普通人用成吨的汗水凝成的呢?哪一次危局不是由于他们英勇的献身精神才得以度过的呢?即以刚刚过去的1998年夏季的洪灾为例,不是他们英雄的肩膀才使我们许多如花的城市避免了灭顶之灾吗?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了:以工农兵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才是置身在第一线的最忠实最艰苦的实践者;当我们的国家处于危境时,他们才是肯于付出任何牺牲最勇敢的捍卫者。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共和国大厦的顶梁柱,中华民族安危之所系,国运兴衰之所寄的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守护神!只有我们全心全意为了他们依靠他们,祖国母亲的守护神才会永远守护我们,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邪说与悲哀
  杨心恒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胡编乱造的所谓“法轮大法”,竟能把成千上万的人骗得团团转,为它疯,为它死,为它杀害骨肉至亲……可悲的是这些人当中有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医学硕士、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和悲哀!因为如果把李洪志的胡编乱造和他的行为对照起来一看,按说,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比如:
  李洪志说,他要往“高层次上”带人,这个高层次是凡人看不到的,是超经验的;但是他又不断地引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去说明他那个超经验的世界,又把他的“法轮大法”说成是“超常的科学”,是宇宙科学。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你讲的是超经验的东西,怎么还要用经验科学去证明呢?凡经验科学证明的东西都不是超经验的。
  李洪志说他的“法轮大法”是超常的科学,但是在《转法轮》整本书中,没有一个概念术语是他自己的,不是从道教和佛经抄来的,就是自然科学和心理学上的。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的概念范式,不然无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而《转法轮》使用道、佛和自然科学中的概念范式怎么能建立自己的“科学”呢?再说科学是理性的,你的法轮是非理性的,怎么能用理性概念去说明你的非理性呢?具体说,像分子、电子、质子、粒子等经验科学的概念和他那个“超常的科学”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不要说用经验去证明这种联系,就连用推理推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没有,怎么你就信了呢?
  李洪志说,地球的毁灭由他来安排,他使点劲就可以把地球的毁灭推迟三十年。既然地球的运转都玩弄于你的掌上,那么人家对你的“大法”发表点不同看法,何至于兴师动众地去围攻呢,你稍微动动念头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李洪志说他已经开了“天目”,可以看见地球那边和地球以外的情形,那么你何必满世界地乱跑呢?足不出户不就可以把宇宙的一切一览无余了吗?另外对于李洪志的“大法”来说,国家、地区等空间距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你出国何必搭乘飞机呢,轻举莲步不就想去哪儿去哪儿吗?
  像这样一些互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言行,不需要有多大的学问,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提出质疑,然而我们那些修炼“法轮功”的党员、干部、医生和教授对此连一点疑问都没有,这不悲哀吗?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十二亿多人口,出个把李洪志这样“高层次上”的狂妄无知者并不奇怪,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知识的普通老百姓被李洪志的胡言乱语所蒙骗也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党员、教授、医生、工程师为什么也相信和传播这些胡言乱语,而且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去传播呢?人们经常看到和听到这样的介绍:请××教授给我们讲××法,××功。你看,他是教授也要,法和功也要!要说明这种奇怪现象需要写很长的文章,甚至一本书或几本书,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种奇怪现象是过去多年来教育与文化严重失误,不重视科学教育,容忍伪科学自由泛滥造成的。
  说实在的,李洪志之流的胡言乱语还够不上被批判的资格,因为它实在不值得一驳。科学家要做的是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李洪志的那套邪说只是一个“高层次上”的狂妄无知者的胡说八道,谈不上什么体系,何况好些“理论”还是雇人炮制的,连李洪志自己也弄不明白。
  总之,还是要发扬“五四”精神,还是要请“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且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否则,一个李洪志被揭露了,过不多久还会出现赵洪志或钱洪志什么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

  冰心的乡情
  王振源
  为纪念冰心先生百年诞辰,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冰心全集》豪华珍藏本(全九卷)。我不顾囊中羞涩,仍购置了这部装帧高雅不凡的巨著,昼夜研读,爱不释手。
  这部书第八卷中,有一篇冰心先生为谢氏族谱写的序言。全文如次:“1986年6月4日有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的三位乡亲谢振瑜、谢尊仙、谢捷先带着许多故乡的史迹、相片和记录,专程来京,要我为即将修订的族谱作序。这使我感到光荣而惭愧!我自幼离乡,对于乡土、乡人极少接触,但我认为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族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祝愿谢氏男女子孙继承我们农民祖先勤劳、勇敢的劳作精神,加以发扬光大,精研各种科学技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族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飞跃振兴,而尽上自己最大的力量。”1990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随同冰心的小女儿吴青女士瞻仰位于长乐县金峰镇横岭村的冰心先生的祖居,看到这篇序言。全文仅二百零三个字,言简意赅,见解独到,精辟深刻。冰心先生不仅不反对修族谱,而且对族谱的意义,予以充分的肯定。我十分佩服先生的坦率精神、不俗见解和文字功力,于是,一字不漏地抄录了这篇序言。1994年12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八卷集的《冰心全集》,我发现没有把它收进去。我即刻向这部书的编者卓如先生致函质疑,并且附上了族谱序言钞件,希望再版时补正。这次发行的豪华珍藏本就不再有这个遗珠之憾了。
  冰心先生阐述了注重家史、关怀故土、效力乡亲与报国爱民的一致性,并激励谢氏子孙继承祖辈的劳作精神,为家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力。先生身体力行,对乡亲的苦与忧、故里的灾与难,万分关切。1990年夏秋之交,长乐县洪水成灾,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立即汇款一千四百元,请著名作家郭风先生转给赈灾有关部门。吴青说家乡横岭小学校舍破损、桌椅陈腐,她听了十分难过,立刻把刚收到的稿费二万元托冰心研究会秘书长王炳根转交有关部门,以为该小学修缮校舍、添置课室设备之用。去年,福建南平地区、长江流域等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她重病在身,但仍然几次三番地捐款。现在,先生故里的孩子已经在修葺一新的教室里、坐在崭新的课桌前上课;各地灾民已经妥善安置,被毁家园得到重建,生产恢复,生机勃勃。先生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第12版(副刊)
专栏:

  谈笑凯歌还
  彭波
  他像个武将:身高一米八、体重九十公斤,圆目阔脸虎背熊腰,魁梧而挺拔,尤其是那作风,雷厉风行。但他确实又是大学毕业,举止言谈,温文尔雅。
  人说国有企业难搞,可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把一个“账上无一分钱,库里无一滴油,人心纷纷思走,内外矛盾重重”的石油销售公司,仅仅三年,就变成了年年上交超千万元、盈利近千万元的“大户”,成为省政府命名的全省“先进企事业单位”,上级领导多次称赞这“最小的公司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谁说国企没奔头?谁说国企难搞好?关键看你用不用心、用不用功!还记得主席诗词里有一句话吗———谈笑凯歌还!”当一个人在经历百般困苦而最终获得令众人惊讶的成就时,也许就有了“轻松说话”的资本了。
  1996年刘士民上任的5月,本应该是大自然的“红五月”啊,在秦皇岛石油公司却是令人心寒的阴冷:一个以买卖石油为生的公司,不仅库里无一滴油、账上无一分钱,更要命的是听说“要从外地调一个刘士民来当经理”,原来经理班子成员有的辞职有的罢工,几位业务科长和业务骨干都不辞而别,职工也纷纷另谋出路。
  面对这种局面,面对着全公司上下七百张渴盼的面孔,当过县委书记、也当过石油公司经理、五十三岁的东北汉子刘士民,只有一句话:“我知道有困难,但既然组织派我来了,我就会尽力去干。我会尽力不愧对大家!”
  这几年,可以说是中国国有石油销售企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洋油”的大量涌入,市场的无序混战,一方面社会上油品泛滥过剩,而另一方面国有石油公司却常常找不到适价的油源。不少国有石油销售企业在这无序的混战中溃不成军。以秦皇岛为例,全地区近三百座加油站,号称“国有主渠道”的秦皇岛石油公司却只拥有二十几座,占有率不到百分之十;仓储容量和批发单位数,石油公司也比系统外少得可怜。面对此情此景,一家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公司扬言:定叫石油公司一年发不出奖金,两年开不出工资,三年破产倒闭!
  然而,刘士民在不动声色地对市场作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在新的领导班子会上,拿出了他的对策:“困难不可怕,问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信心!秦皇岛公司应该有‘北依炼厂,南进中原,抓住内销,扩大外销,带动县区,共同发展’的战略;秦皇岛市场还必须有‘批零一起抓,城乡一起抓,购销一起抓,海陆一起抓’的战术。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干不好的事情!”到底是当过几年县长、县委书记的刘士民,“二十四字方针”、“四个一起抓”,一串串的,令与会者频频点头。
  不久,石油公司与炼油厂结盟,与好几家大炼油厂建立了“产销联合体”。———从此,石油公司的油源有了保障。又不久,石油公司推出“微笑服务年”和“百人推销队伍”,把石油公司的微笑送进了工厂、乡村、学校、机车、渔船。———从此,国有公司的“坐商”、官商,变成了行商、跑商、笑商、“钻”商……
  对于搞销售的来说,尤其对于从零起步、甚至是负数起步的销售业来说,光有了干劲若没有资金,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等于零。那是刘士民上任的第三天晚上,从不沾酒的刘士民,万般无奈之下不顾要绝对禁酒的高血压,把一位银行的主管请来,在对斟了一番之后,两人有了如下对话:
  “我现在外欠六百万、内欠五百万,就不说还账,总得有点启动资金哪!公司几百张嘴等着要吃喝呀……求求老弟求求老弟……”
  “老哥,不是我不给你贷款,也不是我不想帮你,是你调来时上面有人打招呼,不让我给你钱。怕你还不了啊……”
  “能不能破破例?我愿以所有东西作保证,请求给我一点钱,也请求给我一次机会。行吗?无论多少,我都要。”
  从不求人的刘士民,这次在这位比自己小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前,也不得不把头一低再低。
  最后结果:“主管”反复摸底后才答应先贷给刘士民六百万元启动资金。
  有了资金,刘士民星夜马不停蹄地跑往东北这个中国主要的产油区。五十多岁的经理、一百八十多斤的大汉子,挨家挨户上门“乞讨”,冷脸热脸都要看、好话坏话都得听,东奔西颠、啃方便面是家常便饭……如今,秦皇岛石油公司的职工们,还常常讲述着他们的刘经理当年在东北“三个月行程上万里”、“半年十五次进攻炼油厂”中许多“不要命”的传奇故事。
  天道助勤。这一年,秦皇岛公司大翻身:全年完成利润二百八十六万八千元,占全省系统全年利润总和的百分之三十四,在全省系统二十几个同级公司中首次创造了“最小的公司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以后,刘士民年年都有新道道:从最初的“四必保”(保国家贡献、保职工工资、保职工奖金、保职工福利),到后来的“突击战”、“游击战”、“阵地战”,对外一盯一、对内一带一;特别是“以零售为根本”的战略,三年投入近千万元,新增加油站数几近前四十六年的总和;还有铁打不动的《信息员制度》,信息日报表、信息一周一图制、网络性销售、用户联谊会;直到今天的“以效益论英雄,以业绩定升迁”,效益一票否决制,无不体现出刘士民的创新精神。
  “这其中最为‘惊险的一跳’,要算是减员增效、就业分流。”刘士民回忆道,它一下使机关科室砍掉五分之三,本来就只有几十人的机关人员一次就减去了五分之二。仅“减员增效”这一项,一年就给公司新增利润二百多万元……
  “将帅能力”不仅体现在敢于裁减队伍的勇气,更要有广纳人才的魄力。油库经理王宝海,当初听说刘士民要来,他急急忙忙办理了停薪留职。后来看到公司那么“火”,又听说刘士民“很容人”,他又主动回到公司来。可是回来后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好,喜欢乱说话、爱发牢骚,许多人都看不惯。可刘士民却说:“这人无大的品质毛病,能吃苦耐劳,工作勤奋且有时能出好点子。我就相中他这一点,相信他会努力的!”果然,王宝海不负刘士民一片苦心:他带领两个人在外创办一个公司,三个人两年拿回纯利一百四十万元;今年到油库当经理,半年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一百三十万元。
  当初,刘士民从东北来时就谢绝了许多亲友们“要带上一两个帮手”的劝告,孤身一人闯秦市,今天,公司班子的副手四人,个个都是他的好帮手,中层干部十几个,人人都是他的好兄弟,职工老少六七百,谁不夸他?前些天,听说刘经理“按上面规定”快要“到点”了,职工们纷纷要求“请领导破破例”,“让刘经理再多干几年”。
  “三年期限”不到,原来那家曾放风说“定要石油公司破产倒闭”的大公司,如今多次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要与石油公司合作。“龙头老大”带了头,随后市内几家大的石油批发单位,都相继找到石油公司,要求合作。
  如今,当一些企业还在为最基本的生计而苦苦挣扎时,刘士民已把眼光瞄上了“又一个高枝”———去年,公司出资十万元,在秦皇岛最贫困的青龙县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今年起,公司每年出资三万元资助约三十名贫困大学生;与燕山大学实行“企校联姻”:公司出资从职工中抽选四名青年大学本科生,在“燕大”代培硕士研究生;同时还出资请燕大教授来公司授课,培养四十名有大专以上文化的青年职工,学习大学本科相关专业。“这些,是我们科技兴企、永葆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战略,是为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公司作好准备!”刘士民说这话时,满脸的自信。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

  彝寨新歌
  张永权
  云南蒙自县草坝,在一望无际的桑田花海之中,蜂蝶飞舞,耳畔不时传来蜂儿嘤嘤的唱鸣。我们在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所长罗坤的陪同下,漫步在这片温湿的土地上,徜徉田畴阡陌,听蜜蜂春歌。春风翻绿浪,像春姑娘用那双神奇的手,为我们打开了这个科研所一页页历史,每翻开一页,就闪出一个亮点,串成一片深深的脚印。这是几代蚕蜂科研人员艰难跋涉的脚印,创造业绩的脚印。而其中最亮丽的,不就是他们以只知吐丝酿蜜、不图回报的蚕蜂精神,在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中,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那行足迹么?
  有着悠久历史的蚕蜂科研所,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中,是怎样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呢?我把目光投向罗坤,这个还不到五十岁的中年汉子,却过早地花白了头发。那白发和这片充满青春气息的桑海、蜜蜂嘤嘤不停的春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白发多像闪光的蚕丝啊。从白发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奉献的辛劳;从蜂鸣中,我听到了“蚕蜂人”的心曲。是啊,在他们几十项科研新成果中,最叫人赞叹的,还是他们扶贫的成果。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适中乡的菖河村,是蚕蜂所把硬蜜的开发利用,作为扶贫项目的试点山寨。林密草茂花繁的神奇土地,四季皆春色,花丛中,蜂儿采花酿蜜,彝家人也有养蜂取蜜的传统。神奇的自然环境,产出神奇的硬蜜,民间流传菖河硬蜜古时如驮柴禾一般,清代还作为贡品进入皇宫。经化验,它含有一般蜂蜜所没有的多种微量元素,而蔗糖含量则不到一般蜜的百分之五十,入药疗效特佳。但在彝家山寨,由于饲养蜂群少,蜜产量低,蜂群处于来去自由的野生状态,彝家人养蜂取蜜多为自食或送亲朋好友,没有经济效益。这里的年人均收入仅四百八十元,百分之六十的农户还没有脱贫。蚕蜂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多次深入山寨,认定这里是科技扶贫的用武之地。近两年,他们在这里举办科学养蜂培训班四期,培训农民养蜂员和管理员四百二十多人次,通过这些人再把科学养蜂技术传授给所有的彝家人,帮助村乡建起了硬蜜开发工厂。科研人员张学文钻山林,顶烈日,对四十八个样品进行理化测定和研究对比,进一步提高了硬蜜的质量,进而帮助养蜂彝家解决了蜂群飞逃和盗蜂等难题,使姚安菖河硬蜜,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并远销海外。仅一年多时间,贫困的菖河村,人均收入净增六百元。当地农民说:蚕蜂所科技扶贫,扶在了点子上,扶出了彝家山寨新气象。如今菖河村,家家养蜂,蜂儿嘤嘤唱新曲,富裕起来的山民也唱道:“深山老林菖河乡,山花开放蜂儿唱,门前蜂箱一排排,房顶拉起电视网,燃起火把跳起舞,科技扶贫奔小康。”
  说起科技扶贫,罗坤的眼睛特别明亮,他认为这是他们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在眼前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又谱写出了一曲扶贫新歌。
  蒙自是盛产水果的沃土,这里的石榴、葡萄远销全国各地。每到8月,在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水红的石榴像小灯笼一样,燃起一片火红;沉甸甸的葡萄,似珍珠玛瑙,闪着亮眼。
  草坝的石榴、葡萄熟了,连空气也变得鲜美香甜了。但由于这儿天气湿热,水果刚采下来,还未装车外运,就烂了许多。果农们望着腐烂的葡萄、石榴,他们的心在流血。
  这样的损失,每年至少一百万元!
  一百万,对于贫困的边疆农村,不是一个小数啊!农民的心在流血,蚕蜂所科研人员、领导的心,也在流血!他们急农民之所急,决心研制出一种适用于葡萄等水果的保鲜剂。查资料、做试验,党委书记胡保明、所长罗坤甘当后勤,为科研提供了一切保障。实验室里,副研究员田学军熬红了双眼,那接替白天太阳的灯火可以作证。科研大楼的日日夜夜,牵连着果农的心。成功了,终于成功了,他们研制出的保鲜剂,使葡萄保鲜达两个月以上,为果农每年挽回了一百万元损失!


第12版(副刊)
专栏:

  山中望月
  赵玉亮
  群山把我举起来
  天空好低星星真多
  小路弯弯垂如丝
  转眼钓出一轮月
  是冰清玉洁的那轮月
  是嫦娥舒袖的那轮月
  是张若虚一唱三叹的那轮月
  是李太白花间独酌的那轮月
  是很古老很古老的那轮月
  是很年轻很年轻的那轮月……
  月光茫茫,柔情似水
  照着我历史悠久的祖国
  照着我民族众多的祖国
  照着我盛产文明的祖国
  照着我重又崛起于东方的祖国……
  每夜每夜,抚慰着我眼前的一切
  我总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任长空的风在我的枪尖上欢快流淌
  任大地的雨在我的视野里恣情跳跃
  只要群山在月光下祥和地起伏
  就不孤独
  只要祖国在月光下安恬地呼吸
  就不寂寞
  何必邀明月
  也不用对影成三人
  有一枝钢枪相伴
  我便有世间最高贵的珍藏


第12版(副刊)
专栏:

  仙华山韵(中国画) 杜世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