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巴蜀崛起花产业
  刘裕国陈田邱
  花卉业的社会、经济、环保价值日渐显露。四川花卉业从抓基地、建企业、兴市场、活流通,直至延伸到旅游观光,环环相扣,产业化进程步履喜人。
  盛夏的巴蜀大地,鲜花似锦,争奇斗妍。全省约15万亩花卉园圃,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花卉业已成长为四川省的一种新兴产业,公司+农户、大专业户带农户、组建联合(或集团)公司等方式多管齐下,全省涌现出40多家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花卉骨干企业和一大批特色足、上规模的重点花卉主产区。
  西昌气候条件独特,四季皆可种花,是四川新近崛起的“花城”。西昌市花卉协会的负责人给记者描述了一幅鲜花盛开的巨幅图画:这里构建了以西乡、安宁、川兴等乡镇为重点的区域布局;形成了种苗、种球、鲜花和盆花四大类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实施了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培训、规模栽培的全程服务。目前,全市已引进从事花卉生产的8户民营企业,投资达4000余万元,带动农户建设花卉基地2000余亩。去年,西昌生产的鲜花涌进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沈阳和杭州等10个城市。今年,又有一批投资者前往西昌洽谈花卉业的投资项目。
  爱花人大多知道,国内最好的康乃馨产自昆明。然而大多数人恐怕还不知道,昆明市场上的康乃馨种苗,有相当部分来自四川。据四川明日风园艺有限公司的统计,前年发货500万株,去年700多万株,今年有望逾千万株,在昆明的市场份额最高时达1/3左右。
  由农业部投资、农业部与中国花协牵头于1994年底成立的四川明日风园艺有限公司,除在西昌、新都建有大规模的繁种基地和组培厂外,还在北京、无锡、昆明设立了营销公司,走出了中国园艺企业向国际水平迈进的坚实步履。今年“明日风”从国外再引进50多个品种,可望将向市场提供生产用苗5000万株。
  和其他商品一样,影响花卉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消费和流通。四川省在引导消费、建立和完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方面颇下功力。一个由300多个市场(包括农贸市场设置的花摊区)、1700多家花店和6000多个体商贩组成的花卉流通网络已经形成。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看到活跃的卖花妹儿、卖花小伙。他们凌晨三四点钟到自己地里采摘,五六点钟出门上市,天一亮,城里人就可以买到鲜花。
  为充分发挥花卉业的综合效益,四川省加大了以花卉生产基地为依托的观光农业的发展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各地共接待350万人次以上,创收近2亿元(不含花卉产值),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观光旅游特色项目。
  “观景楼”、“紫藤屋”、“临水轩”、“清沁苑”……一个个情致盎然的名字背后,是一处处集园林花卉和川西民俗于一体的农家院落。这里便是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从换点儿油盐钱的小副业到颇具规模的支柱产业,花卉业在农科村一路顺风,取得了可观的综合效益。红花绿树间,品茗、遛鸟、打牌、聊天、舞龙、骑牛甚至挖芋头、推豆花,其乐融融,引来宾客如云。据不完全统计,农科村仅去年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400余万元,并带动周围村子种植花卉200多亩。
  四川花卉业的长足发展,使之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据有关方面介绍,今年,全省花卉业产值可望突破10亿元,从业人员将增长到15万人。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⑧

  雁门关外看朔州
  本报记者安洋
  ●朔州市是在原朔县和安太堡露天煤矿之间矗起的一座新城。
  ●“环境第一,生态至上”。朔州人立志“把绿色铺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朔州虽偏于一方,但交通发达,经济长足发展。
  朔州,您熟悉吗?
  盛夏,记者出雁门关,直奔山西朔州。一路上老在想,这座城市,论规模,它在林林总总的城市中还排不上队;论资历,才刚建市10周年;论条件,地处塞外高原,偏于一方;论名气,外人对它很是陌生……如此这般,有什么能让人兴奋的呢?然而,当好客的主人领我去整洁的大街上转悠一回,我的那些疑虑打消了一半。主人自信地告诉我:“尽管朔州有这样那样的劣势,但我们的优势正在于一张白纸上。”
  朔州,自古便是荒凉和多事之地,古时“雁门关外朔风寒”、“长城内外征战繁”,指的就是这块地方。长期以来,这里一直与封闭和落后为伍,发展缓慢。直到建市之初,朔州几乎没有什么“市”样,旧城区“低矮的瓦房一排排,裹泥的砖路细条条,过路的驴车慢悠悠”,透射出满目的沧桑和古朴。街道狭窄坎坷不说,离平朔露天煤矿相距3公里,且被一条七里河隔断,与远在10公里之外的神头电厂也只有一条3级公路相连,服务功能的严重短缺,既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周围企业的供给缺少应有的保障。
  1989年1月朔州市挂牌诞生,目的就在于发挥城市功能,最大可能地为周围国家骨干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带动所辖4县2区的经济发展。市里领导班子认为,旧城区虽基础差,但遗留问题少,新城区虽然只是杂草丛生的荒野地,但发展空间大,最容易“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于是“不求高大全,只求精美特”的城建思路应运而生。
  为了挣脱路的羁绊,北关路、马邑路、迎宾路、古北街、市府街、鄯阳街、振华西街相继贯通,1991年架设了七里河大桥,修通了城市的主轴线———开发路,使市区与露天煤矿的生活区沟通,1995年又建成了朔神大道,使市区与神头的两个电厂连为一体。10年来,新建、改建主干道19条,市区道路总长达到86公里,以辅助工业文明而生的朔州市与工矿企业融为一体,笔直宽广的道路和街道纵横交错,勾画出一个新型城市的秀美轮廓。
  在投身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朔州市响亮地提出了“环境第一,生态至上”的口号,凡是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凡是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项目优先全力促成。新建市区一开始就推行了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取消了旧城区的大烟囱和排污锅炉,杜绝了污染源的产生。“把绿色铺满每一个角落”,成为这个市市政建设追求的目标,乔灌结合,花草并举,全市的大小街道、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居民住宅,所有的边角空地全部实施绿化。市内开辟公共绿地21处,新增绿地面积110公顷。过去的七里河为乱石滚滚的干河滩,如今已摇身变为碧波荡漾、绿草似锦的七里河公园,园内蓄水600亩,培植绿地200亩,路、桥、水、色相互映衬,人称关外“西子湖”。占地150亩的中心广场除亭、廊、台、阁、雕塑外均以绿地缀成,朝阳初升,夕阳西下,漫步在这如丝如毯的广场上,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脚下竟是塞外的高原。
  10年来,朔州市的绿地面积由原来的55公顷增加到280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7%提高到1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而与此对应的是,除拔地而起的各种建筑外,该市新增8个住宅区、219栋住宅楼、增加住宅面积64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9平方米,与绿地面积相同,这绝非偶然的巧合。
  刚满10周岁的朔州市在一片绿色中显示出盎然生机,连续5年地方财政收入在山西省名列前茅,各种健全的城市功能和服务设施,为周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随着神(木)朔(州)铁路和朔(州)港(黄骅港)铁路建成,这里已成为煤电生产、加工、输出的又一能源基地和枢纽。引人注目的是,这样的一个“基地”,与层层丛丛的绿色、与五彩缤纷的园林融合得如此完美和惬意,市委书记金银焕的一句话耐人寻味:“事在人为。”(附图片)
  题图:今日朔州城区绿地一瞥。 徐栋摄
  建市前朔州一角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聚焦

  笔试、面试、答辩、智力测评、电视演讲,环环都在监督之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谁作弊就摘谁的乌纱帽,虽说这样并不能保证优胜者没有缺陷,但可以保证“尺子”公正。且看石家庄如何选“官”——
  阳光下的竞争
  本报记者何伟
  7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公开选拔的23名县区长助理正式走马上任。这批经笔试、面试、答辩、智力测评、电视演讲等多项严格考试脱颖而出的青年干部,在当地一度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
  今年4月,石家庄市委作出决定,从40岁以下,有大学学历的科级干部中公开选拔一批副处级干部充实县区领导班子。公告见报5天,咨询报名逾1500人。
  有妻子替丈夫报名,领导替下属报名,同事替同事报名,夫妻双双报名……反响十分强烈。经初审,符合报名条件的共729人。
  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冲着“官位”而来。
  凌青利和夫人一起报了名。这位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没能去研究物理,而是分配到土地局的办公室写材料。终究是名牌大学学生,干一行成一行,颇受领导器重,提拔为局办公室副主任。朋友劝他“安分”一点,他却一心想施展自己的“武功”。“我总觉得还有精力和能力干更多的事。”
  没有比选人更复杂的工作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话是这么说,但在操作上,“内定”、“后门”等“暗箱操作”屡见不鲜。为此,市委书记陈来立表态,谁作弊就摘谁的乌纱帽,并设立举报电话。同时,为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招考贴近实际,贴近岗位需求,他们在全国首次引入智能测评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技术,主要是客观测试领导能力、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能力和智力水平。
  闯过笔试、答辩和智力测评关的92位考生,最后汇聚石家庄电视台演播大厅,以面向全市群众演讲,作为这次考评的最后一轮角逐。场内,“群众旁听,现场打分,当场公证”;场外,千家万户看直播。
  履新的23个县区长助理,年轻化、知识化,无疑达到了设计者的预期目标。人们发现,这还不是最大的收获。
  “它在全社会特别是我们年轻干部中产生了极好的导向作用,使跑官的断了念头,干事的有了劲头。”一位年轻干部如是说。
  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的现象使我们常常背着不清不白的“黑锅”,你选拔任何一个干部,别人都会认为你拿了人家的好处。组织部门的同志说,“公开,可以还我们一个清白,树立人们对清明政治的信心。”
  23名优胜者就一定能胜任他们追求的职位吗?石家庄的回答是否定的。“唱功”棒、“做功”差的干部也屡见不鲜。组织部规定:县(市)区长助理实行一年试用期制,试用期满,经组织考察,能够胜任工作的,正式办理相关手续;不能胜任的退回原单位。届时,会有被淘汰的吗?新乐市市长助理盖海洲走马上任并无太多的得意,他认为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高考信息也能“专卖”?
  顾兆农
  眼下,正值高考录取结果公布之际。千万考生和家长都盼望着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和最现代化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最后的结果。现代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群众的这种需求。比如:利用网络和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等。然而,笔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得知,今年某些地方的高考录取信息的发布权却被垄断了。如,某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就指定当地一家发行量和社会影响都很小的报纸,独家刊登高考录取名单。该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和这家报社在该报联合发表的“严正声明”中称:今年全省高考新生录取名单,由省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某报独家刊登,未经该报许可,其他报纸不得转载,如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该报在单独发布的“重要启事”中说:在刊登考生录取名单时,欢迎厂商特约刊登。
  当笔者问及:这是不是一种信息的买断?该报的一位主任说:“这是报社经营上的事情,是一种经营的艺术。”该省高招办的同志告诉笔者:他们已经与该报签订了协议,不能再向其他新闻媒体提供考生录取的信息。由政府机关发布的重大社会公众信息,被明显地涂上了商业的色彩。
  公布高考录取名单,既是重大的社会公众信息,也是一种政务信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有什么必要指定一家小报独家发布?由于职能的原因,某些政府部门掌握着信息的资源,这些资源,是社会公有的,而不是某些职能部门的财产。道理很简单,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公务机关,而不是商业企业。及时地、以大众最易接收的方式,公布重大的社会公众信息,是政府机关的义务。而传播社会公众信息,是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如此“指定”,不仅让人怀疑这种“义务”的纯洁性,也剥夺了被“指定”之外的新闻媒体传播公众信息的权利。
  政务信息商业化的实质是牟取部门的利益。这难道不是一种腐败?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理出思路好创业
  山东省菏泽地区行署专员陈光
  陈光,1956年生,大学文化。历任共青团山东潍坊市委书记,中共诸城市委书记。1997年底任菏泽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菏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区。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低,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产品结构等都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曾把曹县庄寨镇最穷的祥符寨北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帮助该村调整了班子,使该村的桐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结束了该村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的历史,40余家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去年全村第二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但我们认为,解决100个村问题,不如给一条致富思路与政策,帮一个村致富仅能解一个村的燃眉之急,理出思路,制定政策能管一大片,能管长远。由此我们又提出了全区农民增收的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搞好深加工、精加工,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正是这一思路,使农民得到了极大实惠。
  1998年初,我们对全区企业进行了一次审计,结果发现,县及县以上工商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122%,90%的企业亏损,70%的资不抵债,平均资本收益率-37%,9万多名职工下岗,生活困难。面对工业领域里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没有陷入于去解救一个个企业的事务中去,而是通过调研寻求企业整体发展的思路。由此我们地委、行署连续两年出台了1号文件,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制、合作制、联合、兼并、合并、合伙制、托管、租赁、承包、破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改革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只要按照已理清的思路发展下去,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附图片)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骑“虎”不下
  ——访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校长蒋淑云
  蒋中任贺广华
  北京,中关村。
  从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简称中经大),是一所已有15年历史的民办综合大学。迄今,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中经大校长蒋淑云女士原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84年,她向学校递上“请战书”:“望着用人单位求才似渴的面孔,我急;听着高考落榜青年求学的呼唤,我急;看着高校教师无用武之地的苦脸,我急。”提出要办一所“民办”综合大学。当时,她的报告惊动了中南海。很快,绿灯亮了,面对地无一寸、房无一间、钱无一分的窘境,她含辛茹苦,历经磨难。有人劝她:“50岁的人了,何苦自找罪受。”蒋淑云斩钉截铁:我既然骑上虎背,就没打算下来!后来,蒋淑云把“骑虎不下,勇往直前”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的座右铭。
  蒋淑云深知,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必须坚持办学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
  名师出高徒。组合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蒋淑云抢占的第一个制高点。“中经大”选址中关村,背靠智力密集的大学区、科学城,该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行“因教聘人,择优聘任,动态管理,不养闲人”的原则,按照专业设置需要,全校电脑登记在册的可聘教师达1.4万多人,每期择优聘用的仅七八百人,其中一半以上是教授、副教授,还有理论实践结合型的专家、学者,同时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的27名教授,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牛满江教授欣然应聘担任名誉校长。学校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估,不合格的不再聘任,授课好的则给予奖励。这样,学校的师资队伍,充满着竞争的活力。教师们说,在中经大教书,每堂课都有一种责任感、危机感、竞争感!
  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学科,是蒋淑云办学抢占的又一制高点。中经大坚持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借鉴企业“以销定产”的经验,开设市场需要而且“畅销”的专业,蒋淑云说:“技术专业”是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的“成交点”,“成交点”越多,人才市场就越兴旺。为此,学校设置了涉及外贸、旅游、公关、房地产、金融、服装等120多个专业。同时,学校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专业设置只要市场急需,校长批准,就可以组织实施。可以一年一变,甚至一期一变。由于中经大所设专业都是国家和社会急需而短缺的应用型、外向型、科技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专业,“产销对路”,因而毕业生务实管用、供不应求。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木瓜飘香富正安
  本报记者孙海涛
  《诗经·卫风》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寄托着古人对爱情永恒的祝愿,也一直勾着我对木瓜的一份悬念——何以古人对木瓜如此青睐?
  不久前,我终于在贵州正安县见到满山的野木瓜。
  拳头粗细,高不过人,枝蔓蓬勃舒展的木瓜树层层叠叠依势铺满山岗。风起处,树叶沙沙,摇曳的木瓜像簇簇风铃在吟唱。虽还有两个月才到采摘季节,累累果实已令枝头垂到了树腰。
  正安人做梦也没想到会去种野木瓜。人们从小就熟悉这野果子。梨般大小,坚硬酸涩,那酸真让人受不了。山里娃没水果吃,摘两个,削皮切片,盐水里煮一下,晒干了嚼着可解解馋。不过,这坡上沟底到处都是,倒也不觉得金贵,任它秋去冬来,自生自灭。
  仿佛是一夜之间,全县1/3的农民种起了野木瓜。不但荒坡种了,一些稍好的耕地也改种了野木瓜。
  这一切,都缘于县里的“张木瓜”。
  8年前,县一中老师张世学认识到野木瓜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诸多医药古籍均记载木瓜有平肝和胃、祛风除湿、滋脾益肺等功效。当他把一摞古代医典摆在外商的面前时,对方一开口要1000吨干果。这需6000吨鲜果加工,而当时全县的野木瓜总共不过300吨。张世学只觉得眼睛一亮,从此想搞出个中国一绝的大产业。
  张世学为此奋斗了8年。在县里的帮助下,建起了现代化厂房和果脯、饮料自动化生产线。原料基地就建在农户。公司以苗木、肥料放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定下了以保证价收购20年的合同。野木瓜易栽易管,投入少产出高,挂果后,农民每亩的收益至少在2000元以上。
  城关镇农民宋培尧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6年前他试着在3分地里种了几十棵瓜苗,去年开始挂果,卖了1400元。今年他的5亩瓜田已有大半挂果。他给我们每人摘了两个野木瓜,说是放一个在屋里,满屋飘香,放一个在泡菜坛里保证不会生花。
  当今的营养宠儿莫过于抗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克鲜野木瓜SOD含量高达3227国际单位,目前人们尚未发现比野木瓜更富含SOD的果品。难怪各种木瓜食品、美容品、化妆品、滋补品层出不穷。古人以木瓜祝爱情永恒莫不也正是借用它益寿延年的内涵?
  如今,野木瓜已成为正安县发展的第一产业,野木瓜饮料已成为贵州四大饮料之一,野木瓜提纯SOD也在中国进出口食品检验研究中心进入中试阶段。
  投我以辛勤,报之以木瓜。大山对正安人说。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成都市在府南河猛追湾码头至北门大桥之间建起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新概念公园———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该公园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水、自然和人类健康相依存的关系。图为猛追湾码头。 刘裕国杨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