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五国首脑会晤前夕哈副总理表示
  愿哈中合作更上一层楼
  本报阿斯塔纳8月14日电记者孙勇军报道: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托卡耶夫14日重申,哈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哈中两国都坚持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活动。
  托卡耶夫是在当天接受本报和新华社、《经济日报》、《法制日报》驻中亚记者联合采访时,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表明上述立场的。他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哈关系发展前景和即将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五国首脑会晤等问题。
  托卡耶夫说,两国最高层定期会晤是推动哈中合作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他满意地指出,哈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是极其牢固的,两国的合作是顺利的。两国政府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这一困难问题的解决,不仅为其它有类似问题的国家作出了榜样,更为哈中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扫清了障碍。前不久两国政府又同样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成功解决了有关两国界河的争议。这表明,哈中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谈到两国的经贸合作时,托卡耶夫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哈第二大贸易伙伴。他认为,从两国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来看,双边贸易完全有望达到20亿美元。目前哈的铁路运输已延伸到海湾地区,而中国的铁路直达太平洋,这方面的合作潜力更大,中方为哈方提供了可靠的出海口,哈方为中国商品输往中东提供了通道。除石油天然气外,双方在轻纺和日用品方面的合作同样有着广阔的前景。
  谈到将于本月下旬在比什凯克举行第四次中、俄、哈、吉、塔(塔吉克斯坦)五国首脑会晤的重大意义时,托卡耶夫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一首脑会晤对促进全球和地区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托卡耶夫最后祝愿第四次五国首脑会晤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哈中两国合作更上一层楼。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意两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据新华社吉隆坡8月15日电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义德·哈米德在马哈蒂尔总理15日启程前往俄罗斯和中国访问时说,即将访问中国的马哈蒂尔总理将向中国领导人重申:马来西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不变。
  赛义德说,马哈蒂尔在访华期间,将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并与朱镕基总理举行会谈,讨论双边关系等问题。他说,加强马中双边合作关系是马哈蒂尔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访问期间,马哈蒂尔还将在马中论坛上就“马中关系———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发表专题演讲,并出席中马友好协会为庆祝中马建交25周年在北京举行的晚宴。
  马哈蒂尔已于15日上午启程前往俄罗斯访问,而后将访问中国。这是马哈蒂尔出任总理以来第五次访华。
  本报罗马8月15日电记者罗晋标报道:意大利外交部亚洲事务协调人马里奥·西卡公使指出,“意大利政府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变。”西卡公使是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西卡公使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大利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澳媒体支持我取缔“法轮功”
  据新华社平壤8月15日电(记者张利)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15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党和政府与“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斗争,对维护中国的安定团结和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说,中国党和政府及时洞察了“法轮功”组织的本质及其危害性,采取了揭露、批判和粉碎“法轮功”组织的措施,已使不少原“法轮功”练习者迷途知返,与之决裂。
  文章指出,目前,由于“法轮功”的反动性和伪科学性,它已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在群众中已无立足之地。通过与“法轮功”的斗争,中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又有了提高,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本报堪培拉8月13日电记者李学江报道:在澳大利亚悉尼出版的中文报纸《澳华时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赞成和支持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组织的正确决定。
  这篇题为《发扬中华浩气清除歪理邪说》的文章指出,所谓“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蛊惑人心、聚众闹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国政府对“法轮大法”采取果断措施,发扬中华浩气,清除歪理邪说,是顺应民心之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悲剧绝不能重演
  ——“八·一五”东京见闻
  本报驻日本记者于青
  今天,是日本的第五十四个“终战纪念日”。与往年一样,政府和一些团体、个人都举行了例行的纪念活动。一年一度,日本人对于战争与和平、对于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和议论,在这一天进入高潮。
  在北之丸公园内的武道馆,政府主办了例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会”。小渊首相在致词中重申:“那场战争不仅给我国,也给众多国家、特别是亚洲近邻诸国造成许多苦难和悲伤,在此谨表深刻反省和哀悼之意。”
  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本月13日开始实施“国旗·国歌法”,与会者首次齐唱国歌《君之代》。74岁的韩国人李鹤来,历年作为朝鲜半岛同胞的遗族代表被邀请与会,今年拒绝参加追悼会,他说:“14日早晨,听到要求与会者齐唱《君之代》的消息,心情受到冲击。歌唱《君之代》与我的心情不相符。”
  在离武道馆不远的靖国神社,上午有8名内阁成员、54名现国会议员前来参拜,昨天另有一名内阁成员曾以个人身份来此参拜。神社院内外与往年一样喧闹,身穿旧军服的人耀武扬威,右翼团体的宣传车高声喊叫,标语上写着:“大东亚战争是正义的”、“南京大屠杀是编造的”等。
  今年正逢靖国神社成立130周年大祭,日前政府高官为实现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提出把甲级战犯牌位转移别处“分祀”,或把靖国神社变为特殊法人等研究法案,使靖国神社又成为舆论的热点。左翼人士坚决反对政府成员以任何理由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右翼人士则反对“分祀”。今天,日本传媒向前来参拜的政治家分别提出对于“分祀”的看法,得到的回答莫衷一是。
  在大学生协会涩谷会馆,为期6天的“为了和平的战争展览”进入最后一天。展览负责人铃木定夫向记者介绍办展的初衷:“战后已过去54年,日本国民中没有战争体验的已成为大多数。这个展览已经举办了20次,通过展览想告诉年轻一代,战争是残酷的,是对人类文明的犯罪。”
  在代代木公园旁的国立纪念奥林匹克青少年综合中心,第十一次中日学生会议在这里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大学生聚集一堂,畅所欲言。会议以分组形式讨论历史问题,记者在安全保障小组旁听。
  来自东京外国语大学一年级学生大泽香织问:“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谈历史问题?”
  北京大学的倪威说:“首先,正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是防止再次发生过去的不幸。其次,提出历史问题是因为日本对此认识不够。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并不会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日本应该比其加害过的亚洲国家更多地谈论那段历史,才有助于日本与这些国家建立起真正的信赖关系。”
  据现在保存在国立公文书馆的气象资料,54年前的8月15日,东京是炎热的一天。战后54年的8月15日,东京也是炎热的一天。自然现象可能再现,但是,战争悲剧绝不能重演。这是人们的祈愿,也是历史的昭示。
  (本报东京8月1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一些政党坚决捍卫和平宪法
  日群众团体举行反战和平集会
  新华社东京8月15日电日本一些在野党15日分别就“8·15”日本投降54周年发表声明,表示要捍卫和平宪法。
  日本共产党的声明说,该党将再次确认现行宪法的各项和平、民主原则,坚决抵制反动势力的进攻。执政党等制定“周边事态法”的行为是倒转历史车轮的行为。
  社民党的声明说,“周边事态法”是使日本回到二战前的反动法律。声明重申,该党决心同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坚决维护和平宪法,并弘扬其和平民主的精神。
  改革俱乐部的声明说,该党要在反省过去的基础上,严密监视政府,不让“周边事态法”被人错误利用。
  公明党的声明说,该党将坚持和平宪法第九条内容,坚决不让过去的错误重演。
  据新华社东京8月15日电(记者张可喜)日本民众团体今天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反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反对修改现行的和平宪法,反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
  在全国拥有14个地方组织的“和平遗族会全国联络会”在东京都内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反对首相和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拒绝对战争进行合作!”“不许修改宪法!”等口号。“护宪、和平与人权论坛”也在千鸟渊阵亡者墓地举行“追悼战争牺牲者要求和平集会”。
  东京的市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妇女团体等群众团体也在今天举行了类似的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反对外部干涉达吉斯坦事务
  车臣共和国决定实行紧急状态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4日电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14日表示,车臣恐怖分子正试图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内建立反宪法的制度,任何对他们的外部支持都将被视为是对俄罗斯内部事务的粗暴干涉。
  伊万诺夫是在致联合国秘书长、八国集团、独联体、欧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以及一些伊斯兰国家外长的信函中作此表示的。
  据俄外交部新闻司通报,该信函阐明了俄罗斯领导人对达吉斯坦事件的立场,强调事件的实质是武装恐怖分子试图在俄联邦的一个主体内建立反宪法的制度。
  伊万诺夫在信函中指出,目前,已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车臣恐怖分子得到了外部的财政和物质援助。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5日电(记者张铁柱)据车臣总统办公厅15日通报,车臣共和国总统马斯哈多夫已决定自16日起在车臣全境实行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
  车臣总统办公厅在向俄媒体宣布这一消息时指出,马斯哈托夫认为,“人为地将达吉斯坦的局势与车臣官方联系起来的做法为在高加索地区引发新的战争提供了可能,威胁到俄联邦与车臣共和国早先所达成的协议”。
  据车臣总统办公厅介绍,最近达吉斯坦与车臣边界地区局势恶化是实行紧急状态的主要原因。实行紧急状态的内容包括在边界地区实行通行检查制度和加强部队的战备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15日是巴基斯坦独立52周年纪念日。8月14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首都伊斯兰堡升起一面国旗以示纪念。他在随后发表的演说中称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长达52年的争端如果得不到解决,南亚地区就无法实现和平。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下令做好撤军准备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15日电(记者谭新木)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4日晚发表声明说,巴拉克总理已下令要求以色列国防军为9月初开始实施怀伊协议、10月开始实施第二阶段撤军做好准备。
  声明说,以国防军的准备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军方进行撤军准备的同时,以巴双方还将就开放加沙海港、开通连结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等撤军以外的问题继续进行磋商。
  巴拉克不久前表示,以色列将于9月初开始重新启动怀伊协议,于10月份实施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计划,目前以巴已基本就此达成一致。但双方在第三阶段撤军的时间表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巴拉克提出推迟第三阶段撤军,待以巴就最后地位谈判达成基本框架原则之后再予以执行,时间大约在明年2月。但巴方坚持认为,第三阶段撤军应在今年11月中旬前完成。
  巴拉克的特使谢尔和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14日晚在耶路撒冷举行了3天内的第二次会晤,双方仍未能就上述分歧达成一致,但同意15日继续举行会谈。如果双方近日能在时间表问题上达成协议,巴拉克与阿拉法特便有可能举行第三次会晤。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再次呼吁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8月14日电(记者王炜)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14日在向全国发表的独立日讲话中说,巴印两国应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尽快解决久拖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实现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谢里夫说,不久前发生的克什米尔冲突已经让全世界认识到,克什米尔问题是巴印间的根本冲突,是南亚最核心的不稳定因素。“除非克什米尔问题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克什米尔人民的意愿得到最后解决,否则南亚将永远没有和平”。他说,巴基斯坦一贯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在不久前结束的克什米尔冲突中,正是在巴基斯坦政府的呼吁下,克什米尔“自由战士”才撤出他们所占领的卡吉尔地区的阵地,从而缓和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为重开巴印对话创造了条件。但谢里夫同时强调,巴基斯坦的克制态度与和平努力决不是软弱的表现。
  谢里夫13日向巴全国发表讲话时,呼吁印度同巴基斯坦开展“有意义的”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举行九九统一大庆典
  本报板门店(朝鲜)8月15日电记者赵嘉鸣报道:在朝鲜半岛光复54周年的今天,朝鲜争取民族自主与大团结99统一大庆典在板门店隆重举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长金英大等和来自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及海外的有关政党、团体、侨胞组织的负责人及代表数千人出席庆典。
  同日,争取祖国和平与统一99泛民族大会和争取民族自主与大团结朝鲜半岛北南及海外同胞三方联合大会也在板门店举行。与会者呼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及海外同胞加强民族大团结,积极推进朝鲜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进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愿与朝进行政府间交流
  本报汉城8月15日电记者王林昌报道:今天是韩国光复54周年纪念日,韩国各界人士在忠清南道天安郡独立纪念馆举行庆祝大会,各界代表2000多人参加了大会。韩国总统金大中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韩国希望同朝鲜进行政府间的交流,以便“由南北方当事者来解决半岛问题”。
  金大中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迎接充满希望和繁荣的新世纪》的讲话。金大中希望不断改革,以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谈到南北关系,金大中说,韩国将“继续推进旨在实现南北方和平与合作的政策”,“愿意在任何时候举行南北当局之间的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总统会见“科解”领导人
  新华社地拉那8月14日电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14日在阿港口城市都拉斯会见了来访的“科索沃解放军”领导人萨奇,双方讨论了南联盟科索沃的当前局势以及其他问题。
  据阿通社报道,迈达尼向萨奇表示了阿政府对科索沃阿族的支持,尤其是在教育、经济和其它社会领域。
  在谈到科索沃北部城市米特罗维察的局势时,迈达尼说,“科索沃解放军”应当同驻在科索沃的国际机构合作。南联盟军警部队6月上旬撤出科索沃后,米特罗维察同科索沃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法律真空”。本月上旬以来,“科索沃解放军”在米特罗维察地区频繁对非阿族居民进行恐怖活动,并同维和部队发生冲突。近日,维和部队和国际警察开始加强打击那里的恐怖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科特迪瓦整肃政风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杨贵兰
  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8月10日对政府进行了改组,公共卫生部长、国民教育和基础培训部长以及就业、公职和社会保险部长等3名部长被免职。农业和畜牧资源部长朗贝尔·库阿西·科南兼任国务部长。另有两位新人进入了内阁,两名部长调换了新职。
  科特迪瓦的政府改组是科特迪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一年来,科特迪瓦可说是“多灾多难”。大、中、小学生因助学金未能按时发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等问题接二连三地进行长时间罢课,甚至进行打、砸、抢,闹得社会不得安宁;国家公务员因工资长期得不到增长、退休金和医疗费没有保障而一再罢工,致使政府的日常工作和公共事业受到了干扰;公共汽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因听说汽车税要涨价等举行罢工;法院工作人员和律师也因经济问题进行罢工。上述种种事件主要与科特迪瓦的经济困难有关。
  近年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农矿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使以可可和咖啡出口为主的科特迪瓦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借口科特迪瓦政府在经济自由化方面进展缓慢,于今年上半年中止科特迪瓦的贷款;欧盟也因近几年来对科特迪瓦的卫生和权力下放事业方面的援款被科特迪瓦卫生部侵吞约180亿西非法郎(1美元约合610西非法郎)而中止了对科特迪瓦的援款。这对外债达160来亿美元、亟须外援的科特迪瓦无疑是沉重打击。尤其是卫生部侵吞180亿西非法郎一案,严重影响了科特迪瓦国民对政府和执政的民主党的信任。
  经济困难的科特迪瓦亟须外援和国际合作伙伴,为此,以总统贝迪埃为首的科特迪瓦政府竭力追求政府的“良好治理”。科特迪瓦政府的改组就反映了贝迪埃总统的清政治国的决心。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良好治理”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贪污、腐败和弄虚作假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科特迪瓦政府对自己的丑事不护短,不文过饰非,而是勇于面对现实,果断处置。人们相信,通过改组,以贝迪埃总统为首的科特迪瓦政府将会赢得国民、外国投资者和国际合作伙伴的信任。
  (本报阿比让8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公安边防代表团访蒙
  应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的邀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局长朱家华少将为团长的中国公安边防代表团于八月十日至十四日访问了蒙古。访问期间,朱家华同蒙古边防军管理局局长巴扎尔色德少将举行了工作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任命新司法总监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十四日颁布法令,任命著名宗教学者阿亚图拉·哈希米为新的司法总监,接替即将离任的两届司法总监阿亚图拉·雅兹迪。根据伊朗一九八九年通过的宪法,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脑是司法总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最新式导弹系统将亮相
  俄罗斯“新规划和新概念”控股公司发言人日前宣布,俄最新式的“伊斯坎德尔—E”战术导弹系统将在于十七日开幕的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亮相。这种用于装备陆军的导弹系统的远距离射程、快速进入发射状态的特点及其反反导弹防御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了一种一般常规武器难以对付的导弹系统。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一架轻型飞机失事
  韩国一架轻型飞机十五日在忠清北道丹阳郡坠毁,两名驾驶员身亡。据此间媒介报道,这架双座轻型飞机是在为一所小学的体育大会进行飞行表演时突然失事的。飞机坠落在一块白菜地里,两名驾驶员当场死亡。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再住院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因轻度中风,十四日再次住进雅加达博达米纳中心医院。苏哈托的私人医生萨巴尔蒂证实了苏哈托住院的消息。(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枪支管制步履维艰
  ——美国的枪支泛滥与犯罪(之三)
  本报驻美国记者马世琨张勇
  枪支管制是美国政治斗争的一个老话题。自克林顿执政以来,主张控枪的民主党与反对控枪的共和党已进行了两轮大交锋。枪支管制在进进退退的拉锯战中取得了有限的进展。
  1993年,上台不久的克林顿总统提出了全面加强枪支管制的《布雷迪法案》。但在共和党人的阻挠下,这一法案在国会通过时被大打折扣,只对某些型号的枪支加以限制。当时,反对枪支管制的全国枪械协会宣称“克林顿输了”。然而,这个法案毕竟在制约枪支泛滥方面向前迈出一步,例如它规定持有售枪执照的经销商不得向有不良行为纪录者出售枪支,购枪者必须接受为期3天的审查。
  今年5月20日,在佐治亚州校园枪杀案发生几小时后,参议院通过了民主党人提出的加强枪支管制的法案。法案规定,购枪者从无照枪贩手中买枪,也必须接受为时3天的个人行为纪录审查。这次表决被看作共和党的失败。但是1个月后,共和党人在众议院的表决中卷土重来,对参院通过的法案大加修改,不仅缩小了审查个人行为纪录的范围,审查时间也由3天减为一天。民主党对表决结果十分不满,不肯善罢甘休,目前正在酝酿新一轮较量。
  枪支管制阻力重重,步履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拥枪权受到宪法保护。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这一句话,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像许多国家那样采取禁枪措施,而只能在枪支管制上做文章。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还认为政府的枪支管制措施有违美国的宪法精神,侵犯了人民持枪的权利。
  其二,共和民主两党意见相左。在枪支管制上,两党历来各执一端。民主党认为,枪支泛滥导致犯罪上升,主张制定严格的枪支管制法律。共和党则打道德牌,说现有的枪支管制法律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制定新的法律,认为暴力文化流行、社会道德堕落对犯罪影响更大。近年来,驴象党争加剧,在重大问题上立场难以调和。加之2000年大选届临,着眼于选票,两党决不会在枪支这个敏感问题上妥协。共和党在竞选中一向得到全国枪械协会的捐助,自然要帮它讲话。
  其三,对枪支泛滥的危害性缺乏社会共识。典型的说法是,“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还有人认为,坏人总能设法弄到枪,限枪只能限制好人的自卫能力。鉴于18岁至20岁的青年持枪犯罪率最高,有人建议把法定拥枪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反对者则提出反驳:允许18岁的人当兵打仗,却不允许他们拥有武器,岂不自相矛盾?总之,反对枪支管制的势力不可小觑。
  今年以来,由于震动全国的枪杀案此起彼伏,美国社会要求加强枪支管制的呼声不断高涨,形势发生了对枪支管制有利的变化。一些共和党议员不敢继续拂逆民意,转而投票赞成枪支管制。5月份参院进行表决时,就有6名共和党参议员投了支持票,使控枪法得以通过。目前,两党分别成立了谈判小组,将于近期就众院通过的枪支管制法案进行讨价还价。据此间媒体猜测,双方有可能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在美国,围绕枪支管制,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每逢大的枪杀案发生,形势便对主张控枪者有利;治安状况稍有好转,反对控枪的人就占上风。这一怪圈恐怕很难打破。(完)
  (本报华盛顿8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东帝汶全民公决宣传活动开始
  据新华社雅加达8月14日电(记者麦棠源)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东帝汶全民公决宣传活动14日正式开始。
  东帝汶省长苏亚雷斯说,他希望东帝汶主张独立和主张同印度尼西亚合并的两派采取挨家挨户的宣传方式,从而避免发生不测事件。他强调,人们必须意识到在宣传活动期间、投票日和投票之后保持安定局面的重要性。
  东帝汶全民公决的居民身份登记已于8月6日结束,约40万人登记参加全民公决。14日开始的宣传活动将于27日结束。东帝汶公民将在8月30日投票决定这个地区的前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