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感于中形于外
  ——读马振声的新作
  刘曦林
  “感于中,形于外,笔尖毫底自然成技,独立一格……”这是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蒋兆和的画语录。马振声十几岁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时初次看到他的画册,读到这段话。后来,他有幸成为蒋兆和“文革”前唯一的一位研究生,却又无缘成为蒋兆和的助手,去了蒋兆和的家乡四川,在中国西南树起了一面蒋派水墨人物画的大旗。但他真正从深层次上领悟“感于中,形于外”的哲理,领悟世事人情与艺术的关系,大概是不惑之年或“知天命”之后的事。
  他1964年创作的中国画《天下大事》,1975年创作的黑白木刻《凉山需要你们》,1976年与朱理存合作的套色版画《重上井冈山》在当时引起的轰动,除艺术的因素外,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八十年代之后,《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聊斋》(蒲松龄像)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他从顺应任务画的状态进入了“从于心”、“感于中”、“游于艺”的艺术状态,因此,那“形于外”的艺术语言也得到自由的发挥和释放。他说,这几件得奖作品都不是为大展专门创作的,而是平日里的积累,即以平常心所作之画。正是在历史人物肖像的深入开掘上,马振声继承与发挥了老师的风格,堪谓蒋兆和的优秀传人之一。
  自1989年至1999年,马振声由“知天命”之年进入“耳顺”之年。他说,五十岁是他的一个转折点。他已不像以前那样好激动,安静了许多,放松了许多,淡泊了许多。他认为,“艺术意味着投入和奉献”。他以一颗纯化了的心看艺术,那艺术也渐入了纯化和自由之境,题材的视角开阔了,技法的大门也为之洞开。除前述《聊斋》之外,我又看到了他的新作新样,那是一片以新疆风情和彝族风情为主的广阔的空间。
  在这些新作里,他一改既往以线条为主、附以皴擦的习惯画风,时而以大笔泼墨的意象,时而强化色彩的明度和色调的倾向性。
  他重视书法和传统笔墨的修行,却又以抹布代笔,拍拓出干湿得兼的朦胧效果,复以笔墨小心收拾。
  他有时候又去做雕塑,如其先师蒋兆和那样一度被称之为雕塑家。因为他深知蒋兆和如刀似凿的富有雕塑感的笔墨语言对于强化水墨人物画表现力度的意义。
  马振声既走在徐悲鸿、蒋兆和开拓的融汇西画写实主义的大道上,又仿佛受到林风眠的启示,采撷了西画色彩表现的优势。或者说,他不仅由人物自身之形传人物之神,又善于利用环境、氛围的营造和象征性形象妙得其神,为神而造法,不为法所拘。然而他不像前辈那样去激烈地革传统的命。他既尊重传统,又主动地去认识西方现代艺术,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艺术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他既倾向于主观的抒发,又重视客体的研究,在主客观的谐和中寻求精神性的表现。创造的心和沉稳的心在他那里形成了一种合力或者一种分寸感,因为他明白新并不等同于好。(附图片)
  聊斋(中国画)马振声
  葡萄熟了(中国画)马振声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锲而不舍金石为开
  ——记吼石堂主人龙瑞
  彭利铭
  龙瑞的斋号“吼石堂”,其由来很简单,因室内陈设着一块酷似人仰天长啸的玩石而得名。细观此石,它似在不停地说,又似在开怀地笑,更似在吼。玩笑地讲:似天造的龙瑞缩影。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界中年实力派画家中,龙瑞以直快豪爽、坦诚率真著称,这位四川生长的艺术家,从身材、气质、魄力和胆识都通透着北方大汉的魁梧、豪迈和奔放。
  龙瑞常说:“画家就是要多画画。”的确,他在不停地画,他在创造着一个个画画的机会。从在张仃先生指导下主创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超大壁画《长江万里图》及《长城入海图》开始,到人民大会堂二楼的大幅《西岳华山》、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的《泰山图》、毛主席纪念堂贵宾休息厅的丈六匹《井冈山》、京西宾馆会议厅十八米长的《江山万里图》……到1998年香港回归一周年庆典上,由江泽民主席题字,文化部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长十二米,高四米《锦绣中华》的主创,代表文化部及中国画研究院主创大型山水《砥柱中流》参加大型赈灾义演活动并献给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人民解放军,他用自己的实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国家重要外事场所和重大活动所赋予的光荣任务。
  这些扛鼎巨制将万里壮景尽收笔底,笔墨精妙,气魄雄强,构图宏大,墨色交融,气势豪放……屹立于蓝天下的群山,闪耀着太阳的光华;白云流水,烟树峰峦,流淌着诗一般的豪情,蕴含着交响曲般的节奏,“势、气、力”三者的把握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具有完整的科学性、准确性、思想性;大创意、大气魄、大手笔,这是华夏的山川,是民族的气魄,是有传统、有生活、有激情的时代精神颂歌,饱含着看山还看祖国山的自豪,给人以振奋和启迪,同时也展示出他的知识、修养、素质、风格、追求和历史责任感。
  纵观龙瑞的艺术道路,可明显分成三个阶段。最初,他考取李可染的研究生,作品以写生为主,素描扎实,朝气十足,重视笔和线的勾皴,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创作高潮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绘画的引进,新思潮的影响,龙瑞也成为革新弄潮的急先锋,加之多次欧美的考察办展,对塞尚、毕加索等“跳出形”的探索产生了极大兴趣,萌生了将塞尚式的结构与黄宾虹式的笔墨结合起来的想法,并创作出了一批“构成式山水”,以块面组合成装饰性较强的视觉效果,突出以变形夸张的现代人物为主体。
  近年来,他从探索中总结道:“构成山水与传统笔墨不够切合,气韵不够,只有一个壳子,作品不耐看”。于是他又开始了回归传统,但从他目前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的回归是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并偏重黄宾虹的形式美的追求。他要在传统中探求突破口,使中国画的笔墨放出新的光华。
  龙瑞不是一个满足现状、吃老本的人。身为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的他有着活跃的思想,悟性高、能力强、眼界开阔。用评论家郎绍君的话说:龙瑞是为数不多,极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画家。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曲折与反复的路程,对东西方艺术的整体有更明晰的认识,且更加自觉和成熟。加之他那锲而不舍的发奋精神和远大目标,我们相信,龙瑞自有吼天之声。(附图片)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民居精华

  庭院深深深几许
  耿彦波
  步入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扑面而来的就是它的“大”,数不清的门,串不完的院,走不到头的巷,说不尽的故事,赏不尽的景观。游人墨客至此盘桓数日,常常望院兴叹,带走意犹未尽的眷恋与遗憾。
  王家大院是一个宏大的建筑群体,包容着三道老巷、四座古堡和五座祠堂,牵系着一条王家店铺林立的五里长街,总面积洋洋洒洒达十五万平方米。王氏家族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历五百年漫漫岁月而不衰,在“富不过三代”的封建社会实属凤毛麟角。
  在仕官儒商的辉煌顶点,王氏家族不惜工本建造自己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不经意中谱写出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鸿篇巨制。刚刚修葺开发的王氏高家崖、红门堡两处建筑群,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大宅深院五十四幢,房屋一千零五十二间。两堡对峙,一桥相连;依山起势,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层楼叠院。红门堡长达六百五十二米的堡墙,巍然高耸,气势恢宏,将王氏宅院封闭围合,给人以门禁森严之感。门廊、走廊、花园、门、窗、踏步等构造的空间平面连续性、穿透性,形成可居可游、丰富无限的生命体验,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强烈感受,酿造出令人心醉的文化与艺术氛围。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供稿(附图片)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掇英

  草原的歌者——杨刚
  岳洁琼
  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杨刚1946年12月出生于河南,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李可染、卢沉、周思聪等先生。从1982年起,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杨刚速写》、《杨刚画传》、《极古极新——杨刚画集》、《自由长旅——杨刚画展》等。
  杨刚是个创作欲旺盛、创作力极强的画家。他有扎实的基本功,善速写,他到中央美术学院报考国画研究生班的时候,带了一麻袋的速写。他的早期作品多为工笔,极细极密的线条描绘出的人物生动逼真。其毕业创作《迎亲图》,刻画了草原人家迎亲时的欢快场景,着力于母亲和女儿分别时动情的一吻,细腻,传神,广获赞誉。
  八十年代末,杨刚的画风由细腻、工写转向粗犷、古拙。特别是1994年以来他创作的《脸》系列,书法线条勾写的人物肖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牧民们久经风霜的肖像,经得起琢磨、回味。杨刚从工笔而写意,再到大写意,都有佳作。灵感迸发的时候,他能同时用油彩、水墨甚至拼贴创作出各种题材的作品,但他最钟情的还是草原。这位草原的歌者孜孜不倦地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中国水墨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附图片)
  饮马黄昏(综合材料)杨刚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操刀代笔自成一格
  ——记老画家王传心
  紫茵
  剑门蜀道,闻名遐迩。生长于斯的王传心,自幼攀奇峰临深谷,故乡山川之美激活催生其艺术萌芽。少年时,王传心拜师国画家百杖楼主聂岚远和段虚谷先生;十九岁时在剑阁县首办个人画展。翌年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有行、吴作人等,兼受特邀客座比利时油画家白徵明赏识培养,学得一手用调色刀代笔作画的绝技,当年佳作入选全国青年画展。
  操刀作画,器具不同,效果迥异。刀身抹、涂、铲、填,刀锋勾、拈、划、刻,刀尖点、挑、镂、雕。画面深浅不平、凹凸交错,斑痕累累,沟壑道道,但,奇异光影跃然而现,丰富饱和着层次与色调。如此,便生粗犷雄健、古朴苍劲之奇效妙趣,风韵独具,气势不凡。
  王传心学艺在外,故里桃源胜景梦系魂牵。游子思归,艺成返乡,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体察,果然别有一番景象。从此,披朝露暮霭,听山风林涛,王传心终日与苍柏古道相依相伴,彼此竟情同“忘年之交”。五十年默默苦修,终得正果。万千苍柏经王传心画刀代笔勾勒点染,幻化成有情有性有生命的艺术形象。几千幅速写、数百幅油画,可鉴其激情贯注,技艺精到、自成一家。
  而今已是年近耄耋的王传心,身体健朗,才情无尽,每日操刀作画不止。(附图片)
  ▲蜀道古柏(油画)王传心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艺坛风景线
  二十世纪九十九名家中国画精品大展举行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华士德(深圳)拍卖公司主办的“世纪画坛大典——二十世纪九十九名家中国画精品大展”近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
  此展以世纪为断代,以中国画史为线索,回顾了百年中国画发展的脉络和辉煌成就。
  《于志学人物画展》在京举行
  由新华书画院主办的《于志学人物画展》近日在新华书画院展厅举行,共展出于志学新近创作的人物画近二十幅。
  于志学在东北生活了六十个春秋,不仅于冰雪山水创作成就突出,而且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也形成了独特风格。(何辉)
  陈根兴书画展在京举行
  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陈根兴书画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陈根兴绘画立足于吴门画派而自出机杼,将江南山清水秀的景致融于笔端,画风宁静笔调轻松;其书法苍劲而飘逸,平易而高雅。(永灵)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锻造民族精魂
  凌水
  坐落在大连市中山路上的新建“金座大厦”是大连市的标志性建筑。环绕裙楼的大型紫铜浮雕壁画《中华魂》,华丽精美,壁画共八幅,总计一千七百平方米,属全国室外浮雕壁画之最。它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壁画教研室主任彦东教授设计并监制完成的。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创作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壁画作品,为人们熟悉的壁画有北京地铁的壁画《四大发明》、西安火车站大厅壁画《悠悠历史灿烂文化》、呼和浩特火车站穹顶壁画《那达木盛会》、北京中国银行锻铜壁画《长城颂》以及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壁画《文明的起源》、美国芝加哥华埠广场壁画《华人在美国》等。
  彦东教授认为,任何国家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都是最终从城市的建筑中反映出来,而问题在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何与现代风格的建筑形式相结合?他认为只有将民族传统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才能使之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感。
  《中华魂》壁画正是这样,是民族精神在现代建筑中的一种体现。作者在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贯穿线,以增强动势感,并且尽力使造型简捷化。方圆结合,使内在包含几何内涵。远观气势磅礴,近观趣味无穷,确是一幅东西文化相结合的力作。
  (左图为彦东作品紫铜浮雕《中华魂》局部)(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