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赫莫诺夫总统访华前表示
  塔将加强同中国全面合作
  本报阿拉木图8月10日电记者孙勇军报道: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说,塔中关系是睦邻友好、互谅互让和互惠合作关系的典范,他即将对中国进行的友好访问不仅将加强和扩大发展塔中全面合作关系的基础,而且将推动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拉赫莫诺夫8日就塔中两国关系、本月下旬的比什凯克五国首脑会晤和塔国内民族和解谈判进程等问题,回答了中国驻中亚记者的联合书面提问。
  拉赫莫诺夫首先高度评价塔中两国关系,称两国合作近一年来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他强调,塔中两国在政治方面没有任何分歧,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立场一致或相近。他说:“尤其要指出的是,我和江泽民主席密切的个人接触使我们能有效和坦诚地解决任何双边问题。”他说,他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是塔中两国领导人讨论加强双边关系、确立21世纪发展前景的宝贵机会,预计双方将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塔中边界协定。他相信此次访问一定能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将于本月下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中、俄、哈、吉、塔五国首脑会晤,拉赫莫诺夫说,上海协议和莫斯科协议签字国的首脑即将在比什凯克举行会晤具有重大意义。他表示相信,这种会晤有理由成为一种机制,以便讨论和解决地区问题、加深该地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他指出,迅速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局势要求各国加强磋商,从而使这次会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他说,塔吉克斯坦十分重视五国间的合作及相应的合作机制。
  在回答关于坦国内民族和解问题时,拉赫莫诺夫说,塔吉克斯坦一年来在巩固和平进程方面有明显进展。他强调,他与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努力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而首要任务是实现和平后的经济重建。他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社会条件,降低通货膨胀,稳定货币和实现经济增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代总理普京强调
  须整顿俄高加索地区秩序
  俄总统发言人说普京任务是维护社会团结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0日电(记者张铁柱)俄罗斯政府代总理普京10日表示,最近在俄高加索地区出现的践踏法律和恐怖主义的行动是不能容忍的,必须采取措施整顿那里的秩序和纪律。
  普京在俄联邦反恐怖主义行动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虽然车臣与达吉斯坦共和国边界地区的局势正在好转,但整个形势仍十分复杂。为此,俄罗斯领导人已向联邦和地方权力机关下达了任务,整顿那里的秩序和纪律,根除产生骚乱的条件和原因。
  此前,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叶利钦总统着重讨论了达吉斯坦的局势。他在会见结束后对记者说,车臣武装分子已经潜入该共和国境内,这要求联邦政府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他透露,已经为整顿达吉斯坦的秩序制定了一整套措施,这些措施已得到叶利钦总统的赞同。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9日电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9日表示,在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运动中维护社会团结是叶利钦总统为现政府代总理普京确定的主要任务。
  亚库什金今天下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叶利钦总统的电视讲话已对其解散斯捷帕申政府并任命普京为代总理的决定作出了解释。叶利钦指出:“每一位新总理都面临着特定的任务,而普京作为新总理的任务就是在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维护社会团结。”
  亚库什金说,叶利钦对一些参与国家杜马选举的著名人士发表的“引发社会分裂”的言论很不满意。普京的任务就是制止这种分裂。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对俄易总理反应谨慎
  表示不会影响美俄关系
  俄指责西方加强对俄海军侦察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9日电(记者袁炳忠)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9日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政府更迭不会影响美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国家利益,而不是人事变动。
  美国政府9日对俄罗斯一年半内发生的第四次政府更迭反应谨慎。鲁宾说,俄总统叶利钦“有权利选择总理”,他的行动是符合俄罗斯宪法的。美俄两国政府合作是在各个层次上的,而不是仅仅在总理一级。美俄关于裁军、欧洲安全以及其他领域的谈判协商主要是在外交部门之间进行,俄外交部基本保持不变。
  美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利维在白宫对记者说,美国与俄罗斯官员的合作关系是以政策为基础的。他说,在科索沃危机中,普京是参与协商俄罗斯参与维和的俄方主要官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美国政府与被解职的俄总理斯捷帕申建立了良好关系,相信也将与新总理普京建立同样良好的关系。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0日电俄罗斯海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帕特鲁舍夫中将日前指出,西方国家针对俄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的侦察活动有所加强。帕特鲁舍夫是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西方国家对航空侦察的依赖有所降低,但卫星侦察活动却日趋活跃。
  他说,在北方海域,美英两国的潜艇处于日常战备状态;而在太平洋海域,北约的侦察活动也明显加强。帕特鲁舍夫表示,俄罗斯方面已注意到外国潜艇、侦察舰和飞机在鄂霍茨克海和堪察加半岛沿岸海域经常出现这一事实,并对北约在波罗的海海域日趋活跃的侦察活动表示担忧。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第六次会议闭幕
  中方建议建立信任措施机制
  新华社日内瓦8月9日电(记者严明)为期5天的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第六次会议9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中方作为轮值主席国主持了会议。
  中国、美国、朝鲜、韩国四方代表团在会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说,四方代表团进行了“有益的”和“富有成效”的讨论,讨论的气氛是“认真”和“诚挚”的。
  公报说,根据达成的协议,各方在此次会议上继续讨论了“实质性问题”和有关议题的建议,就适合朝鲜半岛情况的缓和紧张局势措施交换了意见,并进一步探讨了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轮廓。
  各方同意在未来通过四方工作组会议确定第七次会议的日期。根据惯例,新的轮值主席国韩国将为下次会议作准备。
  在会议期间举行的“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工作组会上,中方表示,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近半个世纪以来,半岛形势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始终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军事冲突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半岛以及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因此建立信任措施,防止发生新的军事磨擦和冲突,已成为当前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的迫切课题之一。
  中方建议,在半岛建立一种切实有效的信任措施机制。该机制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有关方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即每一方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克制的行为规则并严格遵守;第二,各方之间就共同遵守的规则或制度达成共识,并认真履行。
  中方还就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轮廓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中国代表团团长钱永年大使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朝鲜半岛的持久和平符合各方的利益,中方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与各方的合作,本着有利于缓和半岛紧张局势、有利于尽早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原则,为四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继续努力。他指出,朝鲜半岛问题复杂,半岛北南双方军事对峙几十年,在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和建立和平机制等问题上的立场有着较大分歧,但只要各方拿出诚意,努力缩小分歧,有关问题就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俄罗斯大选前摆棋布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刘刚
  8月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解除斯捷帕申总理职务,任命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普京为代总理。叶利钦总统已致函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要求国家杜马批准普京为总理。国家杜马已作出决定,本月16日将对普京总理人选投票表决。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政治危机”、“经济震荡”连续不断。突发事件对俄罗斯人已是家常便饭,他们遇惊不惊,见怪不怪。斯捷帕申在总理的位置上一共才干了两个月零20天就被解职,本是件令人疑惑不解的事,但当记者询问普通俄罗斯人如何看待此事时,他们却以极平静的心情说,“这早已在意料之中”。
  更让人不解的是,斯捷帕申被解职连普通百姓都说“早已在意料之中”,可是当事人斯捷帕申却感到“十分意外”。据说,斯捷帕申9日早8时在去政府大厦的汽车里接到让他改道去莫斯科郊外总统别墅的电话。当叶利钦总统通知他被解职的消息后,他表达了反对意见,但显然没有说服叶利钦。实际上,在5月19日斯捷帕申被国家杜马批准为总理的当天就有人指出,他只是一位“过渡性人物”。6月,俄报刊已经透露斯捷帕申有可能被解职。
  普京原是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兼联邦安全局局长,叶利钦总统任命他为代总理并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他为总统“接班人”。普京精通德语,早些时候曾是苏联驻德国的特工人员,后来任总统总务局副局长、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半年前,普京在俄政界尚默默无闻。但叶利钦总统在电视讲话中说,他已观察普京多年,“普京具有丰富的国务工作经验,能够团结全社会,保证改革继续进行”。他称普京是“当之无愧的下届总统候选人”。普京于9日宣布,他“一定会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并表示,他将为普通人着想,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置于工作首位。
  国家杜马多数议员表示对解除斯捷帕申总理职务一事不觉意外,但“没料到事情来得这样快”。他们认为,16日投票表决时,普京可能会顺利通过。因为如果否决普京的总理提名,叶利钦总统将根据宪法任命普京为总理,并解散国家杜马。议员们不想在大选之前遭此命运。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认为,解散政府造成了政局不稳,他说叶利钦总统本人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并指出,总统的权力太大,他将在国家杜马提出修改宪法的要求。
  国际社会对俄政府被解散一事反应迅速,许多国家纷纷指出,希望俄不要改变“改革的初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表示,只要新政府中保留原政府成员中的“经济专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的政策不会改变。解散政府的消息对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天卢布大幅贬值,证券市场上俄证券指数出现大幅波动。据说,俄中央银行采取了干预措施,迅速投放了1.5亿美元后,形势才有所好转。
  叶利钦总统没有解释解散政府的原因,而且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也说,“总统对此从未解释过”。但舆论对解散政府还是有许多说法。说法一,5日斯捷帕申虽说服总统收回了解职令,但他曾表示“要有自己独立的路线”,这使叶利钦总统十分不快。星期日有报告说,斯捷帕申在基层视察时与鞑靼斯坦总统沙伊米耶夫打得“火热”,而后者与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领导的“祖国运动”日前已决定联手进行议会选举,这使叶利钦总统十分恼火;说法二,叶利钦总统不喜欢声望迅速上升的政治家。斯捷帕申近日的政治得分不断升高,已接近叶利钦总统,所以斯捷帕申像切尔诺梅尔金一样被解职;说法三,斯捷帕申没有及时地阻止“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的结盟动向、没有及时有力地阻止达吉斯坦的战火、在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上手软、过多地“温良恭俭让”;说法四,克里姆林宫想利用达吉斯坦起战火之机,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随后宣布改期大选。基于后一种说法有人指出,“在这层意义上看,普京比斯捷帕申更可靠”,在处理棘手问题上可能比斯捷帕申“更坚决、果敢”。实际上普京也是一个“过渡总理”。有评论家认为,撤掉斯捷帕申也好,任命普京也罢,这与政府工作的好坏及他们个人的政绩毫无关系。大选在即,“叶利钦正在摆棋布阵,他们充其量不过是总统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本报莫斯科8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8日,乘直升机降落在距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马哈奇卡拉市西南109公里博特利赫的俄联邦部队士兵正在整理武器装备,准备打击进入这一地区的车臣武装分子。
  新华社发(路透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推迟中东之行
  新华社华盛顿8月9日电(记者符泉生)美国国务院9日宣布,应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请求,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原定下周开始的中东之行将推迟到9月初进行。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说,巴拉克希望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决双方在执行怀伊协议问题上的分歧之后,奥尔布赖特再访问中东。奥尔布赖特在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叙利亚外长法鲁克·沙雷磋商之后,同意推迟她的访问。
  鲁宾说,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将在9月初以色列执行怀伊协议之后开始。这样,她才有可能与有关各方把注意力集中到怀伊协议以外的问题上。这包括如何恢复叙以和谈,以及如何开始巴以之间的最后地位谈判。
  奥尔布赖特除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外,还将访问叙利亚。鲁宾表示,奥尔布赖特将通过这次访问,了解中东和谈有关各方的立场,探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突破口。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同东帝汶两派签署公决准则
  据新华社雅加达8月9日电(记者麦棠源、赵金川)联合国东帝汶特派团团长马丁9日在东帝汶首府帝力同东帝汶主张独立和主张同印度尼西亚合并的两派签署行为准则,以便防止在8月30日进行全民公决之前发生暴力活动。
  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行为准则将确保各方公平参加全民公决的基本权利,各方都要尊重所有参加全民公决的人开展竞选活动以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原则的权利和自由。行为准则规定,所有参加竞选活动的人都不得携带枪支或武器参加政治集会;不允许进行枪杀、殴打、伤害和恐吓活动;也不允许对任何个人或集团使用恐吓语言或煽动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动。
  马丁说,东帝汶两派在讨论行为准则过程中表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他希望这种精神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使全民公决能够顺利进行。东帝汶两派领导人认为,这个行为准则将有助于确保全民公决的公正和和平。同时,联合国派往东帝汶的非武装警察负责人米尔斯和东帝汶警察负责人西拉恩当天也签署了关于确保全民公决期间东帝汶局势安全的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共和“问题”措词之争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还有88天,澳大利亚即将就是否实行共和举行全民公决,目前共和运动和君主立宪派都在不遗余力地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但公决的结果如何却仍令人难以逆料。今天发表的民意测验表明:公决的结果将取决于如何向全民提问。
  去年2月宪政会议通过决议确定了共和模式:总统将由公众提名推荐;总理在征得反对党领袖同意后提出候选人;然后由议会联席会议2/3多数通过;总统的权力相当现在的总督。但在公决时如何向全民提问,宪政会议并没有作出相关决议。不久前,政府曾拟定了这样的措词:“你是否同意修改宪法,以便将澳大利亚联邦变成一个总统由联邦议会成员的2/3多数选出的共和国?”
  这一措词公布之后立即受到了支持共和的工党和主流共和运动的强烈批评,理由是这样的提问所强调的分明是选举总统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提及由澳大利亚人取代英国女王担任国家元首这一实质性问题。今天公布的民意测验显示,如果将这一提问付诸全民公决,共和的支持率只有31%,反对率却高达55%。虽然近些年来民意测验一再表明,支持共和的人一直高于50%,赞成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共和模式却是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的共和,而不是由议会选举总统,政府提问的重点却正好是点到了共和运动的这一痛处。
  因此,工党和主流共和派攻击政府的提问带有倾向性,不够公正,要求修改提问的措词。同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措词:“你是否同意修改宪法,以便将澳大利亚联邦变成一个由澳大利亚人取代女王和总督作为国家元首的共和国?”提问明确点明是以澳大利亚人作总统来取代英国女王。在今天公布的民意测验中,这样提问,共和所获得的支持率一下子就上升到57%,而反对率则降到33%。因为这一提问显然是避开了总统由议会间接选举这一分歧性问题,而直接诉求于人们的民族情绪和自立愿望,有利于在公决中将胜券稳操。但是这样的提问又受到了君主立宪派的责难,认为是以偏概全,没提总统是间接由议会选举这一已由宪政会议确定了的共和模式。
  议会朝野两党委员会在经多方考虑与比较之后,基本上接受了共和派上述的提问措词,并修改了政府原来的措词,两天前这一消息透露出来后,受到了舆论的普遍赞扬。今天议会两党委员会向政府正式提交的全民公决的提问措词,果然使用了由澳大利亚公民取代女王这一关键性词语。内阁在经过集体研究之后,最后作出妥协。晚间霍华德总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公布了全民公决提问的措词:提出修改宪法的法案,以便澳大利亚联邦变成一个由联邦议会成员以2/3多数任命的总统来取代女王和总督的共和国。霍华德总理表示,这一措词不容再加任何修改,并于当天夜里提交议会讨论,将于近日内通过相应立法,计划于今年11月6日交付全民公决。
  此间人士说,这一措词比较公正和全面,既点明了由总统取代女王和总督这一实质性变化,也提到了总统要由议会2/3的多数任命的方式。但工党仍不满意,认为提问还是没有点明是由澳大利亚人作总统来取代女王和总督,只提了由议会任命,却没点明最初要由公众提名,此点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对此霍华德总理的回答是,总督一直是澳大利亚人担任的,如果在总统前加澳大利亚人,那么总督前面也要加澳大利亚人这一定语,问句就变得过于冗长。至于公众推荐,事实上作用并不大,主要是总理提名。霍华德总理在解释自己的态度转变时说:“我个人仍是维持现状的君主立宪派,这并没有变,但我已许诺共和问题要由全民投票来决定。我之所以同意修改政府提问的措词,是不想给人们留下政府想在措词上耍花招的印象。”霍华德总理的这种不以个人成败为怀的宽宏包容的态度受到好评。
  不过,这一新的提问措词使人们对公决的前景更加难以预测,看来共和的成败,要在11月6日投票之后才见分晓。
  (本报堪培拉8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外长会见吉佩定
  据新华社德黑兰8月10日电伊朗外长哈拉齐10日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双方表达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
  伊朗外长哈拉齐说,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伊朗重视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愿同中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哈拉齐说,伊中两国应共同推进南南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驻华大使举行国庆招待会
  本报北京8月9日讯新加坡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陈燮荣及夫人今天在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热烈庆祝新加坡共和国成立34周年。我国教育部长陈至立以及外交、经济、文化、新闻等各界人士近千人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一架飞机被印导弹击落
  印称正密切注视巴方反应
  本报伊斯兰堡8月10日电记者王南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齐兹今天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海军的一架非作战飞机当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在巴南部信德省巴丁县附近被印度空军击落,机上16人全部死亡,其中包括5名军官。
  阿齐兹说,这架飞机10日上午从巴南部的卡拉奇海军基地起飞,在巴领空执行例行的训练任务。11时30分左右,这架飞机被两架印度空军战斗机用空对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残骸坠落在巴丁县境内。阿齐兹说,印度空军击落巴海军非作战飞机是对巴采取的公开的“军事侵略行动”,公然违反了有关国际法准则以及巴印两国有关避免侵犯对方领空的双边协定,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据新华社新德里8月10日电(记者白景山)印度国防部发言人10日在这里宣布,印度空军战斗机当地时间上午11时15分击落了一架“入侵印度西部领空10公里”的巴基斯坦反潜侦察机。
  发言人说,当天上午10时57分,印度空军的地面雷达发现了这架隶属巴基斯坦海军巡逻队的飞机,印度空军当即命令两架米格—21飞机起飞拦截。但是,“入侵飞机作出敌对姿态”。于是,印方一架米格战斗机向巴飞机发射了空对空导弹,将其击落。
  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巴飞机被击落后向记者发表谈话时称,印度正密切注视巴基斯坦在飞机被击落后的反应。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美洲重新推动地区一体化
  新华社圣何塞8月9日电(记者李强)中美洲国家外长9日在这里举行会议,决定重新推动因“米奇”飓风而暂停的地区一体化进程。
  此次会议是去年10月以来中美洲外长第一次正式会晤。会后,哥斯达黎加外长罗哈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美洲外长1997年在巴拿马会议上规划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因去年10月“米奇”飓风袭击而受阻,如今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各国普遍认为,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加强合作是必要的。中美洲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一体化计划。
  罗哈斯说,中美洲地区一体化开始至今已作出400多项决议,其中大部分已落实或正在付诸实施。飓风灾害后,地区显露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加剧和投资不足等现象。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去年武器出口额仍居世界之首
  肖永英王永荪陈瑛制作(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