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

  仫佬族
  毛南族
  京族
广西三民族的巨变
  罗昌爱 邹田 韦建宏 廖奋汝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居住着仫佬族、毛南族、京族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这3个民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仫佬族有了第一位女博士
  去年金秋10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传来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喜讯———留学美国的仫佬族家庭出身的周承意,以优异成绩,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授予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从而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中的第一位女博士。消息传来,仫佬山乡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仫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人数大约16万,其中80%以上聚居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地处广西桂北地区边远山区,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前文化教育落后,仫佬族人民特别是女孩子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给仫佬族的教育事业带来了长足发展。青少年爱读书、爱学习成为风气。
  据统计: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仫佬族中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高达97.5%,在国内许多名牌大学和科研单位,都有仫佬族的学生。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仫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干部已经占到全县干部总数的77%。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力地带动了仫佬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例,1990年以来,工业产值每年都以15%的增幅快速发展,农业连年丰收,全县贫困人口由1993年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5.6%下降到去年上半年的4%,提前一年实现自治区下达的扶贫达标任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900多元猛增至1753元,增加近一倍。
  开发浪涌“毛南山乡”
  对于生活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族人民来说,“开发”两个字过去一直是很陌生的。是改革开放使他们尝到了开发的甜头。向荒坡荒岭要宝,把资源开发出来,正成为毛南族人民闯市场、奔富路的一个时髦话题。
  毛南族的“南”字原为“难”字。党中央十分关怀体贴少数民族,同壮族原来的“僮”字改成“壮”字一样,将毛南族原来“难”字改成“南”字。“难”字虽是谐音,过去有人却理解为“生活困难”、“贫困”的意思。这也难怪,由于历史原因,全国解放后,毛南族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可经济上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影子。
  改革开放使观念更新的毛南族人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开始把目光投向荒坡荒岭。对呀!财富就在自己身边呢!仿佛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毛南族人民感到惊喜、振奋。就这样,一股开发热在毛南山乡蓬勃兴起。
  最诱人的开发项目莫过于水果种植。环江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在河池地委和县委的统筹安排下,县里采取“房前屋后种一块,荒坡荒岭种一块,贫困人口异地搬迁开发一块”的办法,引导毛南族人民开始向这一陌生的商品生产领域进击。水果种植从无到有,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更快,到1998年上半年,全县水果种植已经达10.3万亩,相当于1993年的3.67倍。画一般的毛南山乡,如今增添了无数生机勃勃的果园,显得更加漂亮多姿。一大批农户就是靠种果走上了富路。
  在大种水果的同时,毛南族人民群众还在糖蔗开发上大做文章。“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下种蔗”成了毛南族人民最爱念的新的“山字经”。短短几年内,环江的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3.4万亩,成为河池地区各县发展糖业生产的后起之秀。
  其实,毛南族开发的热浪还不仅仅涌向山岗,而且漫及城乡各个角落:上千名毛南族青壮年打点行装,走出山门,北上南下,勇敢地前往改革开放最火的地区打工,一边挣钱,一边接受全新的外界信息和市场经济新观念的熏陶。此外,毛南族地区盛产的名优农副产品如今也被一个一个地开发出来,其中许多产品已经登上了大中城市的宴席;最著名的“环江香猪”、“环江香粳”饮誉港澳……
  京族三岛渔歌新唱
  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总数1.5万人。大部分聚居于广西防城港所辖市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尾、山心三个岛屿上,“京族三岛”由此而得名。
  走进三岛,村党支部书记会得意地告诉你:京族三岛现有京族1636户,6746人。如今共拥有摩托车480辆,手提电话300多部,程控电话450部。被誉为“广西少数民族第一村”的巫头村,1997年全村渔民、农民人均当年纯收入竟高达7000多元!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授予“广西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三岛的京族群众有史以来便以出海打鱼为生。由于历史原因,三岛原来大部分京族都居住在矮小的竹棚里,生活十分贫困。当改革开放大潮涌向沿海时,三岛的京族人民真正被卷入的时间也是晚在1993年以后。尽管如此,京族人民凭着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渴望发展的热情,很快就与市场经济接上了轨。各村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确立了一个取名为“3331”的致富工程,即将全岛劳动力集中统一安排,30%的劳动力从事边境贸易,30%的劳动力开发海洋水产养殖,30%的劳动力投入海上渔业生产,余下的10%的劳动力搞农业综合开发。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很快,全岛就以股份的形式,先后组建起25家边贸股份公司,从事边贸生意。巫头、?尾两村先后兴办了25个文蛤养殖联合体开发出近千亩的对虾养殖场。为了使海产养殖取得成功,京族人民不远万里请来了台湾海产技术专家前来传授技术,同时还选送村技术骨干到我国其他沿海地区学习取经。经过精心管理,取得巨大成功。1997年,仅海产养殖一项,全岛就增加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海上渔业捕捞是京族人民传统的生产方式。过去,京族渔民打得鱼来就卖出去,无所谓深加工,产量高而效益不高。1995年以来,村里引进技术设备,全岛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加工点。巫头村在京族青年阮时荣的带动下,全村建起了15家海鲜加工厂,仅此一项每年便增收80多万元。
  富起来的京族人不忘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全岛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用于兴建村教学楼、影剧院、办公大楼和修筑村水泥路、维修村敬老院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使三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日益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

  洪水吞噬家园,谁圆了她们的大学梦——
  土家族“希望之星”
  孙模同 季冠宏 何田
  今年元旦前夕,大连民族学院女大学生刘玉绒和李艳燕在和煦的冬阳下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了她们“绿色的家”,大连大窑湾边防检查站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刘玉绒、李艳燕是1998年考入大连民族学院仅有的两名土家族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她们的老家——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龙家坪村沸腾了,这可是村里考中的第一批“状元”啊!乡亲们奔走相告。但喜悦之情转瞬间便随着村旁滚滚东流的澧水在她们心中消逝得无影无踪:家里本不富裕,长江的特大洪水又淹没了田地和房屋,更是一贫如洗了,拿什么上学呀?乡亲们不忍心让自己的“状元”就这样失学,一家一户、五元十元地凑足了两人上学的路费。可是昂贵的学费、书费、公寓费、生活费又怎么解决呢?
  她们的情况引起了《大连开发区报》的注意,1998年9月25日,报社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为灾区学生圆大学梦”的呼吁。大窑湾边检站张清恕政委得知情况,心里沉甸甸的,一种人民子弟兵的责任感促使他立即把司政后部门领导召集在一起进行商讨,几位领导不仅赞同张政委的建议,而且马上付诸行动。经与学生处联系,从10名登报的灾区学生中选择了刘玉绒、李艳燕这两名灾区特困生作为资助对象,直到她们圆满完成学业为止。
  1998年9月30日,刘玉绒、李艳燕第一次来到了她们的“新家”。座谈当中,站领导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亲切的询问使两颗紧张的心平静下来,初次登门的顾虑一扫而光,她们开始喜欢上这个新家。当张政委将首期1000元助学款送到她们手上时,她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奔涌的感情,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如今,大窑湾边检站已成为刘玉绒、李艳燕在北方的新家,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使她们即使在寒冬也不感觉寒冷,正是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把她们的心和边检站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

  送知识 助黎胞
  陈盛
  驻海南海军某部近几年来发挥部队人才知识优势,坚持不懈为驻地少数民族扶贫帮困,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最近,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这个部队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帮助黎族同胞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上,普遍开展了为群众“送科学、送知识、送技术”活动。近两年,他们利用部队的育才场所,举办农村实用生产技术的航海、种植、养殖等培训班,向黎族群众传播科学致富、科技兴农知识,为驻地乡村培训各种技术人员100多人,还帮助驻地乡村建起黎村小学和文化中心,向群众赠送了一批文化器材和数千册科普书籍。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

  当警察的回族画家
  回族画家赵忠仁是辽宁省北宁市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辽宁闾山书画研究会理事长。如今,他担任北宁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大队队长,一九九七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多次立功受奖。赵忠仁的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展览并多次获奖,一些作品曾到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丹麦、瑞典、马来西亚、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左图为赵忠仁的国画《闾山之秋》。(附图片)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新闻追踪

  福州:天蓝水清绿满城
  本报记者 江宝章
  编者按:如何管理好城市?整治环境污染,建设文明安全的生活小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福州市委、市政府注意听取市民群众的呼声,着力改善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建设文明、安全的“有福之州”,经过数年努力,市区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绿荫满城,花香四季,市民也更加文明了。
  城市面貌的改观,为福州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海外投资者纷至沓来,连续3年全市外商投资实际到资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福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城市前列。1998年,福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
  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城市面貌,建设文明卫生城市。这是民心所向,所带来的必将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10余年前,一位满怀热情打算回家乡投资兴业的海外乡亲初次踏上福州的土地,面对成片破旧低矮的木板房、狭窄弯曲的街巷、尘土飞扬的马路,不禁叹息而去。80年代初,福州市最高的楼房只有7层,全城没有一座水冲式厕所。木屋毗连,难挡水火风灾的肆虐,福州人自称是“纸褙的福州城”。
  今年,这位海外乡亲又回来了,眼前的福州已不再是当年的旧模样: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宽阔整洁;满城绿树掩映,鲜花怒放;建设中的26.2公里园林式江滨大道,正逐渐成为福州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老人惊叹:福州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生活在福州城里的百姓对身边的变化有着更真切的感受:福州的天空更蓝了,河水更清了,空气更干净了,树木更多了,出门更方便了,总之,家园变得更美丽了。福州,正在真正成为百姓的“有福之州”。
  碧水绕城荡清波
  1998年8月28日,福州市民突然发现,身边那条已经恶臭了10多年的内河水变得碧波荡漾、清风宜人。这一天,总投资2.338亿元的大腹山引水冲污工程全面竣工通水,每秒30立方米的闽江水从西北的文山里泵站引入内河,对福州城区内河进行冲污稀释;连同西面的西河泵站引入的每秒10立方米闽江水,福州内河三大水系的河水在一天之内全部得到了置换,市民们翘盼已久的再现清波环城,绿水绕屋的景象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
  福州城有内河42条,总长近百公里。榕荫匝地,水网纵横,曾经是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独特自然景观。直到60年代初,许多福州人仍然喝着从家门前流过的河水。但是,由于福州城市排污体系从未形成,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入内河,内河水质越来越差,越来越臭。“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刷灌溉,80年代鱼虾绝迹,90年代臭不可耐。”这是福州市民对内河污染状况的形象描述。随着内河脏臭现象的日趋严重,市民要求治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1996年的一个晚上,几位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正在居民小区微服私访,无意间听到了几位沿河居住的长者的怨声:“你看政府都干了什么事?这内河这么脏、这么臭也没人来管!”几位领导走上前去,诚恳地对他们说:“老人家,你们批评得对,是我们工作没作好。但是请你们相信,我们会尽快把内河治理好的。”当年,为响应福州市民要求治污的呼声,福州市委、市政府把1994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6年整治规划压缩到3年完成。从1996年至今,福州市政府先后投入5.3亿元用于内河整治和引水工程,清除沿河违章建筑9万多平方米,清淤100多万立方米,修砌河岸近10公里,绿化沿河两岸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此外,还投资3亿元修建了祥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0亿元的洋里污水处理厂也正在修建中,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内河污染问题。
  流动清澈的内河水如今变成了福州一道美丽的景观。沿河两岸,柳树成行,绿草如茵;河面上又出现了老人垂钓,龙舟竞渡的情景。
  显山露水披绿装
  福州早在唐朝末期就因城中多榕树,浓荫蔽日,暑不张盖,故雅称“榕城”;又因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别号“三山”。乌山的乌塔、于山的白塔遥相呼应,滔滔闽江穿城而过。这种地理条件,构成了福州“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山环水抱的独特景观。然而,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及城市改造等原因,福州市的树木一年比一年少,“三山”“两塔”的秀丽风光也渐渐湮没于杂乱无章的城市建筑群中而黯然失色。进入90年代以后,福州市委、市政府听取市民的呼声,决心再度绿染榕城,建设园林式城市。
  1997年,市委书记赵学敏得知一位外商手上有近千棵蒲葵树,便找到他提出转让的要求。听说是为了美化绿化福州城市环境,这位原本打算将这些蒲葵树用于自己开发的项目的外商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如果树种活了,这些树就赠送给福州市;如果种死了,政府必须按价付钱。赵学敏立刻找来植物专家,要求保证种好这些树。于是在华林路两旁首度出现了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树种。紧接着,在白马路、五四路、湖滨路、湖东路、福马路等福州城区主干道两侧,一排排各具特色的榕树、芒果、假槟榔、大叶榕、羊蹄甲、木棉等夹道树相继成行。榕城道路出现了一街一树(种)的新景观。在市区街头,新添了60多块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绿地和绿化广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福州市财政共投入城市绿化专项资金1.4亿多元,加上各区及有关部门投入的3亿多元,先后在城区新建、续建和改建了温泉、鳌峰、高盖山、金鸡山、天马山、茶亭、光明港、金牛山、亚峰、望龙台、东升等12座各具特色的公园:温泉公园展示欧美风情,鳌峰公园以观赏鳄鱼为主,高盖山公园体现植物与寺庙园林相结合,茶亭公园则凸显江南园林与传统民居特色……同时重点改造了西湖、晋安河、白马河、动物园等4座旧公园;共种下各种乔木10万多株,花灌木163万多株(丛),铺植草皮97万多平方米,地被植物86万多袋。截至去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410多公顷,城乡绿化覆盖率达30.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43平方米。福州开始形成良好的绿化生态环境:天蓝、风清、气爽,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一、二级之间。今年福州提出要力保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水平,让市民呼吸清新的空气。
  在绿色渐渐染遍福州城的时候,福州市委、市政府针对福州城内“三山”鼎立,“两塔”耸峙,文化蕴藏丰富的特点,又开始实施“显山露水”和“还山于民”的工程:把所有公园封闭式围墙都改为通透式围墙,使公园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逐渐拆迁包围在闽江和于山、乌山、屏山等风景区周围的杂乱建筑;接通城市外围重要风景区和森林的道路,使福州真正成为一座依江傍海、山水相依的园林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改造,于山、乌山、屏山已露出它们秀丽的身姿;福马路和福飞路的修建完成,使东面的鼓山风景区和北面的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安全小区人康乐
  去年刚刚过世的百岁老人陈椿在海峡对岸儿孙满堂却执意要回到福州定居。他对别人用“叶落归根”解释其归来很不以为然,认为故乡人情的温馨才更有益于他身心健康。
  在花团锦簇的福州融侨小区,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新华带着他的英国籍太太和两个金发碧眼的孩子快乐地生活着。陈新华不是福州人。在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到过数不清的城市之后,他把福州作为了自己事业和生活的归宿。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扩展和大批外来人员涌进福州,福州的城市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村楼房物业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不配套,生活在小区的居民面临行路难、购物难、看病难、入学难等诸多困难;环境脏乱差;治安混乱,犯罪率高。群众忧心忡忡,怨声四起,迫切希望加强小区的建设管理。1996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以往坚持多年的创建文明片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安全小区活动,为百姓营造一个文明、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在全市817个小区中,居委会负责管辖区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建文明卫生小区的工作,公安、工商、交通、城建、市容、规划、园林、环保、计生、文化、民政等部门则共同参与,建立起以段警为主,小区治保、调解、物业管理人员和居民群众密切配合的小区治安防范体系,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按照尘土不飞扬,污水不乱流,垃圾不暴露,大雨不内涝,“四害”不肆虐,噪声不扰民和园林式绿化的要求,对小区环境进行清理整治,为居民群众提供优美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各个小区因地制宜建起了托儿所、幼儿园、老人馆、医疗所、文化场馆等设施,并积极拓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为小区群众提供从再就业到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法律咨询、房屋修缮、水电安装、家庭护理等各种服务。
  经过3年多的文明安全小区创建活动,福州小区越来越成为福州居民的“安全岛”、“快乐岛”:在仓山区西南部的马厂小区,一街三巷十八个院落次第展开。清洁幽静的街巷,古色古香的院落,常有花香浮动,歌声悠扬,人们在其中安详地生活着。融侨花园小区,鲜花烂漫,绿意葱茏,4000多平方米中心绿化区种满了杜鹃、玫瑰、月季、茶花,还有美人蕉、红叶李、皇后葵和山丹丹等60多种热带亚热带的珍稀花木。被誉为“商海中的绿洲”的建海小区,毗邻闽江,由16幢楼房组成,一、二层是福州最大的室内集贸市场,商贾云集,人流熙攘,而三层以上的居民住宅却楼道清洁,生活井然有序,治安防范严密,这几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入室盗窃一类的重大刑事案件。据悉,1997年以来,福州居民小区的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等重大刑事案件发案量连续下降,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小区绿化率达26.8%,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活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基本做到了“大事有人帮,小事不出楼”。小区真正成为福州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压题照片:滨河远眺(附图片)
  五四路林荫小径
  马尾隧道口绿化区


第8版(新闻追踪·民族大家庭)
专栏:

  居住在云南的哈尼族人热情好客。进哈尼山庄的客人必须要先饮上几杯他们自酿的醇厚竹筒酒。瞧!几个顽皮的小姑娘又在锁定目标,商议着将另一个“拿下”。王跃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