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开创性和开放性
  ——推介《澳门文学概观》
  山风
  作为一部文学史专著,《澳门文学概观》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它的开创性与开放性。
  这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和研究澳门文学的专著,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出版,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澳门这个有着数百年东西文化交汇历史的国际城市,多方面显示着它多元结构的文化特色。该书以比较丰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对澳门文学的渊源、沿革和走向,对代表性作家、作品,作了具体、细致的,有的还相当深入的论析。十六世纪末以来,澳门文学四百年间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晰。尤其对八十年代以来澳门文学创作的特点,无论历史感和现实感的交错,还是商业性、社会性和探索性的交汇,或是不同生代作家共时性的迸发,等等,都概括得较为准确。我国现代文学几种主要体裁,新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批评等,在书中拥有各自的位置;而旧体诗词、“土生文学”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展示了澳门文坛的独特景观。
  (《澳门文学概观》刘登翰主编,鹭江出版社出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解密中国电视》出版
  一本专门分析中国电视业重大问题的评论性著作——《解密中国电视》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全书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电视的一些焦点性话题展开论述,在诸多重大问题上均有独到见解。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出版信息
  浙江教育出版社新书
  “知道得更多些”丛书是从法国阿歇特出版社引进的一套面向青少年、具有百科性质的丛书。它是由法国各学科出类拔萃的专家共同建立起来的一座精美的知识宝库,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很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精美的珍贵的图片,包括历史、自然科学、文化与文明以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介绍得极其生动有趣,使读者能轻松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在闲暇中扩大知识面。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由于光远、季羡林、蔡尚思主编,收入了博士论文九十篇、硕士论文一百一十篇,分为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各卷。文库突出其创见性,是近年来人文科学界学术新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突出重围》出版
  柳建伟的长篇小说新作《突出重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描写了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大演习。深刻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小说中逼真的战争氛围,激烈的战术对抗,电子战、信息战、数字化战场等高科技战争因素的展现,使这本书具有了扣人心弦的阅读魅力。
  《燕州诗词选》出版
  《燕州诗词选》最近已由大连出版社出版。燕州是辽宁省灯塔市的史称,历史悠久,矿产丰富,人杰地灵。本书收入了六十多位新老作者的诗词近三百首。作品多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学习的策略》出版
  《学习的策略》近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述了一般学习中必然会涉及的六类学习策略:阅读的策略,听讲的策略,记忆的策略,解题的策略,考试的策略和学习的宏观策略。前五类也可总称为学习的微观策略。该书的内容都以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为基础,以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为依据。该书不仅是按照学习策略的内在逻辑安排全书的结构,而且在写作上也鲜明地突出了学习策略的系统性,其目的是,不仅希望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而且更希望能帮助读者构建起自己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的结构。这本书中所附的大量图表不仅突出了学习策略的系统性,也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是中学生不可多得的一本好的参考书。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译海拾珠

  与若泽·萨拉马戈的神交
  史丽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以《修道院纪事》荣膺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范维信早在两年前就把这部巨著译介给中国读者,并以此摘取了鲁迅文学奖首次颁发的翻译彩虹奖。
  在中国从事葡萄牙语翻译工作的人当中,范维信是造诣较深的一位。
  1987年在里斯本访问时,范维信曾请教文学评论家阿尔瓦洛·萨莱马,这位资深学者对范维信说:“请记住,研究葡萄牙现代文学,要死死盯住两个人,一个是米格尔·托尔加,一个是若泽·萨拉马戈。”
  这之后范维信在里斯本寓所拜访了若泽·萨拉马戈。这位作家内向,但却不失文学家的幽默。他们在交谈中,萨拉马戈问范维信看了他哪些作品,范维信说:“刚刚读完《修道院纪事》,非常喜欢。”萨拉马戈问范维信是否准备翻译这部书,范维信直言道:“是想翻译,但现在还不准备动手,因为我不想把这么好的一本小说‘糟踏’了。”
  1988年范维信回到北京后,又把《修道院纪事》看了两遍,他还是没有动手翻译。直到1994年,澳门出版的“葡萄牙作家丛书”中第一本埃萨·德·盖罗斯的小说《巴济里奥表兄》问世,在澳门卢廉若花园举行首发式。范维信作为该书的译者在首发式上讲话之后,中文与葡文传媒的记者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其中一个葡文记者问:“请问范维信教授,你准备翻译的下一本书是什么?”范维信脱口而出:“若泽·萨拉马戈的《修道院纪事》!”
  听众席上一阵骚动,范维信停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修道院纪事》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说出口,就要尽其所能,把变成汉字的原汁原味的《修道院纪事》奉献给读者,决不‘糟踏’了这本我喜爱的好书!”
  从1988年到1994年,范维信整整酝酿了六年。六年中他几乎每天都在书中与萨拉马戈神交,他揣摩书中所有的人物,到动手翻译时,范维信几乎能同书中人物同哭同笑,似乎一闭眼睛就能看见每个人物的音容笑貌……
  然而真正着手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又让范维信绞尽脑汁、耗尽心血。首先这本书宗教典故多,要弄懂典故,然后再设法用中文确切地表达出来。为了一个神的名称他既要请教外国朋友,又要求教中国专家,有时遇到难译之处,范维信说自己像笼子里的老虎一样独自在书房里转来转去,有时嘴里嘟嘟囔囔地抱怨作家制造了太多的难解之谜,让译者难以破译。
  范维信说,萨拉马戈的作品风格非常独特,小说节奏缓慢,句子很长,一个自然段有时长达几页,在叙述中的对话不用引号,仅用逗号隔开。可一旦深入进去,克服了这些障碍,适应了作者的风格,你就会顿觉豁然开朗,觉得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1997年若泽·萨拉马戈专程来北京参加该书的首发式,他问范维信翻译的感受,范维信说,翻译的时候真是觉得太好了,但也真没少骂你。萨拉马戈听罢大笑。
  1998年4月,《修道院纪事》中译本获得翻译彩虹奖,5月,若泽·萨拉马戈从他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兰萨罗特岛的寓所电传给范维信一封贺信:
  “亲爱的范维信教授:
  “得悉你获奖,特表示祝贺和高兴。双重祝贺,双重高兴,这是因为,由于您翻译的《修道院纪事》一书,我得以带着尊敬和友好之情分享你一生这幸福的时刻。我相信,这不是最后一次,更多的幸福时刻在等待着你,这实为你杰出的工作使然。”
  同年10月,瑞典皇家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若泽·萨拉马戈,范维信得知消息,当晚立即写了一封贺信说:
  “得悉你获奖,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你当之无愧,你的《修道院纪事》当之无愧,你的全部作品当之无愧。”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读书天地
  《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书签
  周作人诗 丰子恺画 钟叔河笺释
  中华书局出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穆桂英”今年七十七
  曲六乙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马金凤,近日率洛阳市豫剧一团晋京演出历史故事剧《穆桂英挂帅》和现代戏《情系小浪底》。这是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人民政府为她举办的从艺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马金凤七岁登台唱河北梆子,后改唱河南梆子,在舞台上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令人惊讶的是,她每年还坚持演出一百场以上,她的表演仍然是那样朴素自然、光彩照人,她的嗓子还能发出清脆的童音,河南叫做“奶腔”。去年她率团到豫西一带乡镇演出,每场平均万人左右,在栾川县的一场演出,四乡甚至邻县的农民蜂拥而来,竟达五万人之多。当前戏曲观众还在流失,而马金凤的观众却有增无减,前年到山东曹县演出,每次散戏都有一二百观众守候在后台口,要看一下她的“庐山真面目”。一些中小学生请这位慈祥的老太婆,在笔记本或背心上签名留念。我们戏剧界常常因剧场门前车马稀而迷惘,但马金凤演出时台下经常是万头攒动。对比之下,可见对她的表演艺术很值得进行认真研究。她两次应邀赴台演出,都引起轰动,许多台胞就是要一睹这位“梆子皇后”的大艺术家风采。
  马金凤的戏路很宽,她不但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和彩旦,还能演老生、小生、花脸和小丑。积七十年的舞台实践,她演过的戏起码超过三百个。而她的看家戏,最能展示表演才华、最受观众欢迎的则是“一挂二花”,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和《花枪缘》。
  豫剧《挂帅》原名《老征东》,经过马金凤的多次整理,一千多场的舞台实践,已成为豫剧经典剧目。剧中主人公穆桂英已五十三岁,显然用一种行当演她不能完成创作角色任务。马金凤熔青衣、刀马旦、老旦于一炉,并吸收了京剧武生的某些表演,塑造了一个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六十年代初,很少写剧评的邓拓,看了马金凤的《挂帅》,深受感动,挥毫赞美她的精湛表演,并且着重指出,马金凤综合了青衣、刀马旦和武生的某些演技,经过统一加工而形成了“帅旦”这个独立的新行当。马金凤在艺术上的独创,使“帅旦”在豫剧行当艺术中确立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五十年代,梅兰芳先后在上海、北京三次观摩马金凤的《挂帅》,他十分欣赏她的表演,并建议她在穆桂英形象里,融入盖叫天的武生动作和程砚秋的青衣水袖,帮助她丰富了穆桂英的艺术形象。后来梅兰芳把《挂帅》移植到京剧舞台上,成为他在解放后排演的第一出新戏,最后一出梅派优秀剧目。
  《情系小浪底》是一出现代戏。它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背景,通过移民工作中拆房和献船两个中心事件,在激烈的戏剧矛盾中,描写了小浪底人热爱黄河又不得不离开黄河的复杂心情。剧本围绕玉霞一家三代人的性格冲突,展示了黄河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自我超越,含着眼泪笑着向母亲河告别的动人情景。
  马金凤在《黄河小浪底》里扮演玉霞的奶奶,表演凝重、朴实、自然、深沉而富于含蓄美,已看不出任何行当与程式的痕迹,正所谓“无法之法,是谓至法”,“绚烂之至,归于平淡”,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的深厚造诣。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戏曲创作新成果
  五台黄梅动京华
  本报记者 刘玉琴
  沾了江南山水的灵气,婉转悠扬、清新淳朴的黄梅戏,6月2日至13日又将舞台从遥远的安徽延伸到了京城。优美的唱腔和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初夏的首都舞台送来了一股凉爽的风。
  安徽省倾心竭力,携《风雨丽人行》、《乾隆辨画》、《啼笑因缘》、《柳暗花明》、《秋千架》五台优秀剧目进京,这是皖省近年来戏剧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首都观众在重睹以黄梅戏为主体的安徽戏剧风貌之际,同时可以瞭望艺术工作者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为新世纪的舞台奋力撑起的一片璀璨的星空。
  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市黄梅戏一团、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这五台剧目,题材不同,风格各异,尤其是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精神和为戏剧繁荣自觉肩负起的责任,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了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青春和活力。
  余秋雨编剧并任总策划,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主演的《秋千架》,因其在古老的故事原型中阐释出新的行为方式,拓展出地方戏曲的视听新天地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品讲述了闺中女子楚云女扮男装先后参加了乡试和殿试的故事,揭示了她在性别边界、荣辱之间、生死之际所获得的深刻的生命体验。
  《风雨丽人行》写出了秋瑾等三位女性在血雨腥风中从人道主义走向英雄主义的生命历程。它采用诗化结构,尝试着把视角聚焦在几位知识女性情感深处。《啼笑因缘》是由徽籍作家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曾风靡于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作品,经过删繁就简,用委婉流丽的黄梅韵味重新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乾隆辨画》改写了黄梅戏主角均为抒情女性的性别定位,扩大了黄梅戏塑造人物形象的空间。《柳暗花明》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再现了双目失明的大学毕业生毅然从都市回到农村,执著科研的事迹,从当代生活中提炼出的新颖的戏曲动作,演绎出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五台剧目几乎荟萃了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马兰、黄新德、黄宗毅、陈小成、吴亚玲、蒋建国、李文、余顺等所有安徽黄梅戏优秀演员,这为安徽省“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做出了极好的注脚。此次在北京人民剧场、中戏剧场、长安大戏院以售票方式推出的十二场演出,同样是对以往进京演出程式的一种突破,安徽人的自信、昂扬、奋进跃然其中。(附图片)
马兰主演的《秋千架》剧照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青年演员挑战世界名剧
  ——军艺推出《老妇还乡》
  被誉为世界经典剧作的《老妇还乡》是著名的瑞士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56年创作的,此剧曾在许多国家上演,并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八十年代,北京人艺曾将此剧搬上我国戏剧舞台。日前,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九七级毕业学员继北京人艺之后,又一次成功地搬演了《老妇还乡》。
  处在经济崩溃漩涡中的居伦小城,将自己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即将还乡的亿万富婆克莱尔身上。克莱尔在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还带来一口棺材,她要用十个亿的巨款买她旧时情人的一条命。于是,这个有着高贵的人道主义传统的居伦城市民在“十个亿”这个实在太大的诱惑面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灵魂大蜕变,演出了极其可笑而又惨烈的一幕。作者将西方资本主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和所谓“人道主义”、“自由民主”的虚伪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所谓“法律公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军艺学员不畏重重困难,选择《老妇还乡》作为毕业剧目,正是看中了她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了揭示此剧巨大的思想内涵和体现它的怪诞风格,演员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有趣的探索,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上强调了表演的游戏性和形体语汇的使用。该剧导演王敏,舞美设计王瑞宝。
  (艺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执著坚守的张火丁
  被誉为“中国京剧之星”的张火丁是中国京剧院的程派青衣。她自幼学艺,九岁登台,十五岁毅然辞去公职由评剧改学京剧。五年前加盟中国京剧院,成为担纲挑梁的青年演员。
  几年前,她拜程砚秋大师的得意弟子赵荣琛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了程腔吐字、发音和行腔表演上的技巧,加上她悟性好,基础扎实,因此唱念做舞颇有大家风范,突出地表现了程派艺术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艺术个性。
  圈内外人士都说张火丁有一份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她不为名利所诱,在京剧舞台上耐得寂寞,执著坚守,刻苦追求。现就读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并担负了为中国京剧大师程砚秋等人音配像任务的张火丁,嗓音宽厚圆润,迂回委婉,身段、舞蹈优美利落传神,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观众一致称赞。
  素来把培养青年演员视为振兴京剧“希望工程”的中国京剧院,为促进青年演员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多出戏,6月10日至12日将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张火丁京剧专场。《锁麟囊》、《春闺梦》和现代戏《祥林嫂》,既是张火丁继承发展程派艺术的心得,又是张火丁向自身挑战,敢于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尝试。(于青)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北京京剧院迎来二十华诞
走过不平凡岁月的北京京剧院日前迎来二十华诞。北京京剧院的前身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流派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二十年来,剧院上演了三百余出各个流派的优秀传统剧目,创作了一批新编历史剧及近代、现代戏,其中《画龙点睛》、《圣洁的心灵———孔繁森》、《风雨同仁堂》等几十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等诸多奖项,张学津、孙毓敏、杨淑蕊、赵葆秀、李崇善等二十余名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
  为纪念建院二十周年,北京京剧院举办了优秀剧目展演和京剧艺术研讨会,展示京剧艺术的创作成果,共同探讨京剧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文一)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为庆“六一”,海军海娃艺术团演出了一台幼儿歌舞《阳光下的海娃》,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童心童趣,生动活泼。《海娃热爱解放军叔叔》、《娃娃学外语》和歌舞《阳光下》等节目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富于幻想的儿童画卷。
  今年是海娃艺术团成立十五周年。海娃艺术团坚持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方针,创作了大量节目,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海军特色,为开发儿童智力,启迪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体魄,推动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努力。上图为舞蹈《井冈山下种南瓜》剧照。(申溪)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献给跨世纪孩子的书
  朱鹤年
  世纪之交,今天的少年儿童向往着美好的明天,在“六一”前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献给跨世纪孩子的礼物——二百二十四种图书。
  该社遵循江泽民同志指示:“大家都来重视少年儿童的文学创作,希望文学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少年儿童文学精品,为小朋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认真抓好原创作品的编辑出版工作。“赤色小子三部曲”由《赤色小子》、《北斗当空》、《翱翔如风》组成,这是海南作家张品成历时九年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儿童文学,也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建国五十周年推出的献礼书。“六一”前夕出版的“金海狮丛书”包括《校园男子汉》、《毛妹》等八本中短篇小说,是专为小学生创作和编辑的。这些作品都是从上海市教委、市作协等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繁荣少儿文学创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征文活动中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男孩女孩新概念丛书”是从英国引进的版本,它所表现的意识或许有点儿“超前”,它的有些做法可能更符合异国的国情,然而当你用放松的心态来读这套书的时候,就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憧憬,更加勇敢地、自主地走属于自己的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金库”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其中“历险故事卷”的《苦儿流浪记》等六本书,对大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会有启示。
  作家王志冲把古典神魔小说《四游记》改写成《新四游记》,即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情节性强,趣味性浓,符合大众的胃口,编辑还把它设计成手掌般大小的迷你型开本,方便读者阅读和携带。
  在知识读物出版方面,世界儿童畅销书《消失的野犬》、《雁王》和《独耳大鹿》等书中,日本作者椋鸠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肺腑、可爱活泼的动物形象,《森林里的一千零一夜》和“拼音动物故事丛书”给你许多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少年现代科技丛书”又给了你最新科普知识,《IQ故事系列·智者兵法》和《军事十万个为什么》告诉你无数军事知识,《学生古汉语辞典》介绍语文知识等等。“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包括了少年厨师、集邮、收藏家、魔术师、趣味抢答、集体游戏、歌曲、舞蹈等十本,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曾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的《365夜故事》再次修订,采用电脑设计,大三十二开的“新版365夜故事、儿歌、谜语”同时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推出了《彩版365夜故事》,为大人和孩子同读架起了一座大桥。“小贝壳图书馆”中的《图夹文故事》、《一分钟小侦探》以及“认字学知识”等一系列低幼读物为幼儿园的孩子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