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

  回顾与期盼
  李后
  致读者
  一个足音激动着海内外的中华儿女,这是澳门回归的足音。
  这个足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这个足音澳门同胞在期盼,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期待。
  只剩200天了。百年的殖民屈辱,十年的回归里程,都将随着这个足音跨越200个日日夜夜而逝去。跟着这个足音的最后一响,澳门和她的祖国将跨入一个新时代。
  为展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让广大读者交流、抒发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所见、所感和所言,我们特别开辟了“我看澳门回归”这个栏目,在本版以及本报的香港和澳台侨版陆续刊登来稿。
  这个栏目名称中的“我”,就是指一切愿意对这一盛事发表感想和看法的作者和读者。5月11日我们曾刊出征文启事,为这个栏目征稿,许多稿件已源源不断飞来。欢迎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加入这一行列。
  此外,从今天开始,只要打开本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倒计时”标牌,也会在本版与大家见面,每周的休息日和公众假日,这个标牌将移至二版,直至澳门回归倒计时最后一天。随着这个标牌上的日子一天天减少,我们将一起迎来澳门回归的神圣时刻。
  再过200天,澳门就要回归祖国了。这是继香港回归之后,海内外炎黄子孙翘首期盼的又一件盛事。
  澳门与香港,虽然具体情况不完全相同,但都属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对于澳门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一直是把它同香港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的。
  还记得60年代初,国外有些人曾说,中国是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但连个小小的澳门都不敢碰。1963年3月8日,《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社论,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社论说,“中国人民并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
  1979年2月,中葡临建交之前,两国驻巴黎大使在就澳门问题进行会谈时,中方重申了以下立场:澳门是中国领土,定将归还中国。至于归还的时间和细节,可在将来认为适当的时候,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葡方声明,原则同意中国政府的立场。葡萄牙宪法没有把澳门并入葡萄牙领土,宪法只把澳门看作是在葡萄牙管理之下。葡萄牙对于澳门地域管理的结束,将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之间进行谈判。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香港问题提上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和时机也已成熟。中国政府决定在90年代对两地恢复行使主权。恢复行使主权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基本相同的政策。
  1984年,中国政府在同英国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之后,便着手同葡萄牙解决澳门问题。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和我国政府在中葡联合声明中阐明的政策,从1988年10月至1993年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用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并提交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部基本法,为在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在12年的过渡时期中,中方除制定基本法外,还为解决澳门的法律本地化、公务员本地化和中文的官方语言地位这3个在回归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同葡方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进展。
  去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来,澳门回归的各项筹备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不久前,在筹委会的主持下,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产生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并且由推选委员会推选出了澳门历史上第一个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由澳门人担任的首任行政长官,从而在“澳人治澳”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作为一个早年曾参与港澳事务的工作人员,我对何厚铧先生当选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何厚铧先生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带领全体澳门居民,把回归后的澳门,建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社会安全、经济欣欣向荣的特别行政区。
  (作者为国务院港澳办原副主任)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和记者事迹震撼津门
  据新华社天津6月2日电 (记者刘庆禄、都兴强)我国驻南联盟使馆工作人员和新闻工作者英雄事迹报告会今天在天津引起轰动。由于报告会来了很多“无票”的听众,能容纳2400人的天津大礼堂不得不临时增加了数百把椅子。
  报告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各界群众在礼堂中肃立,向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以身殉国的烈士默哀。报告团成员,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一秘王辅国、新华社《参考消息》报总编辑夏海涛、《光明日报》国际部副主任柴野、驻南联盟大使馆副武官王树工和大使馆三秘陈波等5位同志,分别讲述了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感人事迹。报告不时被掌声打断,许多人一边听一边流下热泪。
  天津中医学院98级骨伤班学生胡山河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次亲耳听一听,很受教育。我们要向英雄学习,发愤读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机关干部张环说:“报告又把我们拉回到二十几天前,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英雄们的高尚人格。”天津警备区某部康京生上尉说:“我们国家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得知邵云环牺牲噩耗
  曹荣飞悲痛不已表现坚强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日电 (记者曲志红、王炽)二十多天来深藏在曹荣飞心中的预感,今天得到证实:妻子邵云环已经永远离开他了。当从中联部、新华社的领导同志口中得知邵云环牺牲的消息,曹荣飞双眼紧闭,眼泪流满双颊。
  五月八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时,使馆一等秘书曹荣飞双眼受到严重外伤,左眼失明,右眼仅有一米左右距离的光感。为了防止他流泪加重伤情,人们想方设法向他隐瞒妻子邵云环已经牺牲的消息。躺在病床上的曹荣飞经常问:“为什么家人没有来看我?”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曹荣飞的伤势迅速好转,现在左、右眼视力分别恢复到零点一和零点三,缠在他双眼上的纱布已经拆去。中联部、新华社的领导同志和医生经过认真考虑,认为现在该把真相告诉他了。
  今天下午四时,中联部副部长蔡武和新华社副社长张宝顺、秘书长何东君走进北京医院的曹荣飞病房。下午的斜阳在整洁的病房里洒满光亮,病床前鲜花绽放。刚理过发、修过面的曹荣飞坐在床前,脸和脖子上伤痕犹在,但看上去精神很好。张宝顺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曹荣飞的双手,缓缓地说:“我代表新华社党组和近万名职工向你表示慰问。你已经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住了医疗抢救的考验。你是英雄,我们要向你学习。”顿了片刻,他沉痛地说:“今天,希望你再坚强些。我们的好记者、你的好妻子邵云环同志,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中牺牲了。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自到新华社吊唁邵云环同志,党和国家已授予她和一起牺牲的许杏虎、朱颖同志“革命烈士”和“人民的好记者”的光荣称号。”
  听到这迟到了二十多天的噩耗,曹荣飞的眼泪夺眶而出,但他强忍着,拼命抑制内心的悲伤。目睹这人间至悲,蔡武拉住他的手说:“你心里难受,就大声地哭出来吧。这样,你也许会好受些。”这时,曹荣飞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放声大哭。目睹此情此景,周围的同志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过了一会,曹荣飞的情绪镇定下来,喃喃地说:“我早有预感。”蔡武对他说:“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同你一起分担这巨大的悲痛。党和国家以极其庄严、崇高、隆重的仪式悼念邵云环同志。你要节哀,要以健康为重。全国人民都盼着你早日恢复健康。”曹荣飞说:“我感谢党,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党和国家给予邵云环这么高的评价和荣誉,感谢对我的关心。”
  前去探望的新华社同志还告诉他,他和邵云环烈士的儿子曹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下,已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曹荣飞说:“谢谢组织上的关心。”这时,等候在门外的曹磊走进了病房,父子俩抱头失声痛哭。这是邵云环牺牲以来,他们父子第一次见面。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战地新闻摄影展《目击暴行》在津观者踊跃
  本报天津6月2日电 记者陈杰报道:今天下午,由人民日报社、天津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目击暴行———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战地新闻摄影展》在天津艺术博物馆开幕,博物馆门外排起长队,观者踊跃。
  天津市委副书记刘峰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保铭,人民日报社和各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和新闻工作者英雄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各界群众代表出席了开幕式,他们仔细观看了吕岩松的260余幅真实的照片,为照片上的一幕幕所激动感叹。
  罗保铭在讲话中说,吕岩松冒着炮火拍摄的这些非常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展现了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它以血的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巨大的悲痛和极大的义愤转化为强大的动力,立足本岗,学习英雄,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快天津的发展。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六中队官兵热情为各族群众服务,先后帮助80余户维吾尔族群众脱贫致富。图为中队指导员边立书、副队长张敏到孤寡老人阿不都尼亚孜家慰问的情景。 董丰立新摄影报道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短波
  《蝉蜕的翅膀———秦文贵的故事》出版
  本报北京六月二日讯 以当代青年的榜样———青海石油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秦文贵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思考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蝉蜕的翅膀———秦文贵的故事》一书,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建伟撰写,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作序。今天下午,该书主人公秦文贵及作者张建伟在北京为读者签名售书。(万速成)
  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成立
  本报北京六月一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由《中国妇女报》、《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创办的“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今天在北京昌平县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完全以农村妇女为对象的培训学校。来自全国各地的首届四十多名农村妇女不仅能学到脱贫致富的农业实用技术,还可以通过开发潜在的综合素质教育找到自信。
  北京交管院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本报讯 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注重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学院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模式,立足交通、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深化改革、活化机制,为交通干部培训教育与成人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周祥菊 李美兰)
  信阳浉河区法院重视学生普法教育
  本报讯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法院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高度重视对辖区内中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该院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采用以案讲法,以法评案等形象化教学方式,向学生们讲授了宪法、民法、刑法、合同法、行政法等多门法律知识,直接受教育学生达一万余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周恩源 吕少义)
  武警某部捐资助学成绩显著
  本报讯 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表彰为“援助希望工程模范单位”的武警某部向失辍学儿童献爱心,“六一”前夕,又有近二百多名失辍学少年儿童重新回到了校园。该部队近年来为资助驻地西海固地区失学少年儿童,官兵捐款已达五千多人次,捐款金额达十二万多元,部队与驻地十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共建关系。
  (黄卫东 林云安)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服务社会
  本报讯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建院二十年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法学教育为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六千多名法学人才,培训各类政法干部八千余人次。
  (周王楼 王国灿)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李东明倾情开展家庭国防教育
  本报讯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能做出怎样的拥军报国举动?河北省平乡县武庄村农民李东明一家,自1988年4月投资12万元建起全国首家“家庭国防教育室”起,在此后的10多年间,累计投资220余万元,先后设立或创建了“家庭国防教育宣传队”、“国防教育幼儿园”、“家庭支持国防建设奖励基金”、“家庭国防教育学校”等20多项家庭国防教育系列工程。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他们“情系国防好家庭”荣誉称号。
  从1985年到1998年的13年间,李东明一家的家庭国防教育展室吸引了来自天津、辽宁、山东、陕西、广东、福建等十几个省、市(区)干部群众的参观学习,总人数达10多万人次。
  (安建军 李见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促进部队战斗力提高
  王焕林潜心钻研军事精神医学
  本报讯 被我国精神医学界誉为“第三代精神医学杰出代表”的南京军区102医院主任医师王焕林,潜心钻研军事精神医学20年成果卓越:先后获得14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成为我军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个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为保障官兵心理健康,促进部队战斗力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焕林在军事精神医学领域大胆探索,先后对全军各部队10.7万名官兵进行抽样调查,完成了“八五”全军课题《全军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我军平时精神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他还撰写出《中国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学调查研究》论文,提出了“未来战场一线需要精神科医生”的结论。这项研究成果成为军事医学领域思想解放的标志。
  近年来,王焕林把研究成果运用于部队,先后为近千名官兵解除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痛苦。他带领医院科技人员深入到基层部队巡回授课,培训了100多名兼职精神科医生,在南京军区率先建立了“精神疾病三级防治网”。(王翠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