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皮子
  买房花了五万块
  单位房改,笔者要买下已住了六七年的两间房需花费5万元。5万元,对一个工薪族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能挣下几个5万元?可是,算来算去,这笔钱还是得掏。因为有两种说法:一是将来大幅度提高房租,租房不如买房。二是以后房价要逐年提高,晚买不如早买。唯恐将来损失更大,只好忍痛掏出5万块。
  5万块一掏,笔者花钱就不得不小心多了。尽管现在商品价格一路下滑,尽管报上在号召老百姓转变观念多消费,但是笔者在短期内不会扩大什么消费了。因为,一来收入没见明显提高,二来5万元房钱掏去了多年积蓄的一大块,拿什么去扩大消费。由此想到,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收入。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正如俗话所说财大气粗。腰包鼓鼓的,钱才能掏得痛快。谁都承认,与改革前相比,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时期后,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已大大低于经济增长幅度。银行里是有近6万亿元的储蓄,不过对这6万亿元要作具体分析。这笔巨款里的相当大的部分是高收入阶层的存款,还有个体户、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性存款以及公款私存等,真正属于普通老百姓的存款并不是多得不得了。不能仅凭6万亿储蓄就作出老百姓有钱不花的结论。实际上是有钱的不花钱,想花钱的没钱。“大款”有款,不过他们已经应有尽有,日常消费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的量上,不会急剧扩大消费;而中低收入者要扩大消费的地方不少,但是收入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即使老百姓手里有钱,也要看到住房、教育、医疗、退休保险等项改革都要老百姓掏钱,再加上由于经济增长不旺、下岗失业增多,人们的预期不好,花钱怎能不仔细掂量掂量。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扩大消费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不能不考虑增加居民收入。这才是启动消费的根本,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增加公职人员的工资,增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退休职工退休金等,以此拉动全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是有道理的。过去,我们担心收入增长快了会引起通货膨胀,因为那时是短缺经济,供不应求。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是生产过剩,通货紧缩,愁的是东西卖不出去。增加工资正好可以缓解通货紧缩,消化过剩的商品。
  增加工资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项改革配套进行的需要。这些改革都非常必要,但是这些改革明显增加了人们的支出,如果没有适当的补偿,肯定要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要老百姓掏钱的改革,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强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退休保险等项改革的承受力,是需要增加工资的一个因素。
  保内需,保就业,保增长,可以说是当前以至于相当长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目标。为了确保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统筹规划,政策配套,形成合力,不能相互抵消。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凡是不利于这个目标的都要暂缓或调整。各项改革措施出台都要考虑时机、力度,有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尽可能地与大目标相协调。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本刊“东方红”杯
  头条竞赛揭晓
  由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本刊“东方红”杯头条竞赛活动自1998年12月7日始,于1999年6月21日结束,共评出获奖作品6篇。
  一等奖
  “彩虹”何以变黑(1月18日)
  作者:李维平 熊开达 刘瑞平
  二等奖
  惊心动魄打“大飞”(1月25日) 作者:赵志文
  兖矿的苦恼(5月31日) 作者:罗锡亮
  三等奖
  海港不是养殖场(5月10日) 作者:张书政
  劝君更进一杯奶(5月24日) 作者:张毅
  乱收费困扰湖南个私经济(6月21日) 作者:吴兴华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福建端掉一家走私船制造厂
  6月16日清晨,福建公安边防部门在福安市赛岐镇江兜村一举端掉了一家专门为走私犯罪分子生产橄榄型高速走私船的地下船厂。图为现场查获的橄榄型走私船。 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要确保扩大内需的成功,当前必须明确治理通货紧缩是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统一认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适当扩张通货,在解决总量矛盾、缓解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其他矛盾。只有首先遏制通货紧缩,才能为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
  集中力量治理通货紧缩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课题组
  今年经济发展的开局较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由于去年中央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运用了力度很大的财政增支手段,这些反周期扩张政策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当前通货紧缩形势还未根本改观。我们认为,在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体制矛盾三者之中,总量矛盾已经上升为对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威胁最大的主要矛盾,遏制通货紧缩成为当务之急。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社会总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已经连续2年通货紧缩取代通货膨胀。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RPI)自1997年10月以来连续20个月下降,今年1—5月份下跌3.2%,比去年同期加深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自1998年3月以来连续15个月负增长,今年1—5月份下降1.7%,比去年同期加深1.6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30多个月下降,在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基数上今年1—5月份跌幅仍深达7.8%,比去年同期加深4个百分点。
  通货紧缩长时间持续和价格跌幅不断加深使民间投资者价格预期发生了变化,在政府投资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没有跟进,4月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5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7.6%,比一季度的22.7%有较大回落。在三大产业中,占国民经济比重最大的第二产业投资为负增长,这种投资格局意味着下一阶段工业增速还会下滑。在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出现较大回落后,4、5月份工业生产增幅继续下降,工业回升步伐踌躇。
  为什么通货紧缩在积极财政政策干预下仍挥之不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多重政策目标同时推进,政策效应互相抵消的情况。
  从财政政策看,去年以来并没有始终一致地坚持扩张性方向,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一定程度上被紧缩性的税收政策所抵消。对非国有经济而言,紧缩的效应还可能大于扩张的效应。从增发国债、扩大投资中直接受益的企业只是少数,而增加税收直接影响的企业是多数,大多数企业对财政政策的感受不是比过去“松”了,而是比过去更“紧”了。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形势下,全国税收增长达20%以上,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倍多。
  从居民消费政策看,在努力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又出台了住房、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多项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大部分都使人们降低了收入预期,提高了支出预期,增强了居民谨慎储蓄的动机,消费倾向下降。有一部分储蓄的增加并非出于居民自愿,而带有强制性储蓄的特征,如只售不租的房改政策,住房公积金的大量积存,社保基金覆盖面的扩大和个人缴存比的上升等等。
  1998年货币政策由前几年的适度从紧改为“适当”,从货币政策操作的技术层面上看甚至是极为放松的。央行数次大幅降息,同时还降低了准备金率及其利率,恢复国债回购业务,开展消费信贷等等,但实际效果始终难以如愿。贷款增长始终不活跃,存差不断扩大,通货紧缩日趋明显。1998年流通中现金(M0)供应量增长率由上年的15.63%下降为10.1%,狭义货币(M1)供应量增长率由上年16.5%下降为11.9%,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率由上年的17.3%下降为15.3%。3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均未能完成年初计划。
  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金融政策本身双目标操作,其制度性收缩的效应已经大过其技术性放松。金融政策的制度性收缩机制形成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防范金融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金融健康发展,可短期最直接的结果却是紧缩了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来源。由于贷款渠道严重堵塞,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体经济增长大幅回落。
  体制矛盾、结构矛盾在我国长期存在,这些深层次的矛盾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去解决,但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总量矛盾。总量矛盾综合表现为日益严重的经济、金融自发紧缩。
  今年以来,与经济运行联系较密切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由2月份的16%滑落到5月份的13.3%,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的存差由年初的9438亿元增加到5月份的12453亿元,增长了32%。庞大的金融剩余仍以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持有国债等形式从中央银行和中央财政套取利差而不愿投入实质经济领域,国内储蓄率高于投资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通货紧缩环境中,企业商品销售困难,盈利能力下降,失业下岗人员增多,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不好,引起群众同步性、自发性的消费紧缩,消费紧缩进一步使投资乘数变小,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
  因此,要确保扩大内需的成功,当前必须明确治理通货紧缩是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统一认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适当扩张通货,在解决总量矛盾、缓解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其他矛盾。只有首先遏制通货紧缩,才能为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
  课题主持:刘福垣 课题组长:杨大侃 执笔:范剑平
  参加讨论:王小广 樊彩耀 孙学工 刘国艳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沟通你和我

  芜湖市严查商品房面积“缩水”问题
  6月14日经济周刊十一版的《芜湖:商品房“缩水”多》一文及6月21日经济周刊九版的《商品房“缩水”该罚谁》文章刊登后,芜湖市委、市政府对商品房销售面积“缩水”问题极为重视,并召开专门会议,采取了五条措施,责令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商品房销售面积“克扣斤两”行为。
  这五条措施是:第一,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对不按图纸施工,故意造成商品房面积“缩水”的,要严厉处罚;第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第三,开设商品房面积测量计算培训班,规范作业;第四,制定和完善商品房销售管理规章;第五,对市区已查出的268套商品房面积“缩水”问题,责令有关部门限期予以复核纠正,区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左爱军)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沟通你和我

  商家应重视知识服务
  商场里一位服务员小姐手举一组电池叫卖:“美国电池,6块钱一节!”笔者问:“这种电池比国产的质量好吗?”“好!”“性能有什么差别?”“这个吗,不清楚。”小姐颇为尴尬地摇摇头。这种缺乏商品知识的推销如今并不少见。
  日前,在青岛,一些商家已开始推行“知识服务”,以提升服务档次。其做法是:通过专家授课或业务培训,增加营业员的商品知识,使他们对所经营商品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等知识烂熟于心,并通过商品演示等多种方式,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提供知识性服务。这一举措,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时下商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不少顾客缺乏相应的知识,商家应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重视“知识服务”!
  (侯文学)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出口费用高 企业负担重
  “一关三检”该检一检
  本报记者 费伟伟
  广东江门某进出口公司今年1月出口一个标准集装箱的瓜子仁,货值2.5万美元,交纳报关打单费35元,海关单证费10元,退税联10元,商检费518.75元,重量鉴定费50元,纸箱包装检验费20元,卫检消毒费120元,植检费518.75元,植检证书费18元,熏蒸费360元,植检外勤费30元,口岸管理费207.5元,合计1898元。而出口这批货物的净利润仅852元,“一关三检”(指海关和进出口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的费用为企业利润的2.23倍。广东中山一企业有一笔来料加工生意,只赚到工缴费2000元,而进口和出口的商检费就达到600元。
  最近,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针对当前外贸出口费用高、企业负担重的情况,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广东、广西两省区“一关三检”的收费情况进行专题调查。从企业调查的情况看,每出口1美元,“一关三检”部门的收费就占5—7分人民币。
  据调查,目前海关系统收费项目达50项,1998年收费总额近15亿元。商检、卫检和动植检的收费项目共有450项左右。调查发现,“一关三检”在收费方面存在这样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收费标准偏高。对商品检验按合同金额的2‰和2.5‰的费率收费,企业普遍认为偏高、不合理,因为检验费用与货值并没有直接关系,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广西动植物检疫部门规定对陶瓷出口的草绳包装也要检验,按每小包装0.50元收取费用,结果检验费超过包装成本。
  二是扩大范围、超标准收费。广东省江门市的有关企业反映,商检、动植检部门对所有进出口商品都强制实行检验收费。广西防城港市部分企业反映,卫检部门对不管是否法定检验商品也不管是否来自疫区的商品,无一例外进行检疫收费,还强制对钢材按0.30元/吨的标准收取卫生处理费。
  三是重复检验检疫、重复收费。广东江门某制鞋公司反映已由外运公司代收了卫检、动植检及报关费用,但在出关时又被迫再次交费。广西防城港部分企业反映,当地商检部门强迫对大宗散货实行预检,按货值1‰—5‰收取技术服务费,但在出关时,违反规定又再次收取品质检验费。
  四是只收费不检验检疫。一些商检、卫检和动植检部门,很少真正实施检验检疫或卫生处理,只是收钱盖章放行。
  五是收费缺乏透明度,随意性大。广州市和广西北海市的企业都反映,动植物检疫收费有时按合同金额,有时按批次,有时按重量,收费就高不就低。
  据悉,为彻底清理整顿外贸进出口环节收费过多、过高、过乱,特别是企业反映强烈的“一关三检”收费问题,由国家计委提出的收费改革总体思路目前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即结合机构改革,特别是三检合一的改革,坚决取消不合理、不合法和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保留的收费也要最大限度地合并项目,简化手续,改革收费征收方式,实行收缴分离,票款公开,收支两条线;要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高收费透明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的稳定增长。
  国家计委价格司负责人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新的“一关三检”收费办法出台前,要继续加强对“一关三检”部门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明码标价情况、执行收费政策情况和收费收入使用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