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代表强调
  坚定贯彻科技强军战略
  造就大批新型军事人才
  李岚清等参加会见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解放军报记者黄华敏、新华社记者罗玉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会见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代表时强调,全军各部队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加紧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掌握高技术本领的新型军事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参加了会见。
  江泽民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全军院校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江泽民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军院校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部队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泽民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敌对双方的较量将更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面对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国防实力,努力提高我军对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自卫能力。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须坚持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院校领导要更加奋发地为我国的军事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和建功立业。
  江泽民强调说,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院校各项建设的首位。努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政治上真正合格。
  江泽民说,要全面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好的教员队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北大、清华所以享誉中外,当年的“哈军工”所以声名远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要健全有关的政策和制度,以利创造和保持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让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年轻教员尽快脱颖而出。这应该成为院校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
  江泽民指出,要形成全军办院校、合力育人才的良好局面。全军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支持院校建设,切实保证院校教育优先发展。院校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在国防科研、军事学术研究和推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为部队和机关提供知识、技术、信息服务。新时期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希望大家狠抓落实,开拓进取,不断创造院校教育的新业绩。
  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曹刚川以及四总部、军委办公厅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六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会见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代表。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共产党人是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二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本报评论员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愚昧迷信抬头,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甚至个别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种思想和行为涉及党的根本理论和思想基础,涉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又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需要划清唯物和唯心的界限;正确区别和对待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在信仰方面出现的问题;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做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共产党人是用这一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都是在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产生和制定的。这是一个基石,动摇了这个基石,就动摇了我们的信念,动摇了我们事业的根基。
  辩证唯物主义是和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相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过程,依赖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不同,它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而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铸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从理论上宣判了唯心主义的破产,第一次将社会历史的研究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唯物论代替唯心论,无神论代替有神论,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实践和认识过程。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宣传和教育群众,自觉接受唯物论和无神论。同时,我们要按照宪法规定,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信仰自由。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因为是先进分子和领导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负有责任,需要组织动员和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必须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否则,就会失去其先进性,失去其领导资格和能力,就不能坚强有力地带领群众前进。
  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也很难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是唯物主义,在另外一个问题上也一定是唯物主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只要不彻底,就容易在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或那个时候陷入唯心主义。甚至会在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关键时刻发生动摇,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历史上不乏这种先例,一些无产阶级革命者,当他们坚持唯物主义时,就能作出较大贡献,当他们偏离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的时候,就很难再有作为;当他们在一些领域坚持唯物主义时,他们就能不断前进,当他们在另一些领域偏离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的时候,就会停步不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当他们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励精图治时,他们朝气蓬勃,大有作为;当他们“不问苍生问鬼神”时,便气数将尽,连他们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领导着十二亿人民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事业,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做一个坚定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任何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排除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的干扰,始终保持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清醒地把握规律和全局,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气魄迎接困难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1998年中央决算报告等
  强调要强化人大对预决算工作监督职能 李鹏参加分组审议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王炽、王雷鸣)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昨天下午分组审议关于199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强化人大常委会对预决算工作的监督职能,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及时反馈。
  李鹏委员长参加了分组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关于199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认为,尽管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1998年财政收入仍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中央财政支出的安排和使用较好地体现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受国务院委托作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基本表示满意。
  委员们认为,预算监督是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审查批准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应强化这项职能。当前,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预算案的适当细化,二是强化对预算外资金收入、使用的监督,三是严格对超收部分使用的监督。
  与会人员对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报告,报告揭露出的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违纪现象范围广、数额大、情节严重,令人触目惊心。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惩治腐败的决心。
  姜春云副委员长指出,报告反映出财务资金管理的某些方面还比较混乱,花钱大手大脚,开支违法违规,腐败问题突出,现在非常需要进一步整顿财经纪律,解决管理混乱、纪律松弛问题,把财务开支和资金使用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他提议强化民主理财,各部门的财务开支、资金使用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这是防止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条件。
  王霞林同志提出,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涵义。一些委员强调,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解决大量财务开支由一个部门、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对各项开支和资金使用权限要有明确的规定,并严格遵守。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求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抓住重点,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严惩,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馈处理结果。
  毛昭晰委员强调,权力失去制约,必然滋生腐败。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抓紧时间,争取早日出台监督法。杨振怀、万绍芬、吴树青委员建议建立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追究领导责任人、决策者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下午还审议了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关于防治北京大气污染的工作报告。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讲”好教材
  推荐《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
  本报评论员
  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以极大的热情追寻着他心目中的老英雄郑永和的踪迹。最近,他又和同志们一起,深入太行山区采访,写成了感人肺腑的《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这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名篇之后的又一力作。在党的七十八岁生日前夕,在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时刻,我们向广大读者推荐这篇典型报道,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郑永和同志是又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今年已七十八岁高龄。几十年来,他不论是担任辉县县委书记,还是后来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地为民造福,为民解难。一九八五年他离休“解甲归田”后,仍然壮心不已,呕心沥血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为改变贫穷面貌而奋斗不息。凡是见到郑永和或者听过郑永和事迹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人们称他为新时期老干部的楷模,是当之无愧的。
  在郑永和身上,闪耀着焦裕禄精神的光辉,同时又有着不少自己的特点。他是一位资历较深的领导干部,但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的人民勤务员,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此其一。他已离休十多年,但他震撼人心的业绩,恰恰是在这“不在其位”的十多年内创造的。此其二。他在带领群众凿山修路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艰难复杂情况和各种压力,但他不向困难低头,不拿原则做交易,凭着一身正气,感召和鼓舞干部群众一往无前。此其三。这三个特点,都是当今难以做到的,因而更加可贵。
  对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够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能够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做好事;能够在比较严格的环境下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下坚持做好事。郑永和做到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性,靠的是永远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旗在他心中永不褪色。因此,他不论为群众办了多少事,解了多少难,还总是感到做得太少,没有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我心上有愧呀!”郑永和经常这样自责。群众行路困难,他自责“有愧”;群众喝水困难,他自责“有愧”;群众过不上好日子,他自责“有愧”。惭愧,是一种觉悟,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动力。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看到所辖境内百姓生计艰难,流徙他乡,写下过“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著名诗句。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感到的“有愧”应当是比这更高的思想境界,而且会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郑永和同志就是如此。
  当前,县以上领导班子正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并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行自我剖析。教育需要教材,剖析需要对照,对照需要镜子。郑永和的事迹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一份很好的教材。通过这面镜子、这份教材,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什么差距和应该怎样缩短这个差距。


第1版(要闻)
专栏:

  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
  穆青 陈大斌
  今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从豫北太行山区的辉县传来消息:老书记郑永和为之呕心沥血、上下奔走十几年的北干渠水利工程,终于可以开工了。辉县人再三捎话,邀我们去参加开工典礼。
  这一消息令我们振奋,更令我们百感交集。尽管隔山隔水,但我们已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开山炮响和山民们的欢呼声,看到了郑永和欣慰的笑容。作为辉县人民和郑永和的老友,我们决定再次去辉县,向他们祝贺,和他们一起分享这来之不易的喜悦。
  老实说,为这条渠的开工,我们也盼了十几年了!
  一
  兴建北干渠,是郑永和晚年最大的心愿。
  郑永和生在辉县,长在辉县,以后又长期在辉县工作,他的根深深扎在辉县人民之中,扎在太行山这片热土里。后来他被调出辉县,但他一直心系这块山区的人民,忘不了他在辉县未竟的事业。
  1989年,68岁的郑永和回到辉县,组织起退休在家的原辉县干部,成立了一个老干部服务队,进山为群众治果树病虫。开始是治柿蒂虫,后来发展到治山楂、核桃、黄楝(太行山里的一种油料树)等各种果树的病虫害,从辉县治到林州、鹤壁、卫辉等地,足迹踏遍了豫北太行山区。
  但是,郑永和重返太行山,绝不是仅仅为了治虫。
  早在六七十年代,他领导辉县人民制定过一个全县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全面规划。当时,我们在那里采访,曾有幸参与此事。“文革”中,“全国大乱,辉县大干”,他率领县委一班人,在深山里、荒野河滩上和民工们一起度过一个个寒冬,一口气大干了十来个冬春,在辉县北部、西部山区建起5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水库。随后,又修通盘山大渠,完成群库汇流,使辉县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水利化。70年代末,按照综合治理规划,辉县人民还要作最后一搏:兴建北干渠,给全县最后一块干旱山区通水;可是,由于形势变化,郑永和调离辉县,全县治山治水工程陆续下马,山里人眼巴巴盼着的北干渠,只能画在图纸上。
  辉县东北部包括5个乡镇、100多个村庄、4万多人口、5万亩耕地、8万亩宜林荒山,仍然忍受着贫穷和干渴的煎熬。这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郑永和心上,年复一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常向我们说,“那是我欠着山里人的一笔债啊!那山里一天不通水,我的心就一天不得安宁!”
  1991年的春天,年过七旬的老书记又带着几个老同志去深山治虫,人们从一家工厂里借来一辆小车为他们代步。傍晚从山里回城的时候,开车的小伙子对老郑说:“俺们村上的乡亲可想您老哩。”
  “你是哪个庄的?”郑永和问。
  “尖山洼,张村乡平岭村的尖山洼。”
  “啊!平岭。”郑永和对辉县的山山岭岭都了如指掌:“从那儿翻过山,北面就是赵窑村,是抗战时期县委所在地。你们那儿是革命老区啊!现在缺水的问题解决了吗?”
  小伙子没有回答,只恳求道:“您老能去看看吗?”
  郑永和说:“中,咱这就走!”
  车子离开公路拐进了一条乱石滚滚的大山沟,在河滩上蹦跳着艰难行进。可连这种路也通不到村里,郑永和等人在河滩下了车,爬过一个大山坡才进了尖山洼村。
  得知郑永和来到庄上,老人们纷纷打开院门,在坡上干活的人也连忙丢下工具跑了下来,可除了孩子外,在村的大人也就这十来个,而且多为老弱和妇女。人们见了老书记,没说几句话,就一个个哭了起来。
  尖山洼村小人少,抬头瞅见的山,低头看见的沟,都是乱石磊磊。因为缺水,至今这里仍然是全县最穷苦的地方,不用说庄稼地浇水,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60年代全村50多户,因连年逃水荒现在只剩下22户了。一个拄拐棍的老汉说,“能跑能动的都下山去了,就留下我们这些没成色的苦熬了!往后叫俺怎么过?”另一位汉子接上说,“老书记,您是知道的,抗日,打老蒋,俺们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忠心不二跟着共产党舍出命来干的。前些年您老带领全县人民治山治水,俺们也是年年出工,从不拉后,全县哪个水库、哪个工地没有俺们打的石头!可如今,还是吃不饱肚子,连口水都喝不上……”
  听着听着,郑永和热泪盈眶了,他哽咽着说:“我郑永和是辉县的老党员、老书记,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可现在看到你们还过着这种日子,我心上有愧啊!我对不起父老乡亲们!”
  夕阳下,小山村里哭声四起。郑永和最后说:“乡亲们,你们的苦处我看见了,知道了。可咱光哭没用!尖山洼穷就穷在没有水上,咱们就下决心弄水!上天入地,我郑永和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跟你们一起干!”
  此话一出口,村民们个个说,这样咱们就有救了。可同行的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却犯了嘀咕:上山治虫,我们还能干;再要搞水利,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能担当得了吗?
  可在郑永和的心上,山民的呼唤就是命令。他对大家说:“山里旱成这样,人都没法活了,我们能不管?从现在起,咱们重点要转向治水!北干渠一时没法上马,我们就先从尖山洼引水抓起,解决这几个村的问题,也算个演习。”
  二
  “老书记要在尖山洼劈山引水了!”干旱山区的群众奔走相告。
  早在70年代郑永和曾对解决尖山洼的水源问题作过多次实地勘察,形成过一个引水方案:在方山西部取水,用群库汇流送来的渠水,经提水上山,再凿2000米长的3个山洞,就可把水送到平岭、尖山洼、赵窑等地。
  离开尖山洼后,一连几天,郑永和带着几位熟悉水利工程的老同志爬上方山。他们在大山深沟间爬上跑下,往返勘测,确定了东西两个引水洞口的位置。
  平岭和尖山洼的村民们已经等不及了,他们找出前些年用过的钢钎、铁锤,卖了圈里的猪羊,倾其积蓄,兑出5000元钱买来雷管炸药,急着要开工了。老造林模范郭存善带领这群老弱的山民,支起钢钎,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但是刚刚干了半个多月,炸药和雷管就用完了,而村里再也筹不出一分钱,工程不得不停下来。
  郑永和知道,光靠这个小山村的力量,凿不通方山。他请求并得到辉县市委领导的支持,成立了工程指挥部,他任顾问。
  村民还未上山,这位老顾问就急急忙忙找到原辉县愚公移山专业队。这个专业队是70年代辉县大干中一支专打硬仗的队伍,开山凿洞是他们的专长。郑永和对他们说:“我登门来请你们上山。可丑话说在头里,我手上没钱,这工程是根骨头没有肉,我只管饭不发工资。”专业队队长说,“老书记你发话了,就是自带口粮我们也要去支援!”
  队伍拉上去了。不给人家工钱,但总不能让人家自带炸药雷管吧!七算八算,再节省,也得拿出8万元买材料。郑永和一筹莫展,愣坐了半天之后,他找来了老干部服务队副队长杨有金,说:“你快去准备好纸笔,咱们俩上街化缘去!”
  杨有金一听怔了神,说:“这,行吗?”
  郑永和说:“咋不行?你看如今从城里到乡下,到处有人打着个黄旗化缘,集资盖庙。那些庙哪一座不得几十万?我就不信没人愿意给修水利这种大善事捐点钱!你别怕,开口说话、求人的事我来,你只管记账收钱。”
  杨有金知道老书记的性格,今晚这么定了,明天天一亮他一定会拉上自己上街的。这事影响太大,他急忙向市委领导作了汇报。
  市委领导一听动了情,说“咱们再困难也不能让老书记满街化缘去啊!”他连夜通知,第二天一上班就开会研究这件事,有关职能部门和几个县企业负责人当场凑出8万元资金,这样,引水工程才得以重新开工。
  可是,郑永和知道自己的家底:别看工地表面上红火热闹,可口袋里只有8万元,能够支持多久呢?郑永和马上又赶往郑州,找到他的老朋友,时任河南省人畜吃水指挥部指挥长的袁隆。袁隆也是个热心水利事业的老人,当即就跟着郑永和赶来辉县,他们一起攀上方山引水工地作实地考察后,袁隆拉着郑永和的手说:“这种工程我若不支持,国家的钱还该往哪里用!”他设法分批拨款100万元,并满怀激情地给工地写下一副对联:“自古清谈多误国,从来实干能兴邦”。
  方山引水工程又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尖山洼的村民说,为了给俺村引水,老书记真是钻天拱地,把浑身的劲都使上了!
  三
  正当郑永和殚精竭虑,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时,一个巨大的家庭不幸向他扑来。
  一年来,他天天往山上奔,一门心思用在打洞上,而他患病多年的老伴,病情却日益加重。他的老伴岳雪萍也是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夫妻俩相濡以沫几十年。她深知老郑的心,看着他心挂两头,舍不下工地,又要照顾自己,便对他说:“你就放心上山去吧。留你人在家,你的心还在山上,现在工程正吃紧,山上需要你。家里有孩子呢。”
  想不到,几天后郑永和从山上回来,老伴的病情已经恶化。医生建议赶快做手术。县医院认为做这种手术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不必外出去做。当时,郑永和也实在抽不出身来陪她去北京或郑州开刀,就同意安排在县医院手术。不料手术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县医院毕竟条件有限,结果病情急转直下。半个月后,老伴即与世长辞了。
  郑永和站在老伴的遗体旁,又悲又愧,热泪在他脸上奔流。他用拳头砸着自己的脑袋,一遍遍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
  这时,工程正处在紧张阶段,郑永和咬了咬牙对家人说,非常时期,丧事简办,不待客,不收礼,不收花圈,不用响器……就这样,老伴病逝三天后就匆匆下葬了。
  办完了老伴的丧事,郑永和又来到了工地上。人们见他还是从早到黑奔上跑下,像没什么事似的,可仔细观察,发现他面容憔悴,眼窝深陷,人像突然间苍老了许多,常常半天不说一句话,一个人面对着大山默默出神……
  1992年7月1日,引水山洞如期完工。简短的竣工通水典礼后,开始放水。霎时间,滚滚清泉穿过大山的心腹从洞中流出来,又沿着新砌的石渠向前奔流,流向平岭,尖山洼,穿过新凿通的四号洞,再流向赵窑等几个村庄,灌满每个村头的石砌大塘,流向层层干渴的梯田。从此,这一带7000人口、2300头牲畜的饮水,500亩地的浇灌用水有了保证!村民们在洞口、渠旁燃起鞭炮,敲响锣鼓,跟着水流奔跑着,欢呼着。
  可等到人群散去之后,有人发现,郑永和一个人悄悄来到洞口,捧起清凌凌的渠水,两眼里热泪奔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老伴的名字:“雪萍呀,雪萍!你听见了吗?水通过来了!这是老百姓盼白了头才盼来的水,是他们的命根子啊!就是为了这股水,我误了你的病!是我害了你啊!”突然,他双腿发软,一下子瘫坐到地上。他双手不停地捶着自己的大腿,失声痛哭。围上来想劝慰他的老伙伴和村民们看到这情景,又都悄悄地退下去了……
  让这个铁打的汉子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他心里的悲苦、愧疚,实在是太多了!
  四
  为建成方山引水工程,郑永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这一工程也使他受到巨大鼓舞!几个小山村的几十户穷苦村民们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就先后打通了2000多米长的山洞,修了几十公里的石渠,这充分说明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发动群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劈山凿洞,兴修水利的!他坚信,举全县几十万人之力,不信就干不成北干渠工程!
  从此,郑永和修建北干渠的决心,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
  郑永和的家在辉县一条巷子里,老旧的平房,没有堂皇的家具,没有名人的字画,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一张大幅辉县水利图。在县境东北那一隅,他特地涂上一片焦黄色,这就是盼着北干渠送来清泉浇灌的5个乡100多个村庄的干旱山区。郑永和经常拿着放大镜,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地图细细察看。凡是到过他家里的人,不管官大官小,郑永和都要和他说说北干渠,就连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也要讲。有人说:“郑书记,人家还是小孩子哩,你就甭说了啊!”他却说:“小孩,小孩也要长大哩……”
  地图上的那一片焦黄,在别人看来,上面只不过是几条渠线,几十个表示村镇的小圆圈。而在郑永和看来,那片土地是活着的,那里的几万村民日日夜夜都在向他发出呼唤。
  但是,北干渠工程屡经波折,迟迟上不了马,究其原因,当然有资金的困难,但更主要的是当时有些领导人认识上有分歧。尽管这一工程能解决山区几万人的吃水问题,但一想到要苦干几年才能见效益,一些人便望而却步了。
  1996年4月,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的宋照肃带领省水利厅、林业厅的厅长们来到辉县,专门考察、论证北干渠工程的修建问题。
  郑永和和山区群众大受鼓舞!他们想,多年的愿望,也许就要开始变为现实了!
  可谁也没想到,又出了天大的意外:当时市里不知道是怎样测算的,竟然提出整个工程投资要1.05亿元的要求。
  对北干渠水利工程了如指掌的郑永和听到这个高造价,立时认定这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估算。他说:“搞估算得算上农民办水利的积极性。修这条渠是给咱自己干活,还能向国家猛要钱?开山凿洞咱们都会干,石料山上有的是,石灰可以自己烧,只要多花点力气啥都有!”他以方山引水工程为依据,测算出的造价大大小于这个数字。
  但由于辉县领导坚持这个高造价,使省里很难接受,工程只好又一次无限期推延。郑永和除了干生气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但他没有因此消极,继续带上人沿着渠线奔波,一次次地实地勘察,详细测算。
  1997年的盛夏,骄阳如火。郑永和又一次带领人员沿着规划中的“北干渠”渠线做实地勘察、测量。这已是近10年来的第六次了。这次他们走了7天,所经之地多为荒山野岭,远离村镇,罕有人家。他们在险峻的山道上攀岩石,跨沟壑,过荆棘丛生的小道,一天下来,手脸多处被剐出鲜血,衣裳被扯出一条条口子。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凉开水。天黑了随地住下,不靠村庄时就只好在山坡上露营。经过这一次实地测量,精心选线、计算,他们又拿出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渠长从原定的90华里缩短到83华里,山洞由原定的14个减为10个,再次减小了工程难度,造价也进一步降低。
  这就是郑永和——为了百姓的利益,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地大的委屈,他都不会说:“我不干了!”可是岁月不饶人,他一年年地等待,却一次次地失望。这个铁打的汉子有时也难免伤感,甚至痛苦落泪。就在前年那次勘察途中,有一天天特别热,队伍十分疲劳,中午吃罢干粮喝上几口凉水之后,大伙都东倒西歪地躺在山坡上休息了。郑永和独自一人转到山坡后,背靠在岩石上,独对面前苍苍茫茫的群山,两眼满是泪水。这时,老干部服务队副队长杨有金走了过来,听到郑永和自语似地说:“我们一趟趟在山上没命地跑,可工程却遥遥无期。今年看来又没有开工的希望!我已经过了75岁,不知要等到哪一天啊!”说着说着,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看到这情景,杨有金心如刀割,可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他,只好陪他流起泪来。在这干渴的荒山野岭上,两个老人泪眼相对,久久无言。最后,郑永和对他说:“老杨啊!你比我小10岁,等到哪一天工程开工了,我要是老得爬不上山了,你可要带人来,背也要把我背上山,让我亲眼看看工程开工,听听那开山炮响。如果我等不到那一天,你也别忘了我,就依山里人的老规矩,给我烧张纸,对我说大渠开工了、通水了!让我在那边早一天安心!”
  五
  今年4月30日,郑永和终于等来了北干渠开工的时刻!
  我们来到辉县时,看到78岁的郑永和高兴得像小伙子一样,山上山下来回地奔跑。工程指挥部聘他作顾问,他说,“我可不当挂名的顾问,得干实事,当好这个参谋。”我们怕他累坏了,劝他少跑一点,他说,“干这些打山洞,修大渠的活,我心上痛快啊!心上畅快,人是累不垮的!”
  北干渠上马的消息在辉县城乡传开后,干旱山区人们奔走相告,全市人民和各级干部也纷纷表示支持。在辉县大办水利的实战中锻炼出来的48支农民工程队主动请战,参加工程招标。拍石头乡农民肖金,正带着队伍在几百里外的地方干工程,听到消息,连夜赶回来,跑到郑永和家里报名,要无偿包打一个钻山隧洞,为山区的脱贫,尽自己一份力量。他说:“我这些年在外开山修路,挣了一点钱,但还不够包打这个洞。俺夫妻俩商量着分了工,我继续出外包工挣钱,俺老婆刘叶原来是石姑娘队员,年轻时就开山打石头,现在由她带队伍上北干渠打洞,我们夫妻合力为修渠服务。”像肖金这样要求无偿打一个洞的工程队,一下子来了4家,把大渠工程中10个山洞包走了4个。剩下的6个洞,又有40多个工程队争着打,他们都表示,施工中的一切开支都由工程队自己先垫付,等山洞打通验收合格之后再结账要工钱。
  更让郑永和高兴的是,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将北干渠作为第一号扶贫工程,而且组织起机关干部打着红旗、背上背包上了工地,带头干了起来。开工典礼那天,他们已在山腰上清理出几百米的渠基,修成了一段高标准的“样板渠”!
  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郑永和脸上欣慰的笑容,我们也不禁心潮起伏:十几年来,为了完成这片干旱山区乡亲们世世代代的心愿,他历尽了千难万险,几乎耗费了全部的精力。但困难再大,他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因为在他周围,始终有一种支持他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相濡以沫的妻子,来自追随他多年的战友,更来自于平民百姓。老干部服务队的同志们说:我们这些人,年轻时跟着老郑干,到老了还心甘情愿跟着他,为啥?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从心底认准了郑永和,他一身正气,是一心为民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别看我们都白了头,在他面前还是叫干啥就干啥。这威望是在几十年实践中形成的,因为几十年的实践使我们明白了,这么干才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滋味。这次中标打洞的一个工程队长也说,老书记为大家豁出了一切,望80岁的人了,一天到晚在山上跑,他为的啥?还不是为了给咱办实事。他老在前面走,咱在后面跟着也觉着光荣!
  这就是郑永和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今在辉县,在太行山的石壁上,人们自发地刻下了“人民永和”4个大字,它既体现了党和群众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深情,更为共产党人矗立起一座丰碑。它启示我们:一个共产党员,不在于你有没有职位或者有多高的职位,只要你心里装着人民,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丹心,你就具备了一种感天动地的人格力量,你所干的事业就会成为千万人拥戴的事业。
  愿这一精神成为所有共产党员世代传承的财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党员已达6100万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张严从中共中央组织部获悉,截至1998年底,全国中共党员总数已达6100万名,党员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1%。其中,女党员102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6.6%;少数民族党员379万名,占6.1%;35岁以下的党员142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1%;25岁以下的党员28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6%。
  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29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7.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党员1102万名,占17.8%;研究生学历的31万名,占0.5%。
  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017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8.8%;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8万名,占12.7%;机关干部557万名,占9%;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38万名,占10.3%。
  全国共有党的基层组织350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6万个,总支部18万个,党支部316万个。全国共有561万个党小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