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本报评论员
  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从东海之滨来到帕米尔高原,扎根边疆36年,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他的感人事迹说明:只有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融进千百万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作为一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医生,吴登云挚爱那片土地,与那里的各族群众心心相印,情同手足。他爱岗敬业,对患者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视病人为亲人,把为患者解除痛苦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几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乌恰县的山山水水,送医送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各族群众的心中。吴登云真正做到了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思想境界。
  吴登云有过多次调回故乡的机会,但他最终都放弃了。因为他深知:在内地,像他这样的医生有很多;而在边疆,像他这样的医生却很少。边疆人民的需要,就是他最广阔的舞台。他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世界却很富足。他为群众付出了很多,但也从群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得到了各族人民最衷心的爱戴。各族群众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各族群众。在他的身上,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他把人民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把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他与各族人民血脉相连。
  60年代,吴登云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曲,毅然奔赴艰苦的地方,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一大批有志之士和有才之士。然而,当前不少人只考虑个人的理想,不考虑人民的需要;只留恋大城市的繁华,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创业;只强调收入和待遇,不讲求责任和奉献。吴登云的经历生动地证明,只有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上,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幸福不是毛毛雨,美好生活等不来。越是人民需要的地方,就越是创业者施展才华的天地。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才能奏出人生的最强音。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有了远大的理想,而又不愿进行艰苦的实践,也不会有壮丽的人生。
  世纪之交,我们呼唤千千万万吴登云式的创业者,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富强谱写新的篇章。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启动
  本报北京6月21日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一试点项目是教育部组织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实验。这一试点将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逐步展开。
  1999年开始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在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进行。专科起点本科开放教育试点由中央电大与普通高校联合开展,目前中央电大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联合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和金融学专业。专科开放教育试点由中央电大主办,1999年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教育管理、金融专业。同时,园艺学、动物生产、药学专业先按课程进行开放教学试点,条件成熟时开设专业。
  据中央电大负责人介绍,电大近年来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快了教学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已经和全国44所省级电大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次试点将注重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焦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