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闭幕
  美俄商定重开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本报科隆(德国)6月20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在此间举行的西方七国与俄罗斯的首脑会议,今天下午在通过了最后公报、《关于地区问题的声明》和《科隆宪章》等几份文件后闭幕。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了会晤,双方就裁军问题进行了磋商,并发表了一项声明。
  会议就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秩序、免债等问题发表了十点公报。在谈到对最贫穷的国家免债问题时,公报说,最新的经验表明,对于不可忍受的债务负担必须继续做出努力,以便取得持久的解决办法。从免债中获益的国家应该将相应的款项用于卫生、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
  在《关于地区问题的声明》中,八国要求科索沃冲突的有关方面遵守停火协议,呼吁科索沃的全部居民为重建作出贡献。在谈到中东问题时说,八国支持“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以便和平地结束冲突。在谈到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时,八国呼吁双方立即结束军事行动,印巴现有边界不能改变。
  克林顿和叶利钦商定,今年秋天恢复关于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双方还同意继续就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及限制核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进一步磋商。这次会晤被双方称为是双边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新阶段的开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科索沃危机发生之后,这次会晤具有“更新”意义,“是过去七年半以来17次会谈中最成功的会晤之一”。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会议结束后说,这次首脑会议“搭起了俄罗斯和西方互相理解的桥梁”。叶利钦说,在争吵之后必须重新学会相处,“这是最重要的”。意大利总理达莱马强调说,在同俄罗斯的交往中必须持谨慎态度,不能让俄罗斯感到“失望和被孤立”。
  本报科隆6月20日电记者江建国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早晨从莫斯科飞抵科隆,参加了八国首脑会议的最后一天的会议,并同德国总理施罗德共进了早餐,就科索沃问题、俄罗斯债务问题、俄在八国集团中的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施罗德总理在会谈中强调,俄罗斯是八国集团中“合乎标准”的成员。叶利钦对俄罗斯在科索沃地区未来的作用表示满意。他说,俄罗斯不仅将在科索沃,而且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叶利钦在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他建议在下一次八国首脑会议之前制订一份关于国际关系的方案。他针对科索沃危机建议制订一个关于对第三国动用武力的法律文件,提交下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他还建议在全球建立一个弹道导弹监控系统。
  施罗德在同叶利钦会谈时说,德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德俄准备在巴尔干地区捐助国会议之后,共同完成会议交付的重建工程。叶利钦强调说,俄罗斯在实现科索沃和平方面将会发挥作用。
  在俄罗斯承担的苏联时期的债务问题上,西方七国目前不考虑诸如延期偿付等减轻负担的措施。但西方七国已同俄罗斯商定,共同更加有效地管理俄罗斯债务。施罗德同俄罗斯总理斯捷帕申就俄欠德的旧债问题进行了具体协商。
  对于俄罗斯在八国集团中的作用,德国称俄已进入“国际社会的中心”。


第6版(国际)
专栏:

  “人道主义干涉”于法不容
  甄延
  自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持续70多天的空中打击,终于在安理会通过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前停下来了,科索沃问题也终于重新回到联合国和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但这次北约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公然侵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北约对科索沃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所谓法律根据。根据现代国际法,即使贴上“人道主义”的标签也丝毫不能改变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干涉的非法性。
  近代“人道主义干涉”的历史始于19世纪,常被援引的例子有:1827年英法俄三国联合干涉希腊,1876年至1878年俄国干涉波斯尼亚—黑塞格维那和保加利亚,1898年美国干涉古巴等。由于在19世纪末之前,传统国际法曾承认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因此对这些事件历史上向有争议。早在1883年,法国的著名国际法学家福德尔就明确指出:“人道主义干涉”是非法的,因为它构成对国家的独立权的侵犯。随着国家主权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逐步确立,反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呼声不断高涨。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后,特别是1928年《非战公约》的缔结,国家的战争权受到了重大限制,“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受到了更大的质疑。
  1945年联合国建立后,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更无合法性可言。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办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除了依据宪章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行使合法自卫权和安理会依宪章规定采取集体安全行动外,任何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然而,以人道主义为由对他国进行武力干涉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如1983年美国武装干涉格林纳达,但多数国家持否定态度。近年来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出现了回潮的势头,这是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法律上的表现。他们的论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为人道主义的目的而使用武力并不为联合国宪章所禁止,因为它不是用来侵犯被干涉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这种观点进而主张,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使用武力不但不与联合国的宗旨相抵触,而且是与联合国的最根本的目的相一致的。(2)在特定情况下,在冲突的最低限度化和人权的法律保护这两种目的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在涉及严重的非人道待遇的极端场合,保护人权的原则应优先于禁止使用武力的原则。(3)“人道主义干涉”是行使国家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包括所谓的“预先自卫”的权利。当一国内部的种族冲突影响到邻国或区域的和平与安全时,有关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援引宪章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自卫之自然权利,进行“人道主义干涉”。(4)与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相并存,“人道主义干涉”的习惯国际法至今仍然是有效的,联合国建立以来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已确认了“人道主义干涉”的习惯法权利。
  上述企图使“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的所谓论据,在法律上都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宪章第二条第七款禁止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之国内管辖之事项,除非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适用宪章第七章下的强制措施。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也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或外交事务。武装干涉及对国家人格或其政治、经济及文化要素之一切其他形式之干预或试图威胁,均系违反国际法。因此,以“人道主义”为由的武装干涉丝毫也不能洗脱对被干涉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构成的严重侵犯。
  第二,以联合国宪章关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来对抗禁止使用武力的规定的观点也是与宪章的精神不相容的。毫无疑问,联合国的首要的和压倒一切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而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是联合国各会员国为实现这一宗旨所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在宪章的体制中,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宗旨是为维持国际和平的首要宗旨服务的。“保护人权”的理由并不能使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合法化。
  第三,以自卫权作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根据的观点更显荒唐。自卫是对实际上已经发生的武力攻击进行的反击。依宪章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受武力攻击”是联合国会员国得以行使自卫权的首要条件和唯一合法理由,任何其他情况下的所谓自卫都是非法的。
  第四,至于习惯国际法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人道主义干涉”即使在联合国宪章制订之前,也未得到普遍的承认。在当代,更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这种所谓的权利存在。一方面,据称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实例中,没有一个是出自纯粹的人道主义动机,真正的干涉目的无一不是利己主义的。另一方面,主张“人道主义干涉”合法的国家对于世界上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事件,明显采取双重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人道主义干涉”是持反对和否定态度的。
  第五,以人道主义为名进行的军事干预是否真能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呢?科索沃事件最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这种干涉只能导致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满目疮痍的南斯拉夫联盟国土和近百万难民大潮的出现就是证明。
  最后,“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在政治上也是极其有害的。如若一个大国或军事集团仅凭自己主观断定某个地方出现了人道主义危机,并不经安理会授权即进行军事干预,它将严重削弱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破坏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现行集体安全保障体制,为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大开方便之门。而就其实例来说,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多发生在强大国家压迫弱小国家的场合,并且无一不隐藏着干涉国意欲达到的某种政治目的。正如有的国际法学者所指出的,在充满人道主义因素但不能为外国带来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大量事例中,外国是极少有兴趣进行强制性干预的。“人道主义”作为干涉的理由不过是以强凌弱的一种幌子或借口。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恰在此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北约新战略,同时重新抬出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并以科索沃出现了他们所称的“种族清洗”为借口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狂轰滥炸,将其“理论”付诸于血淋淋的实践。
  事实让我们看清了上述“理论”的本质,那就是企图以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为由,粗暴干涉“不听话”国家的内政,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建立单极世界,确立其世界霸权。因此,“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人权高于主权”等口号,不仅仅是学术、理论之争,而且也是关乎国际法发展方向,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问题。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如若任其恣意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将无安全可言,世界将无宁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宣布正式停止对南轰炸
  南要求维和保证科居民安全
  欧盟决定为科重建提供资金
  科索沃问题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0日电 (记者张征东)北约秘书长索拉纳20日发表声明说,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经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索拉纳是在得到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关于4.1万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于当天上午全部撤离科索沃的通知后,经北约理事会授权作出上述决定的。
  本月9日,北约和南联盟政府代表签署了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的协议。10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止”对南联盟的轰炸。按照北约与南联盟签署的协议,南联盟应于20日当地时间午夜全部撤出其在科索沃的军队。现在,南联盟提前撤出了全部军事人员,仅在科索沃留下了一些抛锚的车辆,这些车辆以后将根据协议再取回。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9日电 (记者杨成明)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19日要求联合国旗号下的国际维和部队保证科索沃各族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毫不拖延地解除阿族恐怖分子的武装。
  约万诺维奇是在贝尔格莱德会见来访的澳大利亚外长唐纳时作上述表示的。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19日电 (记者杨成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兼民防司令部总指挥博伊奇19日呼吁逃离科索沃的塞族和黑山族居民在48小时内返家。
  博伊奇指出,由于“科索沃解放军”趁南联盟军警部队按计划撤离之机,对维和部队未进驻地区的塞族和黑山族居民进行骚扰,大批塞族和黑山族居民被迫逃离科索沃。目前,维和部队已经能够保证整个科索沃的安全。
  本报科隆(德国)6月19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欧洲联盟19日在科隆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宣布了一项为科索沃重建和紧急人道援助提供15亿欧元(约15.6亿美元)的计划。
  欧盟委员会(欧委会)一位负责东欧事务的官员说,这笔援助基金将分三年提供,每年5亿欧元(约5.2亿美元),将优先考虑用于“小型项目”,为难民重返家园创造条件。这位官员还说,在提供第一批援助后,今年秋天将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制定有关科索沃和西巴尔干地区重建的长期援助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西藏歌舞动悉尼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嘹亮的歌声在悉尼湾的夜空中回荡。“啊,是才旦卓玛,是才旦卓玛!我们这一代是听着她的歌声长大的,想不到今天在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又听到了她悠扬的歌声!”这位中年女士的话,不知表达了多少在座的华人、华侨的感受。这支用藏汉双语演唱的歌曲,是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伴奏下唱完的——这是中国西藏艺术团20日晚在澳首场演出的动人一幕。
  中国西藏艺术团是在成功的新西兰之行后来到澳大利亚的。首场演出被安排在世界闻名的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西藏艺术家们高水准的表演无愧于悉尼歌剧院的美名和人们的热情。著名中音歌唱家洛桑扎西的演唱吐字圆润清晰,感情真挚饱满,极富艺术表现力;女高音米玛吉巴的歌声悠扬亮丽,如离弦疾箭,有裂石穿云之势,曲曲让听众激情难抑。
  艺术团带来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舞姿轻盈优美的民间舞蹈,有节奏欢快悦耳的六弦弹唱,有热情奔放的草原晨曲,它们生动表现了藏族人民的乐观性格、独特民俗和民主改革以来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
  特别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是西藏寺乐组曲《吉祥的九重天》。组曲使用西藏的佛教寺院乐器,反映藏族人民的宗教生活。法号长鸣,古朴浑厚;钟磬齐奏,铿锵雄壮。大法会祈祷诵经声则庄严肃穆,佛教音乐萦绕着初春的雪域高原,丁格鸟从天飞降,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勤劳的藏民在播种着希望,到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将古老的寺庙乐器搬上舞台,表现新生活的这一尝试获得了极大成功和广泛好评。
  《吉祥的九重天》组曲和两部宗教羌姆舞都展现出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有力地戳穿了达赖喇嘛三年前在澳大利亚散布的西藏人民被剥夺了宗教信仰自由和西藏文化已被毁灭的谎言。前来观看演出的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立法委员会临时主席何沈慧霞女士说,西藏艺术团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礼仪的宝贵机会,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尊重其境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及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本报悉尼6月2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后,塞族居民纷纷逃离家园。图为科索沃省普里什蒂纳至波佐耶沃公路上的塞族难民车队。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哥伦比亚 人质危机一波三折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管彦忠
  6月15日晚上,被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游击队绑架的33名人质获得了自由。他们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释放地点。这些被游击队扣留半个月的人质激动地和亲属紧紧拥抱,然后乘汽车下山。他们的获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5月30日,“民族解放军”游击队在卡利市郊绑架了150多人。当天晚上有84人获得自由,其中有20个孩子。6月5日,又有5人获释,其余的人则被游击队带到山区扣作人质。
  这是近40年来哥伦比亚发生的最大的绑架案,全国震惊。当时正在加拿大访问的帕斯特拉纳总统不得不缩短行程,提前回国处理绑架事件。此前,这支游击队在4月12日还绑架了哥伦比亚航空公司飞机上的41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对游击队连续大批绑架人质,哥伦比亚举国义愤,掀起了反对绑架的高潮。6月6日,卡利市民在卡塞多依广场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会后,约30多万人在市区游行。此后,全国各省也举行了类似的抗议集会。
  为了尽快救出人质,哥伦比亚政府6月6日发表公报称,如果游击队确定近期释放两次绑架人质的准确日期,帕斯特拉纳总统可以重新开始与“民族解放军”游击队对话。该游击队的最高领导人之一罗德里格斯也对德国记者表示,他将释放所有人质。总统的态度和游击队负责人的讲话受到社会各界欢迎,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就在6日这天,“民族解放军”在巴兰基亚附近又绑架了正在干活的9个渔民。到了6月10日,该游击队在飞机上绑架的一名人质贡萨莱斯工程师因心脏病发作,在山里无法抢救而死亡。此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再次强烈要求游击队立即释放所有人质。
  6月11日,该游击队与帕斯特拉纳总统的代表和政治顾问就释放人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难谈判后,双方到午夜终于达成协议。游击队同意在6月12日到17日之间分批释放近百名人质,并要求国际社会的代表、政治领导人和国内外记者在场。游击队虽然口头上同意释放所有的人质,但在执行中仍然打了折扣。它原来宣布首批将释放50人,但15日这天只放了33人。18日下午,“民族解放军”在玻利瓦尔省南部的波索阿苏尔镇释放了今年4月从一架客机上劫持的8名乘客。在释放仪式上,该组织第二号人物安东尼奥·加西亚称,游击队将向剩余人质的家属收取赎金,作为战争基金。
  对此,帕斯特拉纳总统指出,自他去年8月执政以来,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与游击队的和谈,以图政治解决冲突和实现游击队提出召开全国和平大会的要求。然而“民族解放军”却未表现出应有的和平诚意。帕斯特拉纳说,在人质问题上,正当政府代表与“民族解放军”加强接触、国际人士从中斡旋之时,游击队却逆潮流而动,索要赎金。他称游击队的这一做法是“对全体哥伦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欺骗”。帕斯特拉纳18日晚宣布,政府中止与“民族解放军”的一切接触,并不再承认其为合法政治力量。
  在哥伦比亚,绑架事件频繁发生,约占世界上绑架案件的48%,其中八成是“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两支游击队所为。绑架人质的主要目的是索取赎金,是游击队获得资金的途径之一。1995年以来,哥伦比亚的绑架案明显增加。1997年10月,哥伦比亚举行公民投票,支持实现国内和平。但从那以后约有3500人遭到绑架,目前各地还有1400人被扣留。由于绑架犯罪增多,哥伦比亚的司法部门已将原来对绑架分子判处35年徒刑增加到40年。政府专门成立了反绑架的机构,试图阻止绑架犯罪活动的上升,可收效不大。
  目前,哥伦比亚的国内和平进程进展不顺利,尽管人们迫切希望消除绑架犯罪,但在国内武装冲突解决之前,绑架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
  (本报加拉加斯6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呼吁以停建定居点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十八日在拉马拉敦促以色列新政府立即停止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活动,为巴以实现和平创造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塔尔埃米尔访问沙特
  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国务部长哈姆丹十九日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短暂的访问,以澄清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由于在同伊朗接近问题上的分歧而产生的不愉快气氛。沙特国王法赫德会见了来访的两位客人。沙特王储兼副首相阿卜杜勒亲王同哈马德和哈姆丹举行了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专家前往科索沃协助扫雷
  柬埔寨排雷专家小组十九日离开金边前往南斯拉夫,参与科索沃地区的排雷工作。柬埔寨向国外派遣排雷小组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他们是受总部设在伦敦的一个非政府机构的派遣前往科索沃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马爆炸案又有九名疑犯被捕
  英国和爱尔兰警方二十日宣布,去年发生在北爱尔兰的奥马爆炸案的侦破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又有九名与此案有关的嫌疑犯被警方拘捕。据报道,爱尔兰警方最近两天在与北爱相邻的敦达克镇拘捕了五名嫌疑人,而北爱警方也在边境附近的阿尔玛地区抓获四名嫌疑犯。据爱尔兰警方介绍,这些人都与北爱极端组织“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有关。


第6版(国际)
专栏:

  穆卢齐再次当选马拉维总统
  马拉维国家选举委员会十八日晚宣布,在十五日举行的该国第二次多党选举中,现任总统巴基利·穆卢齐击败对手马拉维大会党主席关达·查库安巴,以百分之五十一点三七的得票率再次当选总统。


第6版(国际)
专栏:

 多哥组成新一届政府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十八日晚签署命令,宣布多哥新一届政府组成。据多哥官方新闻媒体十九日报道,长期在联合国任职的阿多博利被埃亚德马任命为总理。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赞安两国达成和解
  新华社卢萨卡6月18日电 (记者陈乔炎)赞比亚外交部发言人18日发表声明说,赞比亚和安哥拉已于近日达成一项和解协议,双方之间持续半年的紧张关系终于得到缓解。
  声明指出,该协议是本月9日在斯威士兰举行的两国情报官员负责人第二次会议上达成的,这是两国朝着关系正常化迈出的重大步骤。
  声明说,在此次会议上,安哥拉撤回了对赞比亚向安反政府武装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提供武器的指控。同时,赞比亚接受了安哥拉提出的共同开创双边关系历史新篇章的建议。双方同意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其中包括举行官员例会和恢复举行国防和安全部门常设委员会联席会议等。
  今年初以来,安哥拉政府一再指责赞比亚向安盟提供军事和后勤援助,并扬言要对赞比亚等支持安盟的国家采取军事行动。虽然赞比亚多次断然否认这一指控,但未能使安哥拉信服,两国关系剑拔弩张。为此,非统组织曾经出面进行调查和调解,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也与双方进行了接触,呼吁它们恢复传统友谊,消除紧张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报盛赞朝中友谊
  本报平壤6月20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今天在头版发表社论,高度评价朝鲜国家代表团的访华成果,并强调“传统的朝中友谊不可战胜”。
  社论说,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同志为团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最近对中国的访问是一个重要事件,“向世人展示了在共同的斗争中打下基础、用鲜血凝成的传统朝中友谊的威力”。此次访问“对进一步加强朝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论强调,“世世代代加强、发展传统的朝中友谊是朝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朝鲜党和人民“将继承金日成同志的遗训,世世代代永远加强和发展传统的朝中友谊”。


第6版(国际)
专栏:

  瓦杰帕伊访问孟加拉国
  本报新德里6月20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看守内阁总理瓦杰帕伊19日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出席了由印度加尔各答市首开达卡的长途公共汽车的通车仪式。
  此间舆论认为,印孟实现拟议中的“巴士外交”加强了两国人民间的联系。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20日在与瓦杰帕伊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孟无意为印巴卡吉尔冲突调停,但她希望两国能够坐下来,通过直接对话解决问题。瓦杰帕伊强调印度不会再与巴基斯坦进行会谈,印将向国际社会解释在克什米尔发生的情况。
  据报道,印孟两国总理及代表团就恒河水分配、双边贸易、农业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并将签署有关协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