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冷静看降息
  本报记者 施明慎
  今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大幅全面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国家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七次降息,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人们对它的效应及影响更加关注。
  降息,大势所趋
  我国国民经济在去年下半年、今年第一季度持续上升之后,近期出现了后劲不足、增长乏力的迹象。5月份,除外贸出口一改跌势,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外,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物价总水平等几项经济指标还是不太理想。尤其是物价持续负增长已近20个月,严重影响了投资和消费回升。
  物价持续负增长,预示当前投入可能高于未来收益,往往会使企业产生微利、无利或亏损的悲观预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偏高,此次利率调整之前,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接近6%,同期贷款实际利率高达8.59%。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选择保守的“食利”途径,而无心冒险投资搞经营。较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头4个月,企业存款余额为32103亿元,增长16.9%,增幅比去年底高3.5个百分点。4月份企业新增存款中,定期的占76%,比去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定期存款比重增加,显示企业经营活动不旺,投资热情不高。
  物价持续负增长,还使企业利润减少,下岗人员增多,农民增产不增收,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消费萎靡,市场销售不畅。加之居民直接投资渠道狭窄,股市长期低迷,居民不得不将钱存入银行。在投资疲弱、贷款需求缩减的情况下,储蓄猛增实际上缩小了银行盈利空间,加重了其资金运用的难度。
  通观国际国内市场,为防止经济下滑,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权衡利弊,再度降低利率势在必行。
  几个与以往不同
  利息是资金的价格,调整利率实际上是调整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注意到,此次降息和往常有所不同。
  和以往存款利率降幅较小、贷款利率降幅较大不同,此次调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5个百分点,作为资金主要供给者的储户付出较多。此次调息,存期越长,降幅越大,5年期存款降幅达1.62个百分点,年利率仅为2.88%。显然,国家是想从银行挤出一部分资金刺激消费和投资。随着5月19日以来股市的转暖,降息的这种挤出效应正在显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济宁、泰安、临沂、聊城4个市地的348个城乡储户的调查表明,25%的储户认为目前存款利率过低,手持现金和到期存款将用于股票、债券投资、购买保险等,约10%的人表示将适当扩大消费。据工商银行江西省九江市分行统计,6月10日当天,该行所属大楼、西三路两家储蓄所的存款余额就下降了近20万元。
  前几次降息,银行利差缩小,资金经营者的盈利空间受限。而此次降息存贷利差拉大,金融机构明显受益,其中6个月和一年期的银行存贷利差分别从此前的2.79和2.61个百分点扩大到3.42和3.6个百分点。存贷利差的扩大,增强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从而也使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有了保证。
  连续几次降息,中长期贷款利率降幅均大于短期贷款利率降幅,作为民间投资主体和资金需求者的企业将直接受益,体现了国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刺激民间投资的用意。据悉,北京市的企业将因此减少利息负担31亿多元。许多个体私营经济业主一改以往对降息漠不关心的态度,纷纷表示趁当前利率较低的时机将适当争取部分银行短期贷款,以扩大生产经营。有关专家认为,影响企业效益和投资的不止是资金成本,还包括经营管理、项目选择、投资环境等,有关方面应抓住降息良机,引导企业调整结构,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同时,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大幅降低,对于促进银行发放贷款,减轻银行筹资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配套措施要跟上
  翻阅20年来的利率调整表,此次存款名义利率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由于物价是负增长的,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仍达4.45%。
  此次降息之后,股市反应热烈,股指持续攀升,开户人数明显增多。但消费品市场反应平平,销售依然不旺。问及顾客,答曰并非不愿消费,不想多享受,而是工资就这么一点,要用钱的地方挺多,不敢乱花,有钱还是得存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5月下旬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居民收入增长信心不足。其中月收入在300元—1500元的中低、中等收入阶层的当期收入信心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降幅较大,明显超过平均水平。这表明目前虽然低收入阶层(月收入300元以下)收入下降势头得到了抑制,但中低和中等收入阶层受收入增速减缓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
  看来,实际收入有限,预期支出增多,是制约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专家认为,发挥好降息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还必须同时推出其他配套措施,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增强他们的收入信心。首先,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扩大其消费能力。其次,精心培育证券市场。此次降息,时机恰到好处,适逢股市转暖,个人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的机会增多,减缓了降息对居民心理上的冲击。居民投资渠道的扩大,投资收入的增加,肯定会对消费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关键是要扶持、培育,规范运作,防范风险,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热情。再次,通过扩大城市服务消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广开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还有,把握好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各项制度改革出台的节奏和力度,避免过于集中,超越人们当前的承受能力。


第2版(经济)
专栏:有备无患看防汛

  走马淮河看备汛
  本报记者 高云才
  有备无患看防汛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淮河流域的防洪工程——蚌埠闸,只见千里淮河在这里风平浪静,而历史上曾饱受淮水肆虐之害的人们正警惕地注视着这条大河。
  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跨豫、皖、苏、鲁四省,人口1.64亿,耕地1.83亿亩。流域内2/3是平原,生产的粮食占全国产量的1/6,也是棉花、油料的重要产地。流域内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36座,火电装机2000万千瓦,并有京沪、京广、京九、陇海铁路穿过,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淮河流域地处气候过渡带,地势平缓,周边是山区,加之历史上黄河夺淮的影响,常有暴雨洪水灾害,约有1亿人口、1.5亿亩耕地以及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下。像淮北大堤保护的淮北平原和洪泽湖大堤保护的里下河地区,人口都在1000万以上,耕地有1000—2000万亩。这些地方一般低于洪水位几米,甚至十几米,一旦成灾,波及面广,损失巨大。建国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发生了1950年、1954年和1991年流域性大洪水,均曾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眼前摊着一幅淮河流域地图,只见河流密密匝匝、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宁远说,经过50年的努力,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山丘区水库、中游行蓄洪区和湖泊、中下游河道堤防、支流排水河道以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防洪体系,淮河流域的干部和群众对今年防洪工作是有信心的。
  谈到今年淮河备汛面临的问题时,宁主任说,淮河的防洪能力还不高,结合使用行蓄洪区,淮河流域目前达到的防洪标准为:淮河上游约10年一遇,中游不足40年一遇,下游5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中下游10—20年一遇,主要支流10年一遇。
  治淮工程虽然取得进展,但尚不能发挥整体效益;淮河主要支流治理滞后,防洪除涝问题突出;行蓄洪区安全设施距实际保安要求还有差距。
  最近,国家防办对淮河流域的防汛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淮委和流域四省都按照国家防办统一部署,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全面开展了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今年流域四省均落实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责任内容更加具体。各省对堤、库、闸、站等重点防洪工程也逐一落实了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和险工险段防守责任制。淮委明确了防汛职责,对重点防洪地区和重点防洪工程明确了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
  ——抓紧进行水毁工程修复、险工险段整治和险闸的应急加工,加大了防汛物料的储备。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共下达淮委沂沭泗局水利建设资金4280万元,共安排项目108处,其中河道堤防57处,水闸34处,水文通讯17处,计划工程量土石方40万立方米。目前沂沭泗局自备的防汛物料有块石56528立方米,编织袋130万条,防浪布30.72万平方米,土工布5.36万平方米。
  ——开展汛前检查。水利部领导对淮河防汛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安徽省负责同志带队到安徽省境内的淮河防汛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指导。淮委针对今年防汛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分别对淮河干流重点行蓄洪区、洪泽湖周边圩区、与淮河干流洪水调度密切的重点水库、重点堤防及沂沭泗地区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了解各地防汛责任制和防洪预案的落实情况,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汛的各项准备工作。
  ——加强防汛基础建设。按照国家防办的要求,今年淮委会同流域四省在去年修订淮河洪水调度预案的基础上,正在对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进行完善,与有关省初步研究了淮河干流上游重点水库为干流错峰调度预案。对水情遥测、公用数据网、微波通讯、防汛决策调度系统进行了检修维护。
  淮委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夏成宁告诉记者,要确保汛期不死人,财产少损失,就必须把工作做细,如日前,我们给行洪区内一家一户发了一张卡,一遇行洪,撤退到哪乡哪村由哪户接待,卡上都写得明明白白……
  未雨绸缪,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第2版(经济)
专栏:

  市场
  无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迪集团采访之三
  本报记者 王慧敏 董建勤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握市场,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永恒课题。
  无数的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应运而生,又因决策不当在无情的商战中覆灭。“立足‘大农业经济’,避免跨行业盲目扩张”是“科迪”一贯坚持的方针。
  科迪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清海把他的“大农业经济”思想归纳为以食品加工工艺为主导,通过前向和后向的联系,把市场销售与农副产品种养连接起来,上游向农副产品的种植和养殖领域延伸,下游向食品销售领域拓展,从而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依靠这一体系,一方面把农业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联成一体,实现农副产品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的增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向上、下游领域扩张,把原先来自于农副产品资源供给和食品销售两个领域的不稳定因素转化为公司内部各经营环节之间的有机协调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科迪”滥觞于农村。“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使“科迪”一开始就把发展的目标瞄准“农”字,并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农业的各个领域。
  在“大农业经济”的海洋遨游,“科迪”显得游刃有余:公司在创办初期,集中力量生产罐头产品。当时罐头的消费主要是大中城市,在农村则是高档的礼品。于是,公司就大力开拓农村罐头市场。由于他们所产罐头价格低,且符合农村的消费潮流,旗开得胜。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的变化,“科迪”由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跻身全国罐头外销大户行列。在各类罐头产品畅销时,企业不失时机地引进了方便面生产线;当方便面畅销时,他们又拓宽领域,投产了冷饮和速冻食品生产线;在这些产品销路看好时,他们却又果断上马了万头奶牛养殖场项目。种植业、养殖业双管齐下,农村市场、城市市场两手齐抓……“大农业经济”使科迪的发展有了广阔的天地。
  “东方不亮西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此处此时不赚,彼处彼时赚;此处此时小赚,彼处彼时大赚,以赚养不赚,以不赚待大赚,保障了公司整体效益稳定增长。
  十四载春华秋实,“科迪”步入良性循环态势。不过,他们没有被已有的成功所陶醉。如今,科迪人正把“大农业经济”这台戏唱得更加红火——
  他们的第一项战略举措是筹资1.8亿元创办科迪高效农业园区。这一计划被称之为“4156”工程,即用5年时间开发4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5万吨速冻蔬菜加工和6万吨鲜奶加工工程,志在使工农业之间、种养加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千万农户推向市场。
  在规划建设高效农业园区的同时,科迪公司正着手建立以销售科迪食品为主的连锁店式的销售网络。目前,在商丘、郑州、北京等地建起了网点,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国内其它城市和城区拓展。
  这些战略举措,将使“科迪”“大农业经济”这篇文章更加绚丽多彩。
  建造共和国食品工业的“航空母舰”——是张清海长期以来憧憬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任重道远,但不再是梦。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评出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199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日前评出,天津邮电通信网管理中心等85项工程荣获这一建筑业最高质量奖。
  为了推动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中国建筑业协会还为有4项以上工程荣获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企业颁发了“创鲁班工程特别荣誉奖”,获此殊荣的企业是:天津六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铁道部建厂工程局、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建设部部长俞正声表示,希望今后建筑企业的精兵强将能多干住宅工程,解决普通居民反映最强烈的质量通病。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北邢台矿业(集团)公司东庞矿,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图为该矿现代化的生产调度室一角。
  曹国华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力度加大
  本报重庆电 记者白天亮报道: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加大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力度,用两年时间完成400个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工作。这是记者从日前在这里召开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市长研讨班上了解到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在研讨班上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开展防灾区划试点,为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奠定基础。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春出租车的成长奥秘
  ——关于长春客运管理处提高服务质量的调查
  全国服务质量调查组
  编者按:眼下,大家都在为如何启动消费出谋划策。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加大财政投入、多上基础建设项目等办法,而现在似乎后继乏力。今天本报编发的长春出租车市场发展的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水平,一样可以达到促进投资、启动消费的目的,一样可以成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在经济并不很发达地区的长春市,出租车市场却令人振奋地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企业、集体、个人投资,8年形成了一个拥有1.2万辆出租车、固定资产达10.5亿元的新兴产业。只有200万居住人口和二三十万流动人口的长春,每天竟有45万人次,花250万元打车,形成了年消费达到1.35亿人次、7.5亿元的新兴市场。长春出租车行业1998年创税费1.8亿元,是长春市年上缴税费仅次于一汽的税费大户。从1991年至1998年累计税费超过10亿元。
  担负着长春市出租车行政管理职能的长春市客运管理处,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的路子,管理出了一个大行业,培育出了一个大市场,闯出了一个大发展。
  走入市场改职能
  首先,改行政命令为经济调控,大胆使用市场手段。出租车市场发展好坏,价格是关键。过去,虽然管理部门三令五申,但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漫天要价和不用计价器等现象屡禁不止,说明行政命令不是万能的。针对这种情况,长春客管处组织人力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当时实行的4公里以内7元的价格,司机反映太低,顾客说基础公里太长。他们经过充分的论证,同物价部门一起制定了新的计费方式,无论车型和基础里程,基础价格都是2.5公里5元。新运价一出台就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认可,出租车计价器使用率在新运价实行后,一个月内由10%提高到90%。1998年他们还实行了出租车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把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由行政行为变为市场行为,由一人批变为公开买卖,杜绝了行政管理中腐败现象的滋生。
  其次,改行政处罚为行业自律,坚决落实政企分开。1993年,长春客管处果断与下属企业环达出租车公司脱钩,做到政企分开,形成了出租车市场一家管理、多家经营的格局。接着他们严格限制行业管理行政行为,对企业内部事务不予干涉,鼓励企业自主维护行业法规。由于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维护出租车声誉成为企业自觉行为。
  第三,改行政收费为服务价格,自觉减轻企业负担。许多人认为,出租车司机富了,收点钱没关系,全市1.2万辆车,一辆10块钱就是12万。长春客管处却认为:这样的账谁都会算,都这么收,出租车还怎么干。在行业管理过程中,他们多次主动减轻司机负担,先后由客管处出资为出租车安装了统一语音服务器,统一座套等服务设施,既规范了服务,又减轻了企业负担。1994年长春市一个部门扣压出租车营运证,强迫出租车司机二次交费,客管处坚持正当收费不怕得罪人,帮助企业申诉,又多方协调,避免了重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了企业的积极性,出租车司机说:客管处真是我们的家。
  健全市场抓管理
  要管好出租车先管好自己。长春客管处把工作职能确定为规划、调控、监管、服务、协调五项,核心是服务。1996年3名客管处稽查人员,私自查处违章出租车,私分罚款,客管处在掌握了充足证据后,第二天就宣布将3人除名。几年来他们对10多名害群之马采取了果断措施,有力地维护了行业管理的正常秩序。他们还先后制定了《出租车行业管理标准》、《客管处工作人员十项纪律》、《职工廉政公约》等规章,实施包括“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接受顾客监督”、“岗位轮换”、“主动回避”等七项制度,严格规范行业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使行业管理人员把纪律和形象看做自己的生命。
  管好自己是为了管好行业。他们完善市场规则,对待出租车“四个一样”:不论经济性质税费标准一个样、不论单位和个体车辆价格一个样、所有出租车使用票据一个样、对违章处罚标准一个样。他们一切从出租车司机出发,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实施“一站式”管理,建设客运管理办公大楼,税务、保险、交通、公安等部门都在一个窗口办公,出租车司机过去是满长春跑,现在到客管处半天时间全都办了。
  扩大市场要拉动
  他们盯住市场需求,不断地对市场供求关系作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从1991年至今每年都组织专家学者调查、论证出租车市场状况,以市场引导行业和企业。1991年市场对出租车需求很大,而全市1250辆出租车难以满足要求,他们建议市政府调整限制发展的政策,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行业。1996年出租车市场基本饱和,他们又相应暂时停止发展出租车,把提高服务档次提到日程上来。
  长春市一度在出租车行业中限制个体经济发展,计划组建国有出租车公司抢占市场。但政府又没有资金大量投入出租车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束缚了行业的发展。从1991年起,他们打破所有制的框框,对个体、私营经济一视同仁,几年过去了,政府没有投入,行业固定资产达到10.5亿元,1.2万辆出租车,其中国有公司只占8%,个体车辆占28%,私营公司占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