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如此新闻德行
  喻国明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向来标榜自己有世界上最值得自豪的新闻自由,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有一群最具新闻道德操守的新闻人。可是,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美国和西方媒体对科索沃的报道和对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人们就不免看到种种有悖于上述标榜的“反常”表现,并由此产生种种疑问: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播手段是最先进的,并且据说美国的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不知为什么,在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一向以报道神速著称的美联社居然比我国新华社的报道整整滞后了一个小时。人们不禁要问,在这蹊跷的一个小时里,美联社的编辑们在考虑什么呢?
  ——据说“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一大特色,洛克的名言“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要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被那里的知识界、传播界奉为圭臬。然而在南联盟,当南斯拉夫电视台以其弱小的声音播发了不同于美国和北约强大宣传机器所传播的信息和声音时,美国不是以信息对抗信息,以观点回击观点,而竟然以导弹和集束炸弹摧毁其电视台,运用军事强力迫使不同的声音“闭嘴”。人们不禁要问,在炸弹的淫威之下,观点的自由市场建在哪里?
  ——据说西方是最鼓励记者的独立思考精神的。然而当英国广播公司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约翰·辛普森“在报道中未能与政府的口径保持一致”,便遭到了英国政府的严厉批评,被斥为“没有达到一个老记者‘应有的标准’”。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关于一个记者是否合格的“应有标准”到底是什么?
  ——据说西方的新闻来源是自由而多元的。但是,我们新近完成的一项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关于科索沃报道的内容分析统计表明,CNN的信息来源被严格控制在:1.美国官方的披露(占消息来源总数的50.0%);2.北约军方提供的信息(占消息来源总数的26.5%);3.由“科索沃解放军”和逃至境外的阿族难民提供的信息(占消息来源总数的14.7%)。来源的单一化势必导致信息的片面化。人们不禁要问,一向讲求多样化多元化的西方新闻媒体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地容忍这种单调呢?
  ——据说西方的报道是讲求客观中立的,遇有争议往往要说“两面理”,以示公允。然而,我们上述那项内容分析的研究统计显示,在CNN的全部报道中,只说一面理的报道所占的比例竟高达68.3%。换言之,在全部报道中,有2/3以上的报道只说了“一面之词”。而在我们过去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关于国内事务报道的同类研究中,这种只说“一面之词”的新闻报道大约只占1/4。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媒体的国内报道和国际报道为什么要采用差异如此明显的双重标准呢?
  ——据说当代西方记者是最具刨根问底本事的,他们常常自以为是最能探求事实真相的。但是当北约导弹轰炸我驻南大使馆后,美国和北约军方刚刚宣布“误炸”,这种连小学生听了都会打一个问号的“结论”却在美国和西方记者那里迅速得到认同。人们不禁要问,在问题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匆匆忙忙地咬定说这是一次“误炸”,这不是太有失西方记者新闻报道的起码水准了吗?
  ——据说西方新闻媒体最强调人的价值,在灾害、战争等新闻中最关注的是人员伤亡问题。然而反常的是,这次西方媒体却极力淡化在轰炸中3名中国记者的遇难事件——最初是拖延报道,其后是回避牺牲者的记者身份。并且,他们的镜头很快就从贝尔格莱德被炸毁的血迹斑斑的中国大使馆转而“聚焦”到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前个别愤怒的示威者投向灯泡的小石子上。人们不禁要问,是炸中国大使馆的导弹更值得报道还是砸灯泡的小石子更值得报道?为什么在美国媒体的价值判断中,对3位中国记者生命的戕害竟然还不如一个被砸碎的灯泡更值得报道呢?
  其实,凡是对美国和西方新闻传播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对上述种种“反常”现象都不会感到奇怪,美国媒体历来就有“美国至上、西方中心”的价值传统。在实用主义之风盛行的美国,新闻自由常常不过是一张既可以这样打,也可以那样打的“牌”——一切视其与西方价值中心的距离远近为尺度:近者,则容纳之、张扬之;远者,则漠然之、排挤之甚至扼杀之。当新闻自由的口号有利于他们向外扩张霸权的时候,他们便祭起新闻自由的大棒对阻碍其扩张的国家大张挞伐;而当新闻自由的口号不利于他们的对外扩张霸权时,他们便会毫不吝惜地让新闻自由之类的东西见鬼去。从昨天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报道,到今天的科索沃和我驻南使馆被炸等报道,美国和西方媒体的报道传统一脉相承。而今天的所谓“反常”,不过是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对他们的新闻德行有了一个更为具象化的了解罢了。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第7版(国际)
专栏:

  媒体背后有只手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称得上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在3月24日轰炸之前,美国已经为轰炸造足了舆论。美国媒体天天报道米洛舍维奇搞“种族清洗”,而对科索沃阿族进行分裂活动则只字不提。它们把米洛舍维奇描绘成“十恶不赦的魔鬼”,美国和北约的行动则被说成是“制止屠杀、维护人权的道义之战”。总之,它们拼命给美国老百姓灌输:南联盟该炸,美国是“替天行道”。
  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带给南联盟人民的是苦难、血泪和死亡,是惨绝人寰的景象。美国媒体对此的报道则黑白颠倒。130多万难民明明是北约炸弹造成的,它们却说是南联盟政府“驱赶”的;医院、学校、民房、工厂等民用设施遭轰炸,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被杀害,它们却把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说成是“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不可避免的错误”;炸弹扔进阿族村庄里,炸死近百人,它们却强词夺理,说目标并没炸错,而是南联盟搞了“人体盾牌”。
  北约多次轰炸南联盟电视台,杀害了多名新闻记者。对这种侵犯人权、扼杀新闻自由的罪行,美国媒体不仅不加以谴责,反而帮着诡辩,说因为电视台进行了“反美和反西方的宣传”,实际上是因为南联盟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暴行。不难看出,美国标榜新闻自由,但这是一种独享的自由,别人想要这种自由,就要受诛伐,甚至从肉体上被消灭。
  用5枚导弹,从不同方向袭击中国大使馆,明显是一种蓄意行为。美国官方一开始就说是“误炸”,没有调查先下结论,而且说法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美国媒体最爱打破沙锅问到底,但它们不仅没有提出追问、质疑和进行调查,反而起劲地按照政府定的调子大肆宣传。对美国轰炸中国使馆,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进行了谴责,美国许多城市也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到中国驻美使馆慰问和吊唁的美国老百姓络绎不绝,但这一切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都看不到。中国人民的抗议行动完全是出于愤慨,是自发的,美国媒体却别有用心地说是政府“操纵”和“鼓励”的,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煽动”的。为了不让老百姓知道事实真相,帮助政府减轻压力,美国新闻媒体不惜采取这种卑劣做法。
  美国新闻媒体一向标榜“客观公正”、“自由独立”,但通过它们对美国轰炸南联盟和中国大使馆的报道可以看出,事实远非如此。不论有什么背景和政治倾向,电视台、报纸或电台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是相当一致的。它们按照政府的调子运作,跟着政府的节拍起舞,措词雷同,口径一致,显然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纵着。(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北约轰炸七十八天
  南联盟人道主义灾难何其深重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阎月凡)从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野蛮轰炸,现轰炸虽然暂停,但留给南联盟的人道主义灾难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变电站、水电站和热电厂,南联盟全国70%的地区电力系统受损。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丁基奇预计,使全国电网恢复需要8个月时间,所需资金3.5亿美元。
  南联盟两大炼油厂已被摧毁,就南目前的财力而言,要修复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的。北约还炸毁了60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南联盟的道路设施已陷入瘫痪。另有5个机场已被炸毁,7个机场严重毁坏。在北约的轰炸中,南联盟全国数以千计的房屋和私人住宅受到破坏。仅首都贝尔格莱德,在北约轰炸中被毁坏的住宅楼、学校、医院、幼儿园、文化体育场所等设施多达1134处,其经济损失估计达10亿美元。
  据有关专家估算,在过去两个多月时间里,北约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40%,工业生产同去年相比减少了45%。由于轰炸以及轰炸造成的电力不足,南联盟数百家工厂关门或技术性停产,失业人数因此增加了33%。大约有10万人在北约的轰炸中丧失了一切而流落街头。南联盟全国现有2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60%的人生活接近贫困线。据南联盟有关机构估计,这场战争给南联盟造成6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欧盟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份预测报告说,今后3年内仅科索沃地区搭建临时住房、修复道路和供电设备等初步重建费用就要20亿到35亿美元,完全重建需要的费用则要高达近百亿美元。按照国际金融组织的估算,五年内南联盟的重建需要花费350亿美元,联合国巴尔干地区特使比尔特则认为需要500亿到550亿美元。比尔特还说,重建科索沃的任务比重建波黑要费力、困难得多。有专家预言,如果得不到外援,南联盟的建设恢复到这场战争发生前的水平需要16年,恢复到1989年时的水平需要25年以上。
  另外,北约飞机对南联盟的化工厂、制药厂、炼油厂、输油管道等民用设施也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导致大量有害物质外泄。北约还大量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弹。所有这些都给南联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南联盟以及周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并将对整个欧洲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灾难性的影响。
  北约的轰炸还使南联盟300所学校受到严重破坏,150万儿童无法上学。战争剥夺了孩子们应该享有的一切,留给孩子们心灵上的创伤更是难以医治。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们就用这一段做文章 李正明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