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优化组合出效益
  鼎鸣
  现有的卫生资源一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医疗服务一方面供不应求,一方面又供过于求。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医疗体制下,此种“苦乐不均”的现象盘根错节,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医改无法回避的一大课题。
  南京市先行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优化配置现有卫生资源。无论是“近亲”合并,还是近邻联合;无论是资源共享,还是后勤剥离,目的只有一个: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重组,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从“小而全”办社会和盲目攀比的“死胡同”中脱出身来,专心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重组,患者就医省去了不少繁杂程序,享有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全面的服务;通过重组,打破了条条块块,政府宏观调控就有了更直接的“抓手”,改变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重复投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西遥感中心服务环保
  本报讯 山西省遥感中心充分发挥本单位人才优势,利用遥感技术,积极服务于交通、能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监测等多方面的工作,为山西省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基地,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产量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开挖点近8000个,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该中心研制出“山西能源开发卫星遥感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除为全省主要产煤区建立环境数据库外,还对晋城地区的环境进行重点研究,建立了一定比例尺的图形库,通过卫星资料提取了有关的环境信息。如,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晋城市有煤炭开采点300多个,而通过该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煤炭开采点却有近1000个。为该市打击乱采乱挖窝点,保护资源和环境提供了依据。(丛远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民族素质

  学校不再办社会
  ——上海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新华社记者 江涛 本报记者 温红彦
  初夏,记者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落成的学生公寓。只见4人一间的房间宽敞明亮,塑钢门窗美观大方,外有别致的阳台,内有独立卫生间,床、衣柜、写字桌整齐划一,还有电脑、电话、电视接口,每栋楼设有公共活动间、开水房和洗衣房。楼外草绿花红,商店、自行车棚等设施一应俱全,实行统一物业管理。参观者不由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同行的上海市教委的同志告诉记者:“几年前的情况可不是这样子,那时许多学校16平方米一间的宿舍要住六七个学生,十分拥挤。今天之所以能够鸟枪换炮,都是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如今,作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继续,上海高校已经打破了“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旧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安于现状、人浮于事、服务欠佳的问题日益严重,并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这个“瓶颈”不打开,学校的精力必然会分散,高校的改革就无法深入。要解决这个难题,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的老办法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告诉记者,上海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总体思路是:先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进入市场,初步形成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与协调、组织社会力量办后勤相结合的新格局;再用几年时间,实现后勤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具有上海特色、教育特点的新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目前,第一批试点的上海交大、同济等8所高校的后勤已实现规范分离,初步完成转制。7月份又将有10所学校进入试点,全市高校将到2000年全部完成转制。上海市把改革建设学生公寓投资体制作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突破口。1998年上海决定加快学生宿舍建设,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4人一间学生公寓的目标。经测算,需新建的学生公寓达到50万平方米。这样大规模的建设,大量的资金哪里来?显然靠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都难以解决。在政府的支持下,市教委抓住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银行寻找安全贷款的机遇,积极协调组织房地产公司向银行贷款,加上学校自筹资金,共同建设学生公寓。公寓的建成使各方受益:房地产公司和银行可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学生住上条件大大改善的公寓,每人每月的住宿费只有100元左右;学校用10年左右时间还清贷款后,公寓即归学校所有。一种学生公寓建设的投资新体制形成了。
  到4月底,上海市已有32所高校计划建造学生公寓,有22所已开工,其中17所高校的21.8万平方米已临近竣工,至年底将共有3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
  同样的办法也被用来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目前,上海已交换、购买空置房20万平方米,启动改造筒子楼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教师公寓40万平方米,将在2000年基本实现:有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住上三室一厅,骨干青年教师住两室和两室一厅以上,已婚青年教师住成套的教师公寓,未婚教师2人一间公寓。上海市的实践证明,学生、教师公寓的建设采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是成功可行的。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上海39所高校于去年联合组建了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利用高校的生活消费市场,在高校间组织专项配货经营,形成了采购上的规模效益,从而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1998年暑假,这家公司为全市3万多名高校新生提供了各类日用品,人均支出比上年减少20%,而且质量还有所提高,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公司还与上海国有粮、油、煤、肉类等副食品大企业联合组建了高校后勤配货中心,实行规模采购,保证了货真价实,把实惠带给了学校和师生。
  学校不再办社会,让社会代替学校办后勤,学校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和科研。上海正在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发展服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进军高科技
  ——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见闻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全军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共和国的将军们走在前列。
  4月13日至6月12日,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在国防科技大学举办,来自解放军四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武警部队的60名军以上领导干部,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神贯注地向高科技知识进军。
  发愤攻书攀高峰
  当将军们走进高科技知识课堂的时候,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正硝烟弥漫。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炳清中将说:“科索沃发生的战争,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了。不掌握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就难以把握现代战争的主动权。学习高科技,时不我待,军队高级干部必须带好这个头。”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学员平均年龄为53岁,面对侦察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全新的高科技课程迎难而上。课堂上,他们如饥似渴汲取着知识的营养;课后,不耻下问弄懂道道难题,预习、研讨、温习、巩固,全心身投入。许多学员写了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培训班结束时,收到学员们撰写的高质量论文就有30多篇。
  登高一望观念变
  “知识丰富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开阔了。”将军们用这样的话语诉说两个月来学习的收获。然而,更让他们欣喜不已的,是掌握了一定的高科技知识之后所引发的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沈阳军区副政委曹惠臣中将的一席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最关键的是观念更新。掌握了一定的高科技知识,观察思考问题豁然开朗。”
  “正像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会促成哲学思想的革命一样,高科技知识的广泛应用也使传统的军事理论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从而引发军事技术形态、作战方式和军队组织形式等一系列改革。”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郭玉祥中将深有感触地补充说。
  未来战争怎么打?这是将军们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来自集团军的学员们说,“兵对兵,将对将”的传统单兵种作战模式已成为历史,未来战争是系统对系统的整体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空、地、海、天、电越来越一体化,“信息伞”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打击对方的“神经中枢”成为首要的军事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来自不同类型部队的将军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只站在自己部队的角度想问题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普遍增强,思考问题的层次、水平普遍提高。在如何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上,各部队的将军们如今取得高度一致:把有限的投入用到高科技这个“刀刃”上。
  通过学习,不仅军事指挥员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政工干部的工作思路也大为拓宽。某集团军政委陈锦彪认为,如果在今后的政治工作中注入高科技知识的新鲜血液,定会开创我军政治工作的全新局面。
  学以致用天地宽
  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应用到正在进行的科技大练兵中去,是将军们一直思索的问题。两个月的学习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谱”。他们用学习随笔、结业论文等形式写下了“科技兴训、科技练兵”的措施和设想。
  兰州军区参谋长郑守增少将加班加点,在电脑上敲出了近万字的论文———《如何深入扎实地实施科技兴训和开展科技练兵的几点思考》。他认为,重点要抓好高科技知识学习的再深化,高素质人才的多层次培养,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训练,部队训练方法和保障设施科技含量的提高。这篇论文不仅有深入的思考,更有具体实施的设想。
  某集团军参谋长赵克石把他的所思所得都输入到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他用鼠标翻动着自己的学习随笔说,从广义上讲,知识就是战斗力。但知识成为战斗力要有一个过程。回部队后,要在“转化”上做文章,真正实现知识向战斗力的转化。
  海军某基地副司令员胡先贵少将认为,科技强军要坚持中国特色,全面赶超则可能全面落后。要搞不对称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科技兴训、科技练兵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将军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指挥下,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钢铁长城,定能所向披靡,坚如磐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近亲合并 近邻联合 后勤剥离
  南京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本报南京6月13日电 记者龚永泉、丁伟报道:近年来,针对卫生资源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矛盾,江苏省南京市在控制资源增量的同时,着眼于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合并同类项”。由于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原市传染病医院和钟阜医院的门诊、急诊量和病房利用率逐年减少,将这两所功能相近、职能交叉的医院进行合并,成立了市第二医院,以传染病防治为主,同时开展肿瘤病防治和康复医疗。市儿童医院和市妇幼保健所由于条件所限,发挥作用有限,与市妇产医院合并,成立市妇幼保健院,在妇女、婴幼儿及儿童的保健上实现全程服务。
  近邻联合,优势互补。市鼓楼医院、儿童医院和口腔医院都地处市中心,距离不超过千米,专科设置各有特色,医院设备互补互需,三家医院组建了医院集团,内部会诊按本院科室会诊对待,对一些跨专业的复杂手术和危重病例,成立联合抢救小组,共同完成手术;医疗仪器院间共享,检查项目开放服务;药品供应、后勤保障等实行联购共储;人员培训、继续教育上统一安排,并联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后勤服务实现社会化。去年6月,市卫生局将原来几家医院的医用被服洗涤房合并,建成主要面向卫生系统、辐射全社会的南京市洗涤中心。截至目前,已承担了省、市、区14家医院的被服洗涤业务。原8家拥有4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有洗衣职工123人,洗衣机34台,而洗涤中心只需58人,洗衣机18台。同时,中心设计安装了新型污水处理设施,保证了污水达标排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建立
  今年9月京津鲁辽浙粤先行试点 明年起全国范围内推广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形势,在全国范围内促进英语的普及与提高,向社会提供一个面向公众的英语考试体系,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简称PETS)已建立,今年9月在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浙江、广东等省市先行试点,明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今天在京向新闻界宣布的。
  据介绍,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是我国教育部和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合作项目,由英国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与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经多年研究、开发、设计而建立,英方的15名专家和我国30多所大、中学校的英语教师及有关专家参加这项工作。该体系分初始级(PETS1)、中下级(PETS2)、中间级(PETS3)、中上级(PETS4)、最高级(PETS5)五个级别,其考试要求分别是,略高于初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于普通高中优秀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于我国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大专院校又学了两年公共英语或自学了同等程度英语课程的水平;相当于我国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大学至少又学了3—4年的公共英语或自学了同等程度英语课程的水平;相当于我国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结束时的水平。
  PETS重点考查交际能力,内容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PETS考题题型主要有多项选择、选择配伍、改错、填空、简单概括、短文写作、翻译、口试等。考生不受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原则上任何人都可参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参加任何一个级别的考试。为避免干扰校内正常的英语教学,普通中学和大学不得组织在校生参加PETS考试。PETS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试卷和考生成绩的认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考试机构负责报名和考试的组织实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树人学校建校6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图为6月11日晚,在喜迎澳门回归树人学校第六届艺术节闭幕晚会上,该校学生演奏古筝。
  本报记者 王霞光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春蕾救助”咨询活动举行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今天在北京怀柔举行了“春蕾救助”现场热线咨询活动。
  据悉:为救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女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六一”开通了“8008106161”春蕾热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周时间就接听电话300余次,许多人咨询后立即采取行动捐赠,不少在校大学生表示利用暑期打工,将所得捐助失学女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更美 更好 更快
  中国出版业追赶多媒体浪潮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和10年前相比,“出版”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出版者可以将刚刚完成的灵动鲜活的作品传遍世界,而不需要纸张作为载体。苹果电脑多媒体出版技术中心日前的成立,正是中国印刷科技研究所顺应这种技术潮流的重要举措。
  中国印刷科技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专业从事印刷出版的技术研究机构,而苹果公司则在电子出版和多媒体创意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据统计,目前全球17000余种多媒体应用软件和约60%的网页制作都采用了苹果公司的技术。据介绍,此次两家携手,意在为国内商业用户提供光盘制作和网页设计等多媒体出版服务,全方位培训国内紧缺的电子出版和多媒体创意专业人员,促进中国出版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人今天说不》光盘出版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载中国人民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暴行的VCD———《中国人今天说不》,今天在北京举行首发式。本套VCD由上海美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制作,今日中国出版社音像部出版发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出席首发式。
  《中国人今天说不》VCD共有5集,众多的珍贵历史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暴行,和中国人民悼念壮烈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记者的悲壮情景。 (肖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白求恩军医学院举行挂牌仪式
  本报讯 经中央军委批准,具有60年光荣历史的解放军白求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扩建为学院,更名为白求恩军医学院。日前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了更名挂牌仪式,揭开了该院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丁文玉 郭树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