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焦点

  国内电信制造业有巨、大、中、华四巨头,其中规模最大的华为1998年销售收入约10亿美元,而摩托罗拉是294亿美元。巨大中华捆在一起,规模尚不足摩托罗拉的1/10。因此,如果说电信运营业的当务之急是分解以破除垄断,那么国内电信制造业在竞争中加强合作迫在眉睫——
  “巨大中华”有争有合
  本报记者 冉永平
  杀出重围当属不易
  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深圳华为是国内非常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很凑巧,四家企业头一个字连起来非常响亮:“巨大中华”。因此,某些时候,“巨大中华”成了民族电信制造业的代名词。
  巨、大、中、华四家企业发展都不错。其中,发展最快的华为公司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89亿多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电信制造企业。仅成立三四年的大唐电信销售收入也达到9亿多元。四家企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其中,中兴通讯1998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209%,其他三家也基本在100%以上。四家的盈利状况也都不错,净利润均在亿元以上。
  四家企业的产品在国内也逐步争得一席之地,改变了电信业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如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因特网接入服务器已占国内38%的市场份额。中兴的会议电视系统则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巨龙的04交换机也占到全国网上运行交换机总量的14%。
  “巨大中华”能取得如此业绩相当不易,因为电信领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有垄断,没有竞争,而相反,在电信设备制造领域,竞争之残酷、之剧烈不亚于任何一个行业。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信运营业超常规发展,发展速度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最高速度,因此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最活跃的电信设备市场。于是,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电信设备制造公司一拥而上,抢滩登陆。
  作为普通消费者,也许你看不到交换、传输这些“幕后设备”,但只要看看自己手里的手机、腰上的BP机,留意一下报纸、电视的广告你就会发现,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这些跨国公司几乎无所不在。因此,能冲出十几家跨国公司的重围,并站住脚跟,“巨大中华”很不容易。
  生存不易发展更难
  如果说“巨大中华”站住脚跟不易,那么今后的发展就更艰难。
  “巨大中华”规模最大的华为,去年销售收入约合10亿美元,华为每年按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其他三家也大体按此比例投入,这样,四家加起来的研发费约2亿美元。摩托罗拉去年的销售收入是294亿美元,投入研发的费用是20多亿美元,诺基亚去年的销售收入是157亿美元,投入研发的是15.7亿美元。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巨大中华”目前能够站住脚跟关键因素就是他们在技术上没有掉队。从巨龙04交换机实现国内数字程控交换技术零的突破,到华为、中兴、大唐在移动交换上的群体突破,以及目前四家公司在数据通信上的紧跟潮流,应该说“巨大中华”在技术上没有被对手拉下。但是,在我们实力远逊色于国外对手的情况下,今后能否继续不掉队是“巨大中华”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们之所以把技术提到生存的高度来谈是电信产业的特点决定的。电信产业是高新技术最密集的领域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比,有其不同的特点。
  规模上去,成本下降,市场扩大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在技术,生产规模是次要的。因此谁掌握尖端技术谁赚大钱,没有技术别说大钱,小钱也别想赚。胜者通吃是这一领域的规律。
  上规模是硬件上的投入,投入是有形的也是有限的,而技术的投入有时看不到底,而且失败谁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赔得起很重要。
  传统产业可以靠积累,靠滚雪球发展规模,高新技术发展不给你喘息的时间,一步慢了,这一轮发展就没你的戏了。因此,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更要看实力。
  说高技术产业风险更大还在于在高投入下产生的技术一旦过时,新的技术又没有跟上,你马上会变得一贫如洗。比尔·盖茨感慨,今天是首富,明天或许变成穷光蛋并非玩笑。道理很简单,传统产业,一旦产品过时,就是砸碎了卖废铁也能换点钱,而高技术产业技术过时了连废品都没得卖。
  因此,基于行业的特点和竞争双方的实力现状,在为“巨大中华”能站住脚跟庆幸的同时,许多人也为他们能否长期挺住担心。
  联合为上,合作为中,自残为下
  忧虑是我们的,更是他们的。身在其中的“巨大中华”对竞争格局比我们更清楚,忧患意识也更深。
  华为很早就在内部进行“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的讨论,中兴的总经理侯为贵也感慨,目前的危机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巨龙董事长邬江兴则认为,“巨大中华”与跨国公司比只是个孩子。
  共同的忧患意识对“巨大中华”今后的发展不无益处。但是除了忧患,今后采取怎样的发展道路对“巨大中华”更为重要。联合、合作、互斗是摆在“巨大中华”面前的三种选择。
  综观大势,联合为上。“巨大中华”四家相似之处颇多,也各有优势,如果“巨大中华”能联合起来(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联合,如联合开发、联合制定标准等),虽然如上所算,实力尚不足以与摩托罗拉等公司完全抗衡,但也多出几分胜算。因为,虽然我们整体实力小,但它的势力范围是全球,必定实力分散,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以弱胜强是有可能的。
  如果联合有难度,那么眼前的合作就成为当务之急,所谓合作就是在市场上寻求分工合作,统一步调,统一作战,互为友军。
  如果“巨大中华”依旧各自为战,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抱着反正外战打不过,内战捞点油水的心理,自相残杀,互打价格战,选此下策,其后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幸的是,“巨大中华”的老总们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也都表现出合作的强烈愿望,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我们有信心期待,会有一天,“巨大中华”将作为一个整体驰骋在世界电信市场。
  右侧照片由上至下依次为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和深圳华为。(附图片)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5元钱线路维护费该不该交人民日报社信息产业专版编辑同志:
  我们是山东省邹城市农村电信消费者,我们这里农村电话每个月除了交月租费之后,每月再交5元钱,美其名曰线路维护费。
  按理说,消费者交了电话初装费和月租费后,电信部门就应该保障线路的畅通,不能再收什么线路维护费。比如我们买了飞机票去坐飞机时,在起飞前飞机突然出现故障,航空公司说,凡是乘坐这架飞机的旅客每人拿出一部分钱,用这部分钱去修理飞机。这样做显然是笑话。
  再者,农村经济条件现在还不算太好,电话普及率不算太高,安装电话主要是交流信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现在月租费中加了5元钱的维护费,农民原来装电话的很多不想再去用了,到公用电话上去打,要比家庭电话便宜很多。想安装电话的,也不再安装了。当前上至国务院,下至村委会,国家各级部门都在减轻农民负担,而电信行业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我们邹城是一个不算富裕的县级市,城里的经济好些,而每月却收14元月租费,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却收19元(有5元维护费),这不是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吗?我们很多农村的电信消费者到电信局去和他们交涉,电信局拿出一个文件,是山东省电信局颁布的,确实可以收不超过5元的维护费,但这个文件的执行日期是1999年的1月份,而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发的《关于调整邮政电信资费的通知》规定执行日期是3月1日。难道说为了执行省里的文件,而弃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的文件于不顾吗?为什么国家的文件到地方后就卡了壳?
  山东省邹城市农村电信消费者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沟通

  关于收取维护费的答复人民日报社:
  贵社转来邹城市农村群众反映收取维护费的来信收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信中所提维护费是根据市物价局和省邮电管理局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调整农村电话营业区域等有关问题的批复”(鲁价费发[1998]192号)中有关规定收取的,该文明确指出,“各市地物价局、邮电局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和用户的承受能力,对营业区域内用户不分距离长短每户每月收取不超过6元的线路维护费”。结合我市农村具体实际,向农村用户收取了每月5元的线路维护费,低于文件规定限度,是合法的。
  二、为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分别下发了《关于调整邮政电信资费的通知》(文号分别是计价格。[1999]134号、信部清[1999]134号)。自1999年3月1日起,对邮政、电信资费进行了大范围的结构性调整。此次调整的资费包括:降低因特网资费、理顺本地网营业区内电话资费;降低固定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取消本地网附加费,降低长途电话附加费;降低国内出租电路的资费;降低国际及港澳台电话资费;降低公用电话包括磁卡、IC卡电话资费,此次调资并未涉及农村电话线路维护费,所以维护费的收取与这次资费调整并无任何关系。
  三、收取农话线路维护费是合理的。农村地理区域跨度较大,农民居住地点相对分散,从交换点到用户间的平均距离为7—9公里,除去常年大量的杆路和线路建设投资外,每年的线路维护费用也是一个不菲的数字,运行成本之高可想而知,换句话说,农村电话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全靠国家贴补维持。所以,农村电话普及率越高,电信亏损的也就越多,但是为了尽快改善农村通信条件,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农村通信市场作为投资重点,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济宁市电信局 邹城市电信局
  从本期起,我们不定期开设“沟通”专栏,反映消费者意见,并请有关部门解答。同时也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广大电信消费者反映意见或参加讨论。
  ——编者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权威论坛

  “巨大中华”该不该合作,如何合作,目前合作可能性大不大?
  四大巨头谈合作
  竞争不合作,只有灭亡
  巨龙通信公司董事长邬江兴(46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组专家。):
  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电信市场,这是我们最大的对手,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意识,“巨大中华”很可能就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上打价格战,进行这种低水平的价格战,最后谁也没得到好处,相反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战略上的联合,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行业的、非官方的社会性组织,可以对行业的发展作协调和磋商,可以产生建议性的标准等。为什么国际电联会上,没有我们的企业代表?没有我们的声音?因为“巨大中华”无论哪一家,都还没有达到影响政府标准制定、影响国际性建议产生的程度。但我们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共同建议、商讨制定我们的技术标准,有了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发展的空间也就大了,国外的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按我们的标准来。现在说到中国标准,我们没有,只能采用国际建议,但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的后面走。
  在微观上,我们还可以就某个技术领域甚至具体到某个产品进行合作。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都是在走向联合,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是尽量避免重复建设,我们通信企业也应该紧跟这一趋势。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我们可以避免很多重复劳动,这样能有更多的精力用来研究世界的前沿技术,早一点把我们的通信技术搞上去。
  国内的通信企业,那种英雄主义的个人作风、只顾局部利益互相内讧打价格战,都不是长远的做法,“巨大中华”不可过高估计自己,与国际老牌公司相比,我们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孩童。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必然要导致灭亡。只有合作,才能互为发展,相互补充。所以我们的合作之时,才是民族通信产业真正的崛起之时。
  既竞争,又合作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熊秉群(63岁,教授,1998年由于对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卓越成就荣获美国“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1998年度“杰出成就奖”。):
  “巨大中华”应该在遵守市场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尤其要共同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以对抗外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在这样的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关系。“巨大中华”的合作在政府的干预和协调下有一定的可能。
  目前真诚合作的可能性还不大
  中兴通讯公司总经理侯为贵(高级工程师,深圳市政协委员。):
  中兴通讯的发展观首先是以国家整体利益至上、为中国兴旺而努力奋斗,追求的是多赢、健康、坦率、合作、良性竞争局面。随着加入WTO和ITU—T日程的逼近,在隐隐四起的“狼烟”中,在当今世界电信业兼并、联合的风潮下,任何一家民族通信企业都应有比以往更严峻的危机感。协同竞争、不断创新才有更大发展。
  我认为,“巨大中华”应该既有竞争也有联合。如韩、日、美等国,其政府的市场法制建设、政策导向、经济杠杆作用比较有效,并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当大的调整。这些国家市场经济运作时间长,企业家队伍也较有经验和胸怀,所以能促进本国实业更快成长,更多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强综合国力,也能有效地引进外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但从目前我们的国情来看,各方面条件包括观念尚不成熟,“巨大中华”真诚合作的可能性还不大。
  要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孙亚芳(女):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合作,同样难以有优良表现。
  现在,民族企业直接面对的是跨国公司的挤压,我们共同的使命是如何通过国内市场的培养,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而良性竞争的基础,在于每一个企业从加强自身管理入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增强技术、成本、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达到牵引民族产业进步的目的。必须学会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努力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这是当务之急。
  沙丁鱼群中有几只鳗鱼,激活了整个沙丁鱼群。没有竞争,任何优秀企业都自然会惰怠。我们要向西方公司学习,他们存活了上百年,必然是很优秀的。不向他们学习,如何能与他们竞争呢?向竞争对手学习,是华为非常重要的课程。
  国内企业的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涉及到广泛的对象和领域,一个企业能规范地参与竞争,就是对其他企业的良好合作。在中国技术标准的形成方面相互配合,也是对民族企业都有好处的大事。当然,最主要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是国内运营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民族通信企业发展到今天,最大的支持来自运营企业和用户,没有他们提供的机会,不可能有“巨大中华”。这种合作,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其战略性产业都是国内企业起主导地位,这是最根本的原则,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短短几年,我国很快将极为落后的通讯基础设施改变为网上设备最先进的世界第二大通讯网络,说明行业主管部门在把握我国电信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上是较为成功的。一方面,最终用户得到了更好更多更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形成了民族通信工业强大的实力。
  高科技企业能走多远,一方面靠企业自身的能力,一方面是有效的经济政策。华为遇上了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把每一项工作做好,通过艰苦奋斗来实践“发展是硬道理”。(附图片)
  人物照片:上为邬江兴,左为侯为贵,下为熊秉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