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可贵的“叫板”精神
  ——向范玉恕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从今天起,本报连续报道天津市建工集团三建项目经理范玉恕的事迹。
  范玉恕在建筑行业工作了整整30年,先后负责组织了18项、30万平方米工程施工任务,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了100%,并获得两项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及多项嘉奖。范玉恕视质量为生命,“严”字当头,一身正气,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我们从事现代化建设十分需要的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范玉恕靠优异质量不仅建筑起一个个工程丰碑,也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0年来,范玉恕始终恪守着一条准则:质量第一。无论建高楼大厦,还是盖百姓住房,都是一视同仁,质量第一。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方施工队,只要让他负责,他就铁面无私,敢为质量“叫板”。哪怕“基础钢筋有一点位移”,哪怕“混凝土”马上就要浇筑覆盖,他也决不放过,一律返工。正是他的这种敢于“叫板”的精神和做法,不仅在建筑行业高高矗立起值得参照的质量标杆,而且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包括民工在内的建筑队伍。
  范玉恕不仅“活好”,而且“人正”。只有“人正”,才能“活好”;只有“活好”,才可能更好地体现其高贵品格。范玉恕认为,粗制滥造的工程,必定是腐败工程。在这方面,范玉恕有着深刻的体会。30年中,他有着多次发财的机会,只要他高抬“贵手”,睁只眼闭只眼,他就可能财源滚滚,甚至腰缠万贯。范玉恕“人财物”权集一身,从不吃下面的一顿饭,从不吸下面的一支烟。对比那些视工程为“肥肉”,只要有利可图,根本不顾工程质量,偷工减料,互相利用,中饱私囊者,范玉恕愈加显得品格高洁,值得学习。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当前,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正在加大水利、交通、通讯、城乡电网、经济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工程事关人民利益,事关全国大局,是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重大基础建设。建设这些重大工程,一定要发扬范玉恕一丝不苟,敢于“叫板”的精神,尽力做到质量全优,万无一失。
  迅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已成为建筑行业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制度的保证,科学技术的保证,尤其需要建设一支像范玉恕这样“活好”、“人正”的建筑队伍,队伍建设更加是百年大计。


第1版(要闻)
专栏:

  范玉恕盖楼 老百姓放心
  天津三建项目经理范玉恕30年来先后组织30万平方米工程施工,工程质量优良率达100%,他的认真负责精神和可贵职业道德,不仅赢得信誉和市场,还带出一批过硬的项目经理
  本报天津6月13日电 记者刘国胜、傲腾、陈杰报道:天津出了个范玉恕,三建建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范玉恕三十年如一日,先后组织了18项、30万平方米工程施工,工程质量优良率100%,并获得两项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及多项嘉奖。在“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全凭活好和人正打出名气,不仅为企业赢得市场信誉和经济效益,还带出一大批过得硬的项目经理。
  土生土长的范玉恕,活好人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天津话说他的“艮”劲儿和“棱”劲儿,有时让你感到刻板,有点不近人情。每当范玉恕从各种媒介看到或听到我国近些年一些地方出现工程质量低劣,甚至楼倒、桥塌,使国家和民众蒙受巨大损失,就像刀子在心上剜。按他的说法,粗制滥造的工程都是腐败工程。
  作为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捞点儿沾点儿很容易,范玉恕认为,搞不正之风,吃掉和拿掉的是我们的人格和党性。他常说,大楼的根基不牢要倒,人立身的根基不牢也要倒。他从不用吃吃喝喝那套歪门邪道来维系甲乙双方关系,靠的是“好活”说话,靠优质工程挺直腰板。与他共事多年的民工都反映,别说一顿饭,就是一支烟他也不抽民工的。据记者调查,在当地一般人都知道这档事。在上百个分包队眼里,像范玉恕这样一个指挥上千人施工队伍,干了几十万平方米大工程,在当地是赫赫有名的大项目经理,竟连个感情回报的机会也不给,倒让他们感到很不好意思。
  凡是他负责的活儿,“任嘛也不得一丝马虎”,关键部位关键时刻,都亲自动手亲自过目,他叫起“板”来,九牛拉不回。人们说,“他比甲方还甲方”。市场和信誉是实打实的,这几年光是他为企业赢得的“回头活”,就有20多万平方米。
  甭管他多“艮”多“棱”,怎么“叫板”,同行不但觉得他可敬、可亲,更重要的是可学。因为搞建筑的人知道,范玉恕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方法及要求,均属建筑业的应尽职责,也未超出职业道德范畴,就看真干还是假干,学起来并不深奥,很便利。
  近几年,范玉恕在工地亲自教、亲自带,带出了一批人,像张传和、王华、吕凤年、冯硕以及后起之秀李斌等等,先后都成了优秀项目经理,不仅能独挑大项目,而且在建筑市场享有信誉。三建公司如今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优秀项目经理队伍,公司总经理马骏说,这是企业的无价之宝!公司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全优率85%,市场任务占有率、利润、市场占有率、生产总量等指标都令人欣喜。(附图片)
范玉恕(右)在测量工程精度。新华社记者 马平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中非共和国总统帕塔塞
  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中非共和国总统昂热—菲利克斯·帕塔塞将于6月14日至20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帕塔塞1937年1月25日出生于中非共和国瓦姆—彭代省,曾先后就读于中非热带作物高等学校和法国国立农学院,获农艺工程师证书。1962年后,他曾任农业巡视员和农业局长,1966年至1976年多次出任政府部长和矿产能源国务部长等职,1976年至1978年任首相。帕塔塞1978年创建中非人民解放运动,任主席。他1981年参加总统竞选,失利后旅居国外,1992年回国。1993年9月19日,帕塔塞在首次多党大选中当选总统。他曾发表多种学术论文和报告,并创办农场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帕塔塞重视发展对华关系,这是他首次访问中国。(新华社发)(附图片)
  帕塔塞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

  吕梁山区扶贫攻坚实事实做
  3年新修梯田106万亩,改造农田52万亩
  编者按:吕梁人民在扶贫攻坚中,不等不靠,以改造土地、增加耕地为突破口,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58万亩新修和改造的农田,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意味着稳定脱贫有了可靠保证。社会越是进步,经济越是发展,越要珍惜土地。吕梁人民的壮举给人以启示。
  本报太原6月13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芒种时节,记者跋涉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区,到处可见一层层新建的梯田已绿色荡漾,昔日成片的“三跑田”大多变为旱涝保收的“三保田”,正在辛勤耕作的农民告诉记者,“有几亩好地比啥都放心”。3年来,吕梁山区已新修梯田106.4万亩,改造农田52.3万亩,150万农民人均两亩基本农田,为农民稳定脱贫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吕梁山区是典型的黄土沟壑丘陵,也是山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380万贫困人口中有200多万生活在这里。在沟渠纵横、梁峁起伏的黄土地上,“土、肥、水在坡上流,流走了农民的米和油”是形象逼真的写照。
  从1996年起,山西省把吕梁山区整修梯田、新造土地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耕者有好田,劳者有好收”,直率而朴素的目标,调动起吕梁山区忻州、吕梁、临汾3个地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出动机械5000多台,投工1245万个,投入资金3.54亿元,干起了这项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浩大工程。3年多来,机声隆隆、人拉肩扛、风餐露宿的场面使吕梁山沸腾起来。结果是,星星点点的瘦地、坡地、凸凹地,变成了连片层叠的梯田和平地,过去存不住土、水、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新建和改造的耕地为前20年的总和。仅偏关县就新建万亩连片梯田5处,5万亩连片梯田2处,千亩连片梯田13处。柳林县新建基本农田18万亩,当地农民人均拥有良田2.5亩。
  基本农田的增加和改良,使农民增产增收,也减轻了吕梁山区长期水土流失的状况,更为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推进旱井补浇等配套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记者在永和、汾西、临县采访时看到,过去长期未能改变的“牛耕田,人担粪,?头刨穴手点种”的耕作方式,正在被机耕、机播、机械运输所代替。黄土坡村的农民程喜旺告诉记者,他打算“再合伙打一眼旱井,什么都不愁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连台傲立黄河滩
  本报记者 李杰
  今年汛期将要来临之际,位于黄河中游岸边的河南省濮阳市庄严宣告:境内沿黄三县38万滩区人民,仅用两年时间,已在滩区380个村建造了380座不沉的“航空母舰”——避水连台,结束了群众每逢大汛便流离失所、备受水患之苦的历史。
  决策来自民主,办法群众创造
  濮阳市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像豆腐一样松软易破的危险河段,洪水灾难频繁。1996年8月,黄河上游地区连降暴雨,形成洪峰顺流而下,数小时后,洪峰推进到濮阳市境,45万亩秋庄稼全部被淹没,31万间用血汗筑起的房屋及其脚下的土台子遭到破坏。13万人无家可归,24万人一夜返贫。
  洪水过去了,濮阳市委一班人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前发出誓言:面前纵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救群众于灾难之中!
  路在何方?办法在哪里?
  市委书记张世军、市长黄廷远再次向滩区走去。他们查灾情,寻良策,在群众中寻觅探索。当张世军来到黄河浪头直冲着的范县毛楼村查访时,眼前豁然一亮。一个未留洪水冲击痕迹的村落映入眼帘。原来一家一户孤立的小高台,变成了户与户紧密相连的大连台,洪水进不来,房屋财产完好无损。见到村支书史其福后方知,毛楼村在与黄河的斗争中,总结出一个好办法,从黄河主航道抽泥沙,淤积抬高毛楼村的村址,填平户与户之间的沟沟洼洼,把一家一户的孤土台连成一个高出黄河历史上最高水位2米的避水连村台,解决了孤台遇洪水便房倒屋塌的问题。
  张世军连声称赞:连台,连台,保命聚财。好办法,好计谋!
  事关大局,决策必须科学慎重,必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张世军召开四大班子领导联席会议,每人详细陈述考察所见所闻,让大家讨论。张世军根据毛楼村建避水大连台的做法,提出了“无台变有台,低台变高台,孤台变连台”,每个村建设一个“航空母舰”——避水连台的想法。对此,大家的意见空前一致。
  建设避水连台,造福子孙后代
  1996年10月29日,市委、市政府在停办缓办一些项目的情况下,筹资600万元,在第一个试点村举行了开工仪式,拉开了全市建台大战的序幕。
  建设380个“航空母舰”,少说也得4.5亿元。这么多的资金,除群众投工出力,以工折资,全市干部群众和农民捐资、市县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补贴外,剩余的一大块资金怎么解决?
  张世军、黄廷远带着滩区资料和录像片直奔省会郑州。时任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和时任省长的马忠臣及20多个省直厅局的领导,听了汇报,看了资料和录像片,落下了深情的泪水。他们当场表态,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支持这项救民工程。
  省长把全省计划中的1000万扶贫资金,一次拨给濮阳900万元。省直厅局支持资金1000余万元。在濮的中央、省属企业慷慨解囊支援700多万元。回大陆观光的台胞靳天锁,也主动捐献30万元人民币。
  来自中央、省及各方面的支持和支援,救了燃眉之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看到各级领导对滩区建台这样用心,滩区百姓深受感动。他们踊跃投工、捐款,在施工高潮中,滩区百姓日出动劳力3万多人。整个工程已动土方4500万立方米。
  在今天的范县毛楼和濮阳县屯庄,记者看到,新建的避水连台上,已按规划建起了新村,各户瓦房整齐划一,水、电、路、桥设施配套,好一座精致优美的田园式新村。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环境与资源保护并重
  扬中市投资十六亿元建生态工程
  本报拉萨6月13日电 记者王建新、张忠报道:雅鲁藏布江山南段两岸10多年前还是风沙弥漫的荒沙滩,如今这里长出总面积达25万亩的防护林带,这是西藏自治区坚持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并重,切实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带来的成果。
  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流域近年来狠抓农田水利建设、草场改良、成片植树造林。截至1998年,开发区已有人工造林20余万亩,新建和扩建水渠近900公里。向来被视为“造林禁区”的雅鲁藏布江两岸沙滩,如今绿树成行,变成了高原绿洲。
  西藏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富集的省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植物宝库之一。目前,全区已知的高等植物有6400多种,其中39种珍稀野生植物和123种野生动物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从80年代起,西藏全区陆续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3个,总面积达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6.5%。
  经过多方努力,西藏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区至今未发现酸雨和放射性污染。
  本报讯 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小组日前对全国首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江苏省扬中市进行考核验收时,对他们3年多投资16亿元、系统建设五大生态工程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1995年以来,扬中市投资16亿元,对工业、农业、城镇、旅游、交通等实施生态功能分区建设。这个长江中的岛市以城区和10个建制镇为中心点,形成城镇建设区。同时,将农村2088个自然小村庄规划建设成429个居民点,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城乡新景观。市区投资近亿元建成了管道液化气工程和烟尘控制区、噪音达标区。该市以城镇为辐射源,以贯穿全岛的218省道为连接线,以清洁控污企业为主体,建成工业经济带。该市先后对150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绿色检疫”,相继关停改转了百家“十五小”企业。在工业发展带外围,扬中以田园风光为特色,以良性生态循环为内涵,建设观光农业带。这个市还在沿江地区兴建了自然生态保护带。(严峰)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全国电话用户逾亿
  今年以来,我国电话用户继续迅猛增长,四个月新增电话用户一千二百五十四点六万户;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新增移动电话分别为四百六十五点七万户、五十七点一万户。到四月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一点二五亿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十一点三七部。
  北京夏粮丰收在望
  京郊今年夏粮丰收在望,部分地区的麦收工作已从六月十一日开始。据介绍,今年北京市夏粮播种面积二百五十三点一万亩,其中冬小麦面积有所减少,但总体长势均衡,穗数多、群体大,预计小麦单产约三百七十七公斤,总产约九点五亿公斤。
  珠海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珠海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一至五月份完成一百零七点九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四。一至五月,珠海完成工业产值一百八十九点七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六七,占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大中型企业产值增长百分之十五。
  成都启动助老工程
  成都助老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四川省慈济敬老助残有限公司把二百张敬老卡捐赠给了老人。据了解,成都助老工程主要包括“三优”服务、“扶老助困”、筹建老年事业基金等内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均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观看朝鲜血海歌剧团访华演出
  会见歌剧团主要成员时说,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赵川东报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血海歌剧团今晚在世纪剧院举行了访华首场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等观看了演出。
  演出前,李鹏会见了朝鲜血海歌剧团团长朴淳泰和功勋艺术家著名指挥金英禄等歌剧团主要成员。李鹏对朝鲜血海歌剧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友谊。中国文化部和朝鲜文化省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中朝文化交流卓有成效,两国签署的文化交流计划顺利实施。朝鲜的一些著名艺术团体先后来华演出,为增进两国文艺工作者之间的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和艺术团也访问了朝鲜。
  李鹏说,朝鲜血海歌剧团此前曾三次访华演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他预祝血海歌剧团这次访华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朝鲜血海歌剧团始创于1971年,拥有包括众多人民艺术家、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在内的600多位艺术家和演职人员。28年来,歌剧团创作了《血海》、《四季之歌》、《凤仙花》等大量深受朝鲜人民喜爱的艺术作品。
  在今晚的演出中,歌剧团表演了《将军骑马奔驰》、《祖国赞歌》、《担鲜藕》、《我爱你中国》等朝中两国歌舞。演出在《朝中友谊万古常青》的歌声中结束。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受到场内数千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以及朝鲜驻华大使朱昌骏等参加会见并陪同观看了演出。
  朝鲜血海歌剧团是应文化部邀请来华参加’99中国国际民族歌舞年演出的。在北京的演出结束后,歌剧团还将赴上海、武汉访问演出。(附图片)
  6月1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血海歌剧团在北京举行访华首场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等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刘建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