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9-06-11

1999-06-11新闻联播 文字版

红纱巾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红纱巾<br/>  吕高排<br/>  走出冷寂的高原小站的那一瞬间,我实实在在地体味到高原缺氧的滋味。<br/>  “爸爸在哪儿?”一声稚嫩的童音从我身旁清脆地响起。我抬起沉重的眼睑,才见出站口走来一位年轻的妇女,在她前面,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在欢快地跑动。<br/>  少妇紧张地向前一步,一手抓住小女孩的胳膊,口里不住地说着什么。少妇高挑的个儿,细白的脸,衣着素朴,脖子上系着一条艳丽的红纱巾。那红纱巾像一团燃烧的火一样随着少妇的走动而跳跃。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长长的眼睫毛随着一阵接一阵的欢笑而上下闪动。同样,她脖子上一条长长的红纱巾几乎盖住了整个上衣。<br/>  小女孩看清楚我的一身戎装,似乎证实了自己的某种判断。她挣脱少妇的手,手舞足蹈地跑到我的坐椅前,张开双手抱住我的大腿说:“爸爸我想你,爸爸抱。”我手足无措地望着眼前的小女孩,一时间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不知如何是好。<br/>  少妇紧跟着走上前,脸上泛起一片红晕。她一边去拉孩子的胳膊,一边羞涩地向我解释:“真对不起,孩子她爸也是当兵的,就见过一次面,她总好认错人。”<br/>  我抚摸了小女孩的头,一时间,我的脑海中再现出许多凝重的片断。不用说,这位年轻的妈妈是靠一张照片、电视里的军人镜头来教会小女孩认识自己陌生的军人爸爸的。<br/>  小女孩固执地抱着我的大腿,没有丝毫让步,嘴里嘟囔着:“爸爸不抱,我不起。”少妇显然生了气,照着小女孩的屁股打了一巴掌。和许多爱撒娇的小女孩一样,她一边喊着“爸爸”,一边夸张地大哭起来,边抹眼泪边朝我怀里钻,我只好以爸爸的身份“负责”地一把抱起小女孩。<br/>  后来才知道,这位少妇竟来自我的故乡,是到边防部队探亲的。同乡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相遇格外亲切,我们很投机地攀谈起来。小女孩因为得到了“爸爸”的厚爱,一边好奇地摆弄我的军装和帽徽,一边亲切地叫着爸爸。少妇只好不再制止,只是脸红,红得像她胸前的纱巾。<br/>  她告诉我,她的那位在高原上当排长,因为工作忙,已经两年没有探亲了。小姑娘刚三岁,整日吵着非要找爸爸,于是请下几天假,娘儿俩便风尘仆仆赶来了。谁知汽车、火车没完没了地坐了十九天,还没见到个人影。<br/>  说完,她的两眼湿漉漉的。<br/>  军人本身就苦,边防军人呢?边防军人的妻子呢?听着她的叙述,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安慰这位同乡才好。<br/>  真巧,我们要去的是同一个部队,我抱着快乐的孩子,和她一起默默地向更高更远的高原上走。<br/>  当晚,我们就休息在山腰中的一个驿站。按照规定,内陆来的人一般不能再到空气愈发稀薄的执勤一线去。这里的几间房屋就是专门为家属们临时来队准备的,有几个兵负责接待工作。于是,小女孩面对一个个身着军服的解放军,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哪个都热情得像自己的爸爸,索性管谁都叫爸。小妇人的脸上便时常地红一阵白一阵。三天后,接到驿站电话的那位排长匆匆赶来。可是因为见到那么多的“军人爸爸”,小女孩面对排长时似乎并没有特殊的感觉。<br/>  在驿站小住几日,负责接待的同志告诉我,正好一位排长要上高原,让我同他一起去。他正是那位同乡少妇的丈夫。我问,怎不多陪几天?排长说:“她一共请了三十多天假,来回的路途这么远,再不返回就迟到了。”<br/>  我心头一热,我想,又要看到一场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动人场景了。可是奇怪的是,少妇和小女孩却没有出门送行。排长一声不吭地发动起旧式吉普车,便吭哧吭哧地爬行在盘旋的公路上。<br/>  吉普车正在气喘吁吁地奔跑的时候,排长突然一个紧急制动,车子戛然而止。倒霉,我以为是吉普车出了毛病。可他飞快地跳下吉普车,选准一个位置,手搭在前额向山下眺望。我莫名其妙地走下吉普车,却看不见他在看什么,于是操起部队为我装备的一架高倍望远镜,望远镜里出现大小两个人,伫立在驿站的一块高地上,用力地挥舞着红纱巾。我蓦然明白了。排长从我手中近乎粗鲁地抢过望远镜。我看到这位钢铁一般坚强的排长眼睛里滚下一滴大大的泪珠。他喃喃地说:“用劲挥,再用劲挥啊!”随即,风雪将他的声音淹没在千里高原上。<br/>  红纱巾像两簇跳动的火,热烈地燃烧在空旷的高原……

橡皮人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五味谭<br/><br/>  橡皮人<br/>  舒婷<br/>  三月里的一天,《福建文学》副主编施小雨,在机关走廊碰见我,兴奋地嚷嚷:“科索沃打起来了!”“何首乌?谁为何首乌打架?”我摸不着头脑。施小雨瞠目,用指戳我:“现在我相信老孙说的是真的了。”<br/>  小雨说的老孙,是诗歌理论专业户孙绍振教授。那一年政协开会,清晨五点多钟,听完美国之音的孙大教授打电话叫醒我:“舒婷,齐奥塞斯库被枪决了!”“你有没有搞错,那个音乐家早死了,当然不是被枪杀的。”我以为他做梦,其实是我自己糊涂,我只知道波隆贝斯库,为他的圆舞曲所倾倒。<br/>  我对政治时事的懵懂无知从此臭名远扬。而且不敢拿“女人天生不懂政治”为自己辩护。<br/>  但是科索沃的枪声还是击穿了我,让我猛然意识到,我正在失去的对事物的关心和参与。年岁渐长,再不像童稚时代那样睁大双眼,这是真的;尝遍甜酸苦辣,提不起劲头来乍惊乍喜,这也是真的;历尽沧桑,洞察世故,只能说明一个人积累的经验、判断和状态,不是失去热血沸腾的理由。<br/>  就像一位写诗的朋友,以他的才气改拍电视剧,果然月进斗金。买了汽车和房子,娶娇妻,生双胞胎,表面看去只欠一服长生不老药了。喝着茅台啃着龙虾,他痛心疾首地忏悔:我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当然酒醒之后他死不认账,继续挣钱,喝酒,物色女演员,喧闹着,为青年时代的后遗症止痛。<br/>  另一位毕业于音乐学院提琴专业的朋友,写过十分优秀的诗(碰巧我的朋友大多写诗,而不是我认为诗人更高雅些),还出了两本画册,在大都市开几家兴旺发达的肥牛火锅店。他很不快乐,或者做出不快乐的样子。有一所乡下的小房子,总挂在他嘴上,这是他用于超度自己的金刚咒。<br/>  我们压缩情感所有开支来应付物欲的通货膨胀,心在胸膛里,只是为了记时。<br/>  是我们忽然都感染了精神厌食症,还是这个时代正不动声色地把我们变成它的一部分物资结构?<br/>  很多语汇使用起来极拗口,像义愤,沉痛,激情,理想等等,有时因为害臊,有时因为懒得。其实“害臊”这个词也有些酸。<br/>  都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实话实说》,但生活中我们没有焦点,而且决不实话实说。需要手术的病人焦急着设法给名医塞红包,虽然那医生双手摇得快脱臼了。拒收之后病人便那样惶恐那样沮丧,觉得临床上,他不是被凌迟就是被草芥。其实昨天他还积极传播,说某大医院的“第一刀”刚刚因为接受红包,新闻曝光,降级,三年无奖金。然后他不无同情地总结一番:人人都收红包的,恁的就这医生如此背运!<br/>  英雄诞生在新闻媒体里,悲剧发生于小报杂志,那都是别人的生活。关了电视翻过报纸扔了消遣杂志,继续昨天“未竟事业”,不过是四处碰壁求职,千方百计加薪,万般无奈下岗;轰轰烈烈恋爱,偷偷摸摸外遇,两败俱伤离婚;父母住院,孩子升学,痔疮发作,打麻将手气太差,等等。烦恼多多,快乐少少,烦恼与快乐都是凡间俗物,有滋有味也罢,乏善可陈也罢,不得不将就过下去。<br/>  只怕有一天,一个孩子忽然问:从我眼睛里热乎乎涌出来的水是什么?<br/>  没人答得出那是眼泪。

公鸡是骄傲的么?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公鸡是骄傲的么?<br/>  朱铁志<br/>  不知从何时起,公鸡在咱们中国人的观念中成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化身。在孩子们的童话里,每有公鸡出现,总是扮演着肤浅、虚荣、自大的形象。在公鸡的名称之前,照例要加上“骄傲”两字,仿佛才与其身份相称。<br/>  我好性儿查了几种著名的外国童话,发现在安徒生、格林笔下,公鸡并没有“骄傲”的特性。在汇集了几十个国家著名童话的《世界童话名著故事》中,公鸡的形象也蛮可爱。而在《伊索寓言》中,小公鸡不仅不骄傲,而且还十分聪明机智,善于在挫折面前反躬自省,吸取经验,不断进步。为什么到了咱们中国人眼中,公鸡就变得那么滑稽可笑,那么叫人不以为然了呢?我以为这与我们一些人的偏见大有关系。<br/>  公鸡姿态挺拔,形象傲岸,尤以行进时分,睥睨左右,顾盼自雄,常给人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之感,此为“骄傲”者一。古来的中国哲学倡导的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出一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谦卑样子。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夹起尾巴做人”、“得缩头时且缩头”。否则的话,“出头的椽子先烂”、“快长的韭菜先割”、“出头的鸟儿遭打”。公鸡不明白“缩头乌龟法”的无限妙用,傻乎乎地按照上帝赋予它的自然姿态挺胸昂首、东游西逛、自得其乐。岂不知早为有心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平时不说,到了关键时刻,奏上一本,说它“骄傲自满”、“目无狮王”、“藐视群兽”……也不想想,森林中的大道是你小公鸡走的么?下巴是谁都可以随便扬、胸脯是谁都可以随便挺的么?<br/>  毛色鲜亮、体格匀称、形象出众,是公鸡的第二个致命大错。那位说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谓“爹妈给的嘛,有什么办法呢?”其实不然。别人都灰头土脸、獐头鼠目,惟有你公鸡该红的红,该绿的绿,该鼓的鼓,该瘪的瘪,你的存在不是显出左邻右舍的猥琐丑陋么?狮子老虎本事大不大,人家也没有长得花里胡哨、招摇过市;孔雀山鸡美不美,人家还深居简出,小心翼翼。而你区区公鸡不过乡野村夫桌上的一道小菜,有什么可神气的?如果没有你在眼前晃荡,黄鼠狼也有三分姿色,巴儿狗毛色也不难看。因为有了你,原本好看的,变得不那么好看了;原本难看的,变得更加丑陋了。不拿你红烧清蒸油焖煲汤……拿谁?<br/>  嗓门洪亮、音色优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公鸡的第三个错。没有闹钟的时候,公鸡是农夫的朋友。没了它,没准儿就误了时辰、耽搁了农事。而如今座钟闹钟电子钟、手表怀表环球表,真是应有尽有,要啥时响,就啥时响,还劳你黄口小儿扯个破锣嗓子瞎喊什么?农夫仁厚,念你旧情,没有手起刀落,让你身首异处,那不是你的造化,而是农夫的厚道。你本该三叩九拜、千恩万谢,从此夹起尾巴做人,怎可以自不量力,依然专选洒满阳光的黄土高坡引吭高歌?还有更重要的,不管身在何处,你都没有轻重,每天总要第一个发言,而且嗓门那么大,传得那么远……<br/>  公鸡,真的骄傲吗?其实当今这个世界,你还真得学会挺起腰杆,否则,霸道者就会骑着你的脖子拉屎!不信你就放眼看看。

为了明天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为了明天<br/>  陈树良<br/>  有何辜<br/>  犯何罪<br/>  正值欢歌笑语的妙龄芳年<br/>  正值才华横溢的明媚春天<br/>  一瞬间<br/>  悲痛欲绝的老父亲手捧两个孩子骨灰盒<br/>  慈祥期盼的老妈妈泪眼摆放女儿女婿的祭奠<br/>  儿子的遗容淘尽了全家人岁月的甘苦<br/>  女儿的笑脸撕裂了父母亲肺腑肝胆<br/>  人类曾为自由平等付出过鲜血和生命<br/>  人类曾为和平幸福付出过艰辛和苦难<br/>  为什么世界发展到今天<br/>  还会出现如此残暴、野蛮<br/>  为什么历史前进到此时<br/>  还会阴云密布、淫雨绵绵<br/>  一排排问号<br/>  一排排感叹<br/>  侵略者也有父母<br/>  肇事者也知道护卫子女安全<br/>  面对鲜血淋淋的老人和孩子啊<br/>  人世间又添了多少鳏寡孤残<br/>  生生死死,人生规律<br/>  悲欢离合,屡见不鲜<br/>  发生在不该发生的时候<br/>  发生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br/>  伤天害理理难平<br/>  仇深似海恨难咽<br/>  像晴天霹雳,像万世警钟<br/>  使一代人震惊、清醒<br/>  把一代人激怒、呼唤<br/>  当扭曲了的人性粉墨登场<br/>  当变形的理智冒出狼烟<br/>  对与错、是与非<br/>  美与丑、善与恶<br/>  统统错位变形<br/>  统统发臭腐烂<br/>  野心、霸占<br/>  险恶、强权<br/>  是塞不完的血盆虎口<br/>  是填不满的万丈深渊<br/>  白骨和头颅曾向后辈人发出警告<br/>  刺刀和大炮曾昭示着人类灾难<br/>  登山者最危险的是途中懈怠<br/>  跋涉者最忌讳的是畏缩不前<br/>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奋发进取<br/>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拼搏实干<br/>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br/>  用我们辛勤智慧铸造理想的明天<br/>  ……

海菜包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多味斋<br/><br/>  海菜包<br/>  聂志宏<br/>  海菜包是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渔民家庭常吃的一种特色包子,是用新鲜海菜做的馅。它是我不甚精湛的厨艺中的保留节目,因而常常被用到。有一天,当这个节目又被派上用场之后,上初中的女儿发话了:“妈,你下岗吧!”我一愣:“为什么?”“去开个海菜包子店,肯定行!”我这才明白,女儿这是夸奖我。<br/>  那是海岛生活十一年的结果。刚分去那儿工作的时候,在单位吃食堂。一次,一位教师的爱人出差,邀我一同到她家做海菜包子吃。我到海岛来,还没吃过这种包子,听她一讲,自然神往起来。下了班,我们便一起到副食品公司去割了半斤肉,准备做包子用。到了她家,她拿出了一袋碧绿的海菜,洗洗切切做了起来。我跟着打下手,认真地听,仔细地学。海菜包子的特点在馅上。海菜是指从干净的海岸采来的名叫海青菜或者骆驼毛之类的菜,品种有四五个,口感不一,味道相近。这些菜长在礁石或者海带架子上,有黏性,随着海水飘来荡去,又生在浅滩,难免会携带泥沙,所以洗时要格外注意。要用大盆放宽水,连洗带搓,摸摸盆底有没有沙子,看看水很清了,才行。洗好了海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br/>  把海菜洗好了拧干水,切成细屑,就等着拌馅儿了。渔家人大多喜欢用凉水面做皮,发面也可以。拌馅时先把猪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肉丁,稍加一点酱油,再用几头大蒜切屑一起搅拌,然后放切好的海菜,加花生油加盐加味精搅拌即可。可多放些花生油,因为这种包子喜油,盐要放合适,才出鲜味。包时包子皮可一面打褶,使之美观,也可包圆形、长形,包子个头不要太大,巴掌心大小为好。<br/>  包子放到锅里蒸,锅里冒热气了,就会有一种特有的海鲜味随着热气溢出来。还没揭锅,就能把人馋得流口水。我用海菜包款待过不少亲朋好友,一咬见那碧绿的馅,人人都胃口大开,连连称赞;吃到口里,滑而不腻,鲜香可口。尤其是那鲜溜溜的海菜味,确实使人“爱不释口”、欲罢不能、不知饥饱。<br/>  海菜包子的营养价值极高。它很耐饥,含的营养成分也特别。除含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外,尤其可贵的是,它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和抗胆固醇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碘。因此,常吃海菜包,能抗癌健身,美发美容,降低血脂,不得缺碘类大脖子病,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但你千万别太贪吃,吃饱了再赚一个是要不得的,它耐饥自然营养好,也就消化慢,吃到十分再喝水,肚子会发涨受不了!<br/>  海菜包子并不是你想吃就能吃上的,那得看时节。冬天和初春的最好。冬天海菜刚生长,嫩嫩的,凉水养海,味道特鲜,常做海菜包的人都知道,“海菜好吃在九里”。“九里”指的就是九九八十一天的数九寒天里。<br/>  现在,不光渔民喜欢吃这种海菜包子,沿海城市有些饭店,也开发了这种特色包子,但大多数做得不地道,比起渔家人差多了。<br/>  如果你到胶东来,能吃到渔家或准渔家做的海菜包,你真是口福不浅,保你回味无穷!

天天向上(图片)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天天向上(中国画)<br/>  关琪

我心中的黄山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我心中的黄山<br/>  胡立人<br/>  前不久,我与老同学相约,上了黄山。黄山之美,令人流连忘返。<br/>  在游览时,我们在翡翠谷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大碑,上书:“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地”,令人振奋。原来美丽的黄山还是革命圣地!我深情地凝望碑文,仿佛又回到了红军长征前夕,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拼搏的战争年代,眼前出现了红军抗日杀敌的身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悲壮的歌曲,久久回响耳际。<br/>  黄山地区,曾经是叶挺军长率领新四军活动战斗过的地方。黄山的各主要景区,遍布叶挺将军及其战友们的足迹。这里一间展览馆里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了叶挺同志于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年在黄山地区生活战斗的情况。据说,叶挺军长当时拍摄这些照片,目的是为了宣传和扩大抗战的影响,准备在香港出版新四军影集,借此为新四军募集抗日经费。从这些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迎客松舒枝展臂,百丈瀑气势磅礴,鲫鱼背云涛翻腾……<br/>  从照片中还可以看到,为抗战奔走呼号的各界人士,包括到皖南新四军驻地活动的革命民主人士沙千里、邹韬奋、沈钧儒,以及前来战地采访的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还有根据地军民、妇女、老人和儿童。有来皖南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活动实况,有驰骋大江南北新四军指战员的战斗场面。照片告诉我们,这大好河山岂容日寇侵占!这善良的人民岂能任人欺辱!<br/>  当我们即将离开黄山的时候,看见当地报纸有关要修复黄山的革命历史遗迹,修好岩寺新四军军部遗址的报道,甚感欣慰。<br/>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美丽的瑰宝,而革命者的足迹更使她的美景增添了几分英雄气概。<br/>  在我心中,黄山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英勇、如此的壮丽。黄山,秀美的风姿,巍峨的丰碑!

图片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书法 韩虹

共和国同龄人的青春追忆——《荒原印“记”》

第12版(周末副刊)<br/>专栏:<br/><br/>  共和国同龄人的青春追忆<br/>  ——《荒原印“记”》<br/>  在国庆五十周年之际,一本由五十多位共和国的同龄人追忆青春往事的纪实文集《荒原印“记”———雁窝岛、珍宝岛、天鹅岛上的岁月》,近日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br/>  与共和国同行的这一代人,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流汗、流血、成长、成熟,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如今已“知天命”的作者们,提起这段生活经历,更加难以忘怀。与其他同类作品的区别在于,这本集子,特别强调“真诚、积极、有益”的初衷。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体味到这本文集对“北大荒精神”的弘扬,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这一代人继续前行,同时也是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br/>  (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