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如何推进音像繁荣与发展(三)

  网络技术与后唱片工业时代
  王炬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互联网,谈论网上广播、下载音乐、MP3以及网上音乐传播的趋势和可能给唱片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的,如果明天网上音乐的传播能像今天在音像店里选购唱片那样方便的话,将给传统的唱片制作、销售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技术的介入,将宣告后唱片工业时期的到来。
  看一看世界唱片业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唱片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录音技术是唱片业发展的原动力,从机械到电子,模拟到数字,历时一百二十余年。可以说,唱片业是最先进入电子领域、也是最先“数字化”的行业之一。但是,这些都是在唱片制作和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消费者直接获得科技进步成果的好处莫过于载体的变化。粗纹唱片、密纹唱片、薄膜唱片、立体声密纹唱片、盒带、CD,载体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上市周期也越来越短。
  唱片载体的每一次变化,都扩充了容量,并极大地丰富了声音的表现力,为音响软件和硬件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这种变革是唱片业前进的动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值得注意的是,“唱片”作为声音记录和传播的有形载体,发展到DVD,在其尚未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时,就遇到了无形载体的挑战———网络技术将改变传统载体的概念,甚至动摇传统唱片业的生产方式。现在唱片业的生产方式与一百年前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制作(包括创作、表演、录音)→生产(包括复录和印刷包装)→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最终用户(消费者)。网上音乐传播则将变为:制作→网络→最终用户(只须下载即可完成消费)。很可能,生产与销售两大环节,要么规模缩小、退化,要么取消。试想,在一定的前提下,人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并方便快捷地下载,为什么还要到商店去呢?
  尽管网上音乐的传播更为快捷方便以及有种种好处,但是它仍有一个大前提,即音乐的制作环节不能没有。曲要有人去写,歌要有人去唱,音乐要有人去录制,这个重担仍要唱片业来挑。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唱片业在新技术时代也有望健康发展。
  通常,唱片业的主要权益包括三大块:一、发行权(批发零售),二、租赁权,三、许可权(广播电视和经营性场所)。我国的《著作权法》明确给予唱片业者的只有发行权。在网络时代来临时,许可权显得尤为重要;把音乐放在网上供用户下载是可以的,但是要经过唱片制作者和版权拥有者的许可,并且要付费。我们可以把下载看做一次消费的过程,这样,消费行为就构成了新的消费市场。唱片业者仍有市场回报,并用收回的资金做“再生产”,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也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音乐制作的经济动力没有了,网上音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中国音像协会供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重温白俄罗斯民间歌舞
  1985年12月14—16日,凡是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看过白俄罗斯国家民间合唱团(契托维奇国立模范合唱团)演出的观众,相信都会对他们那优美的歌声和热情奔放的舞蹈所折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邀请,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承办,白俄罗斯契托维奇国立模范合唱团将于6月21日至28日访华,并于23、24日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两场。
  契托维奇国立模范合唱团,由白俄罗斯人民演员、民族音乐家根纳吉·契托维奇于1952年创立。该团致力于发掘、整理、积累白俄罗斯民歌和民乐并将其视为珍宝,所收集和加工的民歌已超过500首。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收集和积累其他民族如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欧洲各国的民间歌曲和创作歌曲,以充实自己的曲目,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合唱团积累的数百个曲目中,一些民歌久演不衰,广为传唱,如:《落下去吧,明媚的太阳》、《夜晚,我的夜晚》、《维列轻骑兵》、《夜,多么静》、《河那边》等。有评论写:“演出把我们带入白俄罗斯广袤的田野、秀丽的山川、纯朴的农舍,让我们嗅到大自然的气息、令人陶醉,久久不能忘怀。”
  (华文)(附图片)
  曾于1989年在北京上演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腓尼基少女》的希腊国家剧院十年后再度来华演出,并将于6月18、19日在海淀剧院演出另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美狄亚》。希腊著名的戏剧和电影演员卡瑞奥菲丽娅·卡拉蓓梯扮演美狄亚,拉扎罗斯·乔嘎科普罗斯扮演伊阿宋。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京沪舞台

  信天游荟萃北京
  黄河鼓韵敲进上海
 6月份的京沪舞台演出紧锣密鼓,纯粹的民间艺术和纯粹的海外风情以及那些中西合璧的作品,一台跟着一台,足以令观众大饱耳福眼福。
  延安歌舞团带着一身黄土高坡的粗犷气息即将闯进北京音乐厅,以“信天游陕北黄土高原百年经典民歌”为主题,唱起他们最熟悉的旋律。6月17日和18日,《三十里铺》、《走西口》、《五哥放羊》、《兰花花》、《赶牲灵》、《东方红》等人们久违了的民歌将让北京观众重温淳朴的民风。
  今年是约翰·施特劳斯逝世一百周年,文化部和广电总局在6月14日将举办纪念音乐会,由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在北京音乐厅演奏演唱《雷电波尔卡》、《南国玫瑰》、《蝙蝠》序曲等。
  6月20日和30日,前苏联歌曲和俄罗斯民歌将在北京音乐厅再次唱起,由总政歌舞团和春之声合唱团演出,秋里、郑健指挥。6月21日的中外经典艺术歌曲、6月23日的中国经典抒情歌曲,也是北京音乐厅的重头戏。6月26日和6月27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唱大草原的歌曲,为北京的夏季吹进一缕塞外清风。
  6月上旬,上海之春的旋律仍然在上海舞台回荡。上海大剧院演出上海歌剧院的歌剧《乡村骑士》,上海音乐厅举行业余歌手大赛,上海舞蹈学校表演芭蕾舞剧《鹊桥》,上海民族乐团为上海之春闭幕高奏民族交响音乐。
  一台令上海观众耳目一新的鼓乐合奏将于6月20日和21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响起。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以“黄河鼓韵”的大起大伏,以震荡天地的奋进之声显示黄河儿女的襟怀。
  上海大剧院里吸引观众的节目还有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交响音乐会,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堂·吉诃德》。6月18日和20日,上海交响乐团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两场音乐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6月14日至30日在兰心大戏院演出《谁是赢家》和《幸福的日子》。(赵耀扬)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立足唱片业的北京喜洋洋公司,在6月5日国际环境日到来之际,录制推出了以拯救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歌曲《拯救地球》。图为田震(左二)等歌手身着特制的白色T恤衫在录音棚里工作。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旅游答问

  辽宁卢万华问:听说浙江金华永康市有一处方岩风景区,山上山下有不少胜景。能否介绍一下?
  浙中名胜——永康方岩
  徐新革 沈正荣   位于浙江省中部永康市境内的方岩风景区,不仅景色独特,而且因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历来为浙中胜景。
  方岩的山水景致与人文气象,已在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方岩记静》中被描述得形神俱现。尤以其中的这样一段议论,使得许多文人对方岩平添了几分神往:“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岩绝壁,皴法皱迭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当代名家陈从周先生,即是受这句的“拨引”而来此一游,游毕也慨叹“其沈郁浓丽处,青紫色泽,方圆笔意,便画也画不出”。
  虽有“观景不如听景”一说,但一个地方能让名家如此青睐,想必有其独特的韵致。方岩的韵致不仅在于风景,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相当丰厚。北宋名臣胡则为永康人,少时曾在方岩读书。胡则在其任上曾奏免衢婺两州老百姓的身丁钱,百姓感其恩德,称之为胡公,并建庙祭祀。浙、苏、闽一带历代百姓对方岩的胡公庙向来虔信,所以这里的香火一直十分兴旺,以至在郁达夫那个时候,在方岩山间的岩下街,就已形成了与今日旅游胜地景象类同的旅店业。郁达夫在《方岩记静》中写道:“岩下街的所谓房头,经营旅店业而专靠胡公庙吃饭者,总有三五千人,大半系程应二姓,文风极盛,……房子都系三层楼,大抵的情形,下层系建筑在谷里,中层沿街,上层为楼,房间一家总有三五十间,香市盛的时候,听说每家都人满为患。”当时岩下街这样的人家凡四五百家,其热闹可见一斑了。
  方岩寿山又名读书岩,宋代以后一直为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寿山五峰依次为鸡鸣、桃花、覆釜、瀑布和固厚,“五峰书院”由此得名。南宋朱熹、陈亮、吕东莱都曾在此著书讲学。至今,在固厚峰下广阔深邃的岩洞中,仍有丽泽祠、五峰书院、学易斋、重楼多处等古迹。
  如此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了永康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进一步开发旅游市场,永康市先后斥资对方岩景区的胡公祠、广慈古寺、天街等文化景点进行改造。相信不久的将来,永康会成为浙江地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以画“龙梅”见长、曾为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创作出《千梅图》的河北画家王云山,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左图为他的画作《夏梅》。
  李道明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若有人兮山之阿
  ——观湘西民族舞蹈诗《扎花女》抒情
  廖奔
  湘西是灵秀的地方。那青黝黝的山,白亮亮的云,密林里的条条藤萝,巉岩间的汩汩溪水。更有那洞上筒车,坝顶木楼,火塘旁纺车,雨檐下织机。山歌悠悠,岁月悠悠,山精水液,钟育出湘西灵光光的扎花女。月色朦胧,木楼朦胧,扎花女牵针引线,搂布扎花。扎进山光,扎进水色,扎出林岚,扎出瀑影。桶里染,水中漂,染浓了后生家绮绻的情意,漂淡了女儿家心动的辰光;啊,那一幅幅绚丽的扎花布,倾泻如流光,伸展为岁月,昭示着自然的洇润、情感的汇聚、生命的律动。
  是诗,如画;似水,像梦。情深,意阑;神倦,态浓。歌的波纹,舞的涟漪,光线的溢洒,色彩的飘动。
  来了窈窕、活泼的少女队,美的乐章,流动的曲线,柔情女子,充满了对理想的憧憬。来了粗莽、欢快的后生队,爱的旋律,青春的躁动,血性汉子,显露出对生命的执着。
  山钟水蕴,有美一人,像武陵山之灵,像沅水之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玉立娉婷,高蹈凤翔。似听见两千多年前屈子在吟哦:“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哦,湘西的扎花女,你舞动了温润的山、灵秀的水,化作你丰腴的身形、妩媚的姿态,让人爱,令人疼,迫人心旌摇曳,使人魂牵梦绕。
  山歌响起来了,质朴,高亢,悠扬,婉转,裹着花香,乘着酒兴,飘入人们的耳鼓。满台的扎花布在舞动,似飞瀑,似泉水,似流逝的岁月。如梦的灯光在变幻,如霞影,如雾霭,如林中洒下的月光。
  劳作之美,风情之美,民俗之美,生活之美,舞台之美,艺术之美,扎在一团,织在一起,染在一处,深深沁入人们的心底,凝作一首浓稠得化也化不开的诗。
  哦,湘西,屈原辞赋里的湘西,沈从文小说里的湘西,外婆乡念里的湘西,我梦呓里的湘西———都化成了一台动人的歌舞,牵惹起我的情悠悠、思悠悠……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新旧相谐《秋千架》
  本报记者 刘玉琴
  黄梅戏《秋千架》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儿楚云,喜欢在科举赶考之日荡在秋千上,笑看奔功名的人流拥挤着匆匆地从墙外小路上走过。不料,却引来烦恼,从此改变了人生。楚云两番女扮男装闯进科举考场,继而被送入公主洞房。最终因“愚弄朝廷”而罪不可赦。然而楚云却在生死、荣辱之际最真切地体验了生命握在自己手中的意义。
  这个故事是长江流域民间戏曲中最老式的故事原型———女扮男装考状元。如果仅仅是重复这个古典美丽的故事,《秋千架》可能不足为奇。而现在让人称奇和觉得非同一般的是,《秋千架》将这个古老的故事赋予了现代寓言价值———它只把科举考试作为推进故事的一个扶手,借着它去探测人生。既伸拓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又鲜明地体现了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编剧余秋雨认为这是戏曲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传统程式的挑战。它不属于旧瓶装新酒,也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力图让新旧之间不着痕迹,使最传统之处同时也成为最新鲜之处。
  《秋千架》新旧相谐的尝试,实质上是寻找原生形态,进行现代阐述,吸引普通观众的尝试。在这里,地方戏曲的原生魅力被着重凸现出来,并更换了新的阐述方式。结构上,避免了话剧式的大块面组合,采用东方式的流水型传奇结构,重新找回民间艺术调皮爽朗、悲喜跳荡的游戏活力。风格上,采用中国“悲欢离合”相反相成的交融方式,大悲连结大喜,而不强调悲剧和喜剧的分界。这一切意在激活传统美学,并把它推入创新轨道。舞蹈艺术家应萼定担任此剧导演,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力争进行愉快的对接。
  剧中所表现的“女扮男装”也已远远不同于以往的《女驸马》、《梁祝》等黄梅戏传统剧目中的“女扮男装”,而是表现女主角楚云勇敢地在性别之间、荣辱之间、生死之间的一次次晃荡,终于获得生命体验的过程。这个立意,关及人生玄秘,接通古今雅俗,《秋千架》的剧名,正是对这种险峻而欢悦的生命方式的象征。所以,这出戏有根有脉、形态悠久,却又全然是一出新戏。
  民间艺术最不宜脱离观众土壤,地方戏曲能不能吸引广大普通观众,而且多年之后还能不能一次次复演,这关系到地方戏曲是否具有最起码的生存环境问题。《秋千架》的排演是一次文化实验,马兰亲自充当实验品,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尝试是否雅俗共赏还有待观众评说。但实验本身的意义却超越了黄梅戏。艺术工作者对戏曲改革的理性思考与大胆实践,正像剧中的女主角楚云,她知道秋千的绳索握在自己手上,所以总是要让生命先奔放一把,险峻一把,精彩一把,狠狠地飞荡一番才好。
  楚云的扮演者马兰说,戏曲实验正如楚云的经历,经过一次次大幅度振荡,才明白头顶的天只能是天,脚下的地只能是地,也知道了生命的重心在哪里。那就下来吧,好好地享受平地,这时平地变得魅力无穷。
  她说,楚云走上生命的秋千架有点迫不得已,但下来以后,她几乎成了另一个人。这可能正表述了戏曲实验的意义和前景。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金鹰奖观众投票活动开始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专家初评结果已经揭晓,“TCL”杯观众有奖投票活动近日开始。
  本届“金鹰奖”共收到各省市和解放军、武警系统、中央直属机关选送的电视剧一百五十部,电视文艺节目二百一十五部,电视纪录片一百四十五部,电视动画片十五部。为使评选更加准确,有关方面聘请专家组成初评委员会,由评委们记名投票产生出了供观众投票评选的候选节目、演员和歌曲名单。
  本届“金鹰奖”由观众直接投票产生的奖项共有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优秀中篇电视连续剧,优秀短篇电视剧,优秀儿童电视剧,优秀长、短电视纪录片,优秀电视剧男、女主角、配角,优秀电视剧歌曲等九十三个奖项。为鼓励精品创作,突出重奖,在每个奖项中设一个“最佳奖”,“最佳奖”不仅要求获票最多,而且获票数超过回收总票数百分之十。另有编剧、导演、摄影、录音、美工等三十二个单项奖,将在观众投票选出的获奖作品中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产生。(向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花旗小少林》开拍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花旗小少林》近日开拍。该剧由香港知名导演张鑫炎、袁和平先生联手执导。
  《花旗小少林》讲述的是华裔少年迈克来少林习武期间,与少林小和尚慧明、慧能、慧能的双胞胎妹妹姗姗及师叔觉明等人之间发生和遇见的妙趣横生的故事。这部熔武打、言情、侦破、童趣于一炉的武打喜剧片,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四地影视明星联袂演出。这部由香港金晖映画公司、北京易难文化公司等单位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将在年底封镜,2000年初制作完成,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全球华人地区同时发行播出。(西央)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舞蹈的星海 舞蹈的黄河
  赵越
  六十年前,冼星海为唤起民众,抵御外侮,笔蘸民族的苦难,谱写出旷世之作《黄河大合唱》。这是音乐家以火热的情感,澎湃的旋律,在精神领域为世人塑造了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音乐的黄河,艺术的黄河。六十年后的今天,广州市歌舞团为让革命先驱和黄河魂魄,以视觉的形象走进时代,走进观众心灵,成为民族自强的精神力量,他们又将笔耕黄河的冼星海作为叙说客体,历时三载创作了一部大型舞剧,名之为《星海·黄河》。
  《星海·黄河》从巴黎学习音乐的冼星海写起。当他得知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的时候,急速地踏上还乡之路。在故土,他看到的是山河蒙难,民不聊生;是饿殍遍野,哀声阵阵;是流离失所的民间女孩小英子,以及魂断荒野的英子奶奶那双死不瞑目怒视苍天的眼神……在痛苦与思索中他悟知,只有亿万人民将屈辱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和实际行动,才能拯救民族于水火。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投向了烽烟滚滚的太行山,投向了革命圣地延安。为了呐喊出人民的声音,他拜黄河上的老艄公为师,向民间老艺人请教,与人民同甘共苦,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融合,同词作家光未然一起,终于创作出彪炳音乐史册的泱泱大作……
  从舞剧中不难看出,作品的艺术视点紧紧追随主人公向前延伸的脚步,高屋建瓴地描绘出冼星海的人生历程,浓墨重彩地刻画出冼星海的艺术历程,深刻细腻地揭示出冼星海的情感历程。
  恰如《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并不只用一种音乐素材和技法一样,《星海·黄河》的舞蹈也是在传统基础上,综合了多种舞蹈元素和技法,使之既能体现出民族艺术的个性,又能对剧情给以饱满、深刻的反映。如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群舞“苦难”;深求苦索、思绪飞腾的跳跃式组接舞蹈镜头“抗争”;冼星海与老艺人通过双人舞进行心贴心的艺术对话,以及紧接其后在黄河上与惊涛骇浪搏击的场面等,无不将古典、民间、芭蕾、现代等舞蹈因素彼此杂糅,融会贯通,从而产生一种创新的、多彩的舞蹈旋律。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为庆“六一”,总参八一幼儿艺术团演出了一台名为“在祖国的怀抱里”的文艺晚会。晚会以清新欢快、童趣横生的儿童歌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走进阳光》、《红太阳》、《颂祖国》、《小小神炮手》等节目,以儿童特有的天真浪漫和奇丽幻想,艺术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祖国温暖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快乐顽皮和健康活泼。
  八一幼儿艺术团成立六年来,为丰富幼儿文化生活,开发幼儿智力,自编自演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反映部队生活和体现儿童情趣的幼儿节目,多次参加国家和军队举办的大型文艺汇演和比赛,荣获诸多奖项,受到广泛赞誉。上图为音乐组合剧《歌唱小英雄》剧照。 张帆摄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姚璇秋从艺五十年纪念
  潮剧知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从艺五十年系列纪念活动,日前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
  姚璇秋是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五十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为潮剧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纪念活动包括“姚璇秋从艺五十年专场晚会”、“姚璇秋潮剧表演艺术研讨会”和出版《姚璇秋舞台生活50年》纪念画册等内容。
  (侯伟生)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道北人》在北京台播出
  一部透过普通百姓命运展示改革开放二十年风雨历程的电视剧《道北人》,下周起在北京电视台推出。
  西安古城边的道北地区几十年来聚居着一群三十年代因躲避战乱、灾荒而来的中原难民。改革开放的浪潮让这群生长于恶劣环境的“道北人”,有了施展其百折不挠生存本领的广阔天地。他们的后代,尤其是六十年代前后出生的青年一代,不甘心先辈的“道北”命运,以特有的粗粝性格和吃苦品性,脚踏实地摸爬滚打于时代前沿,从而演绎出了一幕幕包含着善良与丑恶、升华与沉沦的故事。由陕西万和物业公司投资,万和影视公司拍摄的这部电视剧由胡亚捷、李琳主演。(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