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共和国之庆征文

  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堤
  〔长诗节选〕
  〔维吾尔族〕铁木尔·达瓦买提
  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
  江河横溢,仿佛地裂天倾。
  洪水犹如受伤的猛虎,
  掀动滚滚巨石,撞击山崖,
  发出惊心动魄的吼声。
  灾难山也似地压向人们头顶。
  庐舍一眨眼被席卷而去;
  田园顷刻间荡然无存。
  老天似要检验
  中国人的意志和神经。
  啊,冥顽的大自然,
  我给你提个醒:
  你不要太得意忘形。
  在我们大无畏的精神面前
  你终将不得不俯首称臣!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流传至今。
  我们历史上有位先辈——大禹,
  他是毅力和智慧的化身。
  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大禹们,
  他们同样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
  一颗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红心,
  要让汹涌澎湃的滚滚洪涛
  领教一下新时代大禹的本领。
  种种无比珍贵的高尚品质,
  在今天的大禹身上显现得更鲜明。
  男女老少一齐投身于这场鏖战,
  建造起一座座宏伟的钢铁长堤。
  军民并肩抗击,毫不示弱,
  战胜了无数次千钧一发的险情,
  创造了堪称史无前例的奇迹,
  英雄的壮举使寰宇为之动情。
  瞧,我们的总书记江泽民来了,
  疾风暴雨衬托出他伟岸的身影。
  披着一件最普通的雨衣,
  带来了中央对我们深切的关心。
  硕大的雨点敲击着他的面颊,
  他以雄健的步履涉过满路泥泞,
  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沉着与镇定:
  “坚持,
  坚持,
  再坚持,
  团结起来把洪灾战胜……”
  总书记的声音在长空回荡,
  盖过了风雨之夜的雷声、涛声……
  你看,那是桂丹姑娘,
  虽未从失去未婚夫的悲恸中解脱出来,
  但她并没有被悲恸压垮而消沉。
  她立即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
  像一颗愤怒的枪弹射向洪魔顽凶。
  而那位扛着沙袋的年轻战士,
  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光景,
  脸上带着少年的稚气,
  不断地向堤顶运送土石,
  滑倒了他马上挣扎着爬起,
  突然天旋地转他又倒下了,
  过度的劳累已使他精疲力尽,
  昏迷中他仍呼喊身边的战友:
  “快堵住决口,快!快!
  决不让人民的生命财产被洪水侵吞!”
  我仅仅说到一个普通战士,
  但无疑是千万个战士的化身。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高建成、吴良珠、李向群……
  就是他们中的典型。
  哪儿最危险他们就冲向哪儿,
  视人民的安危重于自己的生命。
  他们在最危急的抢险中壮烈牺牲,
  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人们会将他们永远铭记在心。
  在亿万个这样的英雄面前,
  顽固的大自然不得不低头,
  不得不认输而俯首听命。
  这是历史长河中不朽的英雄史诗,
  它以军民气贯长虹的精神谱成。
  这就是中国人民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任何困难也不能让我们屈服。
  以意志构筑起的堤坝永世长存!
  有了这座雄伟屹立的钢铸的堤坝,
  毁于洪灾的家园定将重新繁荣昌盛。
  有了这座摧不垮的钢铸的堤坝,
  屹立于东方的我们伟大的祖国
  永远披一身流光溢彩的霞锦!
  (王一之译)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两首歌的故事
  蒋开儒
  好多次,不同的人给我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是命题作词吗?”
  我说:不。那是我生命的感悟。
  解放前夕,一个家族在桂林分裂了,姑妈一家去了香港,姐姐跟当飞行员的姐夫去了台湾。姐姐本想带我去的,在衡阳等了三天,终因十四岁的我舍不得妈妈而未能如愿,后来,我走进了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姐夫是那边的空军,我是这边的炮兵,对上了,还好,我们没有交火,我打的是迫击炮。
  历史开了个玩笑,本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且是立过三次功的优秀战士,却因帽子上写着“海外关系”而被放逐。1958年,我离开部队,走进北大荒。
  人活着,总是追求希望的。从军、从政都没了希望,我选择了从文。然而一从文,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给我贴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我成了首当其冲的“坏分子”。好在当地“革委会”领导人热衷于宣传,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用了我的一技之长。我写过一百多个节目,却没有署过一个名字,那会儿,我还是乐观的,因为生命还有用。那会儿,我最盼望的是和别人一样,拥有做人的权利。就像在严冬里盼望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开,我就听到了春的脚步。1979年春,我所在的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府批准我去香港会见在港台和美国的亲人,我的心就在喊:春天来了!
  启德机场。分别三十年的姐姐拥抱着我哭出了第一句话:这是做梦吗?我说,这不是梦,这不是梦,你抱着春雨,我抱着春风,两颗心贴在一起跳动,冰雪悄悄消融。四句话,我用了两个春字,真是春天来了。
  如果说1979年的春天,我感到了个人生命之春,那么,到了1992年春天,我为寻觅邓小平的足迹闯进深圳时,我就感到了一个国家万紫千红的春天了。
  1979年的那个春天,1992年的那个春天,个人的小感觉和时代的大感觉完全融合在一起,于是,一首歌词就从我心底涌出——《春天的故事》。
  小平是春天来深圳的,他老人家又在春天“走”了。在那举国沉痛的日子里,我的心常在问:小平同志听过《春天的故事》吗?我想,小平一定听过的,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母亲,走的时候什么也没带,一定是带了那首歌的,因为那首歌里装满了中国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感激。那段日子,每次路过小平巨幅画像那道深圳的风景线,我心里就会“格登”一下,自己又问:小平走了,《春天的故事》还能唱多久?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一发表,我悬着的那颗心就落地了,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有幸!
  中国啊中国,穷困了几百年,落后了几百年,挨打受气上百年,太不幸了!而当代的中国人却是太有幸了!毛泽东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走进新时代!恰在这时,我所在的深圳市罗湖区正在组织创作交响大合唱——《香港早晨》,我把《中国有幸》写进最后一首。罗湖区委的领导同志惊喜地发现一个重大主题:一首歌写了三代领袖,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集体参与了歌词修改。
  1997年6月15日,深圳市委领导看了《香港早晨》首演,十首歌曲里,特别看中《中国有幸》,当场拍板:继续修改,精益求精,向十五大献礼。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同志们,早为十五大准备了音乐电视,但看到《中国有幸》后,破例决定:从修改歌词抓起,再拍一部献礼作品!集体智慧凝聚了一个《走进新时代》。曲作家印青、歌唱家张也用最动情的旋律和歌声把这首歌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那会儿,我和他俩还未见过面,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都有和亿万中国人一样的感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正是全中国的“大环境”和深圳、罗湖的“小环境”造就了这首时代的歌。
  《春天的故事》荣获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1997)。《走进新时代》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1998)。领导和百姓都喜欢这两首歌。那是因为:中央顺民心,民心向中央,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就有了这样共同的喜爱。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太阳颂
  ——“五四运动”八十周年
  李疑
  一
  昏暗的暮色弥漫着苍穹
  太阳被推入了大西洋的深处
  于是黑夜强暴着公理
  强权宰割着懦弱的生灵
  百花、河流、山川、平原
  一切都失去了绚丽的光泽
  闷沉沉的世界
  只有令人颤栗的阴风
  只有哀鸣和哭泣
  二
  光明的使者哟
  岂能作为奴隶而沉默在海底
  黑暗的天生的叛逆
  你是向邪恶冲锋的第一勇士
  子夜的洪钟敲响
  你挟着万里风雷而起
  熊熊燃烧的步履
  搅起海上大浪的鼓槌
  敲击着你生命的战鼓
  三
  你以压倒一切的气概
  席卷着无边无际的暮色
  不可阻挡地驰骋在太宇穹隆
  依仗夜色的凶残和奸诈
  在你威严的华光下节节败退
  你这云霞簇拥的辉煌的火球
  宣判旧世界的死刑
  用嘹亮的歌声
  召唤荒野久违的生气
  呼醒人间长寂的欢欣
  你热情地拥抱新生的大地
  万物摄入了你灿烂的笑容
  宇宙充盈着蓬勃的气息
  四
  你是开拓与创造之神
  吮吸着天地伟大的力量与智慧
  闪烁着无穷尽的青春火焰
  仿佛永远定格在人生的花季
  无私奉献,一往直前
  是你壮丽的格言
  轻盈的大气托着你锦绣衣袍
  圣洁地覆罩着整个环宇
  你躺在紫色的霞云里休息
  酝酿着一曲曲正义的赞歌
  远处涌动的妩媚的云霭
  聚集在蓝天拱顶
  为你新的跃起
  准备着
  映照千秋的阶梯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由于你在水边〔外一首〕
  傅天琳
  这片水发亮
  由于你在水边
  这片春天发亮
  由于你在春天
  月洁洁初华若你
  花姣姣初绽若你
  你是哪一阵潮汐来临
  你是哪一颗星子下凡
  一潭偶然的淡蓝
  蔚为大片水天
  点染你睫毛中的花露
  画梦的边缘
  何其简洁的笔触
  你清纯如许
  何其沉静的汗珠
  你亮丽如许
  好比荡漾着的美妙言辞
  蕴着异香
  遥远亲切的吻,最早的惊奇
  来自你身体中的水
  微微颤动,不敢触摸你
  款款升起,不敢侵扰你
  一只天鹅飞过,带着朝阳
  你一个侧身
  打湿了所有的人
  爱石头的人
  你洗亮石头
  像洗亮一盏一盏灯
  在这个多风多雨的夜晚
  呼唤石头,像呼唤
  亲人和大雁
  波涛之后,痕迹斑斑
  石头中的心
  依然柔软,透明
  承担风雨,依然强硬
  爱石头的人,实实在在
  把如峰如峦的重量
  当作磊落的风景
  爱石头,更爱自在
  没有趟不去的河流
  石头走路的声音
  含血,含铁,含韵
  在更高的地方
  你打量过的石头
  已经像星一样飞了起来
  你可看见漫天的光
  正为你凌空而舞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天山有清晨
  雪媛
  无声无息的雪寂,迫降于天山的巩乃斯,一个太阳初升前的静谧山谷。
  一甩头,大地就白了。
  马克·吐温相识的一位长者这样说。
  一个初冬的黎明,我们和山谷被一个沉寂在黄昏里的老人言中。是的,巩乃斯的清晨是白色的。
  红冠的雪鸡已不知去向,“咕咕——”野鸡的鸣叫却从林间响起,我应和它也“咕咕——”几声,没想到,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咕咕——”不断,直至灌满我的耳谷。喧闹声中,又听“哗”的一响,又传来了林树雪挂的崩塌,好壮观啊……
  巩乃斯森林资源丰盈富饶,是天山西部的主要林区。分布最多的树种便是天山雪岭云杉,它们在高高的阴山坡组成了片片浓浓密林,遮蔽天际,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林坡,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
  云杉是生长较慢的树种,要生长百年以上方够采伐标准。两代育林工人都育不出一代云杉。由此可见育种云杉的艰辛。正所谓人活百年,树育百岁。
  云杉苗非常娇嫩,育苗工人除了供给它们充足的水肥,还要用树条制成大量帘被。因幼苗夏季怕热,就盖上帘被遮阳;冬天怕寒,又要用帘被保暖。驱鸟捕鼠则是每日必须的工作。
  进化论鼻祖也有对树的精辟论述:如果树有头脑,而头脑就在根上。我说,树的头脑在育林工人的手上。
  云杉斗风傲雪,耸立坡岩的坚实,可敬可佩。问驿站的服务员小姐:难以想象,这软弱无力的细小根须,是如何扎进坚硬岩石的?帽子上插着羽毛的哈萨克族小姐说:云杉无数的根部,都有一层叫作“根罩”的硬壳。根罩具有人脑的功能,它既可像针一样扎进土里,又可在岩石的缝隙迂回前进,最终将岩石胀裂,倘若遇到钻不进的岩石,它还可以分泌出酸液,慢慢地把岩石溶解,勇往直前。
  巩乃斯草茂林密,野果累累,是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野生动物多达百种以上,稀有动物就有二十多种。众多的野生动物给静寂的山林平添了生机无数。
  雪中的林区,大多数的生灵已安安静静地冬眠,除偶有雪鸡的鸣叫外,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雪鸡是当地的一宝,它们的采食以高山植物为主。雏鸡只需半年时间,体重可长到三至五公斤,可以驯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雪鸡肉既是山珍又是名贵的补药,可补气活血,强筋壮骨,并对肠胃病、风湿病、高血压等都有显著疗效。雪鸡苦胆还可治肝病、哮喘,对医治高山反应,效果尤甚。
  说巩乃斯有清晨,是说我体察感悟到的唯一一个巩乃斯的清晨。其实它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么美寂、平宁。
  车缓缓从巩乃斯山谷驶出。
  驿站木屋被一蓬蓬点缀着红豆的灌木丛举起,绿色的屋顶摇动了一下,车便拐进一条更狭窄的山谷,拐出了巩乃斯的清晨……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船赋
  黄彩虹
  船,像一把小小的钥匙却能够打开大锁似的,打开了海洋的门户;记录了人类的勇敢、智慧、毅力和许许多多艰苦的斗争。
  当我站在海岸上,凝视着船队扬帆出海,不断变幻着颜色的海水无可奈何地让路的情景时,我总是想起古代的航海家,想起了船。不仅是郑和、哥伦布、麦哲伦这一类航海家,还有更古老的没有名字的水手们。从世上第一条独木舟到现代轮船,恐怕要超过几万年的历史吧。想想比较近的,人类用钢铁造舰船,在舰船上安置蒸汽机,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之前,或者更古老的时代,连铁钉也没有,而独木舟却已经发展起来。据说人类用双手创造的最早海上运输工具应该是木筏,早在六千年前,人们就将木筏作为猎取食物和征服海洋的工具。还有古代的北欧人,驾驭的原始木船,以及七八世纪的波斯船和阿拉伯船,也都没有铁钉,只用椰子树皮制成的绳索来缝船板,再用脂膏和黏土涂塞缝隙;一遇大风暴,整条船就撕裂了。想一想古代的人们驾驶这一类木船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呵!
  古埃及的神话总是同水和船有关。传说,太阳神总是乘着帆船漫游天际。当太阳神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总是歌唱着:“在布帆下,永远向东方,迎接那升起的太阳。”一直到哥伦布的时代,画家们所画的海洋还是像希腊神话似的,充满了许多海怪。那个时代,水手们把船向茫茫的大海驶去的时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们在漆黑如墨的夜里,在甲板翘首辨认北斗星,或者在白昼,在黑云密布预示风暴即将降临的时候,那种紧张的心情我们今天依稀可以想见。怪不得古代留下来的洞穴壁画中,驾驶船只同攻战、狩猎一样,是最常见的题材了。中国古墓里有许多舰船的模型,古埃及和腓尼基的洞穴壁画中许许多多都是航海图,这表示古代人们对航海者、对船有着多么深情的赞美!
  船是大海叱咤风云的骄子,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着自己的追求。它不愿意憩卧在港湾温馨安逸的怀抱里,尽管那里有供歇息的码头;也不热恋夕阳沐浴下的金色的海滩,尽管那里有退潮的柔情细语……船深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愿载着船夫们的希望,驶向那遥远的布满艰辛困苦的航程,去领略大海那震天动地的风涛。船酷爱海风,尽管风是严厉的,但它知道,只有风才会鼓饱帆篷,给它以壮丽的生命;船挚爱海涛,尽管那拍天的波涛不是柔软的丝绸锦缎,但船明白,没有这狂涛巨澜,它活着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它在暴风中呼啸,在波谷中腾跃,在浪山上欢唱,在旋涡里颠簸,在礁石间穿行……年年月月的海上生活,使船有了海的脾气,有了海一样的性格。海给了船以胆量以气魄,以大度的胸怀,以顽强不屈的意志。
  探索未来,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过去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曾长期局限于“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海洋价值得到进一步揭示。人们开始认识到,海洋蕴藏着远比陆地丰富得多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不仅是濒海国家战备防御的屏障,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国策。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我们一定要启迪人们热爱现代舰船,发展现代舰船,驾驭现代舰船,迎接海洋新世纪的到来。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花雨云南
  章永顺
  云南是一块发光的绿宝石,一次机缘使我踏上了这片热土。
  品读云南,我们先去了大理。这是《五朵金花》的故乡。早在公元前二世纪,这里就居住着以游牧为生的“昆明人”,畜牧业相当发达,并与中原地区发生了经济文化联系。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置叶榆县,蜀汉诸葛亮南征大理时置云南郡,唐代南诏国,宋代大理国都设都在此。这个城市很早以前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门户。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所著《天龙八部》的背景就是这里古代的大理国。天生丽质的白族导游姑娘刘玲笑吟吟地这样向我们介绍大理“风花雪月”的胜景:“大理的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构成了大理‘四绝’,素有‘东方瑞士’之称。你们看我们白族姑娘的头饰就凝聚着风花雪月。”我们好奇地审视着:从帽檐儿缀下至胸前洁白的飘带,象征着风,白白的帽檐儿则是雪,雪下面一弯新月托着一圈鲜花。哦,好美的喻义。我在捕捉着白族人民创造着的美。然而,白族“三道茶”却更让我们情牵神迷。在典型的白族民居颜家大院里,我们品味着白族历史悠长的“三道茶”。这第一道茶是“苦茶”,能止咳生津,消除疲劳;第二道茶为“甜茶”,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清雅之气,绵延无穷。白族的祖先们仿佛是用这“三道茶”告诫自己的子孙要“先苦后甜,勤劳才能有幸福”的人生之道,表达了一种民族性格和奋发自强的深刻哲理。
  走进西双版纳,扑入视野的尽是蓊蓊郁郁的绿:墨绿、翠绿、草绿、嫩绿、橄榄绿、鹅黄绿……构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绿色王国。我们造访的葫芦岛上的勐仑热带植物园是195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创立的。如今,九百公顷的园地上已有三千多种来自国内外的热带植物在茁壮成长。这里有两千多年的秃杉、冷杉、红豆杉,单是棕树就有产糖的糖棕,产米的董棕,产油的油棕。翠盖华裳的芭蕉树、硕果累累的芒果林、婀娜多姿的凤尾竹……或峥嵘,或秀逸。一株高大、笔直的贝叶棕,使人联想到佛教西来东渐写在贝叶上的经书。一棵西非神秘果,食用后再吃多酸的东西都会是甜的。一束束“风流草”听到你的歌声,竟会婆娑起舞。那数不尽的色彩斑斓的奇花异卉,簇簇团团闪着花光散着花霞,在这蓝蓝天宇下争奇斗妍。大自然是这样多彩、温馨、雄浑,并且慷慨造福于人类,我由此真切地领悟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主题中蕴含的和谐之义。而我们游览罗梭江的时候,我的心却被人与人之间独有的另一个永恒的爱情的主题所感动。我们兴致勃勃地坐着竹筏竹椅漂游在罗梭江上。两岸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和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满目青翠,寥廓恢宏,令人心旷神怡。竹筏在平缓的江水中缓缓而行,竹排前掌舵的是傣家小伙儿岩罕,竹排后划水的是傣家姑娘玉望香,她着一身红色短衫、红筒裙,发髻上缀满雪白的缅桂花。我望着姑娘说:“你们傣家人能歌善舞,能不能为我们唱一首傣家歌曲?”姑娘莞尔一笑,爽爽快快旋即唱起来:“爱你爱你爱死你,找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枕头上,天天睡觉抱着你。”她这一启唱引得另一竹筏上的穿藕荷色筒裙的玉云姑娘也和上一段:“恨你恨你恨死你,找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肉板上,千刀万刀剁死你。”接着两只竹排上的傣家小伙儿也按捺不住对唱起来。此起彼伏的情歌使舒缓的罗梭江顿时跃然飞舞。当姑娘告诉我们到岸了,我还在回眸着两岸那绿树掩映的傣家竹楼,回味着那“恨几许,爱切切”的人间爱情……
  寻访瑞丽,我的耳畔油然响起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优美的旋律来。瑞丽的美更像色彩浓郁的风俗画。瑞丽街头,三五个景颇族姑娘微笑着手持磁卡打电话的情景,让人感到边陲生活的红火。在距瑞丽市四公里的喊萨傣寨内的一棵古榕树下,我们观赏了慕名已久的傣族一位老艺术家岳相的孔雀舞的表演。老人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示着一个视孔雀为图腾的民族久远的历史和对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瑞丽,最让人情牵的是中缅胞波情谊。瑞丽市三面与缅甸接壤,她与缅甸的木姐、南坎形成“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座城市”的地缘景观,处于两国边疆的人民从历史走来“共饮一江水”,“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和睦相处,自由来往,生活上互通有无。我也有幸踏上缅甸边境,领略了南坎市的历历风情,而且在南坎市目睹了缅甸傣家男孩出家做和尚到芒坎寺听经的盛大场面。
  从瑞丽回到昆明,我装满了绿意氤氲的云南山水,装满了云南各个民族的风情画卷。随行的小李见我们兴犹未尽,又如数家珍似的介绍说:“云南可看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可到元谋县去寻访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古人类的踪迹,到沧源去鉴赏中国最古老的沧源岩画,到路南观石林,到元谋观土林,到陆良观彩色沙林,这是很有奇趣的。”我们听得认真,小李讲得眉眼传神:“到丽江去探险长江第一湾,聆听纳西古乐,观赏象形文字东巴文,这是很美的。还可到迪庆去看世界上最为险峻的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的壮观,领略神秘的香格里拉风采……”听着小李热情洋溢的介绍,那说不完道不尽的云南,便真真切切地印上我的心坎。
  一夜春雨,昆明又平添了几多妩媚。眼前,红的、紫的、淡粉的、桔红的、嫩黄的……轻轻飏飏的花雨,色彩愈加璀璨艳丽。我感悟着云南,我拥抱着云南,满目山水融情,花潮叠伏,隽永清丽,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占据了我的整个身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