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疆铁路全线铺通
  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修好南疆铁路,造福各族人民
  本报喀什5月6日电 今天,新疆喀什市火车站南疆铁路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紧张有序,当最后一节轨排平稳落地时,标志着这条横贯南疆的大动脉全线铺通。
  江泽民总书记为南疆铁路建设题词:修好南疆铁路,造福各族人民。
  南疆铁路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市,全长1451公里。其中东段吐鲁番至库尔勒于1984年建成交付运营,全长476公里。这次修建铺通的西段,于1996年9月6日开工,从库尔勒西站引出,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西行,经轮台、库车、新和、阿克苏、巴楚、阿图什至喀什市,全长975公里。沿线经过库尔勒三角洲、渭干河—库车汉—迪那汉三角洲、阿克苏三角洲、叶尔羌河下游冲积平原和喀什三角洲五个地貌单元。全线共填筑路基土石方4221万立方米,建设大中桥梁54座、小桥涵3171座,正线铺轨966公里,站线铺轨76公里。
  该铁路为国家Ⅱ级单线铁路,由内燃机车牵引,规划输送能力库尔勒至阿克苏段客车4对,年货运量1200万吨;阿克苏至喀什段客车3对,年货运量1000万吨。
  南疆地处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地域辽阔,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766万。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我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南疆地区粮、棉产量占新疆总产量的49%和66%。
  南疆南连我国西藏,东接甘肃、青海,西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有五个已开通的通商口岸。因此,修建南疆铁路对促进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加快农牧业发展,带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加快新疆地区对外开放,沟通南疆与内地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扩大物资交流,巩固国防,均具有重大意义。
  该工程投资60亿元。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设计,乌鲁木齐铁路局为建设单位,第一工程局、第十五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和乌鲁木齐铁路工程处担任施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出席了今天的铺通典礼。(张福纯)(附图片)
  示意图:黄庆佑 刘小青绘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念青联五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胡锦涛出席 李岚清发表讲话
  本报北京5月6日讯 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武卫政报道:纪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座谈会。李岚清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今天的座谈会是由全国青联召开的,曾庆红、王光英、王兆国出席了座谈会。
  李岚清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青年同胞、澳门和台湾青年同胞以及海外青年侨胞致以良好的祝愿,向广大青联工作者和关心支持青联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问候。
  李岚清高度评价了青联组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联组织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青联的全部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青联工作的统一领导;必须坚持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感召、引导和凝聚青年;必须坚持把青联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整个事业之中;必须坚持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青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总结和汲取这些经验,对于推动青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岚清说,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署,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这就要求青联组织一定要遵照江泽民同志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光荣传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岚清在讲话中对青联组织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帮助青年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进步。青联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大学校,在引导青年学习、扶持举荐青年人才方面可以做许多工作。要在广大青年中深入宣传邓小平理论,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弘扬追求真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风尚。要关心和帮助青年知识分子成长进步,千方百计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激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建功立业。
  二是要引导青年为改革和发展多作贡献。青联组织中人才荟萃,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而巨大的人力资源,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动员青年人才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出主意、攻难关,努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实现。要组织青年人才积极参与智力支边、科教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为如期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贡献力量。要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为他们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牵线搭桥,使科研、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要支持青年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秀精神产品,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要通过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带动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创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青年的大团结。青联有着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把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青年、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青年都团结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凝聚到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上来,凝聚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来。当前,尤其要注意引导青年十分珍惜全国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坚决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象作斗争,做维护稳定的积极力量。
  李岚清强调,青联工作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青联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青联工作的领导,支持青联组织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在青联中的核心作用。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青联事业,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座谈会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主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巴音朝鲁致辞。3位全国青联的新老委员王光英、杜近芳、秦文贵先后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一些全国青联新老委员即席表演了文艺节目。
  全国青联新老委员代表、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参加第二次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表彰座谈会的部分少数民族青年代表、历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代表、历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代表、历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奖者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前,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曼德拉
  本报北京5月6日讯 记者吴绮敏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李鹏委员长首先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曼德拉总统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总统阁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我担任总理期间,曾三次与阁下会面。今天再次见面深感高兴。”
  李鹏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情并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与非国大等民族解放组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亲自关心中国与南非传统友谊的巩固与发展。中国与南非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频繁,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我深信,总统阁下此次访华,必将极大地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李鹏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结束后,中国国家领导人相继出访欧洲、美洲、亚洲一些国家,我们共同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致力于和平与发展事业,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将本着这一精神,为不断加强和巩固同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各国的关系而努力。
  李鹏说,中国全国人大与南非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去年10月,他在北京接待了金瓦拉议长,双方就加强交往达成了共识。新南非已有数批议员访华,我们欢迎更多的南非议员来访,增进了解和友谊。
  曼德拉总统表示对有机会与李鹏委员长再次会见感到非常高兴。他说,过去中国人民无私地支持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和民族解放的斗争,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南非同中国建交后,两国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曼德拉说,“我此次访华很成功,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把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会见中,双方还就非洲地区形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李鹏委员长夫人朱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中国驻南非大使王学贤,以及南非外长恩佐、南非驻华大使戴克瑞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拜会曼德拉
  本报北京5月6日讯 记者吴绮敏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钓鱼台国宾馆拜会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时表示,中国政府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南非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
  朱镕基总理对曼德拉总统访华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在寻求南非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表现出的非凡胆略和远见卓识表示赞赏。
  朱镕基说,“我很赞同总统阁下访华前,就南非对华关系发表的讲话。”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培育的中南友谊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目前,以江泽民主席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三代领导人与总统阁下一道,共同揭开了中南友谊新的篇章。阁下不顾年事已高,率团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必将极大地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朱镕基表示,他很关注阁下领导下的新南非政府的内政外交,对南非对内坚持稳健、务实的政策,对外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印象尤为深刻。总统阁下坚定不移地高举种族和解的大旗,保持了政局稳定,实现了平稳过渡,巩固了民主政体,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对于一个新政权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阁下执政的5年,为南非今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镕基说,近年来,中国同南非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南非已是中国在非洲大陆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经贸联系成为中南关系中重要的稳定因素。中国政府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南非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
  曼德拉总统表示非常高兴同朱镕基总理会见。他说,南中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南非人民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的名字非常熟悉。“昨天,我同江泽民主席进行了很好的交谈,我此次访华非常成功。”
  曼德拉表示,目前,南非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他对此感到很满意。他说,“尽管我将很快离开总统职位,但我相信南非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驻南非大使王学贤以及南非外长恩佐、驻华大使戴克瑞等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势述评
  龚雯 张向晨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而在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中国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随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成功的美、加之行,又一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4月10日,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明确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今年“入世”。16日,朱镕基总理又与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发表了类似的声明。一场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重现生机,人们期待着,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中国能够在日内瓦湖畔WTO总部那幢灰楼里,在那些旧得发白的座椅中拥有自己的一个席位。
  围绕谈判,人们也在思考着一系列问题:如何面对WTO即将带来的一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下个世纪的中国该怎样觅定自身的坐标?
  与其说13年的谈判全球瞩目,不如说中国汇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姿态牵动人心
  实际上,与其说是13年的谈判进程全球瞩目,不如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汇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坚毅姿态更牵动人心。
  经过20年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儿?新的消费亮点在哪儿?新的就业机会在哪儿?
  WTO谈判的一大“重点工程”是服务业的开放,在这个领域,中国落后了不止一两步。就在几年前,“服务”一词在国内听起来还不太神气,似乎仅与餐饮、理发、浴室、商店之类相关联。13年的谈判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服务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知识、人才、技术密集型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广泛的金融、电信、运输、会计、咨询、旅游……服务业发达与否,已成一国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就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高达60%—80%,我国服务贸易额却仅占GDP的30%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立足,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含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而发展服务业的一条捷径,就是大胆与国外合作,引入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来为我所用。
  很多人或许记得,当年我们开放电视机、电冰箱等制造业也引起过争论,但事实说明,这一步走对了。现在,对外开放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逐步开放服务市场,不是什么让步,而是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需要,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新的消费亮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同时,更是我们成为世界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必经之途。如果说开放服务业就有多大风险的话,那WTO现有的130多个成员国,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开放市场包括服务业市场而身历险境,这也是中国扩大开放信心的基础。
  13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在深度、广度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关税总水平从46%降至17%,并承诺到2000年,关税降至发展中国家13%—15%平均水准;对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从1992年的1200多种减为300多种;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引资国;去年货物进口和出口额在全球排名分别升至第十一位和第九位。在被视为开放最后一道闸门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政府也以一连串的大动作向世界表明了对外开放的胆识,比如,取消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地域限制、批准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允许开办合资旅行社……在外贸、零售、中介、航空运输等领域扩大了开放范围和数量。
  中国的对外开放,迎来的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更大开放,将使中国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成为令人尊重的一员。13年的谈判漫长而曲折,对于中国,尽早“入世”,除了可以享受平等的贸易待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WTO正式成员,将直接参与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摆脱被动参与的不利地位。时不我待,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争当规则制定者,分享全球开放贸易投资市场的好处,还是坐等被排斥在世界经济主流之外?这并不是一个困难的抉择。
  WTO不是天上的馅饼更非洪水猛兽,唯一的出路是在竞争中自强
  当然,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了复关和“入世”将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国务院通盘制定谈判方案和产业对策。同时,各行业都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本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方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综合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均逐年增强,但在总体上,我们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跟国外仍有差距,正因如此,市场开放的速度和力度,一直是中国与WTO的谈判对手必争之焦点。在某种意义上讲,谈判进行了13年,正是为了赢取时间。
  经过艰苦的谈判,中方代表为国内产业争得了宝贵的调整期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关税将在若干年内逐步降低到中国产业可以承受的水平;汽车等敏感商品的进口限制将持续到2005年;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将置于国际规则的关税配额保护之下;服务业市场将按照各行业的特点有步骤地开放。
  目前,国内许多产业,包括电信、金融、保险、商业、旅游等行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是,即使没有“入世”的压力,这些行业迟早也要开放,也要深化体制改革。“入世”,使得开放目标的实现变得紧迫。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国内企业要么奋起直追,要么黯然出局。而暂时的阵痛,换来的将是整个经济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有人说,“入世”等于把国内企业的小舢板推入大海与国外的航空母舰拼争,几十年处于封闭和保护状态下的国内企业能不能行?疑惑和担忧是正常的,可是,砌几道篱笆墙就能挡住别人的航空母舰吗?再说,小舢板就不能换成航空母舰?何况,中国的企业也并非全是小舢板。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要真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放人家进来。保护是保不大企业的!”
  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讲析了“鲇鱼效应”:从前充氧设备不发达,长途贩运鱼苗常有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鲇鱼,为了避开鲇鱼吞食,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弋,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鲇鱼效应”说明,强大的竞争对手,往往能激发出弱者的生存潜力。80年代初,我国的彩电市场几乎被日本产品垄断,但历经十几年搏击,国产彩电已在市场占有3/4的绝对优势。同样,10年前国内市场上还是进口电脑一统天下,而到去年,电脑销售前10名中有一半是国内品牌。
  建立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有序的竞争,而且需要规则的调整,依照国际惯例办事。国内企业已饱受不规范开放和不公平竞争之苦,WTO恰恰给了我们走向规范和公平的机会。“入世”,既不意味着天上掉馅饼,更不意味着遭遇洪水猛兽,它只不过为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竞争搭设了更广阔的舞台。眼下已到了面对WTO积极应战的关头,“狼来了”也好,“鬼子进村”也罢,在竞争中自强,是中国各行各业唯一的出路。
  “入世”与维护经济安全并不对立,但开放必须审慎和渐进
  在WTO的谈判桌上,每个国家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开放中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13年的谈判告诉人们,经济安全并非对外开放的对立面。实际上,过去靠封闭形成的所谓经济上的独立性是极其脆弱的,当今国际市场的扩展和延伸更是从根本上排除了关门自保的可能性。至于一些亚洲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外开放所致,这些国家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矛盾恐怕更令人深思。
  实践证明,对经济安全威胁最大的正是封闭状态下的信息不畅、竞争力低下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落后。经济安全只能在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对外开放20年来,我国抗御风险的能力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强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而没有一点承担风险的勇气,又何谈抓住机遇,后来居上?
  今天,经济、科技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事实上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入贸易和投资额占全球95%以上的WTO,将使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进一步扩大开放,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更多的外资流入国内,广大消费者也将得到更大的实惠。据专家测算,“入世”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因此增加2—3个百分点,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以及开放各类服务业市场,将在今后几年创造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可以无条件地享受所有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与美国一年一度关于延长最惠国待遇的“拉锯战”将画上句号;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措施(如纺织品配额等)将不得不取消;一旦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则可交付WTO仲裁,从而使中国的出口赢得相对稳定、规范的外部环境。
  当然,贸易保护主义的时隐时现,国际游资的捉摸不定,跨国公司的大举兼并,现存国际经济体系的种种缺陷等,都可能对国内经济的决策形成某种制约,或对经济运行和发展构成一定风险,这个挑战是无法回避的。由于综合实力所限,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或多或少带有被动性,完全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权衡和选择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安全必当高度重视,而这种重视,是在坚定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有效举措防止或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另外,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裹挟着前行,绝不等于发展中国家是彻底被动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即使不开放,也会受到世界经济影响;开放后,经济发展了,却可以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占世界贸易1/4的发展中国家仍大有可为。由于目前国际经济秩序诸多不合理因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常有摩擦,而要在多边贸易体系中争得发言权,首先要成为该体系的一员,并通过扩大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身活力,而不是远离开放之门。
  不过,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必须注意方式、步骤和策略,注意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同时相应增强监管能力,健全国内配套措施,扶持国内产业特别是一些幼稚产业的成长。
  正是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出发,中方谈判代表自始至终地坚持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中外合作必须由中方控制主导权,坚持开放市场必须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不开放资本市场。一句话,中国“入世”必须在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上,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朱镕基总理曾对美国贸易代表说:“等我们银行的监管水平达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水平的时候,我们会满足你们关于开放金融市场的要求,但现在不行。”他提醒美方,如果对中国要得太多,要得太快,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见欧盟领导人时作了如下比喻:中国的传统是请客之前,先把房间打扫干净。有些朋友提出自带吸尘器,我们认为,如果客人带清洁纸还可以,但大功率的吸尘器我们吃不消,尤其是索罗斯那样的吸尘器最叫人头疼。等我们日后有办法对付大功率吸尘器时,可以对索罗斯开放,但不是今天。
  审慎和渐进的开放,归根结底还是要开放。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谈到中国“入世”问题时,曾引用了古人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这就是世纪之交的潮流,逆流而动,只能自筑孤岛,把本国远远抛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之外。
  对中国来说,WTO已经近在咫尺,但中国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参加一个WTO,而是在新世纪的全球经济大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掌握更坚实的主动权,获得更大的发展。好在13年的谈判历程让国人深切明白了一点:中国需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第1版(要闻)
专栏: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聚焦②

  迈向新天地的桥梁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创建和发展
  本报记者 钱江 吴焰 袁亚平
  四月的江淮平原春色浓郁:安徽合肥通过建立产权交易中心托管困难企业资产,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发展创造了新经验。
  时代呼唤首创精神。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六日,上海黄浦江畔成立纺织和仪电行业两个再就业服务中心时就像小草初萌,并没有多大的轰动。如今,这个日子被载入国企改革的史册。再就业服务中心犹如春草绿遍天涯,上千万职工通过它实现分流,迈向新的天地。
  改到深处新意出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谋划人之一、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祝均一回首当年,感慨地说:“说实话,中心是被逼出来的。”
  一九九六年上半年,曾有“工业半壁江山”之称的上海纺织业亏损三点五亿元,三十七万职工中年内将有八万人下岗。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接连两次向上海市委紧急报告情况,切盼帮助解决。
  面对再也绕不过的难题,一九九六年春天,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探索新路子。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汽车等六大新兴支柱产业在上海兴起之际,纺织、仪电等六大传统行业渐趋困难,加上其他行业,到本世纪末会有七十五万职工下岗分流。黄菊提出,政府、社会和企业要一齐出力,用新举措解决企业减员、职工分流这道难题。
  上海是一座富于创造力的城市。市领导会同经委、纺织、仪电等部门的同志反复调研、构思方案。基本思路是,企业必须剥离富余职工,但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下岗职工不能一下子都推向社会。要设立一个临时机构,使下岗职工能进能出,走向劳动力市场。
  在市委指导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构想形成了:下岗职工进入“中心”两年,每月领取二百多元的基本生活费,报销相关的医疗费,中心代缴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金,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并鼓励他们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市府和社会、企业三方筹集二亿元资金,作为中心运作半年之需。
  市政府很快发出通知,决定在纺织、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开展以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工程。通知指出,此举将“逐步形成两个新机制。一是形成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的新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切实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二是形成下岗待工人员再就业的新机制。”
  壮士断腕,为的是再造河山。纺织行业抽调两千余名工作人员筹建行业中心,至年底接收了八万四千六百名下岗职工。仪电行业的中心接收了三万二千人。
  春草渐行遍天涯
  “中心”很灵验。一九九五年,上海纺织和仪电行业有六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却没有一家完成破产,主要是找不到分流职工的途径。一有“中心”就不同了,从一九九六年七月至年底,这两大行业有十六家企业完成了破产程序。不仅如此,到年底,纺织和仪电两个中心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五点八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再就业,一部分人退休,还有一部分中年人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走出了中心的职工基本上不再返回原企业。
  一九九七年三月,中心扩展到轻工、电气、冶金、建材等七个行业。到年底累计下岗职工三十万人,分流安置二十余万人,其中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的达十七点六万人。仅仅一年,纺织行业下岗分流十多万人,不亚于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如此大规模的下岗和再就业,当年上海的GDP总值仍达到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一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一。改革攻关至此,解开了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生死结。
  这年秋天,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原劳动部联合调查组到上海调研,肯定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探索。这个探索也很快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下岗分流是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心”在企业和社会之间建造了一个足以回旋的缓冲地带和彼此沟通的桥梁,既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又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
  1997年3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110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学习上海的经验,从上到下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当年8月下旬,这些试点城市的主管市长到上海取经,推广中心的建设。1997年底,全国已建立再就业中心1333个,吸纳了下岗职工76万人。
  经过一年试点,中央决心在全国推广再就业服务中心。199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央文件形式发出关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措施,是当前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被提高到全局的高度,成为当时再就业工程的中心任务之一。
  经过去年7、8、9三个月“攻坚”,全国95%以上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建立了中心。中心的运作资金实行“三三制”,即政府、社会、企业各出1/3,但是破产、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往往拿不出后1/3,希望政府垫付。经过探索,合肥在去年12月建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将以往先分流下岗安置,再将资产转让或资产变现拿出资金的程序作了调整:先由资产交易中心垫付安置费用,再定人员分流方案,为资产转让创造良好条件,待资产变现后归还中心。
  下岗职工进中心,确实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紧紧跟上。到今年2月,全省各类企业的“中心”已有4383个。其中国企的“中心”为2107个,接收下岗职工11.86万人。湖南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去年下半年全面铺开,至年底凡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中心,累计接纳下岗职工90.63万人,并帮助其中的43.1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满目春光照眼明
  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上海在再就业工程中的创举,在世界上都是没有先例的。随着实践的发展,目前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的中心又有进一步的完善:下岗职工进入中心的时间,从最初的两年确定为目前一般不超过3年。此外还普遍要求将中心建立在企业,各地政府更加注意对下岗分流的宏观控制,并且打足财政预算,通过中心保障国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累计58.2万下岗职工进入中心,其中41.9万人解除了原劳动关系,出中心率为72%。一个能进能出的市场就业机制展现出来了。3年中,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职工由127万下降为78万人,大量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春光中的上海,再就业服务中心又领先一步地发展了。不少人认为,上海正在进入“后中心时期”。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心除了要继续进人,更要使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走向日渐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
  最早成立的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又先行一步。该集团职工已从17万人减至7万人,人均年劳动生产率却从7万元上升到27万元。该集团的中心先后接纳了4.6万人,现只余4000人。根据这个情况,曾经相当庞大的中心将逐渐演变为中介机构性质的劳务公司。
  参加过设计“中心”方案的人们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描画“中心”草图时,对化解国企富余人员流动这道难题多少觉得远景朦胧。现在,中心的实践将未来的场景拉近:经过中心这座桥梁,最终完成向市场就业的全面过渡。


第1版(要闻)
专栏: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青年军人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心军队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诞生于井冈山的“红一连”荣誉室里有着这样的记载——
  毛泽东给青年官兵赠送礼品;
  邓小平与青年官兵合影留念;
  江泽民勉励青年官兵:“你们连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希望你们保持和发扬。”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心同一个连队,是我们党几十年如一日重视和关心军队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到迈向新世纪的今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军队青年和青年工作始终倾注着心血,政治上关怀,生活上体贴。强调军队青年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对军队青年的管理教育一定要细些再细些、周到再周到。他们对青年官兵提出殷切希望,留下深情嘱托。
  1920年10月,南国深秋,凉风习习。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青年毛泽东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后备力量。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讲《青年运动的方向》。他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提出:“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从红军初创时期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从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今天,进步青年和人民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军队青年工作,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一个光荣传统。
  1938年1月,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非常关注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他撰文指出:“新战士在昨天还是一个老百姓,家庭的观念是浓厚的,部队的生活是不习惯的,军事技术是不懂得的。”“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都是青年。1960年和1978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先后主持下,中央军委曾两次作出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都强调做好军队青年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989年11月9日,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为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主席十分关注军队基层建设,心里时刻想着青年官兵。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青藏高原到东海岛屿,江主席每到一处,总是不辞辛劳地到军营看望官兵,走到哪里,哪里都会留下他对青年官兵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嘱托。
  到基层视察,江主席有三个地方看得最多:连队伙房、班排宿舍、执勤哨位。江主席多次对军队领导同志说:“对战士的生活,我们各级领导要想得细一点,考虑得周到一点。”1990年7月26日,在西藏日喀则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边防连,江主席题写了“雪山红旗永放光彩”,并向连队赠送了录像机和收录机。1990年9月24日,在内蒙古满洲里某边防团,江主席与青年官兵合影留念,并特意关照在场的摄影记者:一定要把照片寄给战士们。1993年4月19日,在西沙永兴岛,江主席把带来的300本图书赠给守岛部队,并同青年官兵一起种下了一棵椰子树。
  江主席心里惦念青年官兵,青年官兵心里想着江主席,江主席与青年官兵心连心。在东北驻军某部,他与战士打乒乓球,与战士同桌吃饭,亲手为战士夹菜;在北京军区某部,他与战士一起过年,包饺子;在驻内蒙古自治区某部,他特地指示后勤部门解决好战士的防寒问题;在驻广东某部,他见到烈日下浑身被汗水浸透的战士,特别指示要解决好伙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问题;在风雨交加的抗洪大堤上,他让警卫参谋把伞拿开,任凭雨水打湿衣服,在风雨中和战士们握手,向战士们问候……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江主席对青年官兵充满了深情厚爱。1998年5月4日,江主席对全国青年提出希望,希望全国青年“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一号召在军队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青年官兵纷纷表示,一定牢记江主席嘱托,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四有”军人。
  从红军初创到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始终关心军队青年的学习,把学习当作非抓不可的大事。强调既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要学做人,努力提高政治文化水准,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增进新的知识。通过抓学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确保青年进了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知识越学越多,思想越炼越红,作风越来越好,精神境界越来越高。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当年,毛泽东曾用这句话鞭策部队指战员学文化。他关心青年官兵学习,早在“红军识字班”就传为佳话。他循循善诱教两个小八路识字,也已作为历史性镜头烙印在人们心中。建国后,毛主席一如既往地关心军队青年的学习。60年代初,《毛主席关怀警卫战士学文化》的文章在报刊上刊登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
  邓小平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时刻关心军队青年的学习和成长,他说:“我们不仅要武装战士的手足,尤其重要的是武装战士的头脑。”1941年5月,他在129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讲话时强调:“要造就大批的青年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水准,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增进新的知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作为一个大学校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了。实行义务兵役制,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城乡青年应征入伍。青年在服役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关键阶段。抓好他们的学习,尤为重要。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了基本恢复原有军校的建议,并就办好军校提出三条建设性意见。其中一条专门谈到学习,希望青年官兵“认真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学习诸军兵种联合作战”。
  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是邓小平从军队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全局需要出发加以倡导的。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他指出:“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1983年6月,邓小平又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
  江泽民担任军委主席以来,反复强调加强学习的问题,要求青年官兵努力用正确的理论和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他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部队,进了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总要使他们的知识越学越多,思想越炼越红,作风越来越好,精神境界越来越高。他强调:“一个人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多,精神就越充实,思想境界就越高,工作能力就越强。”
  在基层连队,江主席为了解青年官兵的学习,常常从一些具体的话题切入。在视察武警驻上海某部时,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战士们努力学习:“你们年轻,要多学点知识。中国有句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习是个积累,要下苦功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990年8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尔果斯边防站,当江主席得知站长周贵来曾担任过俄语翻译时,便用俄语同他交谈,并称赞他俄语讲得好,业务熟悉,鼓励他努力学习,勤奋工作。1995年12月,江主席来到刚组建的驻香港部队视察,针对这支部队的特殊使命,他鼓励官兵多学一点香港的历史,了解一些香港有关的法律,还要熟悉香港市民的风俗习惯。在很多场合,江主席反复交待军队各级领导,要善于通过抓学习,提高青年官兵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
  江主席始终关注青年官兵学习邓小平理论。1996年10月30日,在广州军区驻柳州某部通信连宿舍,江主席拿起战士黄俊学习邓小平理论做的笔记,仔细看后,对在场的官兵们说:“这个办法好。”江主席谆谆告诫青年官兵,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小平同志正确领导的结果,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全军各部队按照江主席指示,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摆在了突出位置。广大青年官兵结合军队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江主席十分关心青年官兵对高科技知识的学习。1993年4月,他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形,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不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建设,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都是搞不好的。”为了落实江主席重要指示,从总部到各大单位都举办了高科技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印发了有关教材和读物。青年官兵如饥似渴地学习高科技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从雷锋到李向群: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怀下,人民军队英雄辈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在英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雷锋、李向群等英雄人物,不仅是部队官兵的骄傲,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楷模。
  90年代第一个金秋的一天下午,在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江泽民主席率雷锋班全体战士,向雷锋塑像鞠躬。
  军委主席向普通士兵鞠躬,这是在赞颂一种永世长存的精神——无私奉献;这是在提倡全军官兵要始终牢记我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我军70余年的历史中,“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一条始终高昂的精神主脉:从战争年代的张思德、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到60年代的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从新时期以来涌现出的苏宁、徐洪刚,到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来的高建成、吴良珠、李向群等众多英雄模范……人民军队的历史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历史。在这灿若星河的英雄群体中,青年无可争议地成了主体。
  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的第四天,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这一光辉著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雷锋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将短暂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最壮丽的事业。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年3月7日,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矗立在全国人民心中。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一如既往地倡导发扬雷锋精神。1982年7月4日,他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军队叫‘四有、三讲、两不怕’。精神都一样,都是对的。军队有军队的特点。”再一次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军队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主席一再要求全军学雷锋、学英模。他常说:“雷锋是解放军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1990年2月21日,江主席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学雷锋的热潮在全军进一步展开,雷锋精神成为激励青年官兵经受改革开放考验的重要精神力量。1994年初,徐洪刚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事迹见报后,江主席亲切接见了他,并要求通过深入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年2月22日,江主席又题词“向徐洪刚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学习徐洪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类英模典型如群星闪烁,全军涌现出大批先进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
  “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科学理论是哺育他成长的精神食粮,富有优良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民军队,是锻炼他成长的革命熔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励他成长的巨大动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是促使他成长的社会大课堂。今年4月5日,江主席为李向群题词在全国各新闻媒体发表后,李向群——这个“新时期英雄战士”的响亮名字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深入学习李向群的活动正在全军蓬勃展开,“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成为三军将士共同的追求。
  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怀下,人民军队英雄辈出。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
  赢得了青年,就能够赢得未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哥伦比亚总统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将于5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下午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梅内姆总统会见尉健行
  双方表示愿进一步发展中阿友好合作关系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5日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5日上午,阿根廷总统、正义党主席梅内姆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
  尉健行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梅内姆总统的亲切问候。梅内姆总统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尉健行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敬意。
  尉健行说,梅内姆总统是阿根廷著名政治家、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为发展中阿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阿建交27年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特别是经贸关系获得长足发展。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阿根廷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梅内姆总统对尉健行访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阿中两国关系很好,这种友好关系要继续发展下去,尤其是阿中两国贸易近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潜力还很大,双方应共同努力扩大彼此的合作。
  双方在会见中还就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及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梅内姆总统会见之前,阿根廷内阁总理罗德里格斯同尉健行短暂交谈,并陪同总统会见。戴秉国、张福森和徐贻聪大使会见时在座。
  当天,尉健行前往中国驻阿根廷使馆,亲切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5日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在圆满结束对乌拉圭访问之后,应阿根廷正义党和政府的邀请,今天上午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对阿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尉健行在抵达埃塞萨国际机场时发表书面讲话指出,中阿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良好,高层互访不断。我们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加强合作。访问期间,我期待着与梅内姆总统、阿根廷政府和正义党领导人以及其他政界人士进行友好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促进双边合作交换意见。我相信,在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下,访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从而为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尉健行一行抵达布市时,受到阿根廷总统府代秘书长安东尼奥·里奇略,总统府法律技术国务秘书希门内斯·路易斯,阿外交部亚大司司长和礼宾司司长,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徐贻聪及驻阿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的欢迎。陪同尉健行访问的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张福森等同机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是尉健行这次拉美之行的最后一站。此前除乌拉圭外,他还访问了古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