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加强中埃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国成 朱梦魁
  5月下旬,尼罗河两岸花树繁茂,艳阳高照。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埃及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中国和埃及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都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过巨大而不朽的贡献。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近现代时期,中埃两国人民都进行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有着相同或近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使命,使中埃两国之间的真诚友好合作关系历久弥坚。李瑞环在同埃及协商会议主席希勒米会谈时指出:“由已故周恩来总理和纳赛尔总统开创的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江泽民主席和穆巴拉克总统的亲自培育下,又有了新的实质性的发展。中国与埃及一道,继往开来,共同进步。”
  深入人心的中埃友谊,是两国人民在长期斗争和交往中增进和发展的。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艰巨任务。在国际局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肆虐的今天,切实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中埃作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加强团结与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始终把埃及视为亲密朋友,看作是在阿拉伯和非洲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不断加强中埃友好合作关系,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李瑞环在谈到中东和平进程问题时指出,“中国主张以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的各项决议为基础,遵循‘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认真履行已经达成的协议,切实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苏鲁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罪行表示强烈谴责。中国和埃及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这种相互理解与支持,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相互关系,树立了榜样。
  目前,中埃两国都在致力于改革,发展经济。为此,双方都希望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李瑞环主席访埃期间,与埃及领导人就两国经济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许多共识。他说,像中国和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如何振兴,再铸辉煌,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李瑞环就此指出,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大胆开放,扩大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先进成果,而不能盲目自满、闭关锁国。要保持民族特色,就必须大力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学好的;丢自己的东西,一定要丢坏的;要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发展道路,而不能简单照搬,丢掉传统。有个性才有地位,才有价值。希勒米认为,李瑞环的见解具有启发性。埃及希望两国加强在这方面的交流。
  埃及舆论高度评价李瑞环主席对埃及的访问,认为这必将为埃中两国在下一个世纪的友好合作增加新的动力和活力。连日来,埃及的广播、电视、报纸等,突出并大量报道李瑞环主席与穆巴拉克总统等埃及领导人的友好会见和会谈。在李瑞环访埃期间,《金字塔报》等埃及报纸又竞相传播了中国援助的阿斯旺大型钢铁厂开工投产的喜讯。埃及新闻界普遍认为,中国全国政协与埃及协商会议之间各级别的经常性互访,必将促进两国在多党参政、议政和实行民主决策方面的经验交流,进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李瑞环主席在谈及访埃目的时说,“我们双方要共同努力,把中埃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不断推向前进。”穆巴拉克总统在与李瑞环主席会见时也表示:“中国人民是埃及人民的真正朋友,我们要把这种友谊永久地保持和发展下去。”从两国领导人对中埃关系倾注的热情与努力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埃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本报亚历山大5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要求与联合国直接谈判
  北约轰炸造成七千余伤亡
  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25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南斯拉夫联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约万诺维奇指出,南联盟要求与联合国就解决科索沃危机进行直接谈判,安理会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必须以这一谈判为基础。
  约万诺维奇是24日在联合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说,安理会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必须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考虑到当地各民族的利益,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案应不同于北约制定的有关文件。
  约万诺维奇强调,南斯拉夫同意以本月初波恩8国外长会议文件为框架进行和谈,但是北约必须立即停止轰炸,这是达成政治协议的必要前提。他指出,南联盟准备接受由联合国领导的维和力量,但是坚决反对参加轰炸行动的北约国家向科索沃派兵。
  约万诺维奇谴责北约的野蛮轰炸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他介绍说,两个多月来北约出动1万多架次飞机轰炸南斯拉夫各地的医院、学校、工厂、道路、桥梁等民用设施,甚至公然违背国际公约使用集束炸弹、贫铀炸弹等武器屠杀平民。目前已有1300多名平民在轰炸中丧生,6000多人受伤,20多家医院被炸毁,300所学校受到严重破坏,150万儿童无法上学。
  今天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已经进入第六十三天。今天凌晨北约再次轰炸贝尔格莱德和乌日策等地区,包括高压电网在内的民用设施。


第6版(国际)
专栏:战地传真

  悲壮的抗争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战争挡不住春天的脚步。5月的南斯拉夫虽然战火连天,但到处仍然满目葱绿。北约的狂轰滥炸已持续了60多天,南斯拉夫仅10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国土承受了上万吨炸药的冲击,平均每个居民已经得到了北约1公斤重的“死亡礼物”。
  近日,北约疯狂轰炸发电厂和高压输电线路,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贝尔格莱德等几十个城市长时间停电,自来水供应也随之中断。面包厂无法正常生产,居民们排队购买又冷又硬的隔夜面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24日,记者在贝尔格莱德儿童医院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南人民承受着的巨大痛苦。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精湛的医生。战争爆发前,每天都有上百名小患者来这里看病,400多张病床很少空闲。指着空荡荡的病房,什切帕维奇院长愤怒地说:“儿童医院附近已多次遭到轰炸,大部分患者都被疏散回家了。由于电力不足,4个手术室被迫关闭。”最让医生担心的是供电不足。虽然得到政府的特殊关照,医院每天仍要停电七八个小时,一些重病儿童需要24小时监护,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在北约轰炸的魔爪下,南斯拉夫人民战战兢兢生活了两个月,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据报道,通过电话向心理医生求助的居民不断增多,在爆炸声四起的漫漫黑夜,许多人不得不靠药物来稳定情绪。“北约已经轰炸两个月了,这场战争该结束了。”画家卡捷琳娜啜泣着说。“生态已经受到破坏,许多水果和蔬菜都不能吃,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卡捷琳娜的眼神一片茫然。
  但一谈起北约,人们的悲哀立即变成愤怒,脆弱也开始变成坚强。“北约是刽子手,它用炸弹毁了我们的家园,就是死也不当它们的奴隶。”许多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的心声。23日晚,南联盟新闻部官员丹妮娅同她70多岁的老母亲吵了一架。丹妮娅抱怨母亲拖着羸弱的身体清洗地毯,说在战争中做这种家务活简直太荒唐。在二战中当过女游击队员的老母亲哆嗦着说:“我们也许会被北约炸死,但只要活一天就不能怯弱。放心吧孩子,胆小的美国人永远不敢派地面部队来。”
  24日,记者在街头同一位叫佐兰的小伙子攀谈。他痛苦地说,由于没电,他已经整整一天没吃上一口热饭了。记者问他是否认为该向北约让步了,小伙子怒吼着说:“北约已经把南斯拉夫毁了。侵略者可以使城市停水断电,但我们死也不会屈服。渴极了我可以去喝萨瓦河的水!”
  南斯拉夫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将塞尔维亚炸成一片焦土,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位西方记者问一位饿得直打晃的游击队员如何坚持下去。那位真正的男子汉没有回答,只是抓起一把泥土放入嘴里。付出巨大的代价后,南斯拉夫人民终于战胜了法西斯,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半个多世纪后,英雄的后代们仍在继续着悲壮的抗争。(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连日来,北约疯狂轰炸南斯拉夫的供电系统,使当地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大困境。图为在贝尔格莱德市儿童医院,一位医生手抱婴儿愤怒地说:“由于供电不足,许多器械无法使用,住院的孩子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本报记者 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反战呼声高涨
  据新华社雅典5月25日电 (记者张永兴)希腊总理西米蒂斯24日晚强烈呼吁有关各方立即通过对话寻求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政治途径。
  据雅典通讯社25日报道,在希腊南部克里特岛首府伊拉克利翁举行的一个政治集会上,西米蒂斯对北约继续轰炸南斯拉夫表示了强烈不满。他说,战争目前仍然在希腊的邻国进行,僵局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希腊从一开始就强调轰炸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科索沃危机。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5月24日电 (记者吴平)瑞典群众24日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自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以来这个国家最大规模的反战活动。
  来自瑞典各界的2500多名群众举着要求北约停止轰炸南斯拉夫的标语牌和南斯拉夫国旗,高呼反对北约轰炸的口号来到市中心的塞格尔广场,举行抗议北约轰炸的集会。
  瑞典一些议员和挪威著名的和平问题研究学者加尔通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抗议活动。
  加尔通教授在集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至少违反了16项国际法。
  本报渥太华5月24日电 记者邹德浩报道:世界性和平组织帕格沃什会议加拿大分会日前发表声明,强烈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立即停止轰炸南斯拉夫;反对加拿大参加这场非法的、非正义的战争;要求北约尊重国际法,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政治谈判,最终在南斯拉夫实现和平。
  在声明上签字的有加拿大著名的教授、律师、工会组织领导人、一些退役将军和国会参议员。声明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名野蛮轰炸南斯拉夫,只会使巴尔干地区形势愈加恶化。轰炸已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并使大批难民无家可归,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和地区不稳定。这种无目标的狂轰滥炸,只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据新华社索非亚5月25日电 为庆祝24日保加利亚传统的文字和斯拉夫文字节,保全国各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纪念斯拉夫文字的创始人基里尔和麦托迪兄弟。借此机会,保著名画家措内夫、演员迪米特罗娃、诗人绍波娃、作家迪米特罗夫—戈什金等34名文化名人共同签署了一项声明,呼吁美国国会制止美国政府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洲解放日
  孔布雷呼吁发展经济
  萨利姆强调加强团结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24日电 (记者陈才林)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布基纳法索总统孔布雷在5月25日非洲解放日前夕发表文告呼吁说,非洲国家目前尚未用经济与社会的建设成就来支持自己的政治独立,但非洲人民要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建设一个和平、公正、团结和繁荣的大陆的理想将会变成现实。
  孔布雷在文告中指出,非洲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在第三个千年即将到来之际应进行一场消除贫困的大动员。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24日电 (记者陈才林)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24日在此间呼吁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加强团结,通过集体的努力加强非洲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萨利姆在为纪念非统组织成立36周年发表的一份文告中说,过去的36年证明非统组织是非洲人民实现统一与团结的“无价的法宝”。萨利姆指出:“在当今世界经历巨大变化和非洲大陆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统一与团结。”
  非统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25日,现有53个成员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轰炸南联盟造成难民近百万
  肖永英 王永荪 陈瑛制作(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关注日国会通过相关法案
  据新华社河内5月25日电 (记者张加祥、侯鹤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潘翠青今天在这里表示,越南对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表示关注,希望日本方面尊重日宪法中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保证。
  潘翠青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的。她说:“作为一个亚太国家,越南关注该地区的变化,其中包括日美安保条约。越南和亚洲许多国家的人民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了由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潘翠青指出:“日本人民同样遭受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日本宪法中也有许多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明确保证。我们希望这些保证能够得到尊重。”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各界人士发表讲话
  强烈反对新指针相关法案
  据新华社东京5月24日电 (记者乐绍延)日本国会参议院今天傍晚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后,日本一些政党领导人发表讲话,谴责执政党及其盟友利用其在国会的多数席位,强行通过这一将给日本带来后患的法案,表示要继续为捍卫和平宪法而斗争。
  日本共产党委员长不破哲三指出,国会通过相关法案使宣布放弃战争、放弃集体自卫权的宪法第九条的机能“处于麻痹状态”。这些法案虽然在国会获得多数通过,但宪法并不承认这些法案。不破表示,决不能允许日本参加非法的干涉别国内政的战争,也不能允许日本参加美国发动的先发制人的攻击,并要为此而继续战斗下去。
  社民党党首土井多贺子表示,对日本的将来来说,相关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令人痛心。社民党要为建立“与亚太近邻国家和平共存的行动指针”而不懈努力。
  民主党代表菅直人指出,在安全保障问题上应当取得国民广泛一致的意见,而对自民党、自由党和公明党来说,党的利益高于国民广泛一致的意见。小渊把通过相关法案作为访美的礼物,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参议员小泉亲司认为,日本自卫队对美军作战部队进行支援,实际上就是在协助战争,这是违反日本宪法的行为。
  众议院安全保障特别委员会原委员长、防卫厅政务次官、邮政大臣箕轮登在发表谈话时说,相关法案是地地道道的支援战争的法案,是违反宪法的。
  日本和平委员会、国民大运动实行委员会、全国商工团体联合会、日本亚非拉联合委员会、全日本教职员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全国委员会、日本国家公务员工会联合会等20多个团体纷纷发表声明或举行各种活动,抗议国会通过相关法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
  索尼娅收回辞呈
  国大党表示拥护
  据新华社新德里5月25日电 (记者李家声)印度国大党资深领导人慕克吉24日晚在此间宣布,索尼娅·甘地已同意收回辞呈,继续担任国大党主席。
  在15日召开的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会议上,国大党3名资深领导成员指出,由于索尼娅出生在意大利,具有意大利血统,所以不宜作为总理候选人。索尼娅随即于17日提出辞职。但是广大国大党成员强烈要求索尼娅收回辞呈。
  在这种情况下,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于20日晚召开会议,决定以3名国大党资深领导成员“不尊重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多数人的决定”为由开除他们的党籍,并且在6年内不得重新加入。
  本报新德里5月25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国大党(英)今天下午在此间举行了全印国大党委员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重申该党拥护索尼娅的领导,并提出由索尼娅作为该党总理候选人,领导国大党进行即将到来的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外论摘要

  前纽伦堡法庭检察官撰文指出
  美发动对南战争是严重犯罪
  本报讯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5月23日刊登曾在纽伦堡战犯审判案中担任检察官、目前在华盛顿任律师的沃尔特·罗克勒的一篇题为《关于战争罪的法律同样适用于美国》的文章,指责美国和北约发动对南斯拉夫的战争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北约宗旨和美国宪法。
  文章说,“我们实施了公然的军事侵略,不停地袭击一个小国,主要目的就是要证明我们能主宰世界。我们在维护国际道德准则这样的理由即便是真实的,也无法为这种军事侵略和由此引起的广泛杀戮开脱。它也不能减轻侵略活动的唆使者的罪责。”
  文章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1945—1946年主要纳粹战犯案的判决是明确而清楚的。我们的领导人经常援引和称赞这个判决,但显然并没有搞清楚。国际法庭宣布:发动侵略战争不仅是国际犯罪,而且是最高国际犯罪……”
  文章说,当时在纽伦堡,美国和英国竭力要求起诉纳粹领导人策划和发动了侵略战争。美国首席检察官、最高法院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坚称:“发动侵略战争是一种犯罪,任何政治和经济局势都不能成为其理由。”
  文章说,《联合国宪章》对侵略有类似的看法。第二条禁止干涉任何国家的国内管辖权,禁止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扬言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在第2131项决议即“关于不允许干预的宣言”中,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即对任何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军事干预都是侵略,是没有正当理由的犯罪。
  文章说,在侵略政策和行为上挂上“北约”的标签并不能使这种行为具有神圣性。这纯粹违背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宗旨。《北大西洋公约》要求签约国保证不以不符合联合国目的的任何方式扬言动用武力或动用武力,它还明确承认“(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职责”。显然,由于目前的轰炸未得到联合国的批准,美国和北约违背了这个基本承诺。
  文章说,按照国际法的另一个观点,美国和北约目前的轰炸行动构成了一种持续性的战争犯罪。无限制的空袭是国际法禁止的,这与我们战争计划的制定者的看法相反。轰炸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供水系统、发电厂、桥梁、工厂、电视台和电台———不是局限于合法军事目标的袭击行动。我们的轰炸还造成了平民的过多伤亡,这违反了另一个准则。在寻求人道主义理想时,我们已经杀死了数百名———如果不是数千名的话———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和阿尔巴尼亚族人,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
  文章说,除了违背《联合国宪章》和背离北约的目的外,克林顿还至少违反了美国宪法的两项条款。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而不是总统有权宣战和惩罚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文章还说,“认为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胡乱破坏和杀戮来纠正反人道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不可信的。这只是我们不顾国际法、傲慢地坚持自己的支配和强权地位的借口。”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北约陷困境 西欧起纷争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德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了战后54年来第一次战争行动。战后德国始终以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地位特殊为由回避参加北约的军事行动。在海湾战争中,德国宁肯支付170亿马克的战争费用,也不派兵参战。德国统一近9年,已没有借口推托作为北约成员国的义务。在德国统一之后,盟国对德国走“特殊道路”的怀疑并未消除,无论是德国统一的四加二条约还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无不含有约束德国的意义。德国最怕的是被美国怀疑存有二心。它很清楚,尽管德国已经获得了完全的主权,它的安全政策仍必须按美国的基调来确定。施罗德的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政府强烈的双重左翼色彩尤其加剧了盟友特别是美国的疑心。据透露,绿党的外交部长菲舍尔在获悉美国要德国参战的立场时,曾苦不堪言地慨叹道:“为什么我们偏偏在这种时候执政?”因此,施罗德在参战以来反复强调德国别无选择,只能忠于北约。但是,社民党和绿党毕竟具有悠久的反战传统,“永远不要战争”的口号深入人心,因此,施罗德———菲舍尔———沙尔平这三驾马车不能不艰难地应付内政的压力。5月13日绿党特别党代会虽然支持了联合政府的政策,避免了联合政府的破裂,但也明确要求北约单方面停止空袭,要求政府加强和平努力。施罗德坚决排除出动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利用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极力把俄罗斯“拉上船”,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出席欧盟首脑会议,强调联合国斡旋的作用,等等。波恩成了目前和平努力的舞台中心。德国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地位,提出了重建巴尔干的“马歇尔计划”和“巴尔干稳定公约”的设想,努力举起和平旗帜,希望迅速走出僵局的心情显而易见。
  法国在科索沃危机中的立场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同人们所熟悉的那个经常同美国闹别扭的法国不同,这次它在空袭中的表现空前积极。法国总统希拉克自鸣得意地说,法国对北约空袭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多于英国和德国。它出动了60架战斗机,派出了“福煦”号航空母舰和一艘核潜艇在亚得里亚海游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同意把法国的军队置于北约盟军的美国最高司令的指挥之下,而没有坚持“执行自主权”。人们还记得,在海湾战争期间,当时的国防部长舍韦内芒为了抗议法国“屈从”美国而毅然辞职。
  法国在北约空袭中采取了戴高乐时期难以想象的与美国密切配合的态度,实际上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希拉克就任总统以来就希望重新靠拢北约,1995年12月又进而明确提出要重返军事一体化组织。希拉克抓住科索沃危机之机,把法国重返北约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外也应看到,尽管几十年来法国与北约关系不和谐,但是法国毕竟是西方“价值共同体”内的重要一员。它和美国的关系遵循着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在国际发生重大危机时,法国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显示它与西方阵营的一致和“可靠”;作为一种交换,美国在和平时期容忍它“闹闹情绪”。从戴高乐到密特朗直至希拉克,这个“规则”没有变。
  法国内部并非没有反对意见。内政部长舍韦内芒的公正运动党、共产党总书记罗贝尔·于、前内政部长帕斯瓜都公开声明反对北约出兵科索沃。但是,法国左翼又都显然希望继续执政,因此各左翼政党的部长都表示要“遵守政府纪律”。而右翼政党要考虑他们的总统地位,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在权力意识占上风的情况下,法国内政不致失去控制。
  眼下科索沃危机没有质的变化,但时间紧迫。如大批阿族难民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返回家园,北约将面临更为棘手的局面。届时各盟国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团结一致”,能否“坚定”下去,将是问题的关键。(下)
  (本报波恩5月22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