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可计算的是我国企业专利申请量已少到全国加起来才顶得上外国一家企业;无法估量的是我们因缺少专利保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企业专利:再加把劲儿
  本报记者 杜海涛
  我国化工行业面临一件尴尬事:湖南衡阳三化实业股份公司等全国28家生产季戊四醇产品的化工厂将面临自己的生产工艺是否会侵权的问题。因为这项生产了几十年的工艺始终无人去申请专利,而最近国外一家公司在向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就包括季戊四醇的生产工艺。一旦这家公司的申请获得批准,带给我国这28家企业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化工行业的这一尴尬事,其实在我国并不少见。近年来,大批外国企业纷纷来我国申请专利,在一些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已出现了对我国企业的包围之势。我国企业在申报专利方面该加把劲儿了。
  六到八成大中型国有企业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
  据了解,我国仅国有大型企业就有上万家,加上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数量更多,但直到近两年,企业的专利申请也仅在2万件左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字,我国六到八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北京市1997年全市37362家工业企业平均30多家企业才有一项专利申请,60多家企业才有一项专利授权。而西方发达国家85%的专利申请都来自企业,一家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一年中能申请几百件、上千件甚至上万件的专利。如日本日立公司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就相当于我国所有企业一年专利申请量的总和。
  自实施《专利法》以来,在被批准的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比较多,能够代表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相对较少。国内专利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食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领域,而在医药、电子、通讯、化工、航空等领域中,外国申请量则占80%左右,有些领域达到90%以上,形成了对我国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包围。1998年,我国受理的国内外专利申请中,国内含高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仅为13726件,而国外来华申请的含高技术的发明专利达22234件。
  技术引进不能替代自主创新
  日本在50年代也曾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但差别在于,日本在引进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不断创新搞发明,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逐步形成民族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七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已从一个纯技术引进国变为技术和产品出口国,以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前列。
  而我国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引进——使用——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水平上,而国外决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对它有竞争威胁的先进技术转让给我们。没有自主创新的发明,就永远摆脱不了技术落后于人的局面。
  VCD产业近年的起伏得失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近些年来,VCD机生产异军突起,自1993年问世以来才四五年时间,就已形成年产1000多万台的新兴产业。我国VCD机生产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VCD整机技术没有申请专利取得保护,采用的机芯、芯片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还是国外的,只要取得授权,就可以生产。结果,发明VCD机的“民族英雄”安徽万燕,竟在混战中黯然淡出,声名不振。
  倘若安徽万燕当初用专利权保护了它应得的市场和收益,也许它还能使整个VCD产业的有序发展获得必要的法律保障。
  企业应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系统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而我国传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80年代后期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成果鉴定奖励制度双轨并行的管理制度,但根据专利实施效益的大小获得的收益远远没有科技成果鉴定后所得到的回报多。科技人员在研究课题结束后,急于申报成果评奖,发表论文,使科技成果变为公知公用的技术,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时机。还有些企业觉得申请专利要花钱,批准专利之后还要交年费,而年费是逐年递增的,还不如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获得国家成果奖会得到名誉,得到奖金,还会得到国家扶持。
  专家认为,必须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鼓励科技人员申报专利;从科技人员配置、资金、政策环境上引导和鼓励企业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增强科研能力,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系统的主体。我国企业也应着手实施专利战略,加快自己的发明创造,及时申请专利,逐步形成专利保护网。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扫描

  绿色食品 谨防冒牌
  张丽君
  日前,笔者在北京某一果品批发市场购物时,发现许多水果包装箱上带有“绿色食品”、“GreenFood”等文字标记或绿色食品图标,标有“绿色食品”字样的水果要比普通水果价格高出20%。然而,这些带有绿色食品标记的是否是真的“绿色食品”呢?
  来自陕西的商贩谢某从事红枣批发已有两年,据他讲,他所销售的红枣全部产自陕西,而包装箱却是从山西一个私人印刷厂购买的,至于“绿色食品”标志,那是印刷厂自行印制的。
  笔者就此访问了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的执法人员。据该局商标广告科的杨先生介绍:“绿色食品”4个字及其英文“GreenFood”和图标已由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申请,作为我国第一例质量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目前,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一注册商标的了解有限,冒用这一商标的现象不时发生。4月12日,海淀工商分局商广科、北下关工商所会同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对海淀区一家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查封9个品种、5万公斤左右假冒绿色食品的水果。
  那么,何为真正的“绿色食品”?据北京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介绍,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文字及其图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对这一产品统一编号,并颁发使用证书。在对绿色食品的检验审查上有着严格标准: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农作物种植、畜禽饲料、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外包装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店名注册商标商家涉足制造
  商界新潮:卖自己的牌子
  王永平
  前不久,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给40个大类的近千余件商品注册了“杭州解百”这一商标。杭州百大集团也几乎同时办理了75件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变更申请。按照传统意义上理解,商场就是一个只卖别人商品的买卖场所而已。但是,近年来,一些商家在立足流通的基础上,也开始尝试着涉足制造业,一股商业定牌热正在悄然兴起。
  目前,国内商业定牌发展势头喜人。一是大型超市后来居上。上海联华、华联两大超市自主开发的商业定牌商品都已有数百种之多。据了解,“联华”的自由品牌共涉及20多个大类四五百个品种商品,去年年销售额达1.2亿元。二是批发企业势不可挡。4年前,北京烟酒公司与四川五粮液酒厂合作,定牌开发“京酒”。短短的几年时间,“京酒”的销量已从最初的几十吨猛增到去年的8000多吨。
  此外,商家自由品牌的开发还从商品品牌延伸至服务品牌。去年岁末,上海华联商厦正式注册了以该商厦全国劳模王震命名的“王震”服务商标,由王震师傅领衔全面开展照相摄影、冲印、商业咨询等业务。
  从单类商品到系列商品,从单个品牌到多个品牌、从商品商标到服务商标,商业定牌已成为当今商业领域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商业专家指出,开发商业品牌,最大的优势并不在乎牌子本身,注册商标主要是起保护作用,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与品质。
  此外,商业专家还指出,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也对商业品牌运作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家只能靠自销,而没有庞大的连锁网作后盾,商品就无法批量生产,进而也就无法体现出价格优势来。因而商业专家提醒广大商业企业,定牌销售固然有高额的利润诱惑,但同时也潜伏着包括资金风险在内的各种商业风险。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谁来管管小饭摊
  目前,小学校门前的私人小饭摊越来越多。但是,这里环境脏乱,尘土飞扬,极不卫生。谁来管管呢?
  吴政保摄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各抒已见

  小心“让利”
  曾亚波
  “暴利”是指明显超出正常利润水平的利润,它是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不完善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现象。国家和一些地方相继出台了多种有关反暴利的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暴利行动。随着市场的治理整顿日见成效,市场上的“暴利”似乎已沉入低谷,取而代之的是以种种优惠笼络人心的“让利”。
  “让利”作为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从本义上讲,是与暴利相对、最贴近人情、真正体现商业道德的销售服务方式。大凡有眼光有商誉的经营者,不“让利”则已,凡让必真让,宁可微利、无利,也要坚持其“真”。因为“让利”之初衷,主要是回报消费者的厚爱,使之获益,借以树立商家的公众形象。
  然而,在一些地方,不少“让利”行为却不过是“暴利”的变种而已。时下一些商店门前挂着“换季商品让利销售”,“门店拆迁一律×折”等醒目招牌,诱得路人特别是不知情者以为撞了便宜,纷纷光顾慷慨解囊。而实际成交的价格往往与市场价差不离儿,有的甚至高于市场价。商家有意在“让利”幅度上做了文章,使消费者误以为“暴利”已经削去,成交的必然是“真货实价”。这种虚假的“让利”就实质而言,与“暴利”行为一样,都是宰消费者于未明之际,而且成交过程越快,频率越高,商家获利越巨。长此以往,岂非“暴利”?
  假“让利”得益于一时,却遗患于长远。“店欺客一时,客欺店一世”,虚假“让利”的苦果最终还要由商家自己来品尝。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学学“商品串换”如何
  侯文学 栗军
  青海省西宁市一家百货商店日前推出一项新举措——“商品串换”,即:顾客可以用自己闲置不用或不适用的新物品,到商店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彩电等家用电器均可。价值不同的,用现金补足。顾客只需向商店交纳所换商品价值8%的金额作为手续费。此举推出后,深受消费者好评。目前,这个百货店顾客日益增多,销售额直线上升。
  商店与顾客之间实行“商品串换”,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方便了消费者。通过“商品串换”,不仅使消费者闲置不用或不适用的物品得以妥善处置,又能少花钱换回自己称心如意的物品,这无疑适应了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商品销售。搞“商品串换”后,从消费者手中换来的物品照样可以卖,同时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使商店的销售量增加。
  从居民家中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闲置不用或不适用的新物品为数不少。商家不妨学学西宁市那家百货商店的做法。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红黑榜

  胶粘皮鞋近半数不合格
  从技术监督部门传来消息:市场上将近一半的胶粘皮鞋质量不过关。这项今年一季度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着实让消费者吃惊:难怪不少皮鞋刚穿没多久就得去修!
  据了解,这次抽查涉及国内101家胶粘皮鞋生产企业的102种产品,合格60种,抽样合格率58.8%。其中生产领域的抽样合格率为71.4%,流通领域的抽样合格率为56.8%,批发市场产品最差,合格率仅44.4%。
  抽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胶粘皮鞋钢勾抗弯刚度不合格,造成皮鞋整体变形,穿用不稳定。如浙江青田卡洛斯鞋业公司用铁皮勾心代替钢勾心,上海欧宝鞋业根本就不给其生产的胶粘皮鞋装配钢勾心。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抽查发现,广东中山三芳鞋厂的红蚂蚁牌女鞋、浙江瓯海的天皇星牌女鞋,用人造材料冒充绵羊皮,欺骗消费者。标志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在胶粘皮鞋领域尤为严重。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鞋上应有鞋号和商标或厂名,鞋盒上应标有鞋号、厂名、厂址,但此次抽查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标识不符合要求。(白边)(附图表)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天然保健灭菌空调问世
  最近,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和宁波东新宝电器公司联合研制成功“森宝天然保健灭菌空调”。这种空调在空调器的室内机进风口加装了一个由霍香、白芷、薄荷油、冰片等组成的天然保健丸(块)装置,并设计出全新的进、出风系统,使居室空气质量改善,并具有清肺、润肺以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保健作用。(赵相如)
  健骨生丸受到好评
  由北京东亚骨病研究所王璐琳教授研究、北京匡达制药厂生产的健骨生丸,近日在北京医药市场受到欢迎。健骨生丸是卫生部批准生产的新药,对股骨头坏死、骨纤维异常、骨结核、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骨不连接等骨坏死病有明显疗效。(李建兴)
  索尼推出新款手机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最近向中国市场推出Sony最新款CMD—C8数字移动电话,此款手机除具有Sony数字移动电话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和独特的“JogDi ̄al”(小旋风)操控旋钮等特点外,外观还颇具时代感,其外形设计曾荣获德国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最佳设计大奖。(陈玫)
  《词汇奥秘》帮你轻松记单词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智慧星空科技开发中心研制的英语学习软件《词汇奥秘》日前面世。
  该书采用记忆词根的科学方法,提供了2万余个常用单词的构词讲解、例句及其配音。同时还有阅读素材、专项测试题和生活情景会话,独有的语音跟读功能可使读者通过与标准语音波形图的对比修正自己的发音。(晓杨)
  首台高速公路架桥机问世
  一种能适应不同工况下作业的多功能高速公路架桥机,于5月5日在铁道部株洲车辆厂问世。
  由该厂和武汉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制的这台多功能公路架桥机最大的特点是在16—35米的架桥跨度范围内可任意调节导梁,可从侧、尾两个方向吊梁安装,最大起重量为85吨。(舒帆 谢建文)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红黑榜

  一次性输液器:用得放心吗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我国的一次性输液器产量居世界首位,其质量水平又如何呢?今年一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44家企业生产的44种输液器进行了抽查,合格34种,抽样合格率77.3%。
  抽查结果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无菌、热原、异常毒性、溶血等生物性能指标上全部合格,反映出生产企业对产品安全性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次性输液器的重要配件——药液过滤器和静脉输液针却存在不少问题。本次抽查的10批不合格产品中有8批药液过滤器滤除率指标超标,3批静脉输液针连接牢固度不够。据介绍,药液过滤器滤除率指标反映了产品对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有效过滤程度,如果不能有效过滤,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此外,抽查中还发现1种产品导管严重扭折,1种产品出现泄漏现象,一次性输液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质量较差企业名单
  江苏泰兴市医用塑料厂(杏林牌)
  江苏金坛市金城输液器厂(永强牌)
  北京怡和医用器材厂(怡和牌)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武警水电第二总队是一支劳武结合能战能工的部队,为保证“三湘第一堤”——长沙长善垸防洪工程按期完工,700多名干部战士日夜奋战在大堤工地。 陈乃广绘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查几个制假窝点,秘密调查一个多月;隔夜才通知,第二天却扑了空——
  粤东打假记
  施喆
  4月26日上午,笔者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技监局的稽查执法人员从汕头开车奔赴潮阳打假。直到4月25日晚,我才知道第二天将赴潮阳打假电池。
  我们和潮阳市技监局50余名执法人员以及当地40多名公安干警兵分五路,前往当地制造假电池的窝点——陈店镇彩印制品厂。就在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时,两条双色印刷生产线仍在运转,细心的执法人员掀开一沓儿已开封未印刷的铁皮,发现里头夹着一张印满“Panasonic”电池商标的铁皮。执法人员不久又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陆续翻出印有“Sony”、“555”等电池商标的十数张铁皮。再铰开已用木板胶条封好的成品,打开一看全是假冒知名品牌的电池外包装。粗略数一下,假冒“National”有2箱3000张,假冒“Toshiba”有3箱4500张,各种品牌共有十几箱之多。据介绍,每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10万个假冒电池外壳。
  初战告捷,在回去的车上,各个点的稽查情况也陆续报回:共查获17个涉嫌制假售假场所,查封假冒干电池2171000粒、设备97台(套)、印有假冒商标的铁皮30000张。笔者不由得赞叹这次行动的顺利,旁边一位稽查人员说:“这是我们潜伏调查了一个多月才换来的。”
  第二天,执法人员又出发查处假农资。我们在潮安县龙湖镇乡下一个生产点,看到他们直接用水兑农药,把明令淘汰的“杀虫脒”贴上“杀虫双”的标签,1997年后已不再生产的ICI“兴棉宝”这里仍在生产。这天在惠州、博罗、汕头、澄海、潮州等地区共检查了15个门店仓库、1个造假窝点,查获封存涉嫌质量问题的农药有50个品种规格,约2850箱(桶)。
  两天来打假收获不小,为避免被人跟踪,我们中午从汕头市区的一家酒店转移到郊区的一个度假村里。得知第二天将打假烟时,记者们不禁有点激动。晚饭时,下去蹲点的人打回电话:风声走漏,假烟窝点已转移。酝酿已久的打击假烟行动又一次流产了。
  不下10次到粤东打假的广东省技监局稽查处处长赵剑说,这种扑空的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粤东是广东省制假重灾区,制假已形成了严密网络。这次打假范围大、品种多,在当地政府配合下比较顺利,但关键是查获后的处罚,打假还得抓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