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确定
  教育部决定向全国征集试题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日前教育部确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将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式四个方面进一步改革。为此,教育部决定从今年起向社会征集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同时征集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等单科能力试题。
  在四个方面的改革中,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是指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步骤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由高等学校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其中“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总体上是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应用性、能力型题目,以利于支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在“3+X”方案中将推行的“综合科目”考试命题,是高考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此,教育部特向全社会征集“综合科目”试题,同时征集语文、数学、外语等单科能力试题。
  “综合科目”命题在我国刚刚起步,去年在部分省市进行了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收到良好效果。同现行大学入学统一考试相比,综合能力测试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综合能力测试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征题活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承办,所征试题可寄到或通过Email发到教育部考试中心本专科招生考试命题处。
  据介绍,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中,高考形式的改革正在进一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但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暂时不变;录取方式改革的重点是实施网上录取。到2000年,争取一半左右的省市建立网上录取系统,2001年基本建成全网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另据悉,今年的高考绝大部分地区从内容到形式仍延用现有模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帮千万农民富起来
  ——华中农大科技兴农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杨建武 周晓梅
  有百年历史的华中农业大学,曾培养出我国第一个农学博士和果树学博士。改革开放以来,这所大学以科技兴农为己任,在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不断推出新品种的同时,加大了农业基础研究力度,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应运而生。如今,市场上90%的脐橙、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的瘦肉型猪、杂交油菜等新品种都是华中农大的“大手笔”。
  1981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共培育出58个新品种,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00多项,编写农村适用技术丛书80多种,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无数农民利用华农的科技成果走上了富裕道路。
  高等农业院校怎样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80年代初,学校审时度势,选定生物技术作为农业基础科研的主攻方向。经过10余年的发展,华中农大的生物农业研究水平如今在全国首屈一指,原来的生物技术中心已裂变为生命科技学院。学院拥有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和全国唯一的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农业部门唯一从事作物品种遗传改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把常规作物遗传改良方法同高新技术相结合,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四个层次研究作物的遗传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供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材料。
  华中农大目前已经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作物的20多个基因进行了定位,并有望在2至3年内分离、克隆出知识产权属于我国的几个重要基因,如水稻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广亲和基因及光敏核不育基因等。在蔬菜研究上,这个实验室已通过基因转化成功地将耐贮存基因转移到番茄中,研制出转基因番茄,使番茄的贮存期提高到70天,达到常规品种的10倍,从根本上解决了番茄运输难的问题,这项成果因此成为国家农业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第一个转基因品种,已开始投入大田生产。
  在华中农大的科研成果中,有70%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他们对这些成果经过再培养、再组装后,面向社会推广,基本走出了“辛辛苦苦搞科研,成果鉴定放一边”的怪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在油菜中首次发现了玻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并实现了三系配套,终于在80年代后期培育出低硫苷、低芥酸的“华杂系列”油菜新品种,这种油菜产量比过去的甘蓝型油菜大幅度提高,且变废为宝,可将油菜饼粕开发成饲料,此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这种油菜在全国10余个省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联合国开发署还配备专项资金鼓励贫困地区农民种植这种经济作物。
  获得湖北省特等奖的“湖北白猪的选育”项目,也经过了10余年的研究,获得成功并推向市场。这种瘦肉猪平均一天长850克,瘦肉率达到60%以上,比本地猪高1倍,此猪种不仅国内推广,还外销至香港。现在,湖北省每年出栏的45万头猪中七成以上是这种瘦肉猪。学校每年可提供1000多头种猪,并开发出狂犬病疫苗、浓缩蛋白饲料等配套产品,形成一大产业。
  采访中,校长张端品说,在全国农林院校中,华中农大人均科研经费最高,由于科研成果突出,有的实验室从国外获得的科研经费占到一半以上。目前,学校已建成华中优质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国家家畜工程技术中心、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样,初级产品经过中心完成中试,就可以大规模推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送运载火箭腾飞 促银河巨机诞生
  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功在幕后
  本报讯 运载火箭的腾飞、银河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的诞生……在我国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幕后,活跃着一支默默奉献的科技情报队伍,这就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这个组建于50年代末、曾为我国“两弹一星”提供重要科技情报的信息中心,以其辉煌的业绩迎来了40岁生日。
  该中心组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手工作业到计算机、网络作业的艰辛道路,成为集情报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国防科技成果及国防专利管理等于一体,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业务范围广、专业门类多的综合性、权威性国防科技信息研究中心。该中心现有馆藏资料250多万份,声像资料4000多部,自建和引进的数据库30余个,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检索系统和联机检索数据库以及大型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一——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的管理中心。该网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设立24个节点,上网服务的信息量2000多万条,全年每天24小时运行、服务,在全国科技情报系统规模最大,影响广泛。对于促进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与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适应国防科技情报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心为情报专业硕士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底又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申请培养科技情报博士点获得批准,成为全军惟一的情报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0年来,该中心共获得国家级、部委级科技进步奖47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9项,为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刘进军 刘程 毛新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树行业形象 反弄虚作假
  科技期刊道德公约出台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中国科协所属231家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近日在北京联合签署《科技期刊道德公约》,共同承诺:从我做起,互相监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狠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歪风。
  中国科协所属科学期刊既是传播科学知识、思想、方法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科技界精神文明风貌的窗口。为了加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针对当前科技界存在的少数人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随意修改实验数据、有意拔高鉴定成果水平、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不全面等不良现象,由部分全国性科技期刊的负责同志倡议发起,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签署了该项《道德公约》。(贾西平丁洪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紧急行动 保护黄河
  ——小浪底污染的警示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如南极冰盖般的白色泡沫铺满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以下长达3公里的河床,红褐色的河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这一河段的COD(化学需氧量)高达78.4毫克/升,超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水标准两倍多,完全丧失使用功能……
  今年1月中旬,中国环境报和中央电视台相继报道的小浪底的污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环保总局“查明原因,采取坚决措施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务求尽快改善水质状况……”国家环保总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小浪底上游地区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的通知》,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环保部门立即出动1000多名工作人员沿黄河及其支流进行拉网式排查,寻找、处理“肇事者”,并对黄河干、支流主要断面实行每日监测、每日报告制度……
  目前黄河小浪底河段的水质如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污染突然加重?带着这些问题,国家环保总局派出监督管理司司长陆新元、副司长牟广丰各带领一支小分队,于2月23日即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奔赴黄河,进行现场督查。记者随行采访。
  千名卫士连续作战
  2月24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黄河小浪底看到,这一河段的情形已较一个月前大为改观:昔日硕大的“冰盖”已化为一团团的棉絮,白色的泡沫在小浪底导流洞以下约500米处逐渐消散,河水也恢复为原来的青黄色,刺鼻的气味已经消失,经测试,该河段的COD(化学需氧量)已降至30毫克/升左右,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小浪底污染经新闻媒体报道后,豫、晋、陕三省的1000多名环保人员紧急出动,连续作战60余天,春节放假期间,监测人员仍坚持每天测试,密切注视着黄河水质的变化。截至2月26日,三省环保执法和监测人员对已经取缔、关停的10768家“15小”企业和765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强制关停死灰复燃的企业17家,88家企业被停产治理,37家企业实行限产限排50%,共削减污水上千万吨。
  在山西运城,记者见到了眼睛红肿、神色疲惫的运城行署环保局局长柴腾虎。这位曾经与孔繁森同志在西藏阿里并肩战斗过的山西汉子,在1999年春节前后的3个多月里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2月6日,运城行署印发了《关于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切实减轻黄河污染的紧急通知》,要求境内所有向黄河直接排污的造纸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凡是没有达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治理;向汾河、涑水河、毫清河排污的造纸企业,限产限排50%。随后,全地区的700多名环保卫士倾巢而出,奔赴有关企业和监测断面,进行督查、监测……截至2月12日,该地区已对63家造纸企业实行停产治理,取缔、关停4家死灰复燃的小造纸厂,向汾河、涑水河排污的36家造纸厂限产限排50%全部落实。测试结果表明,毫清河的水质已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汾河的化学需氧量由1月29日的430毫克/升下降至2月12日的280毫克/升。
  黄河治污刻不容缓
  尽管小浪底污染暂时告一段落,但有关人员的心里仍旧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如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司长陆新元所说:“这一起看似突然的水质恶化,一方面与陕、晋、豫三省长期积累的污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更是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水量锐减有关。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的污染治理已经势在必行!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水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并举,开源节流和科学调水齐抓,打一场保卫母亲河的世纪之战!”
  由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多年干旱少雨,不光是汾河、涑水河已成为排污沟,就连流量较大的渭河也几近如此,COD一直居高不下,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10多个大中城市中,只有西安、太原两个城市建有规模不大的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城市污水是直接排入了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渭南市环保局长赵生山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使黄河水质得到大的改善,光靠关掉几个小造纸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大动作,实行综合治理!
  诚哉此言,据黄河水资源管理局的同志介绍,目前黄河每年的天然径流约为580亿立方米,并且呈下降之势,断流的时间与河段越来越长,去冬今春,黄河中上游地区发生了50年不遇的大旱,连续150多天滴雨未降,黄河水量明显减少;去年10月,位于小浪底上游的万家寨水库下闸蓄水,小浪底的水量减为200立方米/秒左右,污染比重增大,与此同时,小浪底的水流从原来的1号导流洞改到2号、3号导流洞下泄,形成了较大的落差。此后不久,便发生了备受关注的污染事故。
  所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各级领导与环保部门已认识到了这一事态的严重性与紧迫性。《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已于1998年8月颁布实施,目前该省正在兴建渭南、杨陵等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河南省政府于1998年下发了该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报告》;山西运城地区的环保部门再接再厉,正在对全部造纸企业进行停产治理……
  让黄河清水常流,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以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为突破口
  湖北省成教扶贫初见成效
  本报武汉3月1日电 记者龚达发报道:实施近一年的湖北省“成人教育扶贫攻坚年”在对口扶贫,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
  湖北省教委组织12所成人高校对口扶贫12个特困县,同时积极发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成人大中专学校以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分别开展对口扶贫,形成了全省成人教育系统至上而下,由点到面,全面实施扶贫攻坚的格局。
  一年来,湖北省成人教育系统和大中专学校共投入扶贫资金910万元,捐赠计算机715台、电视机50台、科教仪器设备2800件(套),设备总值810万元;同时,注重成人教育的优势利用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和培养,做到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人。目前,来自贫困地区的531名学生分别在全省各成人大中专学校就读,以大规模、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为贫困地区增加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参与扶贫的成人教育部门和大中专学校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承包和技术推广,围绕资源搞开发,围绕开发上项目,围绕项目促产业。
  他们还开辟成人教育新领域,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目前,全省已有20所成人高校,200所成人中专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1.9万人,有近半数人通过再就业培训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前,东方歌舞团的50多名演员来到湖南省岳阳市,为当地灾区群众以及解放军、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进行慰问演出。这是演员在重灾区华容县表演朝鲜舞。新华社记者殷菊生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东方通信开创软件产业新天地
  本报讯 记者赵相如报道:中国通信产业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东方通信集团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商业软件供应商美国CA有限公司(冠群)二月五日在杭州签署协议,共同投资五百万美元,组建现代通信网络软件开发的合资公司。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三种科学》出版
  本报讯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孙万鹏撰写的《第三种科学》一书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灰学的灰思维方式对当代科学进行了再认识。灰学是孙万鹏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科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本文化友好协会捐赠设备
  本报讯 日本国际文化友好协会向北京日语讲习所捐赠电化教育设备暨交接剪彩仪式,日前在北京日语讲习所举行。日本国际文化友好协会会长坂井久之先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于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刘启林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捐赠剪彩仪式。(李福宝)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交管干部学院教育扶贫
  本报讯 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积极为贫困地区培养交通专用人才。现已为贫困地区培养学历生和在职干部近五百人,先期毕业的学生普遍受到好评。这个学院已经成为交通系统教育扶贫的重要基地之一。(周祥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瓦房店职高注重素质教育
  本报讯 辽宁省瓦房店市职业高级中学把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标准合格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建校十七年来,已为高等学校输送三百多名专业学员,为社会输送八千多名技术骨干和优秀的管理人才,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马兴发 宫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本报讯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近日组织拆除了府学胡同西口近二百平方米的临建铺面房。这是该办事处响应市政府关于加强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府学胡同小学是北京市一所著名的小学校。过去,这里曾聚集着十多家刻字铺、小卖部等商贩,使得道路交通不畅,小学生上下学时更是拥挤不堪,交道口街道办事处采取拆除措施后,府学小学周边环境大为改观。(马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女学生刘艳萍乘坐青岛至北京二十六次特快列车返校,突然发生昏迷。经天津大学针灸医生祁国瑞、解放军三○一医院军医牟培源和列车工作人员等及时治疗和抢救后脱险。邹为瑞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红领巾为母亲河添绿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光明小学举行的开学典礼上,2000多名少先队员响应全国少工委发起的“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主题教育活动,纷纷捐献出压岁钱、零花钱,并向全国的小伙伴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少先队员行动起来,“捡拾废弃物,节省零花钱;捐植一棵树,保护母亲河。”这标志着少先队保护母亲河行动正式启动。
  据悉,天津、湖北、黑龙江、甘肃等地中小学的少先队员也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向“保护母亲河行动”捐款。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青基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保护黄河、长江等主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据介绍,少先队员捐集的资金将通过少先队组织统一捐赠给“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在母亲河源头的特定区域营造“中国少年世纪林”。(李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告别塑料袋 拎起小布袋
  北京市妇联倡议“带动家庭参与环保行动”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北京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带动家庭走向社区参与环保行动”的倡议。号召全市妇女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环保行为,带动家庭、教育子女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眼前具体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环保志愿家庭队伍,把北京建设成“天蓝、水清、地绿、路畅、民安”的国际化、现代化美好都市。
  这个倡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力节约资源,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约水、电、燃气等能源,保护绿地、花木等生活环境。特别提倡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市妇联呼吁全市妇女上街买东西时“提起布袋子,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以造福后代、造福人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丛书问世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题名为《哲人石丛书》的科普名著,新近同读者见面。
  《丛书》中“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第一辑共5种已率先问世。这些书的作者大多是诺贝尔奖的得主,介绍了当代科学基础研究的新成果,有的还透视了诺贝尔奖成果的研究内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宁国化肥厂巧解复合肥结块难题
  本报讯 安徽宁国化肥厂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解决了国产复合肥生产结块的难题,形成了年生产优质复合肥16万吨,跻身全国八强规模。
  该厂通过多次试验,成功地在复合肥中加入适量的钙镁等中量元素和锌、硼等微量元素,使“司尔特”复合肥成为国内首创的新一代多元素全营养复合肥,增产效果明显。该厂在成功开发各种农作物专用肥的基础上,实施测土配肥工程,研制生产地域专用肥,从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该厂技术人员与农科所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在农村选点开展对比试验,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
  (盛荣恒 徐双喜 唐明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地潜热利用开辟新途径
  本报讯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富尔达节能冷暖机技术推广会。该技术是由清华大学与山东海阳富尔达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利用地潜热取暖及制冷的技术。该技术以取之不尽的地潜热为能源,开辟了利用地潜热的新途径。它的推广可取代传统的锅炉取暖方式及空调制冷方式,消除燃煤锅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腾建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