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美大使谈中美关系
  驳斥某些人散布反华谣言
  本报华盛顿3月12日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今天举行招待会,数十位美国会议员立法助理应邀参加,李肇星大使就当前中美关系发表看法,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李肇星说,中美是世界上两个大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的繁荣、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中美两国正在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好的合作。
  他指出,中美两国也存在分歧,我们认为,双方应当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处理分歧,减少和消除分歧,如果不能,就搁置分歧,不要让它们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李肇星说,最近美国有人散布“中国偷美国的高技术”,这纯属谣言。中国没有从任何国家得到高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成功发射了导弹和卫星。我们为自己能为别国,包括美国,发射卫星而感到自豪。事实上,中美双方都从这一合作中受益。
  在回答有关西藏问题的提问时,李肇星说,早在13世纪,西藏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达赖喇嘛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宗教领袖,而是一个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证。他欢迎在场的美国客人访问中国,看一看西藏的真实画面。
  有人问到中国的人权问题,李肇星说,中国政府最关心中国人民的人权进步。我们认为,在中国最重要的人权是解决吃饭问题。中国有12.4亿人口,可耕地只有美国的一半,按这一比例算,美国要养活20亿至30亿的人口,而不是目前的2.6亿。可以想象,要解决吃饭问题,中国面临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在不断取得进步。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继续发生武装冲突
  南重申反对外国军队进驻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11日电 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11日继续发生阿尔巴尼亚族非法武装同南联盟军警之间的冲突。
  据南通社援引南联盟军方的消息,11日早晨,一队武装精良的阿族分子在普里兹伦地区用自动步枪、手雷和迫击炮袭击了南边防军和警察巡逻车队。南军警击退阿族武装分子后对该地区进行了搜索。当日中午,一伙阿族武装分子用迫击炮向正在练兵场上训练的南联盟军人发动袭击,造成一人重伤,两人轻伤。当天下午4时左右,阿族武装分子再次袭击塞族警察,造成4人受伤。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12日电 南斯拉夫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12日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时重申,南联盟不准外国军队进驻科索沃。
  据南通社报道,米洛舍维奇表示,将于3月15日在巴黎举行的新一轮科索沃和谈只能达成政治协议,而不能包括任何军事解决办法。他说,南联盟塞尔维亚政府代表团将参加和谈,并致力于达成保证各民族地位和权利平等的政治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生存的选择
  ——巴西环保见闻(下)
  人民日报代表团
  当我们漫步伊瓜苏公园,看到的是艳丽的禽鸟在翠林自由飞翔;胆小的松鼠跳跃于林间草地与游人亲密相伴;穿山甲招摇过市不再隐匿躲藏……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令人难忘。可是,为保护这片原始植被,巴西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了多大的努力!70年代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在伊瓜苏瀑布上游兴建伊泰普水电站时,为了保存这片珍贵原始森林和生活在这里的珍奇动植物,派出专家小组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就在电站水库蓄水前,各个工作小组还划着小船到处搜索、抢救那些濒危的动物,抢救了一批植物种子。近年来,政府又通过立法严禁各种有可能危害环境的活动,如规定国家公园对公众开放的地区不得超过园区面积的5%,在公园内进行第三产业活动必须经过审批,并承担环保责任,每周一静园一天等。去年年底,当地民众发现有的农场主偷偷地在国家公园附近垦荒种地,便立即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局,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这类有损于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
  说起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不提到世界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有56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全国的大半壁江山。我们从马瑙斯市乘船沿着亚马孙河缓缓进入雨林深处,只见遮天蔽日的树藤半淹在河水中,顽强地生存着,竞争着。船行过处,时而出现一片光秃秃的沙地,烧焦的树干孤零零地挺立着。船上导游告诉我们,别看这里雨水多,河床深,空气潮湿,亚马孙生存最大的威胁却来自于森林大火,每年近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在熊熊火焰中付诸一炬。
  亚马孙森林火灾主要来自当地民众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为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习惯于放一把火烧掉树、藤,开辟出农田或牧场。岂不知,放火烧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地种不好,而且无情大火使千年古林不再复生,在满目青绿的森林中留下了块块疤痕。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两者协调发展,成为亚马孙地区最大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摸索,巴西政府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关键是需要得到社会和当地居民的支持。现在巴西政府在亚马孙地区推广了一种叫做“采伐林保留地”模式,即划出一片地区供当地居民采伐林木,开垦农田所用,政府投资为居民提供交通、通信、公共市政等基础设施,当地居民则同政府签约,按照事先拟定的伐木和种植计划进行生产,同时承担起保护和监督这片林区的责任。这种由政府与当地社会的居民共同管理林区的模式收到很好效果,已在全国广泛推广。
  动员民众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主要是靠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我们在马瑙斯参观的“亚马孙动植物园”,就是当地政府为普及环保知识而新设的场所。这里饲养了亚马孙地区上百种动物,还有数公顷的原始森林,供游人参观。有趣的是,园内的导游却是那些中、小学生。他们佩戴着动植物园标志的胸章,带着游客在园内,走一路,讲解一路。这些学生由当地学校轮流组织来这里轮训一个月。他们听取园区技术员详细介绍亚马孙动植物的知识,课后则由学生自己充当义务导游,在实践中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这个动植物园开办后,不仅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代热爱亚马孙的年轻人。
  当我们走出亚马孙动植物园时已是夕照时分,远处墨绿色的亚马孙原始大森林在落日的余晖下越发显得生意盎然。我们忽然领悟到,身边这位稚气未退的导游少年,将是这片原始大森林的新主人。培养一代具有环保意识的新人,那才是亚马孙可持续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保障。(附图片)
  图为巴西首都直插蓝天的国会大厦,四周环境秀丽,草坪翠绿。本报记者陈特安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正式接纳波匈捷
  俄白乌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12日电(记者符泉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为其新成员。
  当天下午,波、匈、捷三国加入北约的仪式在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举行。上述三国外长签署了他们的国家加入北约的正式文件,并将其交给主持仪式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奥尔布赖特在仪式上对三国加入北约表示欢迎。她说,波、匈、捷是冷战结束后加入北约的新成员,“但它们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三国外长在签字仪式上说,他们的国家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是为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得到认同。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这三个国家加入北约,说明“欧洲国家越来越接近了”。
  但俄外长伊万诺夫10日说,北约东扩是朝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他说:“欧洲国家应该合作建立一个共同的安全体系。欧洲国家应该为所有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为各自集团的利益采取行动。”
  随着波、匈、捷的加入,北约目前已有19个成员。
  本报基辅3月12日电 记者于宏建报道:正在乌克兰进行工作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今天在此间表示,白俄罗斯将通过加强国家武装力量来回答北约扩大。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将共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卢卡申科是在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强调,“我们不能不看到,白俄罗斯与波兰的边界事实上已成为白俄与北约的边界”。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与世行签署五项贷款协议
  新华社华盛顿3月11日电 中国和世界银行11日在这里签署了5项贷款协议。据此,世行将向中国提供总额达6.07亿美元的硬贷款和5440万特别提款权(约合7400万美元)的软贷款。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和世界银行负责东亚事务的副行长琼—米歇尔—塞韦里诺分别代表中国政府和世行在协议上签了字。
  这5项协议涉及的项目包括华东输变电项目、安徽公路项目、安宁河农业开发项目、长江防洪救灾项目以及会计改革和发展项目。
  塞韦里诺表示,世行将在同中国已有的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李肇星大使希望世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冲突双方举行谈判
  联合国决定恢复在阿人道工作
  本报阿拉木图3月12日电 记者孙勇军报道: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代表11日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再次会晤,双方在“坦诚与相互理解”的气氛中就阿国内局势进行了谈判。
  据报道,11日上午的谈判持续了4个小时,双方在当日下午继续接触。这是继不久前阿内战双方在同一地点谈判后的第二次会晤。据透露,冲突双方已就实现停火、交换战俘等达成了一致,现在该轮到“更加和平的问题”了,双方有可能就组建联合政府、在阿富汗建立统一的国家管理机构等问题进行对话。双方决定继续谈判,直到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的顾问穆拉维·瓦基尔、计划部长卡里·穆哈迈德与马苏德将军的顾问尤努斯·卡努尼分别率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代表团赴阿什哈巴德参加谈判。联合国阿富汗问题使团团长泰索列雷作为观察员参加了谈判,土为推动阿冲突双方的和谈作了大量工作。
  据新华社联合国3月12日电 (记者谢美华)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埃克哈德12日在此间宣布,联合国已决定逐步恢复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部分人道主义工作者将在几个星期内返回阿富汗。埃克哈德说,联合国作出上述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目前阿富汗国内的安全形势已经得到改善,遇害的人道主义工作人员的调查工作取得了进展,阿最大的武装派别塔利班承诺将严格遵守有关协议,以确保国际人道主义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活动自由。


第6版(国际)
专栏:

  主要产油国达成减产保价协议
  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经过为时两天的磋商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部分国家与一些独立产油大国1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达成减产保价协议。这一消息也导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参加这次阿姆斯特丹会议的有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等欧佩克主要成员国和非欧佩克国家墨西哥和阿曼等国。会议决定在去年的减产计划基础上再每天削减产量200万桶,以缓解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供大于求问题,从而提高石油价格。新的减产计划预计从4月1日开始生效。但是,这一决定尚需得到本月23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会议的正式批准。


第6版(国际)
专栏:

  小提琴大师梅纽因逝世
  据新华社波恩3月12日电(记者杨华升)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梅纽因12日在柏林一家医院治疗期间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82岁。梅纽因逝世的消息是柏林音乐会经理部负责人阿德勒12日在柏林宣布的。梅纽因虽已82岁高龄,耳朵失聪,但一直活跃在国际乐坛。梅纽因1916年4月22日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是移民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他7岁开始登台演出,12岁就发行了第一张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亲赴前线上百次为正在同纳粹军队战斗的盟军进行慰问演出。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方丹辞职 德政府危机
  施罗德将任社民党主席
  本报波恩3月12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联邦政府财政部长拉方丹昨天下午突然宣布辞去一切政治职务,包括他在联邦议院拥有的议席。这使上台不到5个月的德国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政府陷入一场严重危机。
  拉方丹没有说明他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他同时致函施罗德总理,通知他辞去财长职务,也同样没有列举任何理由。
  据新华社波恩3月12日电(记者刘钢)德国社民党主席团在12日上午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投票推选联邦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接替刚刚辞职的奥斯卡·拉方丹担任社民党主席职务。施罗德将于4月12日举行的社民党特别党代会上正式当选。
  社民党副主席约翰内斯·劳在主席团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德左翼锋芒受挫
  ——拉方丹辞职初析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3月11日,刚刚上台不到5个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绿党联合政府被一颗政治炸弹震得晕头转向。波恩政府的风云人物、欧洲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德国社民党主席、联邦政府财政部长奥斯卡·拉方丹,突然宣布辞去一切政治职务。拉方丹的这一决定不仅事先没有同施罗德总理通气,甚至连他最亲近的合作者也没有察觉到一点蛛丝马迹,这就难怪波恩政界人士连连用“意外”、“震惊”、“惊愕”这样一些措辞来描述他们不知所措的心情。拉方丹在德国政界一向以发表轰动一时的政见、让人出其不意而著称,这一回他最后一次让舆论界大吃了一惊:他不仅没有列举任何一点辞职的理由,而且还退得干净彻底,连议员也不当了。甚至他致社民党的辞职书也不过寥寥三句话而已。
  自从去年10月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以来,德国和欧洲的舆论就一直密切关注着施罗德和拉方丹这对搭档的政治关系。这不仅仅是出于“一山难容二虎”的一般常识,更因为两个人明显地代表着两条很难相容的政治路线。施罗德的社民党思想体系色彩较弱,比较重视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以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改善德国经济的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身为社民党主席的拉方丹是公认的传统思想体系的信奉者,在社民党阵营中历来是左翼的代表性人物。他对德国多年积累下来的高福利、高税收严重阻碍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沉疴视而不见,片面强调“社会公正”,即为工薪阶层增加收入。从宏观经济思想看,拉方丹轻市场,重干预;轻供应,重需求;轻投资,重分配。一句话,拉方丹是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
  拉方丹就任财政部长以来,四面出击,锋芒毕露,在国内外招来众多非议。从国内看,他的税制改革计划主要给低收入阶层减税,而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过高的劳动成本却“蜻蜓点水”。而为了弥补因减税给国家收入带来的损失,他又提高了名为“生态税”的能源税,普遍提高了汽油、电力、天然气的税收。这一套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受到经济界的猛烈抨击,认为这是一个消灭劳动岗位的政策,一些企业扬言将把投资转移到国外。在国际上,拉方丹上台伊始,一反德国战后数十年高度重视币值稳定、维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传统,频频向德国联邦银行和刚刚诞生的欧洲中央银行施加压力,要求它们降低利率,放松银根。正是由于拉方丹一再试图染指欧央行的独立地位,致使国际货币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发生动摇,投资者逃离欧元,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一跌再跌,从启动以来到3月2日两个月的时间内跌幅达到7.6%。拉方丹一再不切实际地主张建立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的相对固定汇率,试图重建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但国际上响应者寥寥无几。他不去降低德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却转而要求欧盟国家协调税率,实际上是要求低税率国家向德国看齐,从而消除市场竞争。低税率的英国激烈反对拉方丹的主张,英国《太阳报》抨击拉方丹为“欧洲最危险的人”。
  对于拉方丹的这些过左的经济政策,作为总理的施罗德碍于拉方丹的社民党主席的身份,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忍让的策略,甚至出于维护联合政府威信和党内团结的大局而为他打圆场。但虚饰的团结表象终究难以掩盖政治路线的重大分歧。2月上旬,在施罗德政府刚过百日之际,拉方丹为首的社民党左翼开始公开抱怨施罗德。拉方丹抱怨政府工作各行其是,施罗德的许多政策主张他是“从报纸上才知道的”,执政的失误不能都记到“他的头上”。到了3月10日,施罗德也开始反击。据报道,在当天的内阁会议上发生激烈争吵,施罗德不点名地批评拉方丹的经济政策没有赢得经济界的信任。施罗德甚至间接地以辞职相威胁。此间舆论认为,头一天的内阁会议正是拉方丹辞职这颗政治炸弹最后爆炸的导火索。
  社民党和绿党的联合是两个左翼政党的联合,汇合了两股左翼锋芒。然而,两股左翼锋芒却先后受挫。绿党的“左”突出表现在核电问题和外籍居民的双重国籍问题上,社民党的“左”集中体现在拉方丹的经济政策上。出于继续充当执政党的战略考虑,绿党受挫之后收敛了左翼锋芒;而社民党的左翼锋芒随着拉方丹辞职受挫之后,也很可能转向比较理智和现实的道路。此间舆论认为,施罗德现在拥有了广阔的行动余地,可以比较顺利地推行类似英国布莱尔新工党的中间派政策。今天上午,德国社民党主席团召开紧急会议,推选施罗德担任该党主席。德国和欧洲将饶有趣味地注视着德国政局的下一步演变。(本报波恩3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英国种族歧视又一例
  本报驻英国记者 蒋千红
  斯蒂芬·劳伦斯微笑地注视着前方,明亮的眼睛中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在家人和朋友们的记忆中,这个18岁的黑人青年是个生气勃勃的小伙子:健康,快乐,有礼貌,学业优秀。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筑师。但是———
  1993年4月22日晚上10时30分左右,劳伦斯在位于伦敦东南区一公共汽车站遭到五六个白人歹徒的袭击。锋利的匕首刺进了他的前胸和手臂,伤口深达12厘米多,鲜血喷涌不止。劳伦斯带着重伤拼命逃跑,但在跑了118米之后终于倒下。由于失血过多,当救护车到达时,他已停止了呼吸。罪犯则逃之夭夭。
  劳伦斯被害的唯一原因就因为他是个黑人,凶手在围攻劳伦斯之前口中诅咒着“黑鬼”。然而,对这样一起动机清楚、肇事手段残忍的种族主义谋杀,伦敦警方在经过了长达6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调查之后,却不能向法庭提供足以对5名嫌疑犯判罪的证据。在劳伦斯家庭和黑人社团的压力下,工党政府于1997年7月开始对劳伦斯被害一案及其审理情况立案调查。在经过69天的公开听证、88位证人出庭作证,获得了10万页的记实证词之后,内务部于今年2月24日发表了一份长达335页的调查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伦敦警方在调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层次上都存在着重大失误。这一事实反映了警方失职和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事实是:劳伦斯在受了重伤后死于失血过多,然而在劳伦斯倒下后到来的第一批警察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查看他的伤情和为他止血,而只是简单地看了看他的呼吸和脉搏(如果在这时采取及时、得当的止血措施,劳伦斯很可能还是有救的)。在医院正式宣布了劳伦斯的死亡之后,在场的警官没有对劳伦斯的父母作出任何同情和安慰的表示。在劳伦斯被害的地点,警方也没有按照惯例作出任何保留犯罪现场的标记,有权调动40名警察的警官格罗夫斯也没有下令对歹徒逃跑方向附近的住宅进行逐家搜索。
  根据知情者的举报,在劳伦斯被害的3天之内,警方便已掌握了有关5个嫌疑犯的大量情况。这是一伙狂热的青年白人种族主义者,平均年龄只有十六七岁,他们对于暴力和匕首的喜爱为周围的人所熟知。然而负责调查这一案件的侦探总监克兰普顿却没有及时下令逮捕这5名嫌疑犯。否则,对他们住所的彻底搜查和严厉的审讯很有可能会发现重要证据,并迫使这伙人作出交待。尤为令人气愤的是,警方甚至没有立即对嫌疑犯的住所采取有效的监视行动。事发后,有人看到一个白人从一名嫌疑犯的住所走出来,手中拎着一个装有衣物的黑色垃圾袋。第二天,则是那名嫌疑犯本人提着一个装满衣服的垃圾袋出门。然而两次都因通信联络的失误而使警方失去了截获重大证据的机会。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伦敦警方始终不愿承认这起谋杀属种族主义的犯罪行为。
  伦敦警方在劳伦斯案的调查中所表现出的冷漠和渎职并非偶然。英国国内的黑人绝大多数来自英国的前殖民地,而种族主义则是殖民主义留给这个昔日殖民帝国特有的遗产。一位黑人团体的负责人愤怒地指出,同白种人相比,黑人作为犯罪活动的受害者往往得不到警方有力的保护,但作为罪犯在量刑时又往往被加以重罪。在街头执勤的警察可以轻易地命令一个黑人站住,对他进行质问以至搜身。年龄10岁以上的黑人只占英国人口比例的2%,然而他们在监狱犯人中的比例却占到12%。在非白种人人口占到19.2%的伦敦地区,警察中黑人和亚裔所占的比例仅为3.3%。
  早在1981年,在距劳伦斯被害地点不远的布里克斯顿就曾出现过黑人抗议示威。当时负责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的斯卡曼爵士曾提请有关方面注意种族主义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进行重大改革的建议。然而,将近20年过去了,呼吁并没有成为现实。劳伦斯的被害和工党政府关于此案调查报告的公布,将种族问题再次推上英国政治的前台。今天,要求捍卫基本生存权的少数民族又因劳伦斯一案而呼声高涨。在英国,种族歧视并非仅仅存在于警察队伍中。作为少数民族,人们在教育、国民保健、就业、福利、婚姻等很多领域,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在英国这个只有58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仅1996年就发生了13151起种族主义犯罪事件,然而根据英国犯罪调查专门机构的报告,真实的数字应当是这个数字的10倍。
  工党政府此次决心以调查报告的公布为契机,着手对英国警察制度进行意义深远的改革。调查报告提出了70条关于彻底改变英国种族关系的建议,其中包括对法律和刑事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扩大种族关系法的适用范围,将警察、军队和移民服务部均包括在内,并将种族主义言论视为犯罪行为等。幸免于被革职的伦敦警察总长康登表示,他将尽力重建伦敦警察的声誉,将凶手捉拿归案,绳之以法。此间舆论认为,对劳伦斯案的调查有可能成为英国改善种族关系的一个新的开端。劳伦斯的母亲说:“我希望劳伦斯能够成为在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从不把人区别为黑色或白色人种。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人。”
  (本报伦敦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反对将红色高棉领导人交国际法庭
  据新华社联合国3月12日电(记者谢美华)正在此间访问的柬埔寨外交大臣贺南洪12日强调,柬埔寨反对将红色高棉领导人交给国际法庭审判。
  贺南洪是在当天下午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晤后向新闻界作上述表示的。他说,柬埔寨政府作出在本国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的决定不仅符合柬本国的宪法和法律程序,同时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贺南洪说,在审判过程中如有必要,柬埔寨将邀请外国专家给予协作。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埃克哈德当天说,联合国秘书长坚持要求将红色高棉领导人交给国际法庭审判,理由是“在目前情况下,柬埔寨的司法制度还达不到审判这种案子的标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