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相马”与“赛马”
  刘占锋
  人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人才如何得来,是靠“伯乐相马”,还是通过“赛马”去发现?这看似一个选人方式问题,实则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广开进贤之路”,使人才大量涌现,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性问题。
  “伯乐相马”的故事,赞美了历代开明君主和社会贤达的知人善任。在今天看来,它虽具有封建主义色彩,但“伯乐”作为一种知人善任的个人品格,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达慧眼识英才,对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更是以无产阶级的坦荡胸怀,发现、选拔和任用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与建设人才,为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当然也不可否认,如果把“伯乐相马”作为选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或机制来看,在今天就显得狭隘和落后了。因为它归根到底体现的还是“人治”原则,本质上是长官意志在选人用人上的一种表现。只有“相马”者具备了大公无私的品格,精通各个专业的知识,同时又能真正礼贤下士,才能“相”出一些真正的“千里马”来。不然,那将很可能因自身素质或眼光的不同,或以其“个大色好”荐之,或以其“温柔伏贴”荐之。如果真的这样,危及国家、祸及民族恐怕并非戏言。
  因此,“伯乐相马”的选才方式,作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化程度很低等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拒绝任何封建的、落后的、狭隘的运作机制,其中当然也包括选人用人机制。市场经济的公开性、开放性和法制化特征,决定了选人用人机制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用“公开赛马”的方式,使“千里马”通过竞争“上岗”。这样,有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上岗”程序的公开、透明,任人唯亲、跑官卖官的消极腐败现象,人事管理上的“部门所有”、近亲繁殖和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人才选用标准上的不确定性和操作上的随意性等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马”与“赛马”,看似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是选用人才制度的一次革命。它之所以是革命,就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陈旧的观念、落后的体制和部分人的某些既得利益。然而,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要顺应这个潮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已向全党发出了“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的号召,而改“相马”为“赛马”,应当是“加快干部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相马”为“赛马”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要舍得“割”去既得利益,而且还要勇于同“旧”的用人观念作斗争。正如邓小平所说:“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只要我们树立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相衔接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用错人是过,该用不用、埋没人才也是过的社会氛围,同时辅之以明确而完备的“赛马”规则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那么,形成一个人才辈出、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也就指日可待,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也就一定能够更加生气勃勃地推向二十一世纪。


第9版(理论)
专栏:

  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梁荣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农业产业化在全国逐步推进。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乃是当务之急。
  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打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跨产业、市场化、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本质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使农业获取平均利润,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总量。农业产业化主要有几种具体的形式:(1)农户+公司;(2)农户+流通专业组织;(3)农户+批发市场;(4)农户+零售市场;(5)农户+各种协会;等等。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具体形式,都有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这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即家庭承包经营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消费。在我国,没有家庭承包经营,农业产业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才能打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家庭承包经营有两种形式:第一,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按农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这种形式与传统农业相吻合,适合我国中、西部农村和我国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在我国占了大多数,其农业生产力较落后,基本上是用手工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找到出路,农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或半温饱状态,有些还处于贫困状态。农民只要有可耕作的土地承包,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因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样做,有利于农民对土地的投入,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有利于土地对农民的吸引,从而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在这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应坚定地推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打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第二,开始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适度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这种形式与现代农业相吻合,适合我国东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正确处理好土地承包权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土地承包者具有三十年的土地承包权;二是土地承包者具有三十年土地承包的经营权,称之为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者可以自己从事土地的承包生产经营,使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合一;也可以把土地承包权自己保留,而把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出去,使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让专业生产大户从事土地的规模生产经营。转让土地经营权,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土地经营权转让,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农民自愿;二是进行有偿的转让;三是当地农村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民把种地当作副业;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找到出路。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专业生产大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其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的;土地承包权归各个转让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土地经营权归专业生产大户。可以把专业生产大户从事生产经营的土地当作第二次对集体土地的承包,这同样是一种家庭承包经营,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一种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家庭承包经营。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1)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2)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层次低,规模小,保鲜技术差;(3)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人员,很多是刚从农业中洗脚上田的农民,素质较低;(4)农产品流通组织的资金较少,难以从事大宗的长期的远距离的农产品流通;(5)农村市场设施不够完善。所有这些,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很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水平。为此,一是地方政府应适度扶持从事农产品流通队伍的发展。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各种组织对于使千千万万分散的家庭承包农户与大市场联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重要作用,其发展很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二是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使各地的供销社充当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水平。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市场法规,维护市场秩序,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
  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是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消费者、农户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它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千千万万的农户顺利进入市场,无论是提高农业收益,还是抗御各种风险,都要靠这些中介组织。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可采取如下措施:(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中介组织。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包括公司、供销社、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科技服务机构、批发市场等,无论发展哪一种形式,都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切入点,适应市场的变化。(2)鼓励中介组织按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成长。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关系在开始时相当部分是松散型的。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介组织与农户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共担风险”,这时两者的关系比以前紧密。再发展到以后,农户的生产成为中介组织的第一车间而稳定下来,此时双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共同体。对中介组织的发展,不应采用“拉郎配”方式搞拼凑。(3)营造中介组织成长的环境。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应重点发展龙头企业。
  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第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四个基地。农业产业化有四个环节: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消费。与此相对应,就有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销售基地、消费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四个基地。它们都是农产品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化运行的基础。这四个载体发展得好,效益较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层次就高;反之则低。应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一是引导加工企业开拓销售基地和消费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另一头连着市场,再连着消费者,应引导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销售基地和消费基地,形成自己的“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基地链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二是引导外商开发各种基地。目前,我国已有外商来开发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今后,应进一步引导外商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开发各种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重点开发消费基地。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点,又是它的起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也就不需要生产。农业产业化消费基地的大小,决定着销售基地的大小,也决定着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规模与档次,从而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第二,加大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入虽在不断加大,但从总体上来说,科技投入的水平还是较低的。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投入力度。为此,要在鼓励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政府也要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投入力度。
  第三,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关系。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是由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连结起来的,如果利益关系处理不好,这个链条就会断裂。要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就需要各参与者通过协商的方式,各自确定预期利润;各参与者应订立合同、协议,使自己的利益有保障,进而使各个利益主体基本上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共同发展;在困难情况下,产业链条的各方应当互让,共同解决困难,维护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不受破坏。


第9版(理论)
专栏: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王冰 成金华
  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并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反映,它会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产生一系列影响。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才能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及时调整好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使其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相适应,消除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各种负效应,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量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的,因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种种经济问题能够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逐步得到解决。我国由于过去一度缺乏生育控制,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又比较缓慢,因而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正在起飞的情况下超前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到来之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况。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如生活保障、医疗、保健、老年人公共设施等才能顺利解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和老年人口群体利益的统一,兼顾公平与效率。反之,如果没有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就难以处理好社会整体利益与老年人口利益的问题,要么重视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老年人口群体利益,要么重视老年人口群体利益而牺牲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严重失衡,难以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战略性措施。目前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其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乡所有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与服务社会化的老年保障体系。
  扩大老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仅要建立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还要建立各种非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不仅要建立城镇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还要为广大农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层次的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或集体、家庭及个人的积极性,各方面共同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有条件的企业、集体和个人,还可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使劳动者退休后有较高的保障水平。中华民族有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建立社会化养老同家庭和自养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发展的方向。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样做可以扬长补短,既利用了社会统筹的互济功能,又形成了能调动个人、企业或集体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积极发展老年社会福利和老年社会服务事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制定出中期和长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老年人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计划,逐渐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老年人社会服务制度。
  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是依靠家庭照料生活,在家里度过晚年。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而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的危机日益严重。有的子女既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又要抚养小孩,照料老人已力不从心;有的老人无子女在家。家庭养老危机,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在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如兴办多种形式的养老院、老年人之家、托老所、老年人社区服务站等。上海市把上百所废弃的街道幼儿园办成了托老所,深受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欢迎。
  统筹管理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机构的各个部门,因而必须对人口老龄化中各种具体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如果由各个部门自行处理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问题,各个部门难免从本部门的角度来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措施,但许多措施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却不一定合理,甚至还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矛盾。而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采取的许多措施,对某些部门的利益又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统筹管理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各种问题,才能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武装工作园地

  理论学习
  须有机制作保障
  ——对广东阳江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检查考核的调查
  邝思天 杨成宗
  广东省阳江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精心组织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考核,做到准备充分、检查认真、方法对头、考风端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建立检查考核机制,作好考核前的准备
  阳江市委认为,检查考核是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机制。抓住这一机制,就能够防止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纠正学不学一个样的不良倾向,把软任务变为硬任务,使理论学习有机制的保证。因此,在贯彻中央和广东省委关于兴起邓小平理论学习新高潮精神的过程中,市委抓住这一机制,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检查考核工作。为此,他们认真作好考核前的各项准备。一是强调中央通知中关于检查考核的意见,明确提出县处级干部要认真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同时,对全市县处级干部举行了一次1998年度学习内容的开卷考试。二是成立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三是认真研究检查考核工作的具体事宜,制定《阳江市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检查考核实施办法及考核评分细则》。四是考核前多次召开检查考核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对检查考核的有关问题进行宣传,使全社会都知道这件事,形成良好的检查考核的舆论氛围。
  抓住“五个环节”,把握“四个结合”,扎实有序地开展检查考核
  为使检查考核工作扎实有序,阳江市委抓住“五个环节”,把握“四个结合”。
  “五个环节”:一是“听”,即听单位汇报,听个人“述学”;二是“看”,“看”是整个考核工作的重点,每考核一个单位,考核小组的成员都逐个查看该单位的理论学习记录等“硬件”;三是“问”,就是召开中层干部座谈会,了解中心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四是“议”,考核小组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班子和中心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评议,逐个逐项打分;五是“总结反馈”,考核小组面对考核对象,反馈考核情况,当场进行考核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达到以考核促学习的目的。
  “四个结合”:一是自查与考核相结合。二是领导干部“述学”与中层干部评议相结合。三是“软”与“硬”相结合,既考核理论学习的“硬件”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又考核不容易看见的“软件”。四是“严”与“宽”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该扣分的就扣分,不留情面。但在文章的质量、笔记的数量以及有些人员确因公务误学等方面,则放宽对待,尽量使考核工作合情合理。
  同时,阳江市委还对负责检查考核的单位,如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局、市直工委进行了交叉检查考核,而且要求更严格。这样,检查考核无特殊,平等公正,更具权威性。
  运用检查考核结果,促进理论学习
  检查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理论学习向纵深发展。这次考核检查的结果表明,全市县处以上单位的理论学习的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集体优秀的占总数的32%,达标的占60%,不达标的占8%。个人优秀的占30%,达标的占65%,不达标的占5%。对考核结果,考核领导小组作了认真的分析总结,认为应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促使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理论学习。考核结束后,阳江市委及时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报情况。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将情况汇总后,对各单位接受考核的人员、考核成绩、考核综合审议情况加以通报,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不达标者给予批评。
  二是建立档案。检查考核的结果登记在《阳江市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集体考核登记表》、《阳江市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个人考核登记表》和《理论学习考核登记证》上,两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建档,并送市委有关领导审阅。
  三是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即与评先进挂钩,与年度考核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阳江市这次检查考核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引起很大反响。这次检查考核比较科学,而且动真格的,促进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自觉性的提高,推动了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


第9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花大力气读原著
  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带着感情学,更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能被动地学,而要主动地带着思考来学;不能满足于在现成的著作中寻章摘句,而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花大力气研读原著。读原著,才能真正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原貌,对它的科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和实际的了解,才能从邓小平同志的著作里体会他的思想、感情和品格,才能真正弄通弄懂原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李光先(湖南)
  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面向世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把“软指标”硬起来,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促进各方面工作水平的提高。
  ——翟新建(北京)
  工作抓得紧,学习也要抓得紧
  搞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就领导干部来说,任务重、工作忙、时间紧,这是客观事实。但工作再忙也不能忙掉理论学习。时间是由人支配的,只要挤,总是会有的。关键是认识到位不到位。只要认识问题解决了,就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工作抓得紧,学习也抓得紧。在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在窑洞里、马背上坚持读书。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王学武(山东)
  理论素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
  理论素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一个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必然是勤奋学习、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素养的。而放松学习,理论修养低下,对领导干部来说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不学理论,难免迷道”。如果理论上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就难免会出现片面性和摇摆性,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沈立江(浙江)
  联到深处,落到实处
  理论联系实际,要联到深处、落到实处,要看进入思想、进入工作的程度,要看能不能真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组织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管理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管理到位。把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考查评价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不仅要看其说得如何,还要看其做得怎样,看运用理论解决了多少现实问题,有无工作实绩。对那些只善于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作风不实的人,要加强监督,严肃批评,促其改正。理论学习中好的经验、做法要有组织地交流、推广,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切实推动上上下下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气。
  ——王耀光(黑龙江)
  联系实际也要“打假动真”
  联系实际也要“打假动真”,坚持“把自己摆进去”。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胆触及和着力解决本部门、本单位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正面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之所在,是我们共产党人政治成熟的标志,是端正学风的根本要求。
  ——巩崇吉(山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