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
  宋红蕾
  编者的话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回大地之际,我们隆重庆祝了“三八”国际妇女节和纪念了全国妇联成立50周年。本期《社会经纬》,我们特意编辑了妇女专版,献给全国各族各界妇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履行妇联组织的职能,以开拓进取、改革奉献的精神,以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活动形式,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妇女发展实际的工作思路,开拓了建国以来妇女工作的最好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梅花香自苦寒来。妇女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新成就,都蕴含着妇联干部的心血和汗水。面对不断深入的改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各级妇联干部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不畏艰辛、不求回报的境界,无私奉献、扶危帮困的胸怀,献身妇女工作,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努力开拓妇女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在此,我们向各级妇联干部和妇女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妇女工作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衷心祝愿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工作者,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浓墨重彩,书写妇女工作新篇章。
  家庭——孕育生命、培养亲情的社会基本单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她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面对的家庭正在新旧体制的激烈碰撞之中,经受着洗礼和锤炼。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亿万家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自己特殊的职能,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不懈地耕耘
  家庭应该是停泊爱心的港湾、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劳动者休养生息的乐园。为了使这美好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现实,致力于家庭建设的各级妇女工作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去教育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善、美去战胜种种道德失范的现象,始终不渝地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家庭,倡扬家庭新风。
  全国各地都有先进家庭典型,一些省的先进家庭可达上百万户。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美好家庭、特色家庭的事迹经常被新闻媒体报道。各类先进家庭报告会、演讲会更是打动人心。全国妇联美好家庭报告团到部分省市巡回演讲,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衣食足而知荣辱、求娱乐。各地妇联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其特点是寓教于乐,富理于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使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悄然步入家庭。“改革与我家演讲会”、“夫妻婆媳对夸会”、“勤俭持家博览会”、“家庭伦理道德知识大奖赛”,有利于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运动会,有助于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夫妻同台、祖孙同乐使家庭成员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建立家庭文化研究机构,探讨家庭文明建设。
  理论研究依赖于丰富的实践,实践呼唤理论的正确指导。在1994年“国际家庭年”前后,广东、上海、黑龙江、江苏等地陆续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汇集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家庭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其研究课题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家庭的诸多方面。我国家庭建设园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东方风来绽春蕾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家庭美德建设写进了党的决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吹来了强劲的东风。全党全社会一起来做家庭领域的工作,使我国家庭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创建活动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妇联系统将名称各异的先进家庭创建活动统一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央19个部委成立了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并发出了《关于深入持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联合通知》。此后,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相应机构。许多省市的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建到县、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网络。各地的创建活动相继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创建、检查、评比、表彰逐渐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抓住热点,突出重点,形成地方特色。
  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必须敢于抓婚姻家庭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东省妇联从“婚外情”这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专家、学者从人性、心理、伦理、道德、法律角度论证分析,群众参与点评,观点鲜明,剖析有力,切中时弊,抨击了“婚外情”纯属个人私事、喜新不厌旧两全其美、生活多样化性爱也应该多样化等奇谈怪论,社会反映强烈。
  针对社会上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状况,山西省妇联将尊老敬老作为主题,开展了“尊老敬老好儿女”系列活动。一年中共宣传好儿女典型5万余人,征集敬老格言1800多条,签订养老协议3.25万余份,受教育人数1600余万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各地以立为主,重在建设,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虚功实做,虚实结合,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和地方特色。江苏省“一二三读书工程”建立农村文化中心户4.5万个;安徽省已有209.6万户的家庭有家庭书架;上海市的家庭志愿者已达30多万户,近百万人参加,与困难家庭结对2.89万多对,4万个楼组开展了小事不出楼活动;武汉的“周末卫生日”活动有339万人参加;北京市的“三八”服务组经常活跃在孤老病残和军烈属家庭中,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真情。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河南省开封市下岗女工广开再就业门路,骑上三轮车上街卖豆奶。
  (全国妇联宣传部供稿)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巾帼成才行动

  世纪之交,我国妇女参政从“低谷”走出,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昂首面向新世纪
  张小媛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我国妇女参政从“低谷”走出,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九届人大,女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1.87%,这不仅高于八届人大女代表比例,而且结束了自四届人大以来女性代表比例连年下降的历史。在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机构中,又有了女性,这一切都令人欣喜欣慰。
  五年前,全国有8个省、自治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没有女性。而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配备了女干部,而且11个省、市达到党政领导班子中各有1名以上女干部,在省级党政班子中的女干部数已达43人,比五年前增长46.47%。
  五年来,地、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的数量明显增多,妇女参政的基础得以加强。1997年上半年结束的全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女代表比例达21.7%,比上届高两个百分点。这些女代表是基层参政议政的一支雄厚力量,也是产生基层女领导干部的人才资源。在此基础上,各地乡镇党政班子中女性数量大幅度上升。
  妇女参政在党的关怀重视下发展
  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始终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领导班子中妇女干部比例过低的状况,要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991年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妇联同心运作,全力落实贯彻“九五”期间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目标。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对女干部“上级机关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就万事大吉了,下级机关也不能把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仅停留在传达上”。为此中央组织部门提出要求:“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监督。”几年来中央组织部每年都不失时机地对女干部工作进行专门检查和调研。
  妇女参政随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发展
  五年来,对妇女的关注和重视,反映出社会文明的进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出台,使社会开始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这一全新的角度看待妇女的参与问题。妇女参政、培养选拔女干部已经成为执法检查内容之一,成为不折不扣的政府行为,这是推动中国妇女参政的制度性保证。
  妇女参政必须具备自身实力
  当代妇女参政从实力上体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积极的参政心态。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尤其以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从政为多。三是具有基层经历和多岗位的锻炼。四是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修养。
  妇女参政必须依靠妇联组织形成群体合力
  中国妇女参政区别于西方妇女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妇联作为女性群体利益代表者,成为妇女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五大,通过赋予妇联“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职能,再次确定了妇联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几年来,妇联作为培养选拔妇女人才的基地,一方面,相继健全了妇女人才库,定期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妇女人才,使大批优秀女性得到举荐,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自身也加强了干部流动,吸收了大批从政人才。内外交流激活一湖春水,妇联组织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人员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使妇联推进妇女参政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巾帼扶贫行动

  扶贫攻坚 尽显巾帼豪气
  乡妹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地向贫困宣战,使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减少到5000万,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各级妇联干部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妇女儿童走出贫困,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扶贫攻坚开发史上的壮丽篇章。
  以“双学双比”活动为切入点,全国妇联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事业。
  早在80年代初,全国妇联书记处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贫困地区妇女和儿童。扶贫开发必须从提高当地妇女文化科技素质入手,成为各级妇联领导的共识。
  1989年,全国妇联联合13个部委在农村妇女中隆重推出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找到了扶贫开发的突破口。各级妇联在贫困地区妇女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教育,采取“集中办班,骨干包干,包教包学”、“识字竞赛”等形式,每年帮助近30万妇女脱盲。扫盲工作为农村妇女走出贫困扫除了文化障碍。在扫盲教育的同时,还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人、因时和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培训,有9600万妇女掌握了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带头人。
  1994年,全国妇联书记处组织力量再次对贫困地区妇女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在“九五”期间实施“巾帼扶贫行动”,把“巾帼扶贫行动”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重中之重”,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到本世纪末至少帮助100万贫困妇女脱贫。
  妇联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中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创造出的辉煌业绩,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受到了深深震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的有力支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使巾帼扶贫行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各级妇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扶贫方式。
  ——立足科技扶贫抓培训,提高妇女素质。
  ——找准帮扶对象,扶持到村入户。
  ——兴建扶贫基地,发展扶贫项目。近年来,贫困地区的各级妇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广揽资金,采用小额贷款和循环金的形式,建立扶贫基地,开展扶贫项目,增加贫困妇女的收入。
  ——开展对口帮扶,领域不断拓宽。实践证明,贫困地区的妇女由于缺技术、少资金,仅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难度较大。各级妇联发挥女能人、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女干部与贫困妇女手拉手,依靠群体力量帮助贫困妇女增加收入,已成为“巾帼扶贫行动”的重要形式。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巾帼助困行动

  建功立业 不让须眉分寸
  工友
  1991年,为了配合国家“八五”计划的实施,全国妇联与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人事部、化工部、轻工总会、卫生部等12个部委(后增为15个部委)在全国城镇妇女中共同发起了做“四有”、“四自”女性,为“八五”计划建功(简称“巾帼建功”)活动。这项活动围绕改革、发展的需要和行业特点,以发动女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学政治,提高整体素质为重点,广泛开展了效益杯赛、园丁杯赛、天使杯赛、公仆杯赛等行业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项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女职工的学习、劳动热情,推动了一大批女职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促进了参赛单位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据统计,全国80%的城镇妇女都参加了这项活动,有17万人获县以上“巾帼建功”标兵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进入“九五”计划时期后,“巾帼建功”活动在五年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更加注重了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常抓常新,在两方面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岗上抓文明。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在女性集中的商业、金融、公交、卫生、邮电、旅游等十大窗口行业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树行业新风为目标的“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
  岗下抓就业。全国妇联于1996年又提出“巾帼创业行动”,决定“九五”期间至少帮助100万下岗女工再就业。各地妇联把协助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巾帼建功”活动的重点,两年来直接帮助47万下岗女工重新就业。
  为了更好地发挥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最近,全国妇联决定推出“巾帼助困行动”,把帮助下岗女工摆脱生活困境、尽快实现再就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巾帼建功”活动的重中之重。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女孩·母亲·未来
  张彦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白云乡。
  广西北部的这片九万大山,依然是山高林密,雾锁云封。1988年,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金)考察组一行来到这里,得知白云乡7000多名瑶族妇女,解放几十年竟没有出过一个小学毕业生,考察组所有人的心无不震颤,设立瑶族女童班的设想由此一举变成现实。也正是从瑶族女童班这50个女孩的脚下,为中国千千万万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为了无数未来的母亲不再贫困和愚昧,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壮举,一项关系妇女发展、民族兴衰的伟业———“春蕾计划”,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截至1997年底,“春蕾计划”已累计募集捐款2亿多元,救助失学女童60多万人次,15万人完成小学学业。
  300元钱,对于繁华都市里的小康之家,也许真的算不上什么。可在贫困地区的孩子眼里,却已近似天文数字,而这正是儿基金规定的对于一个失学女童一年的资助标准。这300元钱怎么用,儿基金有详细的规定:学杂费两学期共40元,课本费两学期共40元,文具用品两学期共20元,服装被褥补助费两学期共30元,卫生保健补助费两学期共10元,伙食补助费两学期共160元。
  开展乡土实用技术培训正是“春蕾计划”的一大特色。早在“春蕾计划”实施之初,儿基金就明确规定,每一个女童班的2万元经费中有5000元是科技培训费。1997年,儿基金又特别设立近200万元的“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专项基金,鼓励各地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春蕾”职业初中班、小学毕业后1年职业技术教育女童班、短期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培训等形式,使更多的“春蕾”学生有出路。尤其希望各地依托学校创办起农场性质的培训基地,并以小额信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能开展起自己的创收项目。
  可以说,将“春蕾计划”与农村教育转轨相结合,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不仅是越来越高的呼声,而且在很多地区已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娘家人”为你撑腰
  胡晓林
  妇女权益的维护涉及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在国家立法、制定政策、司法执法、法律监督、综合治理等多个环节都有妇联维权干部作出的不懈努力。积极主动协调,参与进言,敢于直言,甘当配角,才能够不断开辟出妇女维权工作的新天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制定。自1987年以来,全国妇联不断呼吁、建议制定《妇女法》。1989年,全国妇联协助全国人大组织了由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妇女干部参加的起草小组,用3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法律的起草、修改等工作。1992年4月《妇女法》颁布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本地《〈妇女法〉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到1995年底,已全部出台。各地出台的《实施办法》结合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加大了解决新形势下妇女问题的力度。
  各级妇联密切配合人大认真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做好执法检查工作,并形成定期检查制度,使《妇女法》得到切实落实。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出台和实施。根据《妇女法》对政府的执法要求和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国妇联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用两年时间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出送审稿,经国务院第三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为了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全国妇联协助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先后召开了三次有省部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了有4000人参加的实施动员大会,并举办了3期有549名县长参加的培训班,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贯彻实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各级妇联也都协助政府制定了本地妇女发展规划,使妇女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近期,全国妇联及各级妇联陆续制定了妇女纲要、妇女规划的中期监督评估方案,切实保障妇女纲要目标的实现。同时,2001年—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正在酝酿和准备。
  参与国家有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推动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使法律和政策充分反映妇女的利益。早在1991年,全国妇联鉴于社会上有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妇女问题的状况,协助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和《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对遏制社会丑恶现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自1995年来,全国妇联共参与制定、修改的法律有40余部,尤其在修改《刑法》和《婚姻法》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了妇女的利益和要求。在政策制定方面,从全国到地方各级妇联积极协助政府制定了与《妇女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相配套的法规、政策,涉及妇女参政、脱贫、下岗再就业、外资和私营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以及推广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等各个方面。同时,还积极参与人大及有关部门进行执法监督,促进一些涉及妇女权益的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得以公正解决。
  为解救妇女儿童于危难,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妇联通过信访、法律咨询服务、代理诉讼、实地解救、大要案件的解决等不同途径,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特别在基层,维权工作在超负荷地运转。
  各级妇联在长期的维权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适合维权需要的工作机构,通过妇联系统的权益部门、法律顾问处、律师事务所、三级信访网络、维权法庭、婚姻家庭咨询中心等机构,广泛联系妇女群众,了解妇女疾苦,反映妇女问题。通过处理来信、来访,开展法律咨询,代理诉讼和非诉讼等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使贫困妇女得到法律援助,受害妇女得到有力的法律保护。
  目前,在妇联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以妇联维权干部为主、妇女群众自治组织骨干为依托、各部门兼职妇女干部为补充的普法维权队伍。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各条战线上都能见到她们的足迹、汗水乃至鲜血。她们既为广大妇女儿童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升华了自己。队伍的壮大成熟,标志着维权工作将以崭新的面貌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春蕾计划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维权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四川阿坝草原的牧民姑娘。
  李江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