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触摸土著文化
晓慧
隆冬的北京,中国旅澳大利亚画家周小平,将他展现澳洲土著人生活的画作和土著人画家杰米·派克的作品一起带进了中国美术馆。画展取名《龙梦》,它出自龙文化与梦文化两种文化视角。周小平这样解释。
徜徉在这些画作之间,感受到的是现代人与土著人对土著文化的不同诠释。
出生于中国安徽的青年画家周小平,赴澳10年,几乎每年要到澳洲西部土著人居住区去几个月。他学会了土著人的生活方式:打猎、捕鱼、露宿沙漠……也将他们的生活场景与生活感受收进了他的作品。作品的色调比较暗,画面有些朦胧。这里有周对土著人文化的理解:原始、纯朴、生于自然归于自然。一个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世界。
杰米·派克,澳洲著名的土著人画家。他出生于澳洲西部沙漠地区,在以打猎、采集野果为生的土著人环境里长大。一代代土著人口头相传的古老故事,滋润着他的心灵。他的作品色彩明快,画面清晰且具有装饰画的美感。这是杰米心中的土著文化:如寓言般凝炼,明朗。他已在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举办过个人画展。(附图片)
右图为杰米·派克的画:鱼狗。鱼狗是一位可以呼风唤雨的头领。他带领许多人由西向东行。一路他挖了许多的水坑(水洼,是土著人认为神圣的地方),小心备至地照顾好他的同胞。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丰里——日本的世外桃源
李彦春
位于日本三重县津市郊区的丰里,是山岸主义社会的实验地。有人说它是“共产主义社会”、“乌托邦”,也有人说是宗教团体。媒体对他们冷漠。一般日本人对他们摇头:“一群不可思议的怪人”、“逃避现实的人”、“逆社会发展而生活的人”、“听说问题很多,但所卖食品没问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丰里的村民桥口说,他们与日本人沟通难,与中国人沟通易,他们与中国人沟通的共同话题是老子。
生活一体化
山岸主义的创始人山岸已代藏,1957年成立“山岸式科学工业养鸡株式会社”,养鸡百万只。1961年1月丰里实验地诞生,4个月后的5月3日,山岸故去,时年59岁。37年后的今天,山岸实验地在日本已有47个,并引入到德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泰国7国。理想国的本部设在村民最多的丰里,47县与7国的实验地互派村民交流。
山岸尊奉老子,信仰《道德经》,顺应“法自然”。他要在他的实验地里种出老子的理想国“圣人无私,圣人无藏,既以为人,既以与人”。山岸认为人因无私藏,便会有余,因为他人服务,自己“愈有”,因无私“故能成其私”。山岸故去后,他的继承人在他的实验地里发展了他的思想“生活一体化”。村民没报酬,不分配物质,没有职务,不分上下级,没有命令规则,所干工种全凭个人意志。一切财产、通货村民共享,个人无秘密。而无所有的另一面是全所有。气派宽敞的500人同时用餐的“爱和”食堂、净化身心的“和乐”浴室、安谧养心的“老苏馆”、洁净寂寥的医院、利用燃烧场排热兴建的温水游泳池、绿地公园、网球场、娱乐室、修养所、图书室、小中高大学校、幼儿园、商店、加油站……
“爱和”食堂的硕大牌匾上书写着日文汉字“满吃讴歌”。丰里人一日二食,早10时晚5时,用餐时间外亦可随时取用。我览过菜单,煎烤烹涮煮应有尽有,但无烟酒,“烟污环境酒乱性,所以禁止”。“各人口味不同,想吃的东西没钱买,怎么办?”桥口一指厨柜中三五字条,“那是请求单,食堂会外购的。”就是说,丰里能够满足村民的要求?桥口点头认同。“物质是大家创造的,大家有权享用能够享用的一切。”娱乐室内,村民边翻书报边饮纯橙汁,另有纯奶冰激凌伺候。
医院虽设备完善,医生却寂寞。按桥口的解释,“人无忧烦,病从何生。”丰里医院是“针器手术刀无用武之地。”
“老苏馆”是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院,现有百人,有创业者也有外来投靠者。他们视体力而行事,无人分配活计。不能劳作者,可安心颐养天年。取名“老苏”意为获身心复苏,非养老等死。
不自炊亦不用洗涤。14个女学生负责洗衣。每晚1800名村民净身后的脏衣服按种类搁入洗衣房窗口,包括手帕。翌日,洁净衣物出现在有编号的衣服格子上,夫妇衣服共用一格。浴巾公用,每天清洗消毒。丰里衣服皆有编号。日常衣服搁置一处,另一衣帽间是为走出丰里,如出差探亲访友的人储备的礼服。该间名牌服装、鞋帽、领带、手表、金银首饰、化妆品俱全,还有丰里人自己设计缝制的新衣。使用者留下借条即可,无人管理。村民住所除已配电视机外,所有物品根据需要自行取舍。丰里承包了村民的人间事———出生、吃喝、求学、医病、婚丧,即山岸人的理念之一“生活一体化”。
经营一体化
村民根据自己特长选择工种,如来自德国的女村民善做比萨饼,横滨华侨何洪章夫妇开过餐馆,他们首先选择了食堂,何妻郑爱芬做的“杏仁豆腐”很受村民欢迎。工种半年一轮换。依村外人俗念,是否有人只愿坐办公室,不愿去养猪、堆肥呢?桥口说山岸人不会这么做。如果自己意志与外界冲突,每晚的“朋友研讨会”帮助解决。丰里1800人,大人孩子各占一半,“为了心灵的沟通”,900名成人自愿结合成班级,一班50—60人,共15个班。每班成员农林牧副加工等工种各异。各班级每晚开会,白天想不通的事,傍晚净身后讨论解决,夫妇交流时间少于朋友会。
丰里有土地100公顷。工种有养牛、猪、鸡;种稻、菜、树、茶、草、蘑菇、果树;农、水产品、乳业、肉类、饮料、木材加工;制造有机肥、建筑、运输、出版印刷业、行政、销售及科研。上述工种分为16个部门。提倡以农为本的丰里人,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他们利用自然界赐予的太阳、空气、水土创造出“循环农法”,即各工种之间结合渗透。如5500头乳、肉牛,4000头猪,80000只鸡每天产粪上百吨,其拌入木屑发酵两个月后即成无臭有机肥。1/3出售,1/3返回丰里土地,1/3无偿提供周围农户。桥口捧上一把凑我鼻前,果然无味。“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是百分之百的自然食品,化肥属非自然品,我们拒绝让它进入人的肌体。”
催乳业,丰里人是这样认识的。“催乳非挤或榨,人与牛只有建立在深深的信赖关系之上,牛乳才会流淌,催乳是人与牛沟通的重要一环,好的沟通产生好奶。”其程序是一组48头牛列队产奶,10分钟产奶15—20升。丰里牛奶供日本中部、近畿地区30万人饮用。丰盛的农林牧副产品除供1800人吃喝外,出售全国各地52个销售网点。其价格略高于市场上出售的非自然产品,山岸大米、山岸牛奶、山岸西红柿……1996年创收120亿日元,1997年纳税70亿日元。1996年花数十亿日元在邻近购买了一高尔夫球场,填洞种草。现硕大草场上写着“天———地———人”三个大字,桥口利明名片背后这样解释:天地人调和共生是使个人物质丰富、健康、亲爱的保证,创造一个安宁舒适洁净社会的条件。(上)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为信念,也为中国
——记德国一位九旬翁的中国情
江建国
去年秋季,当肆虐中华大地的洪水已经渐渐退去之后,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内专职负责当地社会各界援助我受灾群众事务的外交官李念平,收到了一封十分简短的来信。它的字迹软弱无力,甚至有些凌乱,可以判断是出自一位老人的手。当李念平吃力地辨识完那寥寥几行字后,他不禁感动起来。信上说:“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发生水灾的报道,十分牵挂,愿意捐助中国的灾民。但我们已经老了(93岁+87岁),行动不便,请你们择日来取。”然而,让李念平更为感动、完全没有料到的事情还在后面———当他登门去接受捐助时,这对老夫妇交给他的是沉甸甸的2.5万马克,按现在的汇率约合12万元人民币左右,是德国社会各界个人捐赠最多的一笔!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抽出时间和一位同事专程拜访了这对令人尊敬的老夫妇,听他们讲述传奇般的经历和他们的心愿。我才知道,这对老夫妇之所以这样慷慨,并不像我最初猜测得那样,是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钦佩;也不是出于对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崇拜,更不是仅仅出于对弱者、对发展中的国家一般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而是出于一个更加崇高的动机: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这对老夫妇住在波恩以南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沿着一条僻静的小径,我们来到一幢环境清洁而优美的平房前。门启处,一位身材矮小的妇人满面笑容地招呼我们,她的身后过道上站着一位腰板笔直、气色不错的老年男子,这就是她那93岁的丈夫了。人到了这样的高龄,如果是学者,学术生涯会使他的神色带上睿智;如果终生从事着体力劳动,他的举止会多出几分粗犷;但如果毕生为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已,他必会放射出一个战士的风采———刚毅、坚定、执著。这对老夫妇正是战士———共产主义的老战士。老先生步履迟缓,然而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很坚定。
老先生世纪初出生在科隆一个贫困的有9个孩子的工人之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就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1921年就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曾和著名的共产党人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等相熟。希特勒上台后,在1933年发生国会纵火案的当天晚上,他和100多个同志同时被捕,先押在一座阴冷的古要塞中,此后又移往德国东部的一所集中营。磨难只能使他坚强,1934年1月出狱后他立即恢复党的关系,冒着随时可能身陷囹圄的危险,负责科布伦茨·亚琛一带党的工作。纳粹的国家秘密警察终于又盯上了他,他不得不乔装打扮潜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重又投入反抗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的地下斗争。但一年半之后重又被捕,坐了6个星期的监狱。后来他作为德国共产党派出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国际纵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德国参加法共的游击队打击德国法西斯,就在马赛认识了现在的夫人。他的夫人是犹太人,也随他投身于党的地下斗争,秘密散发反法西斯传单等等。在法国他又再次被捕,又一次被关进集中营。侥幸获释后,1944年他应党的召唤秘密潜回德国,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与希特勒进行顽强的斗争。战后他仍然积极为青年时代的理想而奋斗,在1956年德共被宣布为非法之后,他的生计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只得和夫人开了一家洗衣店维持生计。他们没有子女,他的夫人说:“在那种年月,我们哪里敢要孩子?”
这样一种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他当然不可能有多少积蓄。只是因为祖上留下了一座房子和一块地皮,他才买了现在的这所房子度过晚年。我环视他的客厅,没有昂贵的波斯地毯,没有精致的家具,更没有奢华的陈设,面积不小的客厅倒显得有几分空空荡荡。最近,随着年事的增高,夫妇俩开始盘算身后事了。他们想到,无论谁先辞世,另一个都没有能力独自生活了,都得进养老院,保留着这所房子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终于决定卖掉这所房子。在讨论这笔款子该如何使用时,93岁的老先生毅然提出,拿出一部分援助中国的灾民。他对笔者说:“我们还能活多久?留钱何用?我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我们有义务帮助中国人民。”当笔者对他们的义举表示钦佩和感激时,他夫人连连摆手说:“钱不多,给你们的帮助还太少。”
这对夫妇不希望在报道中提他们的姓名,也不喜欢报纸发表他们的照片。笔者只能尊重他们的愿望。在去年的水灾中,有许多企业、友好人士都曾以各种方式对中国的灾区给予了援助,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记住他们。但是我想,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应该给这对老夫妇留一个突出而鲜明的位置。永远不要忘记,在中国人民遭遇困难的时候,一位出自德国一个小村庄的九旬老翁曾经悄悄地对我们伸以援手———以他的能力所允许的最大限度。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下图:消防队员开着50年代的救火车参加节日游行,不忘提醒居民防火。
邹德浩摄于加拿大渥太华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重在培育创新文化
丁刚
假如要选举本世纪最伟大的产品,许多人可能会投“视窗”(Windows)的票,这个无形的神奇玩艺儿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与工作。美国网络技术专家兰尼甚至据此认为,“信息技术”这个名字压根儿就起错了。因为它一半是技术,另一半是艺术。仔细想想,兰尼的话倒还真有些道理。假如没有比尔·盖茨们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我们至今还可能在黑乎乎的DOS下操作,无法体验视窗所带来的轻松与愉悦。
兰尼还把硅谷与好莱坞等同,他说两地的人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富于想象的创造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当然拍不出《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片。同样,没有这种精神,盖茨今天至多不过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电脑教授。硅谷的产品之所以具有竞争力,就是因为它不仅知识含量高,且含有文化的成份。一般说来,产品的文化含量越多,它的附加值也就越高。
兰尼先生的这段话,是笔者从不久前召开的欧盟青年企业家研讨会所发材料里读到的。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为青年企业家提供创新环境”。有专家指出,欧盟15国大约有300多个类似美国硅谷那样的科学园,可没有一个像硅谷那样成功。其原因除了风险资本市场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之外,当然还有社会环境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文化的差异。
讲创新文化,首先讲的就是要培养敢想敢干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机会,但这并非意味着人人都具备了敢于利用这些机会的素质。不久前,荷兰一家报纸的调查就表明,大多数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想过将来要办一个自己的公司。在不少人眼里,“寄人篱下”捧个“金饭碗”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而一些德国大学生则将风险投资等同于开个卖杂货的小店,根本不屑一顾。为此,欧洲的专家们对教育体制表示出极大的忧虑。
其实,使人人都想当企业家的教育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是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记得一年前有几个西方国家曾搞过一次中学生数学测验,美国的成绩很不理想。有人便警告说,美国的教育水平在下滑。不久,有位美国专家撰文说,就测验成绩而言,美国学生的确不出色。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上,他们也很少拿过什么奖牌,但美国却并不因此而在基础科研或者是高科技方面落后。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美国教育重视的是动手的能力,重视的是培养自立和创新的精神。这往往要比多几个100分的学生或多拿几个金牌、银牌重要得多。美国需要的不是能考百分的学生,更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创业者。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还听到了这样一个口号:“敬佩成功,容忍失败。”口号中蕴含的哲理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社会创业之所以艰难往往是因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一个光彩耀眼的比尔·盖茨后面,不知道有多少黯然失色的失败者。美国硅谷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但敬佩成功者,也尊重失败者。那里的风险投资者心甘情愿地支持那些有着敢想敢干精神的创业者,即便他们曾经有过失败。
对比之下,欧洲的青年企业家们感触颇深。荷兰小企业家协会的拉夫斯罗特先生说:“在荷兰,失败一次可能就意味着永远失败,不仅银行不再会信任你,亲朋好友也会瞧不起你。在美国,你自己办了公司,只需承担金钱的风险,而在欧洲,你却要承担一生的风险。”笔者向一位与会的专家提问,欧洲缘何未能创造出自己的比尔·盖茨?他解释说,论渊源,欧洲文化中原本也有富于冒险精神的“海洋文化”因素,但长期、稳定的高福利社会却使人们渐渐地变得保守起来,在竞争力方面与美国拉开了差距。一个不能鼓励创新,不能容忍失败的社会又怎么能创造出比尔·盖茨这样的成功者呢?硅谷的成功并非由于美国的科技人才要比别国的科技人才更出类拔萃,而是因为它用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风险投资者,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创业者。
美国《商业周刊》的编辑曼德尔在《高风险社会———新经济中的危险与希望》一书中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正进入急遽变革的时代,人类面临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从长远看,成功将属于那些敢于创新并且愿意和能够承受风险的个人和企业。曼德尔的话会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培育创新文化的认识。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东非看鸟巢
刘梦熊
在中非共和国时,一天我们到首都班吉市采购花生饼作鱼的饲料。到达市区后,车向右拐入一条泥路向前行驶,路旁是绿油油的野草,其间长着一些椰子、芒果、木瓜树,枝头挂满了果实,一派生机勃勃。前方出现了一棵黑糊糊的大树,开始我以为是被火烧了的枯树,可又不像。是落叶了吗?也不是,那时正是中非的大雨季,树木是不会落叶的。也可能是昆虫将叶子吃光了。直到离它200米处,仍然看不到绿叶,真是棵“怪树”。
“前面那棵大树怎么没有叶子?”
“有,是有叶。”中非工人轧斯米告诉我们。
“那叶子是黑色?”
“不。叶子是绿色,都被鸟巢遮住了。”
“什么?鸟巢?!”
“大树上挂满了鸟巢,叶子就看不见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棵挂满鸟巢的大树,是鸟儿的“摩天大楼”。
我们在班吉榨油厂买好花生饼,装好车已近黄昏,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大地显得更加壮美。归途中,远远望见一群群的鸟儿,唱着唧唧喳喳的歌儿,飞向那没有“叶子”的大树。出于好奇,我提议:“去看看那棵没有叶子的大树。”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在轧斯米的带领下,穿过一大片一人多高的野草地,手臂和脸上被芒杆划开了一道道口子。
好大的树,5个人手拉手还围不过来,在离地2米左右就伸出了苍劲的枝桠,那树冠就像一座巨大的建筑物。这时我们才看见:大大小小的树枝上挂满了深灰色的鸟巢,鸟巢间长着一张张卵形的绿叶,由于鸟巢遮盖了阳光,叶片是浅绿色。一种深灰色羽毛的鸟儿成群结队归来,钻入自己的巢里,享天伦之乐。为了看个究竟,我们攀上大树,细细观察。这鸟巢椭圆形,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枝上,口子开在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漏入鸟巢内。鸟巢是由野草和许多种柔韧的纤维交织而成,既轻便又结实,牢固地挂在树枝上,就像一件工艺品。我小心翼翼地伸手在巢内摸了一圈,里面编织得非常平整,底部的孔有拳头大小。我见归鸟的个体约摸有半斤来重,每巢栖身一对成年鸟,再加上几只幼鸟就有1公斤多重,这巢能承受得了吗?
“这鸟巢全是用柔韧耐磨的动物毛发编织成细细的绳子牢牢地系在树枝上的。你们看,这黑、白相间的是斑马的毛,那棕色的是非洲羚羊的毛,非常牢固,即使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被刮走,不信你们用手拉拉看。”轧斯米告诉我们,用手一拉果然挺牢固呢!
“这棵大树有数十只鸟巢,鸟儿如何识别自己的家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鸟巢外表看着都是一样的,鸟儿是凭缠在树枝上的毛发结的式样来识别自己的家,你们仔细看看,鸟儿用嘴将毛发把鸟巢缠在树枝上总是打一个式样特别的结子,作为家的‘标记’。”轧斯米告诉我们。大家仔细地观看了几十只鸟巢,打的结子的式样均不同。我们从心里赞叹鸟儿的筑巢技艺。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国庆日里说国旗
李学江
211年前的1月26日,英国皇家海军菲利普船长率一支由11艘船只组成的舰队,高扬英国米字旗,经过8个月的艰苦远航,终于在澳大利亚悉尼湾登陆。登陆的这天,舰队便在悉尼湾立即扯起了英国的米字旗,从此澳洲这块大陆便沦为了大英帝国的另一块殖民地;而驱杀土著居民的战争也由此开端。后来,澳大利亚虽然获得独立,但仍将1月26日这一天宣布为自己的国庆日,英王仍被法定为国家元首,英国的米字旗仍占据着澳国旗左上角1/4的最重要位置。但近年来随着移民构成的变化、共和运动的兴起和民族和解进程的发展,将英国殖民者登陆和驱杀土著人的日子作为国庆加以庆祝,国旗上由英国米字旗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事实,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批评和挑战。
今年1月26日这一天,澳最古老也是发行量最大的《悉尼先驱晨报》公布了一批新国旗图案,以征询读者对更换国旗的意向。这一设计比赛是由一个名叫“澳大利亚国旗有限公司”的民间组织两年前发起的。去年的国庆期间就公布了一批新国旗图案,但没有选出人们满意的;今年是第二次,由22000人选出109幅国旗图案,在全澳各博物馆和美术馆巡回展出,报纸公布的是其中最受喜爱的三幅。第一幅是一只高扬尾巴的袋鼠正跳向前面一颗南天七角星,袋鼠是黄色的,将国旗分成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前为蓝色夜空,后为红色土地,黄和红都是象征土著传统的代表色。第二幅左1/3取的是上黑下红的土著人旗帜;右2/3则保留着澳现行国旗的南十字星图案;两部分交界处是一轮黄色太阳,这也是取自土著人的旗帜。第三幅图案则是将现国旗中的米字和位于其下的七角星去掉,而代之以土著旗帜上的那轮金色太阳,南十字星座仍然保留。可以看出,这些设计的主旨都在于将英国的米字旗的图案砍掉,同时表达出了与土著人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的主题。但尽管不少人喜爱这几幅国旗图案,很多人还是认为这些图案仍不足以唤起全国人民的激情与想象。组织者表示设计比赛将继续举办下去,直到选出绝大多数人都满意的新国旗图案为止。
近几年来,更改国旗的要求是与实行共和运动联袂同行、共历沉浮的。前工党总理基廷是共和运动的旗手,当然也极力推动更改国旗,他自己的座车上就不插这面带米字图案的国旗。而现任总理霍华德则是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他本人明确反对共和。1996年4月霍华德大选获胜后,上台执政的第一天他便将米字国旗重新插回了总理的座车。但3年来共和已形成不可挽回的狂澜,这位宽容的政治家只好表示,作为总理,在共和问题上他愿意顺从人民的意志。不过在去年举行的共和宪政会议上,国旗问题被暂时搁置,决议只是说,未经全民投票不能更改国旗,但容许人们对此自由表达意见和提出方案。今年11月澳将就共和政体举行全民投票,国旗上是否再保留英国的米字旗图案将取决于民意。
澳洲土著人有自己的旗帜,上半黑,下半红,正中嵌着一轮金太阳。黑代表他们的肤色,红是他们的家园———澳洲大陆的土地色,太阳则是他们的崇拜对象。1994年,土著运动员卡西·弗里曼在英联邦运动会上摘取了女子400米跑桂冠,在体育场上她曾同时高扬澳国旗和土著人的旗帜,但没想到事后她受到了某体育官员的批评,并引发一场辩论。可1997年在雅典世界锦标赛中形势有了变化,当她再次摘取女子400米金牌,并再次展开国旗和土著两面旗帜时,全澳洲却是一片叫好,再没听到指斥之声。可见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民族和解在前进。在国庆日前后有数家报纸发表了社论和文章,讨论如何选出一面更具民族特色的国旗,选定一个更具全民性,更能体现民族精神的日子作为国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