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老舍故居见风骨
本报记者刘琼
2月1日,老舍诞辰一百周年前夕,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对外开放,当日便吸引了许多文化人前来寻踪。记者还通过老舍家人及老舍研究专家了解到,老舍在山东济南、青岛以及英国伦敦还有多处保存良好的旧居,它们连同以下三个“家”,构成了老舍生命活动的主要轨迹。
“小羊圈胡同”:平民意识
“院子东西长而南北短。东房北边有块小空地,是厕所。南院墙外是一家老香烛店的晒佛香的场院,有几株柳树。南房前面,还种了两棵枣树。”这是老舍长篇代表小说《四世同堂》中祁宅的概貌。有意思的是,小说中的祁宅几乎就是老舍出生地——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羊圈胡同(现已易名小杨家胡同)舒宅的翻版。老舍出生破落旗人家庭,父亲早逝,全家靠母亲做苦力为生。清寒的生活使老舍日后能以城市贫民眼光透视这个“礼仪之邦”的“首善之区”的变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以及晚年未完成的《正红旗下》正是以北京贫民、平民生活为背景,记载了丰富的市民风俗情景。独特的人生观照和质感丰厚的“北京味”语言使老舍赢得“京派”作家和“人民艺术家”的称誉。老舍研究会秘书长关纪新认为,没有小羊圈胡同的十四年,便没有老舍的文学生命。
1966年8月24日,老舍自沉太平湖。太平湖距小杨家胡同大约半站路。从生到死,老舍画了一个圈。
“多鼠斋”:认识社会
今年1月26日,重庆北碚“老舍旧居纪念馆”正式挂牌。抗战时,这里是蔡锷路44号,今为民生新村63号副16号。
据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1943年秋至1946年2月,老舍全家借住在此。该房原系林语堂所有,抗战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会址。房子很洋气,里面是木地板,外墙是砖的,呈黄色。舒家住在西半边。因为房中多老鼠,老舍笑称“多鼠斋”,并把自己的一系列散文命名为《多鼠斋杂谈》。物价飞涨,又没有多少收入,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经常处于半温饱状态,然而精神很愉快。在这座中国现代许多鼎鼎有名文学家住过的小楼,老舍的长篇小说《火葬》、抗战回忆录《八方风雨》、短篇小说集《贫血集》等相继诞生。老舍当时是全国文艺界“抗协”总负责,社会影响很大。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加深,《四世同堂》第一部和第二部应运而生。老舍从此一改前期偏重曲艺、话剧创作,笔力开始投向社会生活容量大的中、长篇小说。
“丹柿小院”:热爱生活
1949年底,由美国归国的老舍,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特许,用稿费和版税筹得一百匹白布购置了迺兹府街丰盛胡同10号,即今天的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热爱生活的老舍终于有了一所自置自理的小院,特别高兴,养了许多花,有昙花、腊梅、令箭荷花、海棠,光菊花就有一百多个品种。养花的甘辛,老舍全写进《养花》一文。这篇充满生活情致的文章被选入小学生语文课本。老舍还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树。秋天,柿树缀果,菊花怒放,好客的老舍邀集朋友吃柿吃蟹、品菊品画。小院一时成为北京文化名人聚会之地。“丹柿小院”因而得名并出名。
直到去世,精神和物质获得双倍解放的老舍,后半生一直未曾离开这所闹市中的温雅小院。十六年里,创作了二十四部戏剧剧本和两部长篇小说约四百万字。《龙须沟》、《茶馆》、《女店员》、《正红旗下》等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附图片)
左图:老舍全家照。摄于1946年初重庆北碚老舍故居。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上海大剧院
上海文化生活新起点
沈次农
乐迷没着落
前几年,上海乐迷对北京人真是又羡又妒:那么多世界名家名团都是到了北京就走了。北京人怎么那么有福气!
当然,和其他地方相比,上海人有时还会露出沾沾自喜的神情。这些年,至少夏伊率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马泽尔率巴伐利亚广播乐团,萨瓦利施率费城交响乐团,多那依率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来过上海。可惜他们的演出都被安排在体育馆进行。那种通过电声扩音的现场效果,其实与通过录音机听盒带没什么两样,以致每次演毕,总有人忿忿然地说:“这是糟蹋!”“下次再到体育馆演,打死也不去了。”
至于说到上海音乐厅,因为座位太少,票价又不能卖得太高。没有人仅仅为了乐迷而甘愿做赔本生意。
改变了市民生活
从1998年9月底开业到12月底,仅仅三个月,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共七十七场,一台接一台。光是海外音乐家和团体就达三十场。其中有小提琴家沙哈姆、西琦崇子,男高音卡雷拉斯,钢琴家傅聪,指挥家捷杰耶夫、斯维兰特洛夫、汤沐海、凯普伦等,乐团有马林斯基管弦乐团、柏林广播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以及歌剧《阿依达》、《浮士德》,芭蕾舞剧《灰姑娘》、《胡桃夹子》……这一串一串的名字在艺迷心中,都是熠熠闪光的珍珠,在以往,能有幸采撷其中一颗都会欣喜若狂的。
上海大剧院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西侧,东倚市政府大厦,南对上海博物馆和上海音乐厅,北侧是上海美术馆,西边是上海新建的通衢大道南北高架路,一南一北又是上海最有名的两条商业大街淮海路和南京路。在这样典型的商业文化中心街区,上海大剧院以独特设计最新造型,如腾飞状地屹立于斯。其玲珑剔透的玻璃幕墙以及夜幕下通体透亮的水晶灯体,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有魅力的建筑艺术品。
走进上海大剧院,近二千平方米的大堂让人如入水晶宫殿。当头高悬的是一盏如排箫状的水晶吊灯,四周是据称在亚洲建筑史上首次使用的钢索玻璃幕墙。步入观众大厅,则是一片温暖色调。一千八百二十个座位总共分布在三层观众席和六个包厢内。此外,上海大剧院还拥有广达一千七百平方米的活动舞台,其前后左右四大板块可以全方位升降和平移,中间更有两个双层旋转舞台,容纳面积大,动作变换也多。
所有这些,包括十二个大小不同的排练厅、练功房、练声房以及八楼宴会餐厅和底层的咖啡厅,给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欣赏高雅艺术的休闲场所。去年10月2日,大剧院刚刚开放不几天,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大剧院,欣然挥笔题名“上海大剧院”。
大都市的文化标志
大剧院引起的轰动效应当然不仅在观众中,自从大剧院建成,报纸上就呼吁大剧院应该可以让市民在白天不演出时入内参观。大剧院采纳了这个意见后,进大剧院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以至旅行社很快就揽下了这笔生意,列入他们的游览项目。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走过大剧院,你总能看到有人把它作为背景拍照留念。很多人为了领略大剧院的魅力,买票的时候一再解释,因为主要是看剧场,所以要求“买最低价的票,顺便也听听音乐”。
上海大剧院还有一绝,那便是让上海人从此注意自己去听音乐会的穿着打扮了。第一部歌剧《阿依达》演出时,已有人惊呼:这里衣着真讲究啊。几乎是不约而同,大多数观众都衣冠楚楚,男士西装领带,女士礼服首饰。
新建一座剧院,在许多国家或许不是什么大事,但上海大剧院却不一样。上海大剧院建成的意义似乎已超出了剧院的一般概念。《新民晚报》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写得好:
“上海大剧院成了上海重新恢复国际大都市地位的托福证书。”(附图片)
题图:上海大剧院外观。
下图:上海大剧院内貌。
郭新洋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杂议荧屏

敢爱敢恨两女性
木央
如果要论荧屏排行榜,这一段时间电视剧《还珠格格》和《苗翠花》一定收视率不低。尽管街谈巷议褒贬不一,小燕子和苗翠花依然风光占尽,毫不逊色于情节曲折、开合跌宕的大戏。细细想来,这两个横空出世、鲜灵活脱的女性,性格间犹有万缕丝连,东方女性原来可以是这样可爱。
小燕子和苗翠花本习武出身,温婉贤淑、典雅端庄的闺秀风范无从修得,妩媚缠绵、善解人意的碧玉形象也与她们无缘,要她们诗书满腹、琴棋书画精通更是不可能。若是潜心修炼,苦攻武林秘笈也就罢了,偏偏来这三纲五常、礼教不废的凡俗世间,自然花样迭出,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两个活宝,一个冒入皇宫,成了乾隆的掌上明珠,一个嫁入当地名门大户,可她们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男儿豪气并无多少收敛。小燕子胆大妄为,在皇宫里同宫人围坐一席,称兄道弟,吃酒高歌,惹恼了皇后,要处置她这个坏了后宫规矩和体面的野丫头;苗翠花则女扮男装,混迹比武招亲行列,赢得李帮主女儿李小环芳心,害人相思肠断。
不过,小燕子和苗翠花却是大大地见容于九五之尊的乾隆,见容于妻妾成群的方家大少爷。琢磨缘由,花容月貌自然帮了忙。更有一利,没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才学满腹的负累,少了漂亮女孩儿难免的顾影自怜、矫揉作态,两个女性,真爱真恨,喷薄鲜明。苗翠花不解风情,憨直可爱;小燕子把“国有乾隆、国运昌隆”念念有词作“国有乾隆、米不生虫”,弄拙成巧的小把戏着实令人捧腹。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我们怎样过年
新栏目《本月话题》今天起与大家见面。每月我们将就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每月下旬刊出下月讨论话题。欢迎大家来稿。春节将近,本月话题是《我们怎样过年》。
江满庭,吉林长春人,医生。春节到了,决定———
全家去旅游
古人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春节也是这样。春节年年都过,表面上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实质上每年春节的内容都受文化环境、人的心境、地域等等限制。我是一名医生,去年退休。由于工作性质等关系,我平时工作很紧张,一工作起来就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每天一下班就累得要命,一到节假日根本不想出去玩,春节更想躲在家里好好休息休息。今年情况不同了,我的心境也不同了。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像往年那种一到春节就大吃大喝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春节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味道很浓厚的节日。人们的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对春节的消费意义也赋予了新的认识。就我个人来说,今年,我同老伴决定去外地旅游。这些年来,一直是在家里过年,认为只有这样团团圆圆的才算是过年。现在,我们家里的想法都有了很大变化,孩子们也赞成出去走一走,开阔一下眼界。
杜桑,山西太谷人,记者。山西人嘛,当然认为———
饺子还是我们的至上年饭
过年了,有人爱吃海鲜,有人要尝西餐大菜,可我就是想吃饺子。岁末除夕,一家人从天南地北相聚在父母身边,一边看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品头论足,一边七手八脚包饺子享融融亲情。从小引为得意的就是练就了做面食的一点武艺。包饺子的面,要和的偏硬一些,一个人擀皮,同时供三四个人包馅。初一早上饺子一煮,圆满和美。也不知谁“编排”我们山西人,说我们不吃鸡鸭鱼肉。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平时可以十几道大菜随便吃,到了年节时分,不论是家人团聚还是亲朋来访,在各样好吃的轮番轰炸之后,最后一道必是纯纯粹粹、地地道道的手工水饺,省略了这个仪式,便是对客人的不敬;没有这个仪式,一家人就像没为过去的一年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热气腾腾的水饺中,还有几个包有洗净的硬币,有经验的,会从饺子在水中的情形分辨出有货的“胖子”,悄悄夹给自己的父母,把来年的祝福蕴藏在这个小动作中。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新年大舞台

新春歌坛盛举
百万选票定音
一年一度的亚洲音乐盛事“华语歌曲榜中榜”即将揭晓,2月8日在上海东视剧场举行颁奖典礼和演唱会。
由Channel[V]主办的这一评选活动自1994年创立以来,影响遍及亚洲,此次与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进行,已收到亚洲各地的选票二百多万张。1998年的TOP20奖从入围的五十首华语歌曲中选出,最佳新人奖从入围的二十一位歌手里选出,Channel[V]大奖则由得票最高者获得,最佳音乐录影带奖和传媒推荐奖由评审团和各传媒代表评出。这次“神州音乐特别推荐奖”来自东方电视台的举荐,王子鸣、毛宁、朱虹、朱桦、田震、那英、李泉、李慧珍、孙悦、金学峰、高林生、陈明、高枫、周艳泓、周冰倩、林依伦、黄格选、黄绮珊、屠洪刚、腾格尔获优秀歌手提名,入选最佳歌曲提名的有《相约一九九八》、《纸月亮》、《笨鸟先飞》、《中国功夫》、《我心永恒》等。据近几日的消息,王菲、张惠妹、李玟、那英已形成拉锯战局面,林晓培和徐怀钰两位新人平分秋色,刘德华、张学友名列前茅,周华健、许如云、莫文尉、齐秦、郑中基前景不错,任贤齐在内地特别受欢迎。
东方电视台将现场播放颁奖盛况,北京有线电视台等将播出实况录像。(晓东)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煤矿文工团“兔年大拜年”
煤矿文工团即将推出一台集歌、舞、乐、相声、小品、口技、魔术于一台的大拜年节目,观众熟悉的影、视、歌、曲艺明星瞿弦和、邓玉华、刘君侠、胡月、石小杰将登上舞台,一批新面孔也将出现。这台节目二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李舫)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河北戏剧创作获丰收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河北省戏剧节上,二十六台参演剧目题材广泛,主题深刻,手法新颖,形象鲜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据文化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河北省戏剧界近年来呈现出领导关心,群众关注,各院团争先创优,优秀剧目纷呈,优秀人才辈出,戏剧事业前途光明的可喜局面。各剧团的平均演出场次连年位居全国前列,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等全国主要奖项的评选中,一直榜上有名,培育出了大厂县评剧团、承德话剧团、省杂技团等一批先进典型。(李木)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西藏画展牵动马来西亚人
本报记者罗雪村
在画事频仍的当今画坛,西藏似乎一直比较沉静。最近一则画讯,令人不由得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彩虹的故乡”。
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由西藏自治区文联、美协和马来西亚槟那士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西藏当代绘画精品展,日前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吉隆坡举行。参展的五十件作品出自韩书力、嘎德、余友心、巴玛扎西及计美赤列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之手。作者在承继壁画、唐卡、布画等藏画艺术传统的同时,注重各自对雪域的内心领悟和情感表达,并不忘大众精神需求,以深邃而神奇的意境与浓厚的地域色彩,令异国观众为之惊叹不已。当地众多报刊和电视台纷纷报道,给予较高评价。
据了解,今日西藏不仅拥有大批佛教僧侣画师,西藏大学每年还有二十余位绘画系学生毕业。用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的话说:“西藏虽没有艺术沙龙,没有许多展览,但西藏独特的自然风貌,悠久的人文历史,却是孕育艺术家的摇篮。”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直言录

何必事事求“大型”
元也
“大型”这两个字似乎已无所不在,晚会称“大型”,研讨会叫“大型”,电视剧是“大型”,画册也冠以“大型”。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大型”,自然也该有相应的“中型”或“小型”,但事实是,几近于无。看来,所谓“大型”已经成了一种级别,一种身份,有如演员非要加上“著名”一样,不如此称呼便难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也是一种套话,好像观众前必备“广大”,说了后面就必须有前面。想想真是莫名其妙,电视上说观众当然是指所有看电视的人,加个“广大”,岂不成了众多的观众,非但累赘,而且反倒给人一种有些人被排斥在外的感觉。
称晚会、舞剧、歌剧、歌舞表演是“大型”,不知指什么,人数、投资或者场面?界限在哪儿?把电视剧叫“大型”更觉可笑,因为这里只有连续不连续、十集二十集之分,观众眼中的大小恐怕就是九英寸、十四英寸、二十一英寸……画王,怎么看也看不出剧作本身有多大。而画册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其实,这些艺术品最终都是以内容以质量以效果取胜,大和小并无多少意义,何必非要事事称“大型”!
世上的东西,大也不一定都那么好。假大空就是弊端,大轰大嗡、冤大头、大吹大擂,全是病症。譬如卫生大检查、大扫除,有时真不抵小检查、小扫除有效。因为凡是大动作,相隔时间肯定长,庆典、节日、会议临近了才来一次,平时不闻不问,而卫生扫除应该是日常行为,清洁是每个城镇、每个单位天天保持的状态。如果时时小扫除,常常小检查,不走形式不做样子,扎扎实实,平平稳稳,持之以恒,有土就扫,有脏就清,有问题就检查,我以为,其结果绝不比大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