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关注农民增收

一切为了农户增收
——山西绛县农村改革发展调查
□管喻张占鹰张岸涛
时值隆冬,山西省绛县的农村改革却如火如荼。改革所带来的活力像一股热流,流淌在田间地头,流淌在绛县5.3万个农户心中。“四荒四旁”在绿化治理,水利设施在修复配套,龙头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围绕农户增收这一主题,绛县从前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农户的经营权、自主权和决策权,使之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绛县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温饱后的农民已不满足于耕种仅有的耕地,他们手持2亿多元的储蓄存款,正在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全县16万多亩荒山、荒沟、荒坡、荒滩和近60万平方米的村旁、路旁、渠旁、田旁宜林地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农村原归集体所有的76处提灌站和722眼水井等水利设施,因管理不善,利用率不及1/3,全县有效水地占不到应浇水地的一半。
绛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行以农、林、水为中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对“四荒”、“四旁”资源和农村水利设施等集体资产进行多种形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置换,进一步扩大农户的经营范围,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民的剩余时间和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农户增收。他们规定,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的治理、使用权,拍卖到户,谁治理,谁使用,谁受益。对“四旁”林带采取“谁栽谁管谁受益”的办法。对现有的水利设施,凡因管理不善,闲置不用的,实行拍卖到户;对尚能正常使用的设施,根据农民意愿,可采取拍卖、租赁或承包等形式;新建水利设施,则实行单户投资经营或股份合作制经营。
1997年12月3日,随着一声锣响,全县第一座面积为10050亩的荒山使用权被张上村李万庆等12户农民以近6万元的价格买断。他们投资18万元,很快建起了14个家庭林场,完成造林面积7500亩。仓丰村农民焦桂梅以3.1万元的价格买下村里5号井的所有权以后,马上又投资2万元改线路、修水泵、铺管道、建井房,全家人以井为家,很快使5号井的保浇面积由以前的近百亩扩大到400多亩,井的经营收入占了焦桂梅一家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一年来,绛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效果明显,12万亩“四荒”得到初步治理,完成“四旁”植树31万平方米,新栽树木50万株。由于权属明晰,利益直接,346眼(处)农村水利设施重新焕发了青春,新打的71眼机井和新修的11万米渠道,扩大了灌溉面积,缩短了灌溉周期。
面向大市场,发展主导产业,兴办龙头企业,引导农业向产业化迈进,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困难绛县是全国七大山楂经济林基地县之一,到1990年全县山楂经济林总面积已达10万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苗果经营受到市场的冷遇,山楂产业一度走入低谷,面积减少,产量下降,效益滑坡。
绛县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扶持山楂产业走加工转化增值的道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先后筹措资金1200万元,建立了4个大型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山楂80%以上,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了230多家产品经销点和食品专柜。目前,山楂已经重新确立了主导产业的地位,每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4000万元,人均200元,占年收入的12%。
红薯作为绛县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也被培育为农户增收的一大产业。全县种植红薯3万亩,种植户5000个,加工户3000个,年加工量达6000万公斤,加工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粉面和粉条。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全县向红薯加工投资200万元,引进大型设备20套,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畅销西安、石家庄、太原等大中城市。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用红薯的茎叶、薯把和粉渣来养猪,猪产有机肥下地,形成种薯——养猪——肥田的产业链。
1997年,绛县把养鹿业确定为十大富民工程之一加以重点扶持。他们制定优惠政策,从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筹措资金1200万元建立了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带动养鹿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梅花鹿饲养量已达1万头,年产鹿茸1000公斤。全县梅花鹿养殖户达362个,规模养殖场50个,成为全国四大养鹿县之一,已开发出鹿酒和鹿药系列产品。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实施万元农户培育工程,推动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1996年,绛县农民人均年收入1500元,仅有14%的农户年收入可达1万元,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贫困户仍占12%,多数农民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绛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万元农户培育工程,从县、乡、村抽调3000名干部下乡包户,力争在2—3年内使全县5.3万个农户家家年收入超万元。
“下乡包户,共同致富”的口号,使3000名下乡干部解放了思想,竞相在帮助农民增收上建功立业。县财政局驻西郝村的7名下乡干部,带动农民种地黄,当年亩收入超千元。西郝村从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村”。城关镇政府干部王凤兰和另外两名下乡干部带动87户农民种了108亩大棚菜,今年元旦前,头茬韭菜卖了19万元,预计春节前还可收入40万元。农村新出现了酸枣接大枣、养鹿、大棚蔬菜、玉米制种、特种动物养殖等30多个产业,兴建了山楂加工、畜禽养殖、鹿制品加工等龙头企业10个。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农民经纪人的期盼
□曹玉林
○盼成立经纪人组织
○盼开展信息服务
○盼改善交通条件
农业是江苏省如东县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粮食、棉花、生猪、水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总量,一直处全省上游水平,这些农产品有2/3销往县外市场。在市场发育滞后、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靠什么突破流通“瓶颈”呢?对此,如东县各级政府在积极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同时,把培育和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农民经纪人有近3万人,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骨干力量。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发现有些地方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只重视经纪人队伍的发展,而忽视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农民经纪人的话说,他们热切盼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扎实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一是盼望尽快成立经纪人自己的组织。他们说,有了组织,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树立农民经纪人的良好形象,以便大家能够理直气壮地大干。
二是盼望开展信息服务。从目前如东县的情况看,大部分农民经纪人由于信息闭塞,往往靠自己投石问路,习惯于小本经营和小规模运作,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还很脆弱。西北片有个经纪人说,他搞鸡蛋买卖已有10多年,行情价格全是自己了解的,有时难免失误。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服务,定期给他们提供县内外的行情,他们就可以灵活经营避免亏损。
三是盼望改善交通条件。路通财通,尽管这几年乡村道路有了明显的改观,但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乡村仍有相当一部分“羊肠小道”。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从鞋匠的叹息说起
□阿江
家门口的胡同里,紧挨着一溜儿卖菜的,有个小小的修鞋摊。修鞋师傅是浙江黄岩人,在此地干这营生已经6年有余,附近楼群的住户没有不识得他的。因为手艺好,人厚道,大伙儿都喜欢他,反正我自从认识了他,就再也没到别处修过鞋。前些时,他回老家十几天,不知多少人打听:修鞋师傅哪儿去了?该不是感冒了吧。
最近找他修鞋,他闷闷地说,我在这儿怕是呆不住了,听说马上就要清理赶人了。“这一溜儿挺正规的摊档不是工商部门搞的吗?”“是呵,我们从马路边搬到这儿已经几年了。”“那给你们指定新地方了吗?”“没人管。”6年了,这周围都是他的老主顾,而且附近也找不到第二个修鞋摊。“我还是要在这楼群中间再找地方,”修鞋师傅叹道,“实在呆不下去,我就回家种地去”。
回家种地去,这是中国农民最后的退路。可是农村究竟有多少地给农民种?这些年民工潮涌动不息,就是因为狭小的土地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农民。近两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还有太多的农民挤在土地上讨生活,多数人搞饭吃的格局还未能改变。难怪农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拉开了十多年的距离。
从世界范围看,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农民人均占有资源的份额不断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要真正富起来,农村要逐步实现现代化,就得有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寻找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因此,大家都回去种地,并不是件好事情。
农民富不起来,市场就旺不起来,经济就好不起来,企业里的岗位也就多不起来。再说,城里人也得买菜、修鞋、做衣服、装修房子不是?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离开农民工,一个城市能够正常运转。无论从哪方面计,城市都该为农民留下一定的就业空间。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发展:依托农业动全身
中共河北省鹿泉市委书记曹振国
1998年河北省鹿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37亿元,人均收入3922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依托农业动全身是鹿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结。
优化一产,打好农业基础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前提
在农业方面,鹿泉首先狠抓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强化了以引岗渠、源泉渠、计三渠等三条干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我市新建扬水站15座,新打机井410眼,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农机具达到956台(件),农机总动力达到51.1万千瓦,比5年前增加88.6%,设施农业发展到6.2万亩。其次是推广农业新技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通过实施科学种田,推广农业新技术等,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使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始终稳定在22万吨以上,全市建成吨粮田14万亩。按照“龙头上水平,基地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的农业发展思路,下大力气解决基地规模小、特色不明显、市场带动差等问题,抓好养牛、养猪、水产等农副产品的建设,形成南抓养牛、中抓养猪、北抓水产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强化二产,提高工业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重点这几年,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市狠抓工业经济。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空间看,要找准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投入。我市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是确定了投入发展战略。6年来,全市累计投资33.7亿元,其中投资15.7亿元,年产120万吨冀中水泥厂已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批准立项,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之首。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投资2亿元的纸面石膏板项目已经通过省计委立项。大投入推进了市办工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了水泥等6家企业集团,涌现了第二水泥厂、化工总厂、鹿泉钢铁公司等一批利税大户。目前,全市出现了曲寨造纸、南铜冶铸造、东郭庄塑料等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
活化三产,加快服务业步伐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一环
按照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三产活市”的指导思想。首先,我市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快省会西部治山旅游带开发建设,形成抱犊寨、龙泉寺、龙凤湖为主的旅游区。1998年旅游业收入1600多万元,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围绕商贸做文章。积极探索推行深购远销、集团经营、连锁经营的新的经营方式,商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99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8.7亿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铜山县供电局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投资37万余元,改造了110千伏线路17公里,修整49级杆塔线路,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至此,该局35千伏以上的416公里长的高压线路已全部达到一类供电标准。图为线路工人在铁塔上紧张施工。邵迎进李新书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土豆加工设备何处有
编辑同志:
来信主要是向贵报咨询土豆深加工有关技术以及与土豆深加工相关的机械设备等方面的资料。希望能帮助我乡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湖北省南漳县阎坪乡人民政府李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白瓜子销路哪里寻
黑龙江省密山市柳毛乡是全市白瓜子的主要产地,1998年全乡白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白瓜子品质明显好于往年,到目前白瓜子销出不足50%,农民手中还积压着近50万公斤优质白瓜子和角瓜子,急待买主。
黑龙江省密山市柳毛乡通讯组隋书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云南省弥勒县巡检司镇在土地延包后,掀起了自发兴修水利热潮。去年11月中旬以来,已投义务工4480多个,开挖土方17000多立方米。
图为群众奋战在水利工地上。
普佳勇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第二轮土地承包使枣乡山东无棣出现了新鲜事——
枣树进“档案”枣林配“卫士”
□步宝金李政
山东无棣县是金丝小枣故乡。在84万亩耕地上一片片、一行行生长着1400万株枣树,年产干枣3000万公斤。当地群众对这“铁杆庄稼”从来就有特殊感情,特别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后,无棣枣农对枣树的管护热情更高了,他们为枣树建起了“档案”,配上了“片警”,把枣树真正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这个村通过村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对枣树进行了确权承包,林地使用权一定30年不变,允许转让和继承,更加激起了群众植树管树的热情。为确保造林质量,提高成活率,他们对全县1400万株枣树进行拉网式清点,将每棵树的出生地、苗情、销售人、品种、改良情况、施肥、打药、修剪、产量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实现了一树一卡、一户一簿。与此同时,无棣县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树上。全县共投资68万元,建起180处标准较高的护林房,每处配备一名护林员,每村配备护林人员3—4名,全县共配备“绿色警察”1600名。这些“绿色卫士”一年四季在远离村庄的田野上,他们白天管理、晚上守护,严防被盗、人折、畜啃,保证了枣树的完好无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法国早熟玉米落户坝上
本报讯在中国农大、中科院的帮助下,河北省沽源县经过两年的引种、试验、示范,法国早熟、极早熟玉米终于在坝上沽源安家落户。
沽源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域广阔且孕育着巨大潜力,但始终摆脱不了小麦、莜麦一统天下的局面。199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经过多方努力后,得到了中国农大及中科院鼎力支持,引进了法国利格兰种业集团玉米品种29个,经过试验筛选出三个适宜坝上种植的品种,分别在12个不同地域种植并喜获丰收,亩单产平均在500公斤左右。经测算,种植玉米的效益是莜麦的几倍。
(赵永春郑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永州建农产品绿色通道
本报讯湖南省永州市为促进本地农产品的流通,依托与“两广”接壤的优势,大力开辟沿海市场,为全市10万贩运大军大开“绿灯”,使市内主要农副产品外销量达45%,农民从流通中人均增收450元。
永州地处湘、粤、桂边境,以农业为主。近年来,该市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了八大农产品基地。为保证农产品的外销,该市先后投入资金6.5亿元,兴建、扩建大小专业市场412个。同时,还开辟“绿色通道”,严禁设卡阻拦,确保快速有序流通。据统计,目前,永州近10万贩运大户已拥有运输车辆1.8万台,在全国各地建立4500多个销售网点。(刘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潜江引外资推进产业化
本报讯台湾彩虹集团投资6400万元在湖北潜江独资兴建的瘦肉型良种猪、台湾优质单雄性吴国鱼、花卉和蔬菜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已于去年11月底全面启动。至此,该市1998年引进2.84亿元外资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是1997年的10倍。
近几年来,潜江市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开发上。
该市去年引资建设的38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已有29个建成投产或在建。目前,全市已建成蔬菜、果园、精养鱼池、河蟹养殖等10个万亩种植和养殖业基地,带动10多万农户实施产业化经营。(郑美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城千人工作组进村入户
本报讯去年年底以来,赣南山区江西省石城县1000多名县、乡镇干部组成140个工作组深入农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石城县抽调专干连同乡镇干部共1300多人组成140个工作组分片包干,进驻1893个村小组,采取读报、座谈等形式,辅导村民学习。目前,全县宣讲队(组)组织学习、座谈1800多次,参与学习的农民在90%以上。全县23万亩耕地、2万多亩水面、6万多亩果园的承包期都延长到30年或30年以上,农民投资养地的积极性大增。(刘为民李小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时值隆冬,地处我国南端的海南岛却已是春意盎然。这是三亚国家南繁育种基地的新疆农科院育种大棚内硕果累累的甜瓜新品。新华社记者陈小鹰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清丰农民争评技术职称
□李发民
最近,河南省清丰县又有三十多名农民获得技术职称,至此,该县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已有五百九十八名。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成了科技兴农的带头人,从而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科技普及难的问题。
近两年来,清丰县一部分农民通过报考农函大或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据统计,该县仅农函大学员就有两千余人,他们学成后,分布在广大农民中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成为农村科学技术的传播者。为了加强对这些技术能人的管理,清丰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成立了“清丰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审领导小组”和“清丰县农民职称评定委员会”,依据评定标准对全县农民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通过评审,全县有五百九十八名农民技术人员获得了技术职称。这些农民技术员备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并被争相聘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