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危机
南要求安理会制止北约动武
南副总理说应派团参加和谈
安南呼吁冲突各方举行谈判
俄强调只能靠政治途径解决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1日电(记者杨成明)针对北约公开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军事威胁,南联盟政府1日晚作出决定,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并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相应措施,以制止北约对南联盟动武。
南联盟政府认为,北约理事会授权其秘书长索拉纳全权决定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的时机,这是对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联合国成员国———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侵略的公开威胁,从而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作为地区性军事组织的北约是无权对任何一个主权和独立国家动武的;北约公开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威胁,不仅破坏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国际和平与安全,而且破坏了国际法制的基础。
南联盟政府指出,南联盟决心通过和平途径以政治手段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坚决根据联合国宪章维护自己合法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1日电(记者杨成明)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副总理、塞尔维亚复兴运动主席德拉什科维奇1日表示,尽管南联盟政府尚未决定是否派遣政府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科索沃问题谈判,但他本人和塞尔维亚复兴运动的立场是明确的,即南联盟应派遣政府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谈判。
德拉什科维奇1日在联盟大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南联盟政府代表团应前往巴黎并在谈判桌上向国际社会指出,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6国外长1月29日在伦敦通过的决议中的某些条款是不能接受的。他同时指出,南联盟政府代表团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立场是,绝对不能接受建立“大阿尔巴尼亚”以及允许“科索沃独立”或使科索沃成为“南斯拉夫第三共和国”。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1日电(记者杨成明)南斯拉夫联盟各政党和群众团体1日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近日频频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威胁。
塞尔维亚社会党发表声明说,鉴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唯一障碍是阿尔巴尼亚族分离主义分子和恐怖分子,北约对一贯主张通过和平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联盟进行军事威胁是绝对不可理解和不能接受的。
南斯拉夫左翼联盟贝尔格莱德市委发表声明指出,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威胁不仅毫无道理,而且极不道德。
塞尔维亚激进党在声明中指出,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近日声称派遣北约地面部队是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必要步骤,这是野蛮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内政和粗暴践踏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准则的典型事例。
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1日电(记者顾震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日在此间呼吁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根据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要求,“立即、无条件地举行谈判”,为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铺平道路。
安南在一份提交安理会审议的报告中说,“无条件地、全面接受和平谈判的建议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唯一途径。”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1日电俄罗斯外交部1日散发发言人声明,对联合国安理会1月29日就科索沃问题发表的主席声明表示欢迎,并强调科索沃问题只能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俄外交部发言人在声明中说,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席声明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的现存问题,主张在前南问题6国联络小组和欧安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加快有关各方的谈判进程,重申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指出必须在权利平等和尊重科索沃各民族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俄罗斯完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一立场。
俄国防部军事合作总局局长伊瓦邵夫同日表示,北约理事会1月30日发表的关于授权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决定在科索沃动武时机的声明,已引起俄国防部的深切忧虑。


第6版(国际)
专栏:

几比再爆发激战
西共体呼吁双方遵守停火协议
新华社达喀尔2月1日电(记者潘革平)比绍消息:几内亚比绍冲突双方1日在经过短暂的停火之后,再次在首都比绍爆发激战,官方电台称目前双方已进入了“最后决战”。
据报道,1日上午,几比叛军宣布了3个小时的停火,声称是为了“让外国侨民撤离比绍”。停火时间过后,比绍3个城区都传出激烈的枪炮声。据撤离到塞内加尔的法国侨民称,激战至少造成数十人死亡,并有数万比绍居民开始逃往国外或涌向港口。
1月31日,在运送西非维和部队士兵的法国西罗科号军舰即将抵达几内亚比绍之时,几比冲突双方突然发生激战,从而打破了去年11月签署的停火协议,使脆弱的几比和平进程再度面临严峻考验。西罗科号军舰目前仍停泊在距比绍40公里的海域,有关方面决定暂时停止向几比部署船上的291名维和士兵。
据悉,叛军首领马内目前并不在比绍,事态的发展表明叛军中有人想在西非维和部队到达之前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目前,法国和葡萄牙等国已开始外交努力,以使双方尽快结束冲突。
据新华社洛美2月1日电(记者孙星文)据此间新闻媒体报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执行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1日紧急呼吁几内亚比绍总统和反政府军领导人保持克制,遵守1998年11月各方签署的停火协议。
埃亚德马说,破坏停火协议使西共体“深感不安”。他指出,根据几比冲突双方组建民族团结政府的有关协议,西共体派维和部队接替目前驻扎在几比的塞内加尔和几内亚两国的军队,实现停火是派驻西非维和部队的先决条件。他强调,武器不可能为几比危机提供持久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对话、磋商和相互让步才能为几比带来和平。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论

北约今日向何方
——评制订中的北约战略新概念
陈宣圣
当前,北约正在制订面向21世纪的“战略新概念”,并准备在今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召开的首脑会议上通过。“战略新概念”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内涵,其突出特点是加强了北约的干涉主义性质,预示着北约的任务和使命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从目前正在议论着的四个问题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首先是关于北约的性质问题。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只有在一个或更多成员国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但现在美国提出,“战略新概念”应把北约的保护范围加以扩大,它将不只是限于保护成员国,还应允许在非成员国的领土上行动。也就是说,北约将不限于是防御性的组织了。其二,关于北约军事行动的授权问题。美国主张,未来北约的军事行动不能受制于联合国,北约应可以在没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独立行动”。其三,关于建立新的机制问题。美国建议,北约应成立一个关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研究机构,负责搜集诸如有关伊朗、伊拉克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等的情报。这是企图把北约的任务扩大化。其四,关于北约的决策原则问题。北约迄今一直是实行“一致同意”的决策原则。但目前内部正在酝酿较为灵活的“自愿联合制”的原则。其理由是未来的威胁不大可能同时危及联盟的16个成员国的安全,故可由受威胁的有关国家采取“自愿联合”行动,而不必全体参与,但其他成员国不得阻挠。
如果以上建议和主张都被采纳的话,北约的性质必将发生变化,它将从过去的维护自身安全的组织转变为兼及非成员国安全的组织。它将“有权”在自己的防区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自由行动”,成了“哪里有威胁,就到哪里去”的“国际宪兵”。这是一种危险的走向,它有可能逐步动摇冷战结束后正在形成的国际关系秩序。人们不能不进而思考:北约究竟是一个维护稳定的组织还是一个破坏稳定的组织,是一个防御性的组织还是一个非防御性的组织。
无疑,北约“战略新概念”主要是体现了美国的想法和利益。美国不仅要使北约成为21世纪美对欧洲政策的主要“贯彻者”,而且还要使之成为美推行“全球政策”的重要工具。美国企图使未来的北约参与整个世界的安全事务,先是通过北约“欧亚化”,把美国的欧亚事务联结起来,进而将北约“全球化”,即尽可能使北约的任务覆盖全球的民族争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恐怖活动以至国际缉毒等各个领域。总之,美国要把它认为在新形势下影响国际安全的所有关键性问题都托付给北约。也就是说,最终把北约的行动纳入美国的全球政策范畴中,避免事事都打美国的旗帜。这既可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目的,又可减轻美国的负担,并且使它处于相对“超脱”和主动的地位。
但西欧盟国不愿北约走得那么远,更不愿北约充当美国的“全球宪兵”。法国对美国的建议持反对态度;英国对美国的某些建议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如英坚持北约在境外行动需要联合国的“授权”,并表示北约不能承担“无限义务”等。西欧盟国认为,北约的责任应是确保成员国的安全和实现欧洲的战略稳定,特别是预防本身不受周边动荡因素的冲击,故反对把北约的力量投送到与其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地方。总之,西欧极力避免把美与他国的矛盾冲突带进北约中来。西欧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而是更多地从“多极化”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它同美国的关系,自然更加反对美国加强操纵北约的企图。
面临十字路口的北约,它的走向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大国的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警告,北约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必须获得安理会的批准,违背这一惯例将“意味着倒退到一种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俄罗斯外长表示,北约新战略构想规定不经联合国批准就使用武力和在责任区外采取行动,这必将“涉及许多欧洲国家的利益,并破坏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一些舆论也指出,美国的“野心太大”,“将可能毁掉到目前为止一直十分成功的北约”。
但美国历来是北约战略主要制定者,西欧是不可能从整体上动摇美国的战略构想基础和基本原则的。估计双方只能在一些尖锐分歧的问题上进行一些协调和妥协,如在“新概念”中采取较为含糊的、模棱两可的措辞,以掩盖内部的深刻矛盾。因此,北约的“战略新概念”,就总体而言,将会显示出较强的“进取性”和“干预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未来走向的警惕。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日,墨西哥总统塞迪略(中)在墨西哥城国民宫举行仪式,欢迎来访的冰岛总理奥德松(右)。奥德松总理将就扩展双边贸易的可能性与塞迪略总统及墨有关人士磋商。
新华社记者郜南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统总理会见董建华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日电(记者戚德良、戴巍)以色列总统魏茨曼1日在此间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双方就加强以色列与香港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魏茨曼在会见中向董建华介绍了以色列建国以来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科技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还同时介绍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情况。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日电(记者戚德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日在这里会见来访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时说,以色列同香港近几年来经贸合作进展不错,双方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发展高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而香港在经营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已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以色列同香港可在上述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这对双方加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以色列欢迎香港企业家到以投资。
董建华向内塔尼亚胡介绍了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各界反对新日美防卫指针
据新华社东京2月2日电(记者乐绍延)日本社民党党首土井多贺子和该党的7名国会女议员2日晚在东京涩谷车站举行街头演说,坚决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有关法案。
女议员们在演说中强调,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是进行战争的工具书,并表示要坚决抵制该法案在国会通过,必须使该法案成为废案。她们还要求好战的议员退出国会。
日本国会将在本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相关法案。为此,日本社民党决定以各种形式在全国掀起一场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相关法案的运动。另据报道,由日本全国劳动者联盟青年部和民主青年同盟组成的“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青年学生实行委员会”1日下午在东京涩谷车站举行街头宣传,坚决反对国会审议将使日本卷入战争的“战争合作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称
安理会无权审理洛克比案
据新华社突尼斯2月2日电(记者吴中敏)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日晚强调,根据国际法庭有关受理洛克比事件的裁决,联合国安理会无权审理所谓的洛克比案件。
据报道,卡扎菲当天为来访的马拉维总统巴基利·穆卢齐举行了晚宴。他在晚宴上谈及联合国安理会本月将审议延长对利比亚的制裁时说,安理会这样做将违背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中有关国际法庭是联合国主要法律机构的规定。
去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洛克比空难事件10周年时曾声称利比亚如在今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审议延长对利比亚制裁前仍未能交出这两名嫌疑犯,美英两国将谋求加重对利比亚的制裁。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确定六月七日大选
据新华社雅加达2月2日电(记者麦棠源)印度尼西亚普选委员会1日召开会议,确定了今年6月7日举行大选。
委员会主席、内政部长哈米德会后对记者说,为了避免参加竞选的政党支持者之间发生冲突,委员会决定缩短竞选活动时间,竞选从5月18日开始到6月6日结束,同时规定各个政党只能在室内开展竞选活动,不得动员群众上街。
根据委员会的规定,大选将从2月1日起分成7个阶段进行:2月份为政党注册时间;3月份到4月份为选民登记和政党提名候选人时间;5月份为竞选活动时间;6月份为选举和选票统计时间;7月和8月份地方议员和中央议员将分别宣誓就职。根据印尼宪法,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去年5月21日苏哈托下台后,哈比比政府决定提前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返回克里姆林宫
新华社莫斯科2月2日电(记者张铁柱)2月1日刚刚度过68岁生日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日回到克里姆林宫。这是他1月17日因胃溃疡严重出血住进中央临床医院以来首次返回克里姆林宫。
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通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总统办公厅主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博尔久扎。但亚库什金没有透露叶利钦与博尔久扎会谈的具体内容。
当天,俄联邦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因健康原因”向叶利钦递交了辞呈。亚库什金说,叶利钦研究了斯库拉托夫的辞呈,并根据俄宪法的有关条款致函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建议其解除斯库拉托夫总检察长的职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伊又起冲突
新华社华盛顿2月2日电(记者符泉生)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坎贝尔2日说,美国飞机当天在伊拉克南北禁飞区内与伊拉克防空系统发生了新的冲突。
坎贝尔说,在北部禁飞区内共发生两次冲突。当地时间下午2时20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20分),美国两架F—15战斗机在被伊拉克一个高射炮基地的雷达瞄准时向这个防空基地投掷了两枚激光制导炸弹。15分钟后,美国飞机又向另一个伊拉克高射炮阵地投掷了炸弹。坎贝尔说,美国战机在投掷炸弹之后继续执行巡逻任务。
另一名发言人布里奇斯说,在南部禁飞区的巴士拉城附近,美国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格林尼治时间10时)左右发现被雷达瞄准,立即对一个导弹基地和一个高射炮阵地的雷达站实施了攻击。
最近,美战机与伊防空系统几乎每天都发生冲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1日曾宣布,伊拉克飞行员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就将得到1.4万美元的奖赏。


第6版(国际)
专栏:

摩尔多瓦总理辞职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月1日电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卢钦斯基1日接受了总理丘布克提出的辞职要求,并开始就新总理人选同议会各党派进行协商。
根据摩宪法有关规定,总理辞职意味着政府全体辞职。卢钦斯基总统将在本周内向议会提出新的总理人选。
据罗新社报道,丘布克当天在宣布辞职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的政府无法领导国家走出目前的经济危机,这是他辞职的主要原因。他说,现执政联盟内部不团结,使政府无法制订和采取有力措施应付危机局势。今年56岁的丘布克是经济学博士,1997年1月25日首次担任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希特勒手枪”诈骗案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二、神秘侦探突然失踪
澳大利亚《星期日时代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的调查,都指向了那位曾家住维多利亚州墨尔本伊利莎山的神秘私人侦探奥哈拉。但这位侦探已于今年初卖掉了在墨尔本的住房,现已失踪。澳股票工业委员会的登记表明,奥哈拉1951年9月14日出生于英格兰,在那里他曾注册过“奥哈拉有限公司”。他曾是英国某甲级足球队的队员,并且是一种治疗关节肌肉扭伤痛疼新药的发明人,还曾与人一起组织过一个现已不复存在的“人民民主党”。不过他留在德国档案馆名片上的头衔是:澳洲“维多利亚州点子开发研究公司”总经理。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人很会编造故事,个性很强且行为有些古怪,常常欠钱不还。
当地一位名叫汉普顿的印刷商回忆说,大约3年前的一天,奥哈拉来到他的印刷厂,出示了一封印有“1930年、带有纳粹党标”的信件,然后问:“这有没有可能是个伪造品?”汉普顿回答说,如果是伪造的,能够根据纸张和油墨的年代检测出来。不久后,奥哈拉又一次来找汉普顿,并提来了一桶1000克重的没有打开过的黑色油墨,上面标明1934年产自德国,并问用这样的油墨可不可以伪造30年代带有德国纳粹标记的信件。汉普顿打开油墨作了试验,显示说还能用。汉普顿从没有疑心他会干出伪造证件的事来。因为他当时想,奥哈拉是个私人侦探,常从事侦破,或是想在购买或卖出这封信件之前验证一下是不是伪品。
墨尔本有一个古董和火器协会。该协会的秘书、枪支鉴定专家尼尔·斯皮德回忆说,大约5年前,他接到一个电话,说要请他帮助验证一支据说是希特勒的手枪。他答应了,但后来他既没有见到过枪,也没见过有关证件,此事不了了之。据枪支拍卖商马丁说,他和奥哈拉都曾是古董和火器协会会员。一天,奥哈拉来找他,问他如何才能将一支古董手枪带进澳大利亚。马丁说,必须是有执照的枪支经营商或是有执照的枪支收藏家才成。据马丁说,奥哈拉是有枪支收藏执照的,也经常前往欧洲旅行。此后不久,奥哈拉就让马丁看了这支手枪和数份来自德国和俄罗斯档案馆的证明文件,还有数幅枪支照片。马丁深信枪支和文件都是真的。于是他便开始以125万澳元的价格展开了拍卖活动,但枪支和文件被奥哈拉收回了。据报道,在此期间,这两支枪中的一支曾经维多利亚州警察局的专家在警察试验室作过检测,但这次检测是私下进行的,验枪的结果不得而知。
现在,这位神秘的私人侦探突然失踪。他的住房已经转手卖出。据经手的房产商讲,奥哈拉要求以不事声张的方式,尽快使房屋脱手。因此他的房子连同网球场和按摩浴池总共才卖了30余万澳元。今年1月15日下午1时最后成交,当天下午3时,奥哈拉便偕同妻子和孩子乘飞机离开了墨尔本。他对房产商说是去欧洲。当地邮局却说,奥哈拉留下的转信地址是在澳东北部的昆士兰州。这位神秘的人物至今仍是无影无踪。(待续)
(本报堪培拉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日,美国众议院委派的公诉人和白宫律师在华盛顿五月花饭店就克林顿总统绯闻案对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进行了4小时左右的询问。图为参议院议员迈克·德万代表其他议员向记者简单介绍情况。
新华社记者王岩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利律师在英坚持认为
皮诺切特享有豁免权
据新华社伦敦2月1日电(记者张振安)智利政府的律师1日在英国议会上院上诉法院表示,只有智利法庭才能决定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是否有罪。
英国上诉法院就皮诺切特是否享有豁免权问题重新举行的听证会1日进入第三周。智利政府聘请的律师科林斯在听证会上继续坚持皮诺切特应该享有豁免权,英国无权引渡他到西班牙接受审判。
科林斯说,智利已着手调查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发生的侵犯人权的案件,并准备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但他强调只有智利的法庭才有权决定谁应该对这些侵犯人权的行为负责。
英国上诉法院就皮诺切特豁免权问题举行的听证会原定进行7天,但由于辩控双方分歧严重,听证会不得不一再延期,估计要等到本月3日或4日才能结束。听证会结束后,特别法庭的7位法官将研究案情,最后裁决可能要到下星期才能做出。


第6版(国际)
专栏:

二战疑犯沙基奇获释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2月1日电(记者王森)经过3个月审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疑犯娜达·沙基奇于1日被判无罪释放。
沙基奇是于1998年10月底应克罗地亚的要求由阿根廷引渡回国的。
对沙基奇的指控是:1942年至1945年,在供职于克罗地亚的旧格拉迪什卡女监期间,沙基奇曾“迫害和折磨犯人至死”。但萨格勒布省国家法院的公报说,3个多月的审讯和26个证人的证词未能证实对沙基奇的上述指控。
南斯拉夫当局一直要求引渡沙基奇并对其进行审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