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科技)
专栏:

人造的月儿几时圆
——人类太空镜计划受挫
江东
由于反射太阳光的箔片没能顺利打开,欧洲和北美9个城市的人们没有在预定的2月4日晚上看到一颗新的“月亮”,即由俄罗斯发射升空的、名叫“旗帜2·5”的实验太空镜。俄罗斯科学家试图利用太空镜反射的阳光,为被漫长冬夜所困的北极圈附近城市提供照明的计划宣告失败。
人造月亮的反光装置是直径25米、总重量仅有8磅的太空镜,镜面由8块高强度超轻型塑料“花瓣”组成,表面上镀有反光度极强的铝薄膜。由于距离地球表面大约300多公里,对于地面观察者来说,它只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那么大。
据传,“人造月亮”的计划最早源于一个法国艺术家浪漫的想法:给地球戴上一圈用镜子做的“项链”,把月光一年四季投射到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前苏联航天界借鉴了这个想法,试图利用太空镜为寒冷的西伯利亚反射阳光,为那里的居民驱除冬季的长夜造成的情绪抑郁等心理疾病。
2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上午10时,“旗帜2·5”太空车按预定的计划成功地离开了“和平号”太空站,到达距离它800米的空中并开始旋转。按照预先的设想,这时太空镜的反射箔片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像花苞展开花瓣一样地张开。但是,旋转刚开始,巨大的反射箔片就绊在了天线上。于是,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卡和谢尔盖·阿达耶夫用遥控系统启动太空车的引擎转动天线,使箔片摆脱了天线的羁绊;但是,当太空车再次旋转时,又出了同样的问题。
在两次努力都失败以后,位于莫斯科的指挥中心对此次计划丧失了信心,决定中止试验。莫斯科时间2月5日14时10分,“进步号”货运飞船带着未打开的太空镜进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未燃尽的残余物坠入太平洋南部水域。
根据原定的计划,太空镜将旋转10周,宇航员为9个北半球城市锁定反射光,每地被照到之处直径超过5公里。
这是俄罗斯的第二次太空镜实验。1993年,俄罗斯发射了第一个太空镜“旗帜2”。那一次也是从“和平号”空间站驶出的,但镜面小一些,并且不能控制反射光线的方向。
很久以来,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想利用太空镜反射太阳光,作为北极圈附近城市冬夜的照明光源。“旗帜2·5”是世界上第一颗可以控制方向的太空镜。如果太空镜的反射面设计合理,而且光线能被精确控制,对能够观察到它的人来说,天空晴朗时,其亮度是一般满月的10倍,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将“旗帜2·5”运载到“和平””号空间站的“进步号”飞船是去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的。根据计划,“旗帜2·5”应在2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上午10时左右离开“和平号”空间站,在距离它100米开外接受旋转指令并开始旋转,利用离心力张开太空镜宽25米的反射面。然后,宇航员开始观察地球上被照亮的区域,努力让光线停留在同一地区。12小时后,反射器将被丢弃,与飞船一起在进入大气层后被烧毁。
按计划,“旗帜2·5”将会照亮北美的两个城市和欧洲的一些城市直径6—8公里的椭圆形区域。反射光将在当地时间18时12分照亮塔吉克斯坦的卡拉干达,当地时间17时45分照亮俄罗斯的萨拉托夫,19时20分照亮乌克兰的波尔塔瓦,18时55分照亮西欧比利时的列日。在格林尼治时间17时30分和17时50分,英格兰南部将被照亮。在当地时间17时54分,反射光会照亮加拿大的温尼伯,当地时间19时32分照亮美国的北达科他。
俄罗斯科学家表示,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经费,他们打算在2001年建成一个反射面直径70米的更大的太空镜,并把它送入太空。一些天文学家和环境学家担心,人造月亮的反射光线将会给夜晚的天空带来光污染。有些环境学家认为,这类计划将会改变生态平衡。不过,由于研究这样一个时效甚短的太空镜花销巨大,超出了俄罗斯空间计划的承受能力,因此,为地球造出一个人造月亮还只是一个实验,对环境和生态的担心似乎为时过早。对于北极圈附近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个黑暗的冬季还很漫长。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科技下乡莫“赶潮”
居祥新
科技下乡作为“三下乡”中的重头戏,使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然而,笔者发现,科技下乡团所到之处,面对蜂拥而至的农民,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发放资料、品种介绍、专家诊断、开方取药。蔚为壮观的科技下乡“退潮”后,又是一片“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清冷景象。“赶潮”的农民由于文化的局限,对技术咨询或知之不深,或难以记忆,常有“短相会,长相思”的惆怅之感。他们深切地期盼科技下乡“常”下乡。
科技下乡重在开花、结果。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形式与实际的结合,要注重知识传播的实际应用效果,使第一生产力变成农民的现实财富;二是短期与长期的结合,着力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田秀才”;三是点上示范与面上带动的结合,建立联系责任制度,令乡间小路上时常能看到科技人员的身影;四是因地制宜与推陈出新的结合,下乡的组织者们应该密切关注发生在农村的新变化,关注农民的切实需要,不要“人人一把号,年年一个调”;五是开发智力资源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把救助贫困户作为科技下乡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六是因时施教与一技一训相结合,在巩固具体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劳动生产技能。
愿科技下乡如涓涓细流,进农家之门,入农家之渠,灌农家之田,切莫像海水般潮起潮落——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急来骤去的沙滩上,从来长不出茁壮的根苗。


第7版(科技)
专栏:

智能卡:踏上国产化之路
依然
2月10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副局长李秀川接过了宝嘉公司制作的第一亿张数字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职别(SIM)卡。他说:“中国电信与宝嘉公司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也十分高兴贵公司的第一亿张SIM卡落户中国电信。”
据这位副局长介绍,到去年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56万,其中数字移动电话(GSM)用户达1700多万。遗憾的是,这1700多万台电话的SIM卡中,没有一张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看到宝嘉公司的成绩,中国电信在赞许之余更感到压力沉重。李秀川表示,“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电信的既定方针。目前国内正在与宝嘉等集成电路智能卡制造商合作,建立合资工厂,加速SIM卡的国产化进程。
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与宝嘉合资建立的天津杰普公司,今年3月份可投入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500万张。此外在珠海等地的工厂也在紧张施工。中国邮电总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说,集成电路智能卡的使用正在迅速普及。国内前一亿张卡的发行花了7年,第二个一亿张估计只要3年时间。以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非接触式地铁车票为例——带上这种车票,经过检票口无须验票,附近的刷卡器会自动从乘客身上的智能卡中减去一张票额——一次发行就达50万张。中国民族电子工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与国外厂商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迅速占领市场。随着各类增值服务的兴起,集成电路智能卡一定能发展成一个前景广阔的新产业。(附图片)


第7版(科技)
专栏:

消灭肿瘤的新武器——
中子刀初露锋芒
黎斌
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最怕而又往往难于避免的治疗手段便是“放疗”。射线穿过身体,不仅杀死肿瘤细胞,健康体细胞也难免池鱼之殃,强烈的后遗症使许多人“不死也要脱层皮”。
中子的威力是尽人皆知的,“只杀人,不毁物”的中子弹让人谈之色变。然而就是这种威力极大的射线却被人们用来杀灭癌细胞,其对人体在某些方面的副作用反而比X射线、γ射线小。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1月,我国第一台工业化中子刀在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坪医院安装到位,中子治疗国际学术报告会同时在此举行。笔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了国内外的专家。
中子本身不带电荷,质量与氢原子核相当。和金属原子相比,它体积小、重量轻,所以进入金属物体后或穿“墙”而过,或发生弹性散射,不会发生能量交换,因而也就不会造成损伤。但它与人体内的氢原子相遇却是旗鼓相当,往往发生致密电离,放出大量能量,对各种生物活性分子造成不可修复的辐射伤害。中子刀正是利用中子的这一特性,以微剂量中子源植入肿瘤附近,对其进行杀灭的。
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其中含有许多“乏氧细胞”。这种细胞对X、γ射线的抗性较强,往往杀而不死,存在复发的可能。而中子恰恰是乏氧细胞的天敌,经它照射的肿瘤部位,乏氧细胞的复活率几乎为零。这就是中子射线优于X射线、γ射线的原因。
当然,要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不损伤健康脏器,并非易事。人们从30年代便开始研究中子治癌,至今尚未大规模应用,就是出于“投鼠忌器”的心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医学影像、机械传动等技术的成熟,中子治疗才开始进入较大规模试验阶段。治疗时,人们先把假放射源植入肿瘤细胞附近,用计算机模拟出辐射强度的三维图像,确认其对附近器官的影响程度后,再将中子源导入体内,通过移动中子源的驻留点,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俄罗斯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收治的2000余例病人中,子宫内膜癌、宫颈癌Ⅱ、Ⅲ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了63%—84%。
俄罗斯国家医学研究院肿瘤研究中心的教授们对中国第一台中子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世界同类设备中处于最先进的水平。中国每年约有190万恶性肿瘤患者适合于中子刀治疗,所以不少专家都对中子刀的前景抱有很大希望。
可惜的是,虽然每例中子刀手术的价格并不算贵,每台中子刀的造价却高达1000多万元,许多医院难以装备。据悉,中子刀的制造者深圳灵顿科技公司正在与风险投资商协商,由他们投资购买后装备医院,然后双方分成。如果这种方式可行,倒真是癌症患者的福音。(附图片)
现代化的中子刀操作系统


第7版(科技)
专栏:

视窗软件不认“奔腾III”
据《计算机世界》报报道:微软公司已经证实,该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无法正确识别英特尔公司本月26日推出的高速奔腾III处理器。
微软称,运行“视窗95”和“视窗98”的个人电脑将会把“奔腾III”误认为“奔腾II”处理器。确切地说,“视窗98”不能识别与“奔腾III”相关联的CPU标识代码,但它能够利用奔腾III芯片中的新指令,以提高多媒体和通信的运行速度,只是“视窗95”无法使用这些新指令。
英特尔公司的发言人说,该公司是在微软进行软件更新周期的中间决定推出“奔腾III”这个芯片品牌的,这样微软就无法及时更新他的软件,以跟上新推出的“奔腾III”。虽然,英特尔在推出一种新芯片之前,两家公司必须密切合作展开测试,但是这次出现的问题表明它们之间的沟通显然很不够。(计杰)


第7版(科技)
专栏:

体验“高科技奥运会”
——F—1赛场内外的科技斗法
滕丽华邵金民
一年一度的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又将拉开帷幕,谁将成为本年度最优秀的车手?谁又是这场“高科技奥运会”的赢家?许多人都在翘首以待。
从F—1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对F—1(FormulaOne)的解释有很多种,最有科学意味的是这样:赛车能否顺利地高速通过弯道,其速度极限决定于物理学中的一个力学公式——V=ugr。在这里,V是最高速度,u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r代表弯道的半径。
在七星贝纳通车队,市场推广部的经理大卫·华伦(DavidWarren)仔细向我们介绍了F—1赛车的情况。603公斤、750马力、最高时速306公里的10缸贝纳通赛车一共有350多个大部件,3000多个零配件。刹车、挡位、加油等等一系列的功能都在直径约30厘米的方向盘上体现。左右手的食指轻轻点动,6个挡位便可轻松地转换。对于那些刚刚从驾校背着“踩、摘、轰、踩、挂”的口诀毕业的司机们来讲,F—1赛车已经领先了近半个世纪。
1950年,意大利的恩佐—法拉利设计出一种造型独特的赛车。它利用扰流装置和前后定风翼,以确保高速行驶的赛车不会离地。从这一年开始,国际汽车联盟(FIA)制定了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的赛制。被称作“高科技奥运会”的F—1赛事由此正式定型。如今在德国,大约有2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在美国约有1万人。而这个数字在日本还要再翻一番。华伦告诉我们,光是在七星贝纳通车队,就有300多名技术人员在工厂服务。7辆赛车、两名车手,每人每车的年花销达100万美元。
“福特公司把F—1比赛称作高科技奥运会是不过分的。”这位经理说,像七星贝纳通的赛车,发动机是法国的,其他90%的配件来自英国,另有10%购自别的国家。而赛车手呢,一个是意大利人,另一个来自奥地利。真有点奥运会的味道。
对于F—1赛车来说,左右轮胎是一样的,但刹车系统不一样,因为在弯道上高速行驶时,左右轮胎的速度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根据弯道的情况来决定轮胎的软硬程度。所以像乒乓球比赛选拍子一样,轮胎的选择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很大。热身赛时轮胎就必须选定,此后赛车委员会每天都会有人来检查车手是否用了选定的轮胎。每名车手在一站比赛中最多用28条车胎,湿路车胎除外。每次试车换轮胎之后,技术人员会用专门的仪器测量轮胎的磨损情况,一条车胎测四处,然后专门编号封装,以备研究。
每辆赛车上都装有摄像机,即使不装真的,也要装一个假的“配相”。据说是为了增加可比性。赛车的打蜡也是很讲究的,一般会有两到三个人专门负责。
按规则规定,比赛中途一次加油不能超过30秒钟,加油的同时可以换轮胎,也可不换。如果只是换胎,很少有超过8秒钟的时候。对于车队来讲,一次比赛中的加油次数是非常秘密的。是一次加满油以减少加油时间,还是分次加油以减轻车身重量,这样的课题会有人参考车手的意见专门研究。一辆赛车用多少个缸,也是同样的道理。此外,像测量路面震动情况、冲洗轮胎等,也都有专人负责,可谓细致入微。
至于车手的训练就更复杂。除了体格训练外,据说车手都要经过电击,通过遍布全身的传感器获取各种参数。心理训练的量也远远超过一般运动员。
今年的F—1赛事其中一站设在珠海。去听听时速300公里的赛车发出的尖啸,体验一下“高科技奥运会”上的科技斗法,相信对许多人都有吸引力。(附图片)
上图:每次出发前,都要仔细商定好方案。
左图:检查完所有细节后,赛车终于可以上路了。
左上图:车轮驱动是赛车最重要的环节。
左下图:全部控制装置都设在方向盘上。


第7版(科技)
专栏:

台学者盛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日前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研讨会上,200多位代表高度评价这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动态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集成了祖国内地3200多种核心与专业特色期刊,其全文数据库的网上检索系统于去年9月通过教育科研网向世界发布。世界各地的读者均可通过因特网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并索取原文。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教授称这一全文期刊的规模与集成化程度为世界罕见。与会专家认为它对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尽快将其大规模引入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张江溢)


第7版(科技)
专栏:

我区域气候预测研究国际领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最近成功地开发出区域气候变化模式,为中国及亚洲地区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符淙斌介绍,区域气候变化模式可将某一区域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出来,其预测结果可作为政府决策部门趋利避害的重要科学依据。东亚研究中心对此已进行了8年研究。国际地理协会主席罗兰·弗克斯对此评价说,中国开发的区域气候变化模式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区域模式,它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整个亚洲地区,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辛桦)


第7版(科技)
专栏:

战车检测实现自动化
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中心研制成功的某新型战车动力总成及整车计算机检测系统不久前在长沙通过鉴定。
据专家介绍,这种新型检测系统集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等先进技术于一体,不仅能够准确完成参数的实时采集、处理、监视、报警和记录,还能够打印测验报告,显示、绘制和打印各种曲线,实现了对战车动力总成、整车两个系统的检测自动化。
(何书远唐又旺)


第7版(科技)
专栏:

流产胎儿或能“投胎转世”
在美国,一些流产的胎儿组织被冷冻在液化氮中保存,科学家们正在试验用这些组织复制人。他们计划先从保存完好的胎儿组织中复制出活的生命体,然后植入妇女子宫,最后孕育出婴儿来。
在罗斯林技术中心,科学家们发现,胎儿组织的细胞核中包含了人体的全部基因资料。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到医院流产的母亲们,将来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复制出和流产胎儿遗传基因一模一样的婴儿来。(东特)


第7版(科技)
专栏:

亚洲人种可能源于非洲
由上海、北京、昆明等地16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的“中华民族基因组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研究”表明,中国南北人群遗传差异确实存在,但其遗传关系较为复杂。当今亚洲的基因库主要源于非洲起源的现代人,推翻了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存在着从直立人到现代人类的连续进化过程的说法。
这一项目系统研究了遍及中国南北的28个中国人群和15个世界各族人群间的遗传关系。(方比)


第7版(科技)
专栏:

中国防化分析技术国际领先
奚启新叶国盛
中国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被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指定为这个组织国际核查实验室,挂牌仪式日前在京举行。同时被指定的还有芬兰、韩国、荷兰、瑞典、瑞士、美国等国家的6个实验室,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位列榜首。
禁止化学武器核查指定实验室,是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专为有效进行国际核查而指定的机构。1993年,世界各国又签署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1997年4月29日这个《公约》正式生效。为保证《公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先后组织24个缔约国的有关实验室进行了多次“国际联试”和“水平考试”,从中甄选优秀者参加国际核查体系。
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连续9次参加了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实验室甄选,以检出率最高、定量最准、分析手段最全、操作程序最完善,名列24个国家的实验室之首,获得九连胜佳绩。他们研究的科学有效的核查方法和程序,被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选入国际核查标准规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