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集中优势兵力构筑创新体系
上海实施十大科技创新计划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张学全)上海市为加速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兔年新春开始实施十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据上海市科委介绍,今年重点实施的十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主要是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研究开发信息传输与处理相关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产品。研究人类基因与水稻基因及开发相关的功能产品,在人类基因研究方面,力争获得1000条左右的全长DNA基因,在肝癌、白血病等重要疾病的基因定位和克隆技术方面,今年要取得新突破,加快有商业应用前景的肝癌融合疫苗等基因工程产品进入临床的步伐。以新建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和新药评价中心为基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开发动植物反应器。以种质创新和设施农业为突破口,研究开发发展都市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工厂化栽培技术、滴灌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
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制定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具体思路。首先是打破部门分割,构建以大学、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广泛实行学科交叉,联合国内外的科技力量,加快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中心的建设以增强研究实力。并在这些中心实行人才、项目“开放、流动、竞争”的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青年优秀人才的科研才干。
将人力、财力重点集中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力争一二年内在这些领域摘取一批世界瞩目的创新成果,以使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上海经济增长中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科技主管部门与经济主管部门合作,年内培育约30个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努力推动约50个大学、研究所与企业结合,办成一批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构筑创新支撑体系。改善和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服务职能,建立市科技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工作的机制,共同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营造一个有利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记著名血液学专家陆道培教授
本报记者卢新宁丁伟
30多年前,白血病是不治之症,除了输血和护理之外,再没有其它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在半年内死亡;30多年后的今天,半数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够长期存活或根治,获得了生的希望。
这一切源于医学界白血病治疗的革命性突破——骨髓移植等手段的发明和运用,使获得第二次生命对于多数白血病患者来说已不再是梦想。而在我国首先成功运用并发展这些手段,已经和将要改变成千上万中国患者命运的,是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
四十多年的奋斗源于一种信念:“未来属于那些为正在受苦的人类贡献最多的人。”
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性,不但因为它的发病率在青壮年和儿童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还在于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必然会带动其它肿瘤治疗、支持治疗、器官移植等学科的发展。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禁区。白血病意味着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产生了恶性白细胞,使造血功能发生故障。过去的联合化疗虽然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但很难根治。
早在60年代,陆道培就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并开展骨髓移植,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学者在作有关研究。1964年,他首先在亚洲成功地做了同基因骨髓移植,这在世界上是第四例成功病例,是亚洲第一例。接受移植的患者迄今依然健在,是世界上骨髓移植后有记载存活最长的两例之一。
70年代,白血病化疗有突破性进展,但对白血病的免疫治疗存在争议。在国际、国内白血病免疫治疗处于低潮之时,陆道培却毫不动摇。1981年,他在我国首先持久植活异基因骨髓。这项技术把化疗、放疗与免疫治疗结合起来,是根治白血病等疾病的最先进的治疗手段。
面对众多患者求生的渴望,陆道培决心把异基因骨髓移植迅速推广开来。80年代在既无资金,又缺房间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坚持在一个小过道中办公,仅用了1000元即布置了一套简易层流洁净室,开始了中国人自己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事业。40多年来,献身于白血病研究的陆道培将巴斯德的一句名言视为座右铭:“未来属于那些为正在受苦的人类贡献最多的人。”
一位国际专家赞叹:“在中国最令人难忘的,一是万里长城,二是骨髓移植工作。”
1997年陆道培获得中国科学最高奖——陈嘉庚奖时,人们这样评价他的贡献:他是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及开拓者,也是这项事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推动者。
作为近代临床医学革命性的新领域,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是20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得到根治的最佳手段。正是因为陆道培在国内开创了这项事业,使成人白血病病人的长期无病生存率从以前单用化疗的20%上升到移植后的70%—80%。40多年来,他将中国的血液病研究和治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建起了亚洲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为无数身患绝症的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医学的突破源于不墨守陈规的创新精神。陆道培的贡献在于他在沿着前人铺就的路前行时,一直不忘另辟蹊径。他首先在国际上创下了以孕妇供骨髓的纪录;确定了重建骨髓的最少细胞数;以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无丙种球蛋白血病;采用静脉滴注胎盘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率先将胎盘球蛋白运用于骨髓移植手术治疗中。他采用从大蒜中提取的成分作为抗病毒药物,将严重威胁移植病人的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从原来的17.9%降至目前的2.9%,死亡率从原来的100%降至目前的0,疗效明显优于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的报告。
在陆道培教授的推动下,我国的骨髓移植事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全国目前已经有60余家单位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在内科临床,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卓越贡献,使无数患者得以救治,也使他成为目前国内该领域中成就非常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国际骨髓移植专家美国的阿米塔基博士应邀来华讲学时,对中国同行取得的成就大为赞赏,他说,在中国最令人难忘的,一是万里长城,二是骨髓移植工作。
多年来,陆道培教授不仅在中国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血液病研究和治疗的队伍,更以他的道德人品为医者树立了一种榜样。在医学界,他是声名赫赫医术精湛的血液病权威;在病人眼里,他更是个医德高尚、可以“托付生命”的亲人。80年代,他家里尚未装电话,他经常步行一站路程到附近医院急诊室借电话询问患者病情;遇到家境贫寒的患者,他自己买药送给他们服用。几十年来,这些故事温暖了无数患者的心灵,更生动地教育着年轻一代。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陆道培教授身兼许多重要职务,围绕他的也有很多炫目的光环,但直至今日,他每年还平均有10个月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心目中,“医生”才是他永远珍惜的称呼。(附图片)
上图:陆道培(中)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侯艺兵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各种各样文化热有声有色农家情
辉县文化下乡绚丽多姿
本报讯河南省辉县市重视活跃农村文化,在全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使乡村文化市场大大繁荣,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
针对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情况,该市制定了“千场戏剧、万场电影、十万册图书”下乡规划,自1996年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他们从全市各文艺团体抽调20余名文艺骨干,组建文化下乡慰问团农闲时节深入边远山区乡镇,每年演出都在30场以上,观众达10万人次。他们还积极组织电影下乡,农村集体电影由村委会组织,每月定时放映两部影片;行业电影由有关部门出资下乡放映,近两年来,各部门共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1000余场,基本上缓解了农民看电影难的状况。为实施“农村书架工程”,该市建成农村书架百余个,存书4.5万册。文化下乡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农民的文化活动搭起了舞台。目前,全市2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文化站,5个乡站被评为“省百强文化站”。(刘金城马增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方方面面齐动手一街一乡各不同
岳麓社区文化异彩纷呈
本报讯近几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为蓬勃发展的基层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初步形成社区文化大家办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岳麓区位于湘江北岸,岳麓山下,为长沙市的西大门。这里高校林立,知识与智力密集,驻区文艺出版社团众多。市委、市政府提出“西文东市”战略,加强了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大了文化投入,确立了以社区文化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扶持发展社区文化。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形成一条紧密相联的纽带。该区有爱晚艺术团、青年歌舞队、银星诗社、夕阳红艺术团等8个文艺社团。银盆岭的诗书画、岳麓的歌舞、望月湖的腰鼓、望岳乡的龙、东方红的狮都形成了特色。
尤为突出的是银星诗社,他们常年以文化站为阵地,每年要出一本《银星诗草》,在社区内产生了积极影响。银盆岭少年书画业余学校1997年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共有238人次获奖。(周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点燃希望之火
——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本报记者贾建舟
身居大山深处的山东省章丘市阎家峪乡水峪村村民康书元,做梦也没想到市委书记孟宪杰能和他家“结穷亲”。1998年初,丧妻3年、有两个孩子的康书元,打算让正在读初一的女儿康振华辍学回家。孟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己拿出2000元给他送去,让小振华完成初中学业,也使康书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像孟宪杰这样救助贫困生的人,在章丘市已有上万人。那些充满爱心的救助者使众多面临辍学的孩子又安心地坐在课桌前。
杜绝新一代文盲
事情缘于市委宣传部送往孟宪杰案头的一纸报告:改革开放20年来,章丘经济虽然迅猛发展,但是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全市约有2000多户,这些家庭的孩子面临着辍学的窘境。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跟上,决不能在章丘大地上出现新一代文盲。”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单位中广泛开展救助贫困生活动,对小学生每年救助300元,初中生每年救助500元,直到他们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
此举一呼百应,全市57名正科级干部每人负责救助一名贫困生,机关其他干部则按单位每3至5人组成一个小组救助一名贫困生。在全市650多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22个乡镇掀起了救助贫困生的热潮。市交警大队长王元章把市里刚发给他的“十佳干警”奖金1000元拿出来,又从积蓄中拿出1000元,悄悄送给阎家峪乡教委,委托他们寻找两名孩子予以救助。明水镇机关打字员焦萍身体残疾,丈夫是锅炉工,两人收入虽然微薄,但她目睹这如火如荼的救助场面,毫不犹豫地从生活费中挤出150元交给救助小组。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义举犹如星星之火,很快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形成了燎原之势。
镜头一:由机关事业单位向企业延伸。市公路局系自收自支单位,没有被列入救助范围。然而,那一桩桩催人泪下的救助故事深深打动了职工的心,全局不到一天时间就捐出5400元。瑞兴机械厂是家个体私营企业,因受机械行业市场滑坡的影响,企业陷入困境、职工减员半数以上。厂长刘和军仍从不宽绰的生产资金中挤出5000元,救助了10名贫困生。在他的带动下,全市18家私营企业共捐款2.67万元,帮助南部山区37名特困生重回教室。
镜头二:由机关干部向基层群众延伸。去年4月,章丘市救助贫困生动员会召开后,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倡议,推出关于救助贫困女童的“春蕾计划”,累计收到社会捐款6.6万元,先后资助特困女童165名。
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贫困生的源头,缘自贫困的家庭。向贫困生捐款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帮其家庭脱贫致富,才是治本之举。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章丘市不少单位和个人由救助转向扶贫。
地处深山区的垛庄镇工商所副所长陈为发救助的是王兴林一家。王兴林一来无技术,二来体力差,陈为发就为其谋划了一条养獭兔致富的路子。他跑了15公里山路,花330元钱从外乡购来4只优良獭兔,并买来全套饲养技术资料,还帮助王兴林签订了购销合同。由于王兴林技术不熟,獭兔很快死去。陈为发又花300多元买来獭兔,终于帮他学会了养兔技术。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增加2000多元。
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章丘市把救助和扶贫结合起来,全市2253户贫困生家庭中,已有近半数新上了脱贫项目,多数家庭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编余短论
南部县鼓励科技人才通过竞争走上乡镇领导岗位,为农村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
这一举措从组织上为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提供了可靠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批既掌握农村工作急需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组织领导才干的科技人才,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既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契机和舞台,又有效地避免了过去提拔科技人员单纯搞“拉郎配”的弊端。
这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还在于,它从制度上体现了对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视,大大激发了农村干部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对农村干部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科教兴农提供组织保证
南部县科技人才出任“乡官”
本报讯记者艾笑报道:四川省南部县一曲“科教兴国”重头戏,先从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素质唱起。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组织部门创造条件实行面向社会公推公选,使大专以上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副乡镇长中占了七成,为全县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实效。
南部县是一个拥有130万人口、面积2400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县。县委认为:人是增产增收增后劲的关键。以往,全县的乡镇领导干部大都属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即便称得上“土专家”的,也只懂农业生产,却不知科学种田。因而,干部的指导作用颇为薄弱,这使该县逐渐意识到必须改变领导班子结构。
在面向社会公推公选副乡长的组织工作中,该县制定了一系列为科技人才参与竞争的优惠政策。政策一公布,就有374名农业科技人才报名参与竞争副乡镇长。
通过竞争112人当选为南部县副乡镇长。其中农经专业的45人,农技专业的37人,果树、病虫防治、水产养殖等专业的30人,占整个公推公选副乡镇长职位数的4/5。现在,全县的80个乡镇中不仅每个乡镇的副乡镇长有一名科技人员,而且有32个乡镇达到了两名,乡镇班子结构大为改善,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据悉,目前该县仅县级机关的涉农部门就有190多名科技人才主动要求到乡镇一线去工作,县委组织部的两名农学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也甘愿放弃目前的工作环境,主动报名参加村级主要干部的竞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前,陕西省绥德县的“黄土地艺术团”下乡演出,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左上图)
新华社记者范德元摄
今年春节,图书专柜成了青年人的好去处。(上图)
本报记者张悦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施行
本报讯记者艾笑从日前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和民航总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发布的《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我国是一个受多种传染病威胁的国家,传染病防治的任务很艰巨。《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配套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依法管理检疫传染病,防止检疫传染病借交通工具在国内传播、扩散,保障人体健康,将起到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为了保证《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和便于具体操作,根据《条例》的规定,卫生部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共同拟订了《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实施方案》,对宣传、贯彻《条例》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采用高新科技建成立体网络
我军边海防通信实现新飞跃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一个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起来的立体通信网络已经陆续开通,巡逻途中的官兵能够及时与上级保持联系,确保了边关军情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
为尽快改变边海防通信不畅的状况,从1997年开始,总参通信部划拨专项经费,对全军边海防部队的通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综合治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我军边海防通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干线传输数字化、通信手段多样化、通信网络综合化。据总参通信部领导介绍:目前,全军营以下边海防部(分)队普遍具有了两种以上的可靠通信手段,团以上部队可稳定、顺畅地通电话、传真和数据,边海防通信条件显著改善,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春节前夕,在全军大雪封山期最长、素有“雪海孤岛”之称的新疆军区某部红山嘴边防站,通过新开通的卫星电话,仅用5秒钟就能拨通北京总部作战值班室的电话。(成刚贾西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书店推出“知识订单”
于都农民“一掷千金”
本报讯不久前,于都县盘古山镇开茶场的农民黄清波,来到县新华书店购买了1360元的图书。捧着书店几经周折帮他进的《世界经济法大全》,黄清波激动不已:“你们给我觅来了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自该县新华书店推出“知识订单”以来,引来了不少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农民。
十五届三中全会后,该县农民兴起了学科技和用科技热潮,前来书店咨询的农民不断。新华书店顺势推出“知识订单”。他们请教农业专家,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挑出了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知识订单,并分成7个小组对各乡村夜校和科技示范户逐户拜访。共发放知识订单1.3万份,收回1.27万份。他们又根据农村读者开出的书目针对性进货,切实为农民送上一份份满意的年货。
(李忠生邱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吉林城乡遍吹婚育新风
200万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证
本报讯吉林省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截至1998年,吉林连续1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200万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19.95‰下降到11‰,按70年代初生育水平计算,全省人口累计少生近1000万。吉林省由此被列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一类省。
吉林是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一个省,每年有30万青年进入婚龄。省委、省政府针对全省实际,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计划生育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计生部门设计制作了“生殖健康服务宣传包”,里面备有“为您优生优育作向导”、“为您自我保健作指南”、“为您掌握政策当知音”等教材。计生干部人手一个,走屯串户,坐在群众家里,边唠嗑、边观看、边讲解,群众十分欢迎。
为将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真正抓紧抓好,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同9个市、州政府签订了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组成联合检查组,由省主要领导带队,对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人口计划生育目标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现行的人口政策不变,人口计划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
截至目前,全省有21.5万实行计划生育户脱贫致富,50%以上的村和户基本上实现了少生快富文明村目标,少生快富文明村户达3万多个,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农户达35万多户,许多妇女从过去只关心生儿育女转变成致富能手、女标兵和计划生育模范,许多农户家门口挂上了“十星文明户”的牌子。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主动推迟婚期、实行晚婚晚育的典型和“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的典型。(丁传伟李乡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