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接受学历教育学习农科知识
陕西农村干部走进“空中课堂”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陕西省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兴陕富民的重点工程,连续3年共组织招收4万余农村干部走进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接受中专学历教育。
陕西省有2800万农业人口、1300万农村劳动力。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下,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村级领导干部中,真正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30%。从1996年起,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等联合发文,决定通过省农广校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实施学历教育。
在接受这项任务后,省农广校在中央农广校的支持和省农业厅的领导下,连续3年招收农村基层干部学员累计达4.2万人,已有1.2万人取得中专文凭,加上原来毕业学员中的1.4万名村组干部,全省农村共有2.6万村组干部达到中等专业学历水平。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大量农业科技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增强了贯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组织能力和决策水平也有一定提高。
目前,全省农广校毕业学员中已有668人任县处以上领导职务,4735人担任乡镇领导职务,有14839人任村支书、村主任。镇安县柴坪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杨升龙,参加农广校学习后,在全村普及传授小蚕共育等新技术,全村仅养蚕一项人均收入达1300余元,他本人被中组部命名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蒲城县罕井镇罕井村村主任赵来虎带领14名村组干部参加农广校学习,利用所学果树栽培知识引导农民发展果业生产,去年人均果品收入达1000元以上,该村因此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
据省农广校对这批学员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经过农广校培训的基层干部素质显著提高,大部分成为给群众办实事的领路人,深得群众信赖和拥护。村班子凝聚力强,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开发智力资源推广科学种田
四川科普工作带动民富乡强
本报讯记者刘裕国报道:农业大省四川长期坚持以农民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省21个市、地、州,180个县(市、区)建立了科协机构,全省现有4000多个乡(镇)建立了科协组织,建立村科普小组3万多个,科技示范户60余万户。全省形成了以县科协为枢纽,乡镇科协和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科普服务站和科普学校为阵地,村科普小组和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农村群众性科普网络。
四川始终把开发农村智力资源,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点。以乡镇党校、科普学校作为培训阵地,全省有农函大分校、支校23所,累计招生23084人。20年来平均每年培训200多万人次,累计培训5000多万人次;共评定农民技术职称331938人;培养科技示范户60万户,地县科技致富能手61915人,使他们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川省科协还与省民委联合成立了省民族科普工作队,先后组织200多名专家、科技人员和44名农村科技致富能手,深入凉山、阿坝、甘孜、攀枝花等民族地区开展了7次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共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和科技致富报告115场,专题讲座和座谈会137次;发放科技书刊和资料7万余份,开展科技咨询1.08万多人次;放映科教电影和科技录像片3064场,观众达125万人次;采取“请进去、派出来”的办法,先后为民族地区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973期,为振兴民族地区经济贡献了力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社会林业工程迈入新境界
本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赵永新报道:在1月30日召开的1998年ABT成果转化暨社会林业工程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宣布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主持的ABT生根粉系列第三次创业——中国社会林业工程迈入新的境界。
1996年,王涛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截至去年,ABT生根粉系列在农林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7亿亩,林业育苗96亿株。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157万人,建立科技示范户104万户,科技示范点62536个,造就了一支1200万人的科普生力军,为科技兴农、科技兴林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推广ABT生根粉系列的同时,ABT中心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研制出了非激素型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与之配套的贮水膜M3,解决了农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性难题,成为ABT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后盾。近几年ABT新剂型在农林业生产示范应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元,并在植物种的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ABT把第三次创业的重心放在了林业综合配套成果研究、开发、创新体系的建立上,以林业领域为试点,实施“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研究与实施”项目。1997年,成立了中国林科院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在30个省市、6个系统落实子项目37项,在108个县进行了专题调查,进行专业培训58期,培训技术骨干1018人。199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次社会林业国际研讨会,为社会林业的国际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王涛院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国家林业局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的成立,必将大大加速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的发展步伐。
大会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协和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的有关领导为获得1998年度ABT精英奖、推广奖、论文奖和1998年社会林业集体奖、论文奖的单位及个人颁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展望廿一世纪树立创新意识
全国大中学生设计竞赛启动
本报北京二月一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全国青年学生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重点活动、“挑战杯”全国大中学生展望新世纪主题设计竞赛今天在“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大学启动。
“挑战杯”全国大中学生展望新世纪主题设计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竞赛动员大中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二十一世纪进行大胆的基本合理的展望和概念设计。参赛作品的主题主要包括:二十一世纪可能实现的科技进步与突破;二十一世纪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可能出现的新产品和新制造方式、工作方式;二十一世纪人类可能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二十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二十一世纪可能的解决方案。设计要形成实物模型、图片、电脑设计、文章等具体作品进行比赛。竞赛采取学校、省(区、市)、全国三级赛制,二月至四月是各地竞赛阶段,五月进行全国决赛。参赛大中学生各有侧重,大学生的作品要求突出创造性,中学生(含普中、职中、中专、技校生)的作品要求突出想象力。参赛作品可以由个人设计,也可以由集体设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深圳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坚持出好书、高品位、大众化原则,每年在书刊评比中都有上百种获奖。图为该公司员工一起研究进一步提高印刷质量。本报记者张雅心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爱心育春蕾花开遍神州
春蕾计划十年救助女童七十五万
本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10年的“春蕾计划”,得到海内外朋友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慷慨资助,使女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共收到捐赠2.2亿元,全国29个省、自治区都开办了女童班,1997年已有15万春蕾女童高小毕业,截至1998年底,已累计救助失学女童75万人。
据悉,重返校园的女童们在校巩固率和毕业升学率都是最高的。1996年中国儿基会设立“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专项基金”后,对女童普遍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让她们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两门当地实用技术,提高了她们脱贫致富、自力更生建设家乡的本领。这样起到了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村、影响一片的效应,受到家长的拥护和社会的好评。1999年“春蕾计划”将设法募集更多资金,开办更多“春蕾班”,使救助女童规模达到15万人次,累计救助将达90万人次,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春蕾女童实用技术的培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八获殊荣
本报讯日前,河海大学捧回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的“1998年全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奖牌,这是河海大学自1991年以来连续第八次获此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河海大学将社会实践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不参加或不合格者不给相应学分,不能毕业。特别是连续七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后,学校加大了投入力度,提供经费近50万元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暑期中共组织了55支小分队600余名学生分赴苏北贫困县、苏南乡镇企业及各地水利建设工程,开展科技服务、文化培训、技术攻关及推广等活动。据统计,大学生参与率和调查报告回收率均达100%,活动中培训基层科技人员3000余人,接受各类服务、咨询1万余人次。(钱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安交大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
据新华社西安电(许祖华、康文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日前实现了管理自动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作用,西安交大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列为该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与校园计算机网联接的图书管理自动化信息系统,以及与各学科尤其是与各重点学科点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
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西安交大图书馆由过去封闭式管理变为开放式管理,成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由于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应用,使交互式的沟通和远程教育成为现实,使图书馆从有限的空间变为无限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管理实现自动化后,管理人员可在线进行联合目录检索、流通控制、编目、馆际互借等内容。通过馆内网络可与因特网和教育科研网连接,可向全国其他大学和国际著名大学查询、检索和获取信息资源,相互进行检索,并下载所需书目和文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新山乡巨变
——云南省科技扶贫工程巡礼
本报记者张帆
去年春耕时节,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乡爆出一条新闻,这个多年来各方面都排在全县最末的贫困乡,在春耕生产中创造了全县的三个第一:抓节令、提前完成栽插任务第一;烟苗、秧苗质量第一;落实科技措施、良种良法第一。不仅如此,西街口乡在当年还实现了人均纯收入1100元、人均有粮549公斤的目标,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乡。是什么原因让西街口乡扬眉吐气、一举甩掉贫困帽子的呢?当地干部、群众回答:山乡要巨变,科技措施是关键!
云南省是全国的贫困大省,截至1997年,全省贫困人口还有440万。为了实现不将贫困人口带进下世纪的目标,199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做出了实施“科技扶贫工程”的决定,决心在贫困地区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组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通过推广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经过两年努力,全省103个科技扶贫示范乡已有34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示范乡的贫困人口由108万下降到59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有粮比1995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头顶云雾脚踩霜,包谷炒饭洋芋汤,山高水冷草也枯,一年辛苦半年粮。”这是流传在滇西南永德县明朗乡的一首民谣,也是云南省大多数贫困乡的真实写照。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决吃饭问题是贫困乡的当务之急,因此,科技扶贫工程首先要做的是以增产粮食为重点,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新技术示范和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增强贫困乡的农业生产能力。
经济结构单一,过分依赖烟草是云南省贫困地区的主要经济特征,随着国家对烤烟面积和卷烟产量的限制,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和返贫的可能性明显加大。如何开发贫困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大力培植区域支柱产业已成为贫困地区能否尽快脱贫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云南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依托,实行从项目开发到综合开发,形成区域骨干产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位于滇黔交界的宣威市扬柳乡从1993年起开始尝试依靠科技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热区和广袤的宜林荒山优势,对全乡种植业进行大幅度调整,通过采用良种良法、地膜育秧、成熟采摘等技术,逐步形成了烤烟、冬早蔬菜和以板栗、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3个支柱产业,1997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143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93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增粮食产量、调经济结构、建后续产业”的目标。曲靖市的马鸣乡过去一直依赖烤烟发展生产,而全乡21万亩自然草场却长期闲置,随着烤烟面积的压缩,这块自然草场的价值日益凸现出来。从1997年起,马鸣乡调整产业结构,将重点放在发展养殖业上,建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科技示范村各一个;引进优良畜种,饲养户均采用科学饲养方式,使用高效饲料、青氨化饲料喂养,主要疫病预防密度达100%。农民李文才一家7口,承包草场1100亩,饲养猪200余头,黄牛20多头,鸡400来只,年收入在14万元以上。
重大农科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是科技扶贫工程中实现粮经作物增收增效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云南省贫困地区推广的农科成果和适用技术中,脱毒马铃薯和水稻旱育稀植这两项技术运用的范围最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现已推广了320万亩,实现增产1.12亿公斤。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的拉祜族、泸水县大兴地乡傈僳族同胞都已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术。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云南科技扶贫工程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该项工程是否成功的一项主要指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03个科技扶贫示范乡围绕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和适用技术的推广,1996、1997两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17.3万人次,省农函大仅1997年在示范乡中共招收学员9107人,开办教学班196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文化史》出版
本报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近日联合编辑出版了高中任选课试验教材《中国文化史》。在高中开设《中国文化史》,并有课时规定,这是我国现代课程史上的一个首创。它丰富了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内容,把历史、现实与文化结合,在高中阶段适时对学生加强大文化教育,体现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生活材料。(翦新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躺着创造奇迹
本报记者白剑峰
2月1日上午,美国驻华大使馆医务专员奥迪斯夫妇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向高位截瘫患者张栩赠送了一台声控计算机,以表达深深的敬意和真挚的友情(右图)。
今年36岁的张栩原是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位优秀骨科医师,1997年在参加中国援也门医疗队工作期间,不慎造成颈椎4、5、6节骨折,合并颈4水平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全身瘫痪。继而又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严重褥疮,生命垂危。1997年5月,他被送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抢救治疗。
在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张栩知道自己将面临终生瘫痪的命运,多次想到自杀。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们认为:康复不仅仅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其目的也不仅仅是着眼于患者生活能否自理。康复医疗应该把早期抢救与后期康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身体康复与心理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为此,由多学科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怀着爱心,对张栩进行了不懈的治疗,帮助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张栩决定与命运抗争。他发挥自己的外语专长,在医院的病床上翻译了近20万字的美国纪实小说《上帝在哪里》,他准备将书中与他有同样命运、与困难顽强搏斗的一个美国姑娘的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灯下口译,母亲在一旁笔录,整整用了两个月。全部译完后,张栩用嘴咬着彩笔为这本书画了封面。
美国驻华大使馆奥迪斯先生听说张栩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他历经曲折,找到原书作者和出版商,帮助张栩解决了在中国出书的版权问题。华夏出版社也决定免费为他出书。奥迪斯夫妇赠送给张栩一台价值3000美元的声控计算机,以帮助他重新开拓事业。IBM中国有限公司也向他赠送了先进的中英文语音识别系统。
据悉,张栩将于2月2日出院返辽。他表示,回到家乡后将建一个为伤残患者服务的康复医疗机构,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奉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技术化废为宝
纸浆废液制饲料
本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治理造纸废液污染是环保的一大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新近发明一项技术:综合利用亚铵法造纸制浆废液生产动物饲料,不仅能有效治污,而且能化废为宝,利用废液生产出优质饲料。
据完成这一项目的北京中直绿环科技研究所赵时来、刘敏雄教授介绍,此项技术从1968年萌生到现在基本成熟,经历了30年。研究人员们通过对绵羊、牛等动物慢性瘤胃瘘管饲喂实验,研究了动物对饲料的吸收、消化生理指标及使用安全性,特别是对生理、病理、毒性及毒性残留等多项指标进行了深入、科学的评价论证。最近,在全面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北京中直绿环所又完成了工业化生产中间实验,批量生产的饲料产品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检验。
造纸、化工、动物、环保等多学科专家经过综合评议认为,亚铵法造纸制浆废液中不含有毒物质,却含有大量蛋白氮、糖类物质及多种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用废液提取饲料可以代替大量的豆饼和玉米,再通过“过腹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又解决了造纸污染,为我国大批以非木材纤维为原料制浆造纸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南极环保受到高度评价
据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李斌)作为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的第一批签约国之一,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处女地”——南极洲永葆纯洁贡献力量。
日前,南极和南大洋联盟在给国家海洋局极地办的信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信中表示“由衷感谢中国政府对南极环境保护所做的杰出贡献。让我们一起为保障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而努力。”
近年来,我国制订了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垃圾管理措施以及溢油应急计划。对垃圾进行分类密封存放,定期在焚烧炉内焚烧可燃垃圾。野外考察时,垃圾一律装入垃圾袋,分别放入垃圾桶。去年,我国又把长城站废钢等垃圾共200多吨全部装运回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海文化周”在澳门举行
新华社澳门2月1日电“上海文化周”活动今天下午在澳门展览中心揭幕。文化周以大量图片、图书、美术作品、邮票、音像制品等,全面展示了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澳门的交往日益加强。目前,澳门企业在上海投资项目达100多个,总投资额近2亿美元。在文化交流方面,上海交响乐团、合唱团、歌剧院、杂技团及文艺界人士每年组团访问澳门;上海文艺界也接待过许多到访的澳门文艺界人士。
主办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澳门同胞对祖国和上海的认识与了解,加深澳门同胞与上海人民之间的友谊。澳门的多个机构也将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合作,于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开展“澳门宣传周”活动。“澳门宣传周”已先后在北京、福州、南京、石家庄、重庆等地举办,观众反应热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世界》全新亮相
本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杨健报道:翻开《Newton—科学世界》的试刊号,众多妙趣横生的科普文章直扑眼帘。引进《牛顿(Newton)》内容的《科学世界》月刊焕然一新,这是科学出版社、欧洲伯德—瑞则利出版集团和北京优嘉公司近几个月来的合作成果。大型科学杂志《牛顿》由东京大学竹内均教授创办。科学出版社对已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世界》杂志加以改造,从今年3月起正式推出《牛顿》简体中文版,充分汲取各个国际版的精华,让严肃的科学变得与人十分亲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央民族大学输送人才逾6万
本报讯全国唯一的一所具有56个民族师生员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日前顺利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据悉,该校近50年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人,逐渐成为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的中心和基地。(韦荣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计生协工作巡礼”征文揭晓
本报讯日前,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宣传联络部、人生杂志社在京举行仪式,向“母体乐”杯“计生协工作巡礼”有奖征文活动的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此次征文活动历时半年,有300多篇稿件应征。经认真评审,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黑龙江、湖南两省的计生协和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获最佳组织奖。(晓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