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图书馆春节气象新
正月初一至初三接待读者1.4万多人次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国家图书馆今年春节期间向读者敞开大门,从初一到初三共迎接读者1.4万多人次。
今年春节是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365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为了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的号召,节日期间国家图书馆除照常开放之外,从初一到初三又推出两项新的服务举措,读者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便可入馆阅览;中学生可凭学生证,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可在家长带领下前往参观。
初一一清早,就有几十位读者等候在馆门外。总参某研究所的刘德贵是当日最早的读者,他从1975年起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都要来国家图书馆看书,今年他又利用春节的时间前来查阅所需的外文资料。初一至初三,国家图书馆首次对中小学生以及学龄前儿童敞开大门。3天来,有几千名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在国家图书馆度过节日,流连忘返。
据统计,初一到国家图书馆的读者达2827人次,初二到馆读者达5161人次,初三到馆读者达6667人次。有的读者从初一到初三连续3天都到馆阅览。
国家图书馆从初一到初三在读者阅览区设置专台,党委书记、副馆长周和平及其他馆、处领导,连日来在此恭候读者,向每位到馆读者致以问候并答复咨询。同时,国家图书馆还向每位小读者赠送了青少年及幼儿读物。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调运物资加强农技培训抢修水毁工程
湖南备耕动手早
本报长沙2月18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抓紧做好备耕工作,力争今年农业丰收。
去年冬天以来,农资部门积极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的调运、储备,种子部门的同志走南方,跑北方,调运、准备种子,农机部门努力准备农机具和农机具配件,做好维修农机具工作。据统计,到1月底,供销部门已储备化肥113万吨,储备农药18704吨,农膜3590吨;种子部门已准备杂交稻种子5000万公斤,常规稻新优质品种种子6000万公斤,完全能满足春耕的需要。广大农民购买春耕物资的积极性特别高,据省种子部门反映,到目前为止,杂交稻种子已销出80%,玉米种子已销出50%,棉花种子已销出30%,高粱种子已基本销完。
湖南省在备耕中坚持科技兴农,扎扎实实做好农业新技术、作物新优良种的技术培训工作。省农业部门已先后举办两系法杂交水稻示范带、县农业局长12大农业工程、示范乡镇农技站站长、农业十大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培训班。长沙、望城、宁乡等3县均已连续办了一个月的乡镇农技站站长技术培训班,乡镇农技站又举办村、组农技员训练班,学习今年重点推广的农作物种子统育统繁统供、工厂化育秧、生化调控、统防统治等十大新技术和新品种种植技术。
湖南省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紧水毁工程的修复,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据统计,全省计划去冬今春恢复各类水毁工程25万多处,目前已恢复23万多处,其中洞庭湖区溃决的142个堤垸,除属于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外,其余已基本恢复。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春备耕忙
青海湖环湖农区春播即将开始,为了不误农时,春节期间,共和县生产资料公司及时组织750多吨化肥运往乡村。这是公司职工在装运化肥。
新华社记者王精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错过产销好时机
浙江农民活跃田间市场
本报杭州2月18日电大年初一,浙江省富阳市5万农民忙碌在田头、菜园和运销途中。这些农民年过得好,生产和销售的大好机会也不错过。有位正在田间干活的农妇笑眯眯地告诉我们:“现在正是我家大棚芦笋出效益的好时光,走亲戚拜年只好以后再补了。”
芦笋是富阳市农业的拳头产品,种植面积达1.2万亩,春节期间每天有500余公斤芦笋从大棚走向市场,价格1公斤20多元,农民忙于收下芦笋销往杭州市。与此同时,该市每天有3万多公斤从小竹笋园采下的小雷笋运往上海、南京、杭州。一位笋农兴奋地说:“我们过节累一点,可是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建德市绪塘村的草莓节日期间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大中城市。贩销户王江顺告诉记者,6000公斤草莓在向青岛发运前,与对方通电话得知青岛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担心受冻损失大,随即把货转到南京,避免了青岛市场的销售风险,赚了好几千元。
(赵相如刘学文王成光)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西大苗山农民过年忙生产
新华社南宁2月17日电(梁鹏志、李彦刚)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雨梅村民委主任马玉荣春节期间最挂心的事,不是如何办年货置新衣好过大年,而是策划怎样尽快把村寨建成“民族生态旅游村”。除夕下午,他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过完年村里要大量种竹树,进一步营造生态环境,还要集资盖几幢接待楼,为开办生态旅游业打好基础。
过大年不忘生产的事在大苗山随处可见。春耕在即,县种子站、农科所、饲料公司等部门为农民服务一直忙到了除夕下午。大年初一本是各乡镇苗族同胞逛县城最热闹的一天,可是一对来自永乐乡的年轻夫妇进城后连街都没逛就进了新华书店,选购良种猪养殖技术的书。年轻的丈夫告诉记者,去年他家共卖了6头猪,今年计划扩大养殖。他说:“懂技术才能快富。”
大苗山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使融水这个贫困县最后3万多苗族农民在1998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1318元提高到1501元。尽快奔富路成了今年春节大苗山农民的最大心愿。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组部负责人向各级组织部门提出要求
把“三讲”教育作为今年组织工作头等大事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陈雁)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近日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开展“三讲”教育作为今年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张全景指出,这次“三讲”教育是党中央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实际步骤;是跨入新世纪、迎接新任务、经受新考验的需要。搞好这次“三讲”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全景说,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中央关于“三讲”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是“三讲”教育健康发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可靠保证。要进一步明确“三讲”教育的对象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坚持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重点是把领导班子成员中的问题解决好;进一步明确这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紧紧围绕“三讲”、解决党性党风方面的问题,切忌空谈和一般化,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进一步明确“三讲”教育的方法,是始终贯彻整风精神,认真看书学习,搞好自我教育,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搞好“三讲”教育,关键在于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务必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加强领导到位,保证“三讲”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
张全景强调,要认真贯彻整风精神,坚决防止“三讲”教育走过场,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把学习摆在首位,贯彻始终;二是紧密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四是坚定地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五是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开展“三讲”教育的情况,加强督促检查。


第1版(要闻)
专栏:

春在秦山
——海军工程船大队支援秦山核电站建设纪事
新华社记者陈万军新华社通讯员汪光鑫王天琴
正值农历新年,我国重大能源建设项目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声鼎沸。施工大军中,有一支身穿“海军蓝”的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海军东海舰队工程船大队的官兵们。
这支被誉为“水下尖兵”的工程部队,已连续两个春节奋战在秦山核电站建设工地上。
急国家重点工程所急
1997年底,秦山核电站三期水下排水口工程施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承担这项工程的国内一家知名企业被迫中途退出。由于核电站各个施工项目紧密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卡住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因此水下排水口工程一时成了影响全局的“咽喉工程”。核电公司的领导们为此焦急万分。关键时刻,他们想到了饮誉军内外的海军东海舰队工程船大队。这个大队曾参加过3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有着丰富的水上工程施工经验。
在大队专题常委会上,常委们的顾虑尽在情理之中:三期工程是完全按照国际工程管理模式运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项工程,大队官兵缺乏经验;水下施工隐藏着诸多不可预见的复杂因素,需要官兵数百次水下作业,危险太大;工程技术和质量要求严,稍有不慎,将会造成重大损失,风险性太高。
“急国家重点工程所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队政委陈跃进的话掷地有声。
“三期排水口工程是一场恶仗,我们别无选择。困难再大也要上,危险再大也要闯,风险再大也要承担!”大队长黄忠良向官兵们发出了动员令。
请战书像雪片一般飞向大队领导的手中。高级工程师杨玉成恳切地对大队领导说:“一个人一辈子干不了几项大工程,我快退休了,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这个老工兵再为国家经济建设出把力!”战士潜水员裴兆伟为了能够参加秦山核电站建设,毅然放弃了十分难得的进军校深造的机会。
一切服从国家重点工程的需要。工地需要的爆破、潜水、机械、计算机、电焊等一批技术能手,一天之内全部集中到位;数百台套最精良的工程机械、设备全部调试完毕;6艘工程作业船艇备航待命……
1998年1月8日,海军工程船大队领导率领精兵强将准时开赴秦山工地。
一炮打出“秦山奇迹”
“预备——放!”随着爆破现场总指挥杨玉成的一声令下,爆破手许宝祥迅速点燃了引爆导火索。
“轰——轰——轰——”埋在秦山核电站排水口外侧近400平方米海底岩石中的170多个炸药包被引爆,响彻海天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巨大的爆破冲击波使海面上掀起几米高的涌浪……
1998年3月9日,工程船大队官兵一炮打出了一个“秦山奇迹”。
三期排水口工程按设计要求,需要在核反应堆临海的一面浅海中炸出一条22米长、16米宽、13米深的排水口。由于爆破点紧挨临海的泵房挡水墙,且距核岛基座只有80米,爆破时4吨炸药将同时引爆,极有可能将6米宽的挡水墙震裂或推倒,导致海水涌入,损坏所有设施和设备,后果不堪设想!
由海军工程船大队拿出的爆破方案,被提交到专家会议上讨论。会上,10多位国内外爆破专家谁也不敢贸然认可。三期工程融资方外国某公司负责人提出,为安全起见,放弃水下爆破,采用围堰排水开挖的办法。否则,万一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不负任何责任。
“重新做围堰,不仅要花数千万元的巨资,而且工期太长。我们的爆破方案经过科学而又严密的论证计算,我对此充满信心!”海军爆破专家、高级工程师杨玉成出语惊人,与会者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这位中国军人身上。
国内的同行们熟知老杨是享誉军内外的“爆破大王”。他从事爆破工作近40年,主持国家和地方重点爆破工程50多项,次次成功。但这一次人们还是为他捏一把汗。
“杨先生,请问你的科学依据在哪里?”外国专家对杨玉成的这种自信十分敬佩,但又怀有疑虑。
杨玉成从公文包里拿出经过反复计算的准确数据和具体实施方案,摆在专家们的面前。他说:“这里有各位需要的答案。”
现场施工总指挥张贵保直截了当地问杨玉成:“如果不做围堰,你是否能保证爆破成功?”“能!”老杨的肯定回答,坚定了张总指挥的信心。
爆破如期实施。杨玉成沉着冷静地指挥官兵用“毫秒定向爆破法”,一炮端走3000立方米石块,而核岛基座和泵房挡水墙丝毫无损。
“奇迹!奇迹!海军官兵创造了秦山奇迹!”人们交口称赞。
困难难不倒中国军人
1998年4月,三期排水口海底涵管安装工程再度告急。由于作业海区泥沙淤积速度太快,头天刚清理整平的基床,第二天又被回淤的泥沙覆盖了足有1.5米厚,泥沙淤积的速度远远超过清淤的速度。大队官兵在20多年的水下施工中从未碰到过这种情况。
施工受阻,官兵们如坐针毡。工期延误一天,就会给国家造成6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骨头再硬也要啃,堡垒再坚也要攻!”大队领导又一次来到施工现场,组织官兵发起攻坚战。工地上、工棚里,官兵们群策群力,试验了一个又一个清淤施工方案,都未能奏效。
困难难不倒中国军人。官兵们逐个方案试,边摸索边总结边改进,最后大胆提出改变原设计中的施工程序,采取边清淤边安装涵管边浇铸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意味着要付出高于原施工方案几十倍的工作量。为了三期工程如期完工,官兵们义无反顾。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不分白天黑夜跟着潮水走,困了累了就地打个盹,饿了啃包方便面,常常在齐腰深的海水里一泡就是3个多小时。寒冬季节,官兵们身上虽然穿着潜水服,可每一次水下作业都冻得浑身打哆嗦。攻坚的日子里,他们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就连春节也坚持施工。
在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官兵们展开了近400次水下作业,终于平整了海底底床,使涵管安装一次成功。核电站领导兴奋地称赞:“水下尖兵”名不虚传!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左上图:正月初三,贵阳市举行盛大的庆新春游行活动,贵阳三县一市的3000多人参加了表演。这是开阳县冯山镇的农民女子舞龙队在行进之中。
新华社记者周浩摄
左图:今年春节,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新疆育才儿童院的近60名汉、维吾尔、回、蒙古族孤儿由各族市民接回家过年。这些孤儿在温暖的家庭中,度过一个欢乐的春节。这是回族下岗女工杨晓丽为接回家的孤儿马合买(左二)包饺子过年。
新华社记者艾尼瓦尔摄
上图:2月17日是藏历土兔年第一天,西藏各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这是旺堆一家在大昭寺前放飞气球,祈盼新的一年更加美好、幸福。
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做家政,找阿惠”
——毕惠仙的故事
本报记者白天亮
编者按:新春时节,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佼佼者。这几位职工在下岗之后,都克服了重重困难,自立自强,创出了新的事业。他们的创业故事,对还在困境中的下岗职工会有所启迪,下岗职工要向他们学习,自强自立,做生活的强者。他们的故事,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也是一种鞭策,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需要满腔热情,需要扎扎实实,党政领导要千方百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在昆明,有“做家政,找阿惠”一说。阿惠,就是今年三十二岁的云南省再就业明星毕惠仙。阿惠一九九六年下岗后干起家政这一行,如今每天有二十多个用户打来电话或传呼要她服务。她服务过的家庭没有一个不满意的,有的甚至把房门钥匙交给她。她还是昆明市“巾帼家政服务队”的队长,带领着二十几个下岗女工奔波在昆明的各个角落。
阿惠原在一家工厂上班。下岗后,阿惠开了一家小杂货店。生活刚稳定,新的打击就迎面而来。在农村的公婆相继病逝,治病欠下的医疗费让阿惠背上了不小的债。丈夫的兄嫂又接着去世,丢下一双未成年的儿女由阿惠抚养。本不宽裕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阿惠只好把小店转给了别人。她绣过工艺品,给学生洗过袜子,种过菜,不停地找工作又不停地失望,一度六个多月没有事做,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拿不出。她想不通:自己才三十出头,又有大专文凭,找份工作会这么难。偏偏这时候,丈夫又出了车祸。
有天她来到昆明市盘龙区职业介绍所,职介所的人问她愿不愿意做家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阿惠走上了做家政这条路。做家政苦不苦呢?苦。每天要骑三十多公里的车从一家赶到另一家,做完一天的活从头疼到脚。有一回夜里十一点,阿惠干完活往家赶,路上没有灯,一脚踏进了废井中,又疼又急,阿惠哭了。
“后来怎么样?”我问。阿惠淡淡一笑,“能怎么样。爬起来第二天接着干。”
下岗后的曲折经历教会了阿惠正视现实。
空想,没有什么用,变不成面包也变不成孩子的学费。谁没有梦想呢?都很美,可一定要看看眼前是什么境况,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最重要的是去干。”现在的阿惠很坚强。
做家政是不是就低人一等呢?和许多人一样,阿惠最初也有这种顾虑。站在用户的家门口,三次伸出手准备敲门,又三次缩了回来。阿惠做的第一家是请她照顾一个暂时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心情不好,周围的人又投来异样的目光,阿惠很有点委屈。但阿惠又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虽然萌生了离开的念头,又觉得让老人频繁地换护理对身体不利。“就做这么一次,以后再也不干这个“家政”了”。哪想到,阿惠的细致耐心感动了老人,老人改变了态度,对阿惠颇为尊敬,还一个劲儿地向儿女们夸赞阿惠。最后老人恢复健康,一家人都对阿惠感激得不得了。
这一次经历对阿惠的影响是巨大的。“最主要是又有了信心。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可以用双手挣钱养家。观念也有了转变。我付出劳动,得到报酬,干的一不是违法的事,二不违背道德,没有什么丢人的。”阿惠发现,最大的障碍其实来自内心。克服了这一点,大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做,去告诉别人自己在做什么。
阿惠爱上了这一行。她积极地学习居室保洁、烹调技术、服务心理学等知识,细心地观察用户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兴趣爱好,干起活来速度又快又到位,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用户们都说,阿惠做家政,服务质量高,责任心又强,让人放心、省心。一传十,十传百,在昆明,阿惠真的成了明星。
对于将来,阿惠也有担忧:“现在做这个,只要肯干就会有收入,但生病了怎么办,年纪大了怎么办?”
人总是不断地求发展,阿惠也不例外。
在昆明做家政做出了名气,妇联组织了一个“巾帼家政服务队”,特地请阿惠去做队长。做了队长的阿惠除了搞好队内的管理外,又开始为队员们奔波,联系用户,介绍自己的队员,调解各种纠纷。在阿惠的带动下,更多的下岗姐妹走上了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岗位。这一奔,使阿惠发现了家政服务这个大市场。
“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很好地进行开发,但我感觉潜力很大。”
阿惠现在的愿望是自己办一个家政服务中心。见到阿惠的时候,她已经借到一间小房子开始筹备这事儿了。真心希望阿惠的家政服务中心能顺顺利利地办起来,红红火火地办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