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英飞机再袭伊拉克
美否认其战机被伊击落
新华社巴格达2月9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军方发言人9日晚宣布,美英飞机当天又向伊“禁飞区”发动空袭,对伊军事目标发射导弹。
伊拉克通讯社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说,来自土耳其空军基地的11批美英F—15和F—16战机在预警飞机的配合下,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35分侵犯了伊北部摩苏尔地区领空,并向伊地对空导弹阵地发射了导弹。伊防空导弹部队在还击中也向美英飞机发射了数枚地对空导弹,其中一架飞机被导弹击中。
该发言人说,当地时间上午11时,12批分别来自沙特和科威特的美国战机在预警飞机的配合下也侵犯了伊南部地区领空。
这是近一周来美英飞机在“禁飞区”内首次袭击伊防空系统。此前,伊拉克方面曾几次声称用导弹击中了敌机,但均遭到美方否认。
新华社华盛顿2月9日电美国政府9日否认了美国在伊拉克“禁飞区”巡逻的战机被伊拉克击落的消息。
伊拉克通讯社9日报道说,当地时间12时40分,在伊拉克“禁飞区”巡逻的敌机飞近了伊拉克的一个防空基地,伊拉克随即向飞近的敌机发射了导弹。伊通社的消息说,从获得的初步信息看,其中一架敌机被击中。
白宫发言人利维说,伊通社的报道“不真实”,“我们所有的飞机都已安全返回”。
在伦敦,英国国防部的一名发言人说,英方所掌握的信息表明盟军的所有飞机都安然无恙。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伊危机与阿拉伯形势
陈佩明
美英去年12月大规模袭击伊拉克以来,中东局势出现了新的震荡。克林顿宣布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消除”萨达姆政权。与此同时,美英又在策动伊拉克反对派进行颠覆活动。阿拉伯世界内部也出现了新变化,沙特、埃及等国同伊拉克反目,相互攻击,甚至发出了改变对方领导人的呼吁。
伊拉克危机包含有两方面的矛盾。一是美国同伊拉克,实际上也是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这是主要的;另一个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科威特与沙特等国同伊拉克的矛盾。两个矛盾交织在一起,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历史地看,美国多年来为保护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一直采取遏制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化阿拉伯和扶植以色列的政策。70年代,卡特总统主持签订的戴维营协议虽然启动了阿以和平进程,但其用意之一是分裂阿拉伯阵营。80年代,里根政府同以色列签署美以战略合作协议,并力图使土耳其成为该地区“仅次于以色列”的“美国最密切伙伴”。90年代初,伊拉克出兵侵吞科威特,美立即抓住这一时机,组织阿拉伯反伊拉克联盟,发动了海湾战争。美制定“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战略方针,试图一面通过主持阿以和谈缓和阿拉伯反对美以的情绪,一面遏制并削弱对美以持强硬立场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激进势力。1996年,美促成以色列和土耳其这两个地区军事强国缔结军事合作协议。1998年,美以土三国举行联合海军演习。美《洛杉矶时报》指出:“这次演习表明中东出现了一个新的战略联盟。”
1998年最后几个月,美国一手促成以巴怀伊协议,一手策划并终于在年底军事袭击伊拉克。美国企图通过和与打两手向阿拉伯显示:以色列并不是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而需要集中对付的是伊拉克。克林顿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削弱和遏制阿拉伯抗衡美以的势头,加固它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阿拉伯国家从70年代后期严重分裂到80年代末埃及回归阿拉伯队伍,阿拉伯世界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与变化:埃及总统萨达特被刺,穆巴拉克执政后对内外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以色列发动侵黎战争并正式通过法案兼并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广泛反对;阿拉伯国家经协商,主动提出和平、公正解决阿以冲突的原则与方案;巴勒斯坦人民发动反占领起义斗争,迫使美以不得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高涨,反伊联盟迅速瓦解,美国试图在海湾地区建立一个北约式的军事集团的计划也宣告流产。阿拉伯国家在90年代进一步调整关系,以对付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独霸中东的野心以及筹组的政治联盟。埃及、沙特和叙利亚三国举行首脑会议,加强磋商地区事务,并协调阿拉伯国家间以及阿拉伯同伊朗的关系。沙特王储在1997年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同伊朗总统哈塔米举行单独会晤,伊拉克副总统、科威特埃米尔、叙利亚总统以及埃及外长等也都分别同伊朗领导人进行了会谈。随后,沙特同伊朗高层官员实现互访,两国签订了经贸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伊拉克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与伊朗、叙利亚、海湾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三国还相互开放了边境。阿盟已决定不再遵守对利比亚空中禁运的规定。此外,当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阻挠并使中东和平进程倒退时,许多阿拉伯国家抵制了同以色列的经济合作并冻结与以色列发展正常化关系。美国《华盛顿季刊》去年年终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近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和威望几乎是连续遭受挫折与打击。”文章在谈到以土联盟时又说:“当人们觉察到以土合作对阿拉伯世界构成的威胁增加时,有人担心将会出现一个与之对抗的联盟。”
近年来,使阿拉伯国家感到困扰的,是多次发生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从总体上说,阿拉伯国家对危机的态度是明确的,它们反对美国动用武力,主张伊拉克通过遵守联合国决议的途径争取尽早解除制裁。一些国家担心危机频频发生将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危及它们本国的利益。美国竭力宣传萨达姆是“威胁地区与世界安全的根源”,不断游说一些国家同美国站在一起“把萨达姆关进笼子里”。然而,尽管科威特与沙特同伊拉克积怨甚深,埃及同伊拉克也存有芥蒂,克林顿政府的图谋还是难以实现。阿拉伯国家经过多次反复磋商,于1月24日召开的阿盟外长会议公报中,强调支持伊拉克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别国干涉其内政,呼吁通过外交途径和联合国决议解决伊拉克危机,早日解除对伊制裁。显然,这样一个公报对不上美国的口径。
诚然,伊拉克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矛盾仍然深刻存在。伊拉克要求强烈谴责美英,立刻解除制裁,并拒绝接受公报草案中有关要伊拉克为其出兵科威特进行道歉的条款,伊外交部长甚至在会议结束前退出了会场,但与会外长们为顾全大局,在最后公报中删除了要伊拉克向科威特认错的内容,伊拉克也表示愿将同阿拉伯的关系翻开“新的篇章”。
阿拉伯的历史发展已经表明,阿拉伯国家由于处境各异,利害不尽相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分歧本来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由于有外部势力的利用与干预并有计划地制造阿拉伯分裂,阿拉伯团结问题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然而,人们也不能不承认,阿拉伯世界确实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民族、政治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凝聚因素。这些一致的利益与因素也在经常起作用,它们往往使阿拉伯国家在经历挫折或遭受外部严重威胁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求共同的对策以保护自己,尽管在这样做的时候会有困难甚至起伏曲折。中东地区的基本矛盾是阿拉伯同美以的民族矛盾,这个矛盾涵盖全局,将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对阿拉伯形势的发展产生影响与制约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出版金正日文献集
本报平壤2月9日电记者赵嘉鸣报道: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诞辰57周年(2月16日)之际,金正日文献集《关于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近日由朝鲜劳动党出版社出版。
该文献集收录了金正日在1966年6月至1997年10月间就科学教育工作发表的演讲、谈话、信件等18篇文献,其中包括《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改善教育工作培养有能力的民族干部》等论著。
朝中社的报道说,“文献集中关于科学教育工作的地位以及按照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科教事业发展的要求等一系列论述集中体现了金正日同志对科学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朝鲜人民捍卫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0日,一些日本广岛市民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静坐示威,抗议美国2月9日进行的次临界核试验。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塞要求厄大使离境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2月9日电(记者陈才林)埃塞俄比亚外交部9日发表公报,宣布厄立特里亚驻埃塞大使吉尔马·阿斯梅罗姆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令他在24小时之内离境。
此间舆论注意到,埃塞的上述决定是在埃、厄本月6日再次爆发大规模边境军事冲突之后作出的。据埃塞方面宣布,埃塞在冲突中出动了地面部队、炮兵和空军。
埃塞外交部说,去年5月埃、厄开始爆发边境冲突后,埃方就撤回了它驻厄大使。目前,埃塞驻厄使馆只有一名代办,是使馆唯一一名外交官。埃塞曾要求增加一名外交官作为馆长,但未获厄方同意。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巴将谈判签署不战条约
本报新德里2月10日电记者李文云报道:据此间媒体报道,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宣布,印度将与巴基斯坦就签署“不战条约”问题进行谈判。
瓦杰帕伊是2月7日在飞往牙买加参加15国集团峰会的专机上向新闻界作上述讲话的。他说,他将于本月20日乘德里首开拉合尔的长途汽车访巴,届时他将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就此问题进行会谈。他指出,印度还愿与伊斯兰堡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问题、克什米尔及其他问题进行任何层次的谈判。此间分析认为,瓦杰帕伊的表态,将会提高印巴两国间正在进行的外秘级双边会谈的级别。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下月初正式接纳波匈捷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10日电(记者义高潮)北约已定于3月初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其正式成员国,以便这三国能够在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上具有签署各项协议的权利。
北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10日向新闻界表示,3月初正式接纳波、匈、捷三国的确切日期尚待最后选定,而定于4月下旬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仍将为这三国举行一个礼仪性的接纳仪式。
北约在1997年马德里首脑会议上邀请波、匈、捷三国开始加入北约的谈判。目前申请加入北约的中东欧国家还有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外相称别国内战和政变也属“周边事态”
新华社东京2月10日电(记者冮冶)日本外相高村正彦今天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会议上回答质询时表示,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法案中所规定的“周边事态”,也包括在其他国家发生的内战和政变等引起的“事态”。
高村就此进一步解释说,某个国家或地区因内战而出现大量难民,并且有可能涌入日本,这也会给日本的和平与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高村是在回答日本共产党议员松本善明关于“在他国发生内战的情况下,尽管日本不会遭到攻击,但这是否算作周边事态”的质疑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人们注意到,高村谈论的“周边事态”超出了日本政府的一贯解释,它所涉及的对象更加具体,更加明确。
日本政府的一贯解释是,“周边事态”是指“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也就是说,在日本周围地区发生武力纠纷时,日本可根据其对纠纷性质的判断履行“周边事态法案”中所规定的条款。
“周边事态法案”是为了实行1997年9月日美两国签署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而制定的三个相关法案之一。“周边事态法案”中规定,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武力纠纷时,日本可以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进行搜索和救援活动,根据联合国决议对船舶进行检查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融入欧洲与废除死刑
——析乌克兰与欧委会关系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于宏建
不久前结束的欧委会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决议:乌克兰若在今年6月份以前不能在履行承诺的义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其欧委会议会大会的代表资格将被取消。根据欧委会提出的要求,乌克兰近期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以符合目前欧洲社会的各项法律标准。在欧委会罗列的要求乌克兰尽快履行的各项义务中,尤以废除死刑问题引起的争议最多,因而被舆论称之为乌克兰融入欧洲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
对于独立尚不到8年的乌克兰来说,加入欧委会是其融入欧洲民族大家庭、实现与欧洲一体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乌克兰在立法方面尚不具备与欧洲标准接轨的应有条件,1995年9月欧委会在接纳乌克兰为正式成员时,对其约法三章,提出了加快完善立法、在3年内废除死刑等严格要求。为达到欧委会制定的硬性指标,乌克兰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了新宪法、选举法、克里米亚宪法等重要法律。尽管如此,欧委会对乌克兰议会未能按时通过废除死刑的有关法律仍然大为不满。
面对欧委会方面的频频施压,乌克兰也确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加入欧委会的3年多来,虽然乌政局没有出现大的波折,但经济却始终在困境中徘徊,缓解社会矛盾、改善治安形势一直是乌政府工作的一大课题。有关专家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废除死刑,将使乌克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然而,为了不致被排斥在欧洲大家庭之外,乌克兰在废除死刑问题上依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已开始做出取消死刑的姿态。全国自1997年3月以来没有执行一例死刑,政府制定的取消死刑的新刑法还获得了议会一读通过。但这些举措仍然与欧委会的要求相去甚远。欧委会议会坚持要求乌克兰最终在法律上废除死刑,而不仅仅是事实上停止执行死刑。
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就在欧委会一再要求乌克兰议会通过废除死刑的法律之时,乌克兰日托米尔州法院去年底开始审理一桩被称为“世纪大案”的系列杀人案。现年40岁的案犯奥诺普里延科以极其残暴的手段进行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短短几年里共有52人被他杀害,其中包括10名未成年的儿童。法院对此案如何判决已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然而,在不杀此恶魔不足以平民愤的情形下,欧委会仍然不能正视乌克兰的现实国情,而仅从维护其自身利益出发,一味地要求乌克兰严格履行加入欧委会时作出的承诺,为乌克兰回归欧洲之路设置了一道障碍。
欧委会对乌克兰的强硬立场招致了乌舆论的批评。舆论普遍认为,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欧委会成员国能够充分履行欧委会的所有义务,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参照欧委会各项法律标准的执行情况,有些欧委会成员国做得还不如乌克兰,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也并非仅仅是乌克兰。单从这一点来看,欧委会对待其成员国明显使用双重标准。
目前,乌克兰正在就废除死刑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库奇马总统已再次将废除死刑的法律草案提交议会批准。近期在乌全国范围内举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乌克兰居民反对废除死刑,认为目前的国情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基本条件。(本报基辅2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依依家园情
——冰岛见闻之三
本报特派记者章念生
冰岛西部、南部和东部分别受海湾洋流和东格陵兰极地洋流的影响,气候多变。当地人这样形容那里的天气:“冰岛没有气候,只有(气候)样本。”“如果你不喜欢这里的天气,只要稍等一会儿,它马上就会变”。离开冰岛的前一天,在前往“蓝湖”地热发电厂采访的路上,算是见识到了这里多变的天气:出门时大雪纷飞,一忽儿变成倾盆大雨,狂风吹起路上的积水,迎面扑向车窗;车在公路上中速行驶,每遇侧向风,会明显感觉到车在风中摇晃;约40分钟后抵达目的地时,却已雨过天晴。冰岛冬季的平均温度并不算低,雷克雅未克每年1月平均温度为零下0.4摄氏度,但因气候多变,时有暴风雪,尤其是雨夹雪后骤然降温,从而造成路面结冰和不少公路关闭。因此,冰岛人在出门前常要向气象部门打电话询问天气及路面情况。
采访期间,记者曾向不少人问过这样的问题:长期生活在火山旁边地震带上,冬天这么漫长又有诸多不便,你们有没有抱怨过这里的天气?有没有想过要到别的地方生活?得到的回答总是否定的。根据一个国际组织不久前做的一项调查,冰岛人是世界上对现实生活最满意者之一。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73年1月23日,在冰岛西南部的西人岛,有位居民看到浓烟与火光,以为是谁家着火便报了火警,消防队员疾速奔向火光,临近才发现是火山爆发了!于是,5300多居民有组织地迅速撤离了这个岛。火山爆发持续了半年,火山岩浆和火山灰吞噬了许多人的家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灼热岩浆的肆虐,当地居民通过用海水降温的方式愣是将一个港口给保住了。在火山平息半年之后,大多数居民又搬回了西人岛居住。
冰岛前总统芬博阿多蒂尔告诉记者,在她担任总统期间到国外访问,碰到许多冰岛人问她同样的问题:“我们何时才能回冰岛居住?”他们渴望搬回冰岛,除了留恋这一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外,更因为他们留恋这里的文化环境。
的确,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总人口14万的雷克雅未克,只有一条主街道,但在这条街上,书店却有好几家,许多旅游用品商店里也都卖书。冰岛《晨报》主编约翰纳松说,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书在这里都能买到,有的畅销书销量可达1万多册,按人口比例算起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里的人均书籍出版量世界第一。书籍是冰岛人最喜爱的圣诞礼物,爱读书,爱写诗,爱画画,一直是他们的传统。
冰岛在公元8世纪才开始有人居住,但流传于公元十二三世纪的冰岛散文体叙事诗“萨加”,还有《艾达诗》等,却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除诗歌外,冰岛的小说创作也不同凡响,195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拉克斯内斯就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小说创作大师。目前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大使的芬博阿多蒂尔说,全球现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有25%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冰岛语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之一,但不在这25%之列。冰岛在历史归属上几经易主,先是由挪威统治,后与挪一起同归丹麦,直到1918年才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冰岛语却始终未消亡。因为冰岛人珍视传统文化,爱好文学创作,所以才使得冰岛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冰岛人家庭观念很强,很注重寻根,每一个冰岛人都愿意最后死在冰岛,葬在冰岛,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叶落归根一样。(全文完)(本报斯德哥尔摩电)(附图片)
位于雷克雅未克近郊的典型火山熔岩地貌,远处即为一座后冰川时期火山。本报记者章念生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9日,关于中东问题的第十届紧急特别联大续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重申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被占领的耶路撒冷修建新定居点以及拖延执行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非法行为。
新华社记者毛众役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参院秘密辩论克林顿弹劾案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9日电(记者汤水富)美国国会参院9日开始对克林顿总统提出的“作伪证和妨碍司法”等两项弹劾条款进行3天的秘密辩论。这标志着参院审理克林顿弹劾案进入最后阶段。
据透露,共有18位参议员在9日的辩论中发言。无论是共和党参议员还是民主党参议员都没有表明将投票赞成或反对罢免克林顿。
辩论前,参议员们就民主党提出的要求公开辩论的动议进行表决,结果是59票对41票,没有达到举行公开辩论所需的67票。
根据有关规定,在辩论中每位参议员发言只有15分钟。尽管这样,参院共和党领袖洛特还是希望大家尽量减少发言时间。
当天,参议员们还以口头表决的方式,反对众院委派的公诉人提出的让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克林顿好友乔丹和白宫助手布卢门撒尔到参院作证的要求。
参院计划于2月12日对是否罢免克林顿进行最终表决。
从目前情况来看,共和党很难得到将克林顿定罪和免职所需的67票。据悉,民主党正在起草一项对克林顿予以“斥责”的动议。
一旦克林顿免遭罢免,就要求参院通过这一动议,以了结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对总统弹劾案的审理。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拒绝接受维和部队
美威胁对南使用武力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0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昨天在此间表示,南斯拉夫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接受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
约万诺维奇是同来访的希腊外长潘加洛斯会谈后向新闻界重申这一原则立场的。南外长说,南斯拉夫反对外部力量使用武力,这将成为不稳定因素并给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以鼓舞。约万诺维奇指出,南斯拉夫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并据此派政府代表团参加朗布依埃和谈。此次谈判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完全尊重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科索沃各族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在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问题上奉行国际准则。南斯拉夫外长强调,科索沃只能在塞尔维亚范围内获得自治。
另据报道,美国昨天发出警告说,如果南斯拉夫拒绝接受国际联络小组制定的科索沃和平方案、反对维和部队进驻,北约将对南发动空中打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昨晚表示,向科索沃派驻维和部队是国际联络小组科索沃和平方案的一部分,这无需同塞尔维亚政府代表团或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团进行谈判。南斯拉夫如果因维和部队问题而拒绝和平协议,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返回顶部